黑龙江省伊春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伊春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年初中二年级上学期综合练习(一)
地理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60分钟
2.全卷共两道大题,总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分,共24分)
纪录片《航拍中国》开篇的解说词:“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据此完成1~3题。
1.“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说明了我国( )
A.疆域辽阔 B.邻国众多 C.海岸线曲折 D.岛屿众多
2.“四季轮转的天地”“冰与火演奏的乐章”道出了我国( )
A.东西距离长,时间差异大 B.跨寒、温、热三带,光热条件好
C.大部分位于温带,气候差异大 D.大部分位于高纬度,终年严寒
3.每集播放一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内容,《航拍中国》一共播放了( )
A.18集 B.23集 C.31集 D.34集
下图示意2010年和2020年我国两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读图,完成4~5题。
4.两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 )
A.0~14岁人口比重下降 B.15~59岁人口比重上升
C.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 D.各年龄段人口比重没有变化
5.为了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长期均衡发展,我国不断调整计划生育政策。2021年开始实施( )
A.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 B.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子女的政策
C.一对失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 D.一对夫妻可以生育四个子女的政策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表达了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爱我中华,振兴中华,共创美好生活的愿望。据此完成6~7题。
6.关于我国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宪法规定,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②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③蒙古族呼麦是一种古老的歌唱方式 ④雪顿节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A.各民族均匀分布 B.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C.汉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D.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
读我国沿北纬36°的地形剖面图,完成8~11题。
8.我国下列少数民族,主要生活在甲地形区的是( )
A.苗族 B.满族 C.朝鲜族 D.藏族
9.位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的乙山脉是( )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脉 C.巫山 D.雪峰山
10.据图可知,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
A.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B.中部高,四周低
C.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D.东南高,西北低
11.图中反映的地势特点对我国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
A.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B.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有利于交通的发展
C.使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D.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读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完成12~14题。
12.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 )
A.东部气温低,西部气温高 B.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C.最低气温出现在东北地区 D.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13.图中甲区域7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海陆位置 C.洋流 D.纬度位置
14.下列城市,最适宜夏季避暑的是( )
A.吐鲁番 B.广州 C.哈尔滨 D.上海
读中国的冬季风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影响我国的冬季风来自(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洋洲 D.亚欧大陆内部
16.冬季风对我国的影响有( )
①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加剧了北方的严寒
③使南北温差加大 ④容易引发旱涝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7.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 )
A.黑河—腾冲一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D.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8.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黑龙江省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完成19~21题。
19.关于长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源于唐古拉山脉 B.湘江在武汉注入长江
C.自西向东流入东海 D.宜昌一湖口河段为中游
20.关于长江(宜宾以下)的水文特征及产生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
A.含沙量大—沿岸沙漠广布 B.有结冰期—冬季气候寒冷
C.汛期短—雨季短,降水少 D.水量大—降水多,支流多
21.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合理的有( )
①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建立了许多大型水电站 ②在“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建裁弯取直工程
③在中下游围湖造田地区平垸行洪、退田还湖 ④在长江干支流沿岸建众多化工厂,直接排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繁,危害严重。下图为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据此完成22~23题。
22.下列自然灾害,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A.洪涝 B.地震 C.蝗灾 D.海啸
23.我国下列自然灾害与其主要分布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
A.台风—西北内陆地区 B.洪涝—青藏高原
C.寒潮—东南沿海地区 D.干旱—华北地区
24.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图中行为正确的是( )
A.①—地震来临,快速从高楼跳下去
B.②—台风来了,在广告牌下避风观景
C.③—泥石流来了,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D.④—海啸来了,太壮观了!快去看呀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26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分)
我国疆域辽阔,各省级行政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大。下图为中国的疆域、邻国和省级行政区域图。
【我的家乡邻国多】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其与周边8国接壤。邻国③是______,⑤是______。
【我的家乡人口多】
(2)广东省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它临A______海。
(3)说出人口多对广东省的好处。(一条即可)
【我的家乡民族多】
(4)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农历清明节后,傣族等少数民族迎来的节日是______。
【我的家乡冬季冷】
(5)黑龙江省漠河的______村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1月平均气温为-30.6℃。那里曾经出现过-52.3℃的极端最低气温。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
央视《坐着高铁看中国》节目从节日乘车出行切入,带领观众沿着铁路线走遍我国大好河山,聆听中国故事。下图为京沪高铁线路图。
(1)京沪高铁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域有北京市、A______省、天津市、山东省、B______省、安徽省、上海市。
(2)省会城市甲是______,七是______。
(3)京沪高铁经过我国三大平原中的a______平原和b______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__级阶梯。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分)
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燥。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不同的干湿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同。下图为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和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
(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______。
(2)我国南方湿润区年降水量多在______毫米以上,耕地以______为主,广泛种植需水量大的粮食作物______。
(3)我国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多为______毫米,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农业类型以______业为主。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是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制定的法律。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下图为黄河流域水系图。
探究一:黄河的概况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A______山脉,流入B______海。
(2)支流D是______
探究二:黄河的贡献
(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简述黄河对沿岸地区的贡献。(一条即可)
探究三:黄河的忧患
(4)黄河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中游流经C______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下游“______河”问题突出;在上游和下游的部分河段,初春或初冬时节往往形成凌汛。
探究四:黄河的治理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黄河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中游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在下游______.七十多年来,黄河安澜,流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2024-2025年初中二年级上学期综合练习(一)
地理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分,共24分)
1.A 2.C 3.D 4.C 5.C 6.A 7.B 8.D 9.B 10.A 11.B 12.D 13.A 14.C 15.D 16.B 17.A 18.C 19.B 20.D 21.A 22.B 23.D 24.C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26分)
25.(1)哈萨克斯坦 印度 (2)南
(3)劳动力丰富;消费市场大(符合题意即可) (4)泼水节 (5)北极
26.(1)河北 江苏 (2)济南 南京 (3)华北 长江中下游 三
27.(1)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800 水田 水稻
(3)200~400 畜牧
28.(1)巴颜喀拉 渤
(2)渭河
(3)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提供灌溉水源(或提供水资源,或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用水);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等。(符合题意即可)
(4)黄土 地上
(5)加固黄河大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