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课件)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EDUCATION2024新经济政策、工业化道路、苏联模式你知道这段话针对苏俄的哪项政策吗?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阅读材料·问题导入顺应民意(新经济政策)通过了解新经济政策相关史实,分析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注重史料实证,通过呈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苏联产生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道路独特(苏联的工业化)增强时空观念,归纳苏联在列宁、斯大林等领导者执政时期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特点,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时空观念)喜忧参半(农业集体化)通过了解斯大林时期关于工业化,“一五”计划和农业集体化等相关史实,分析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辩证地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对苏联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史料实证、唯物史观)成也萧何败萧何(苏联模式)落实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坚定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学习列宁实事求是、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家国情怀)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2022课标】通过了解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举措,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2022课标要求目录自主学习·问题引领1【问题探究1】如何理解“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一、顺应民意(新经济政策)二、道路独特(苏联的工业化)2【问题探究2】苏联工业化成就的原因?3三、喜忧参半(农业集体化)【问题探究3】如何评价苏联农业集体化?四、成也萧何败萧何(苏联模式)4【问题探究4】苏联模式有何弊端?苏联国旗苏联国徽苏联疆域示意图列宁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苏维埃俄国1922年苏联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1547年发展历程:沙俄(1547—1917)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俄罗斯(1991—至今)整体感知·规律探究从沙俄、苏俄、苏联到俄罗斯,从弹丸小国到庞然大物,从二战后与美国对抗到1991年解体,原因何在?有何启示?PART ONE第一部分01【问题探究1】如何理解“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看图思考,三年内战的苏俄,实行什么政策渡过难关?一、顺应民意(新经济政策)新课授课·知识讲解列宁说:“我们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际做出判断。” “起初,几乎没有实验的机会,因为生存斗争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农业工商业分配特点实行余粮征集制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我们取得了胜利 ……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列宁(1)时间:1918-1920年(2)目的:为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目标导学一、顺应民意(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排斥市场、货币关系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苏俄建设所面临的困难有哪些?他采取了什么政策?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在哪里?“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实际经济危机政治危机1920年,苏俄国内战争逐渐平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在继续…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工人常常处于饥饿之中,农民对余粮征集制不满,工农联盟受到威胁。在唐波夫省、乌克兰、顿河流域和西伯利亚等地,不断出现农民以各种形式对抗苏维埃政权的活动。2、新经济政策的背景点击播放视频背景时间目的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0年) 新经济政策(1921年)农业 余粮收集制工业 工业国有化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分配 国家统一分配征收粮食税1921年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肯定市场和商品经济的作用,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允许私人经营经营中小企业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自由买卖税后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有利于经济发展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3、新经济政策的概况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恢复和发展生产,缓解危机(直接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巩固工农联盟。(根本目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经营方式: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材料: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全球通史》阅读材料思考,新经济政策“新”在哪?实质是什么?有何启示?4、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性质、影响、启示(1)、特点: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结合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3)、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2)、实质: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5)、启示:政策的制定应符合本国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4)、影响: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后退一步前进两步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实践上:恢复社会经济,巩固政权。理论上:找到一条由落后的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的实验,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问题探究1】如何理解“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第二部分02二、道路独特(苏联的工业化)【问题探究2】苏联工业化成就的原因?PART TWO阅读材料,思考:苏联为什么要工业化?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大国崛起》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苏联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扶木犁的的穷国汪洋大海中的孤岛苏联工业落后(内因);受帝国主义的威胁(外因)。1922年12月最初入盟的是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共有15个加盟国。苏联的国土面积达到了224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上面积第一的国家。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沙俄苏维埃俄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苏联成立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目标导学二、道路独特(苏联的工业化)1、苏联的成立如何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沙俄”: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苏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1922年苏联成立前苏维埃俄国“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2-1991材料一: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大国崛起》斯大林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侧重点是什么?目标: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完成方式:完成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2、1933—1937)特点: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以牺牲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为代价材料二:“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斯大林合作探究合作探究2、苏联工业化的概况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 1913 1928 1932 1937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2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电力 15 10 7 4 3 2煤 6 6 4 3 4 3钢 5 5 5 4 3 31913-1937年苏联重要工业在世界和欧洲地位点击播放视频3、苏联工业化的成就及原因成就取得的原因:①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②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奉献精神。