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三校2025届高三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东北三省三校2025届高三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哈尔滨师大附中 东北师大附中 辽宁省实验中学
2024—2025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地 理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海雾是在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特定条件下出现在低层大气的一种水汽凝结现象,是海上和沿海一带的灾害性天气之一。一年中我国珠江口海域海雾频发,冬春季节最为频繁。如图示意夏季珠江口海雾日海雾生成和消散时间统计,下表示意雾的主要类型。据此完成1~2题。
主要类型 含义
辐射雾 地表辐射降温后,使得近地面空气快速冷却,凝结
平流雾 温暖潮湿的空气经过冷的海面或陆面,低层空气遇冷水汽凝结
蒸发雾 在暖水面上蒸发的水汽,遇到较冷空气时达到饱和并凝结
锋面雾 发生于锋面附近,暖气团的降水落入冷空气层时,冷空气因雨滴蒸发而达到过饱和,水汽在锋面底部凝结
地形雾(上坡雾) 潮湿空气沿山坡上升冷却,水汽凝结
1. 据图推测夏季珠江口海雾类型是
A. 辐射雾 B. 平流雾 C. 锋面雾 D. 地形雾
2. 珠江口冬春季节海雾频繁出现,与之关联度最小的是
A. 海水温度较高 B. 冷暖气团相遇 C. 沿岸寒流经过 D. 大风日数较多
赛什克河位于柴达木盆地东部,流域平均海拔2 721~4970米,河流长度83千米,最终流入柯柯盐湖湖畔的盐泽地带和都兰湖。如图示意赛什克河流域地下水循环过程。据此完成3~5题。
3. 影响赛什克河河水和地下水之间转换的控制因素是
A. 地貌形态 B. 岩性结构 C. 土层厚度 D. 地势起伏
4. 与冲湖积平原地下水相比,冲洪积平原地下水
A. 水位浅 B. 流量小 C. 流速快 D. 水质差
5. 推测自出山口至洪积扇前缘,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趋势是
A. 持续下降 B. 先下降后上升 C. 保持不变 D. 先上升后下降
深陷塘天坑地处云南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坑深南148.7米左右,在漫长的地质运动中坑壁多次崩塌形成倒石堆。如图为深陷塘天坑剖面图。据此完成6~7题。
6. 影响天坑南北两侧倒石堆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气温 B. 光照
C. 降水 D. 坡度
7. 倒石堆顶部与底部碎屑物颗粒差异明显,主要是因为
A. 风力分选
B. 流水分选
C. 植被改造
D. 重力分选
中国沙棘属落叶性灌木,具有耐旱、耐寒、耐盐碱、生命力顽强等优点,其果实、根、茎和叶中富含维生素和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经济和生态价值。随着未来气候变暖和降水量的增加,沙棘适生区会发生明显的扩张趋势。如图示意中国沙棘潜在适生区分布。据此完成8~10题。
8. 影响中国沙棘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
A. 最暖季降雨量
B. 气温年较差
C. 最冷季降雨量
D. 气温日较差
9. 随着未来气候变暖和降水量的增加,中国沙棘适生区将
①向东扩张 ②向西扩张 ③向高海拔区域扩张
④向低海拔区域扩张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高三地理 第 2 页 (共6页)
10. 受沙棘适生区分布变化的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将面临严峻挑战的区域可能是
A. 森林区 B. 草原区 C. 荒漠区 D. 灌丛区
某同学通过网络平台查看洋流的实时流动动画,发现图示海域的洋流流向发生了异常。如图为根据网站动画绘制的该海域“洋流总体流向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 图示海域
A. 大陆架宽广,海域较浅
B. 甲处洋流常年稳定流动
C. 乙处洋流类型为补偿流
D. 丙处表层等温线更稀疏
12. 图示海域洋流流向异常持续数月,可能导致
A. 赤道太平洋东西两侧海区温差减小
B. 澳大利亚东岸地区降水增加
C. 赤道太平洋东侧沿岸地区干旱加剧
D. 西北太平洋形成的台风偏多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北端,区域内群峰林立,最低处海拔约为 200米,主峰海拔2 158 米,拥有世界同纬度现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亚热带可分为南、中、北亚热带)。如图示意该保护区同一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包括生物残体、微生物、腐殖质等)含量沿海拔梯度分布特征。据此完成13~14题。
13. 该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同纬度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生态系统,主要得益于
