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5年春季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解析——词语专题复习课件(共3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2025年春季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解析——词语专题复习课件(共36张PPT)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词语——专题
2022年《山东省春季高考统一考试招生专业类别考试标准 语文考试标准》对字音的要求:正确使用常用词语。
《中等职业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对字音提出的学习与质量评价要求: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巩固和提高运用词语、句子等基础知识的能力;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一、考试要求
二、考情分析
近几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关于词语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近义词辨析、关联词语和成语的正确运用上,题型主要是选择题。
考生备考注意近义词的使用与语境的关系,关联词语的搭配以及前后句之间,成语的含义、感彩及适用的特定语境等。
词语
(一)从色彩辨析近义词——感情、语体
1、词的感彩不同
褒义词:具有肯定或赞许的感情。
如:鼓励、成果、抵御、果断。
贬义词:具有否定或贬斥的感情。
如:煽动、后果、抗拒、武断。
中性词:不表示褒贬。
如:鼓动、结果、 抵抗 、决断。
(一)从色彩辨析近义词
——感情、语体
2、词的语体色彩不同
口语: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对话、文艺作品多用口语。
  如:坟、土豆、胖、天空
书面语:书面语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场合,理论文章。
  如:陵墓、马铃薯、富态、苍穹
(二)从词义方面辨析
1、词义范围的大小不同
  ①在那里,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我国的侵略战争。(范围最大)
  ②还是在第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去切断敌人的逃路。(范围较小)
  ③这是一次最壮烈的战斗。(范围最小)
(二)从词义方面辨析
2、词义侧重点不同
改革:革,除旧 改善:善,完善
化装:有假扮的意思 化妆:是使容貌美丽
屹立:侧重稳;矗立:侧重直;耸立:侧重高
3、词义轻重不同
请求——恳求  批评——批判 担心——担忧
努力——竭力 希望——期望——渴望
轻视——蔑视——藐视
(三)从搭配习惯上辨析
词语习惯搭配不同
侵犯——主权、利益、领海、人权
侵占——土地、财产、领土、公款
履行——诺言、合同、手续、条约
执行——命令、任务、路线、政策
发扬——优点、作风、传统
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
(四)从运用上辨析
1、适用的对象不同
爱护: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
爱戴: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
抚养:用于长辈对晚辈。
奉养:用于晚辈对长辈。
(四)从运用上辨析
2、词性的不同
阻碍:动词,封建剥削阻碍生产发展。
障碍:名词,排除一切障碍。
强大:形容词,强大的动力来自崇高的理想。
壮大:动词,人多可以壮大声势。
积累易混近义词
①报名在昨天已经(截止、截至)。
②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截止、截至)九月中旬,已完成全年施工计划的90%。
截止:是指到某时间停止,不再发展;
截至:是指截止到某时间、事件仍可能会发展。
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 这样可以(驱除、祛除)疾病。
祛除:除去(疾病、邪魔);
驱除:赶走,除掉(入侵的人等)。
③领导干部应当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真正(体恤、体察)民情。  
体恤:同情、照顾 ,可搭配“百姓”
体察:体验、观察
④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屯聚、囤聚)大量兵力,伺机大规模侵犯巴勒斯坦控制区。
屯聚:聚集(人马)
囤聚:储存聚集(货物)
 ⑤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篡改、窜改)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贬)
窜改:一般地改动成语、对联等(中)
⑥直到今天,一遇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乞求、祈求)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乞求:向人讨要(施舍、宽恕)
祈求:恳切希望
成语
成语的感彩
①褒义:风起云涌 殚精竭虑
②贬义:处心积虑 满城风雨