③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④国家实行高积累政策。【问题探究2】苏联工业化成就的原因?优点 (1)使苏联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2)为以后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存在 问题 (1)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渐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2)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衡。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评价苏联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1928-1937年,完成两个五年计划。4、苏联工业化的评价第三部分03三、喜忧参半(农业集体化)PART THREE观看视频:初步了解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概况【问题探究3】如何评价苏联农业集体化?在莫斯科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向政府提出:“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姜长斌《读懂斯大林》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据估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目标导学三、喜忧参半(农业集体化)苏联农业集体化(3).实质及措施1929-1933年间,苏联通过合作社把个体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运动。①实质:农民的土地及生产资料由私有变公有(生产关系调整)根本目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②措施:消灭富农运动;政府从多方面支持农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生产计划。(1).背景:1927年底-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1929年11月,联共(布)中央全会通过“全盘集体化”决议,为了完成运动指标,各地都出现了强制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现象。到1937年,超过90%的农户参加了集体农庄。性质:公有化(2)目的: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4.)完成: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苏联农业集体化相关史事:斯大林认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农民必须要作出牺牲。农业集体化就是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在农业集体化的浪潮中,新经济政策被终止,农民都要加入集体化农庄。农民的住宅、家禽、小家畜等一律公有化。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5).影响材料1:农业集体化为苏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广阔道路,为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苏联集体农庄建设》1.积极:解决了粮食问题,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2.消极:农民利益受到损害,缺乏生产积极性,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材料2:重工业 轻工业 农业苏联农业集体化到斯大林逝世的1953年,牛、马、绵羊的数量仍未达到集体化前的水平,粮食产量甚至还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的水平。——《苏联基本数字手册》【问题探究3】如何评价苏联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推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都是斯大林领导的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核心素养·历史解释知识拓展第四部分04四、成也萧何败萧何(苏联模式)PART four观看视频,了解苏联模式【问题探究4】苏联模式有何弊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背景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时间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内容1.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苏联模式)的形成。意义目标导学四、成也萧何败萧何(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它实行工商企业的国有化和集体农庄的准国有化,把其他一切不受国家直接控制的经济成分统统消灭掉。……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世界史·现代史编》①经济方面:表现为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②政治方面: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特点: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积极影响: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消极影响: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评价:评价: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导致产品品种少、质量差。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效益低下,消耗和浪费了大量资源。苏联模式的弊端核心素养·历史解释知识拓展【问题探究4】苏联模式有何弊端?合作探究: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不同?从中你有何启示?1953年3月5日 斯大林因脑溢血病逝于莫斯科享年74岁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模式所有制经济体制工业化道路农业发展道路单一的公有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农业集体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启示:①任何改革,都应当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②政府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③健全民主和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中外对比·历史纵横知识拓展知识架构·总结提升本课核心知识脉络课堂小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工业化道路追随“理想”面对“现实”独特“道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牺牲“农业”回归“理想”材料1:“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列宁的思路”和“后来苏联的模式”分别指什么?各有何特点?“列宁的思路”: 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模式”: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经验教训和启示:③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把市场与计划相结合。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①重视民生问题等。知识拓展核心素养·家国情怀1.(2023年吉林)“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该内容反映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苏联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2.(2023年湖北荆州)列宁说:“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改为‘围攻’……”。这表明苏维埃俄国将(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C.部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开始实施农业集体化3.(2023年湖北黄冈、孝感、咸宁)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了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但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由此可知,苏联的工业化( )A.沿袭西方的道路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照顾了农民利益 D.协调了经济比例4.(2021年四川凉山)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A.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 B.工农兵社会主义国家C.工兵代表社会主义国家 D.工农社会主义国家BCB中考链接·课堂反馈DTHANK YOU感谢大家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从战胜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mp4 农业集体化.mp4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部编版).pptx 苏联工业化成就与问题.mp4 苏联模式.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