A. 纬度低,光照充足 B. 位于阴坡,蒸发较弱
C. 水、热条件差异小 D. 群峰林立,山势陡峭
14. 高海拔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低海拔地区的主要原因是高海拔地区
A. 植物光合作用强 B. 日照时间较长
C. 微生物活动较弱 D. 土壤质地疏松
2023年12 月 12 日,我国沈阳(42°N,123°E)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太阳方位观测活动。如图为该小组绘制的当日日落时太阳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 该日当地日出时刻为北京时间
A. 6:58
B. 7:20
C. 7:32
D. 7:44
高三地理 第 3 页 (共6页)
16. 该日过后未来一个月
A. 日落时间先延后再提前 B. α角将会先变小后变大
C. 教学楼影子将遮挡花坛 D. 白昼时间先变短后变长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遇龙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城西面,属漓江一级支流,全长54千米,有金宝河、沟河、古乐河等较大支流,建有久大、阳朔垌2个中型水库。遇龙河两岸山峰林立,连绵起伏,形态万千。图1示意遇龙河水系及水文站分布,图2示意兴隆、龙潭和龙岩门三个水文站在2022年6月某日暴雨发生后的径流量变化。
(1)简述暴雨后遇龙河水文特征的变化。(6分)
(2)判断Ⅰ、Ⅱ分别对应的水文站名称,并说明判断依据。(8分)
(3)从水系特征的角度,分析Ⅲ水文站径流过程线呈“尖瘦”形的原因。(4分)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受地壳运动影响,青藏高原地壳整体仍处于抬升中,但高原内部的抬升并不均匀,高原内部河流地貌的演变也深受影响。野外考察发现,在雅鲁藏布江干流谢通门以下1000千米河段,峡谷(宽度200米以下)段和宽谷(宽度3000 米以上)段相间分布。图1为雅鲁藏布江部分流域示意图和雅鲁藏布江干流在谢通门以下1000千米河段的河谷宽度和沉积物厚度统计图。
高三地理 第 4 页 (共6页)
(1)据图文信息推测雅鲁藏布江干流宽谷段和峡谷段地壳抬升速度的差异,并说明理由。(6分)
区别于幽深、水流湍急的峡谷段,在宽谷段河谷平坦宽广,常发育辫状水系,而坡面上形成了以河漫滩为依托,沿山坡爬升,高差较大的爬升沙丘,尤以米林县的丹娘沙丘最为典型。 图2为丹娘沙丘位置示意图和该地辫状水系、丹娘沙丘景观图。
(2)分析雅鲁藏布江宽谷段多发育辫状水系的原因。(6分)
(3)据统计一年中丹娘沙丘面积在冬春季增长速度较快,试分析原因。(6分)
高三地理 第 5 页 (共6页)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一、 选择题
1. A
2. D
3. B
4. C
5. B
6. B
7. D
8. A
9. D
10. B
11. C
12. A
13. D
14. C
15. B
16. D
二、非选择题
17.(1)流量变大;流速变快;含沙量变大;水位暴涨暴落(变化大)。(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2)名称:Ⅰ对应兴隆水文站; Ⅱ对应龙潭水文站。(每点2分,共4分)
判断依据:兴隆水文站靠近河流上游,且无水库调蓄作用,径流量较大,暴雨后洪峰来得最早; 龙潭水文站位于金宝河下游且上游有两座水库调节,径流量较小,暴雨后洪峰来得较晚。(每点2分,共4分)
(3) Ⅲ对应龙岩门水文站,当遇龙河与金宝河洪峰相遇后,相互顶托,减缓流速,使得龙岩门水文站水位流量快速上涨; 下游古乐河汇入遇龙河,进一步顶托、阻水,加剧龙岩门水文站水位上涨。(每点2分,共4分)
18. (1) 差异:峡谷段抬升速度快(或宽谷段抬升速度慢)。(2分)
理由:峡谷段宽度小、沉积物厚度小,(2分)说明抬升速度快,河床坡度大,河水流速快,(1分) 下切侵蚀严重,堆积作用微弱。
(1分)
或宽谷段宽度大、沉积物厚度大,(2分)
说明抬升速度慢,河床坡度小,河水流速慢,
(1分) 下切侵蚀微弱,堆积作用明显。
(1分)
(2)洪水期含沙量大;洪水进入宽谷区域,河谷开阔,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 流域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每点2分, 共6分)
(3) 冬春季节气候干冷,降水较少,河流水位下降,河漫滩、江心洲大面积裸露,土壤干燥松散,为风沙活动提供沙源;(2分)冬春季节大风天数多,大风侵蚀河漫滩和江心洲泥沙,(2分) 并将其搬运到河流北岸,遇山地地形阻挡,风沙堆积,使沙丘面积增加。(2分)
19. (1)(两种情况任选其一)
情况一:甲地盛行(东) 偏南风,乙地盛行(西) 偏北风; 甲地风力弱,乙地风力强。(每点2分, 共4分)
或情况二:甲地风力弱,乙地风力强; 甲地风来自陆地,风的性质较为干燥,乙地风来自海洋,风的性质较为湿润。(每点 2 分,共4分)
(2)a区域。(2分)理由:锋面出现在气旋的低压槽处;暖锋出现在气旋的前部(东侧)。(每点2分, 共4分)
(3) 地中海北岸与黑海北岸。(2分)
原因:两岸均位于迎风岸,风力强劲; 两岸地势低平,海岸线曲折,多向南开口的喇叭状海湾。(每点2分,共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