③中性:今非昔比 风雨交加
成语的出处
①古代寓言故事: 望洋兴叹 与虎谋皮
②历史故事:闻鸡起舞 洛阳纸贵
③古代典籍作品:祸起萧墙 举一反三
了解成语的有关知识——成语的语法结构关系
①并列式:披坚执锐 防微杜渐
②承接式:先斩后奏 见异思迁
③目的式:削足适履 越俎代庖
④因果式:水滴石穿 水落石出
⑤主谓式:杞人忧天 夜郎自大
⑥动宾式:不见经传 拒人千里
⑦动补式:退避三舍 无动于衷
⑧连动式:画蛇添足 刻舟求剑
⑨兼语式:请君入瓮 引狼入室
⑩偏正式:衣冠禽兽 扶摇直上
1、望文生义
大多数成语表里有两层意思,字面意义并不是它的真正含义,而只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语的含义,就叫做望文生义。
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因此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去牵强附会,而应做到三点:(1)要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故事的内容,(2)要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异,(3)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
常见成语误用情况
望文生义
①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不赞一词”原指“写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这里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②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
【“下里巴人”指古代楚国的一种较通俗的歌曲,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这里错解为普通的乡下人。】
③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天上,对朋友竟然也侧目而视。
【“侧目而视” 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这里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成语往往有其一定的语源背景。此语源背景亦决定了成语的情感指向与语意内涵。故而成语运用或辨析时不可忽视。
因此,不了解语源造成的语病叫做“不明语源”。
2、不明语源
不明语源
①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竞相燃起降价烽火,消费者倒正好火中取栗。
【“火中取栗”源自 17世纪法国拉·封登的寓言《猴子与猫》,说是猴子骗猫给它取出火中栗子,结果不但没吃着,反倒把脚上的毛给烧掉了,现喻为受人利用,反受其害。此句中,不明其语源背景,故宜改为“坐收渔利”。】
②小李心胸狭窄,受点委屈便逢人说项,四倒苦水。
【“逢人说项”源自唐杨敬之《赠项斯》:“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后以此喻四处说某人或某事好处,故应改为“逢人诉说”。 】
大多数成语含有一定的感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词的感彩也会随之变化,有时候,由于对一些成语褒贬不辨,从而导致误用。
3、褒贬误用
褒贬误用
成语中,像“赤胆忠心”之类,一看便知其感彩是褒义。但还有不少褒义成语, 其感彩容易被搞错,造成误用。下列成语是褒义词,不可贬用:
拭目以待、神机妙算、名不虚传、
凤毛麟角、洋洋大观、沁人心脾、
沁入肺腑、别有天地、别出机杼、
有头有脸、有口无心、惨淡经营、
来日方长、置之度外。
褒贬误用
成语感彩的误用,还要注意三点。
一是有大量中性词,像“成千上万、如虎添翼”等,在或褒或贬语境中都可以使用。
二是有时讥讽、自嘲、开玩笑,故意说反话,褒词贬用、 贬词褒用,是可以的。
三是应当知道一些感彩相反的同义成语。下面成对举出的成语,基本意义相同而感彩相反,每对中,前一个是褒义词,后一个是贬义词。
情投意合—臭味相投,见机行事—见风使舵,
侃侃而谈—夸夸其谈,一得之见—一孔之见,
无微不至—无所不至,再接再厉—变本加厉,
深思熟虑—处心积虑,绞尽脑汁—费尽心机,
开山祖师—始作俑者,昂首阔步—趾高气扬,
从容不迫—故作镇静。
成语因其词义有所侧重,这便确定了该词语的大致适用对象范围。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情境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和被陈述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用错对象的现象。
注意以下成语的适用对象、范围、情境,不要张冠李戴
敝帚自珍 汗牛充栋 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
举案齐眉 巧夺天工 豆蔻年华 车水马龙
万人空巷
4、张冠李戴
张冠李戴
①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只能对已。】
②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人。】
有些成语带有谦虚意味,只能用于自己;有些成语带有敬重意味,只能用于他人。如果不明白成语的谦敬色彩,运用起来就容易让人啼笑皆非。
5、不明谦敬
不明谦敬
一、谦辞(只能自己说自己)
蓬荜生辉、 敝帚自珍、 抛砖引玉、 贻笑大方、
无功受禄、 敬谢不敏、 忝列门墙、 信笔涂鸦、
一孔之见、 才疏学浅、 德薄才疏、 德薄能鲜、
挂一漏万、 不情之请、 姑妄言之、 笨鸟先飞、
一枝之栖、 望尘莫及、 一得之遇、 尸位素餐、
不足挂齿、 雕虫小技、 绠短汲深、 东涂西抹、
区区此心、 管窥蠡测、 班门弄斧、 聊表寸心。
二、敬辞 (自己说别人或者说对方)
高抬贵手、 不吝赐教、 鼎力相助、 虚左以待
高朋满座、 大材小用、 率先垂范、 虚怀若谷、
有些成语词义较轻,有些成语词义较重,这就要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6、轻重失度
①李老师当班主任 20 年,勤勤恳恳, 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日理万机”的意思是一天之内要处理上万件事物,常指君王和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这个成语词义很重,用在李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
②劳动光荣,坐享其成可耻,是我们新社会的特点。
【“坐享其成”的人其思想行为是可以通过劝导加以改正的,用在该句语义显得轻,应用“不劳而获” 。
“不劳而获”用于剥削阶级思想严重的人,语义重,其思想和行为是应该批评的,和该句中的可耻相匹配。】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因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对成语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搭配不当以及前后重复的错误。
一位莘莘学子 许多莘莘学子
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真知灼见的意见
期期艾艾的神情 浑身遍体鳞伤
值得可歌可泣 正方兴未艾
独自孑然一身 想得天花乱坠
群众民怨沸腾 三令五申的强调
难言之隐的苦衷 说的言不由衷
7、搭配不当,前后重复
不合逻辑是指所使用的成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
①领导者应当在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 ,而不应该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
【“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事先”显然与“出现之时”矛盾。】
②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品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 。
【“有条不紊”的意思是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楚,一点也不乱,侧重于“条理性”,而( 2 )句中陈述的话题却是“王大妈爱干净”,“条理性”与“爱干净”两者之间缺乏意义和逻辑上的联系。】
8、不合逻辑,事理不通
例: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例句中的“差强人意”应该改用“强人所难”。
【“强人所难”的意思是勉强别人做为难的事,而“差强人意”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例句中把“差强人意”当作“强人所难”来用,可能是因为这两个成语字面上有“强”和“人”两个相同的字(其实两个“强”字的音和义是不同的)。这也是成语误用常见的一类。
9、成语误用
两个成语有一两个字相同,但意义不同,却误把彼成语当作此成语来使用。下面成对举出的成语,要注意防止混用:
望其项背—望尘莫及,身临其境—设身处地,
耳濡目染—耳闻目睹,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形影相吊—形影不离,东山再起—死灰复燃,
一见如故—一见钟情,不拘一格—无拘无束,
乐不思蜀—乐不可支,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不孚众望—不负众望,首当其冲—当务之急,
间不容发—亲密无间,刮目相看—拭目以待,
引而不发—启而不发,无可厚非—无可非议,
有声有色—绘声绘色,首当其冲—首屈一指,
置若罔闻—置之度外,匪夷所思—不可思议,
不约而同—不谋而合,死里逃生—起死回生,
无与伦比—不可同日而语
例 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非常热闹。
【“灯红酒绿”原指都市里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现多形容剥削阶级穷奢极侈的享乐、糜烂的生活。】
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机会与挑战同时摆在人们面前,狡兔三窟,一个一专多能的新时尚正在兴起。
【“狡兔三窟”原说聪明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比喻藏身的地方多,便于躲避灾难(褒义),现多用于预防祸患留有后路,以便临危时脱身或藏身(含贬义)】
整体应注意三点:
1.准确理解词意(明辨词义)
2.正确理解语境(审察语境)
3.合理使用成语(合理对照)
感谢您的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