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背诵提纲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一、法律是什么?☆问:什么是法律?它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答:法律是规范我们行为,保护我们权利,协调人际关系的社会规则。它像蓝天阳光一样,无处不在,时刻伴随着我们。法律通过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我们的权利(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生活在法律之中,法律也保护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二、法律的种类和作用?☆问:除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还有哪些类型的法律?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答:法律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刑法: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以及相应的处罚。惩罚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例如,盗窃罪、抢劫罪、绑架罪等都属于刑法的范畴,其惩罚力度会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有所区别。民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财产以及其他合法权益,指导我们签订并履行合同,规范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关系。例如,房屋买卖合同、借贷合同的签订与履行都受到民法的规范。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权力,督促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管理公共事务。规范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例如,申请办理户口、驾驶证,都属于行政法所规范的范畴,任何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必须遵照法律规定行事。其他法律:除了以上主要的法律类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法律,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等,这些法律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规范。三、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关系☆问:法律、道德和纪律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它们有何区别和联系?★答:法律、道德和纪律都是规范我们行为的社会准则,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区别:法律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具有强制性,违反法律要承担法律责任。道德是社会公认的,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准则,具有自律性和劝导性,不具有强制力,违反道德不会承担法律责任,但是会受到道德谴责。纪律是特定组织内部为维护秩序而制定的规则,具有约束力和规范性,违反纪律要受到组织内部处罚。例如,学校的课堂纪律,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都属于纪律范畴。法律、道德和纪律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而道德则是对公民的要求,是提高个人素养的重要标准。而纪律则在规范社会个体内部的秩序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四、宪法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问:为什么宪法被称为“根本法”?它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国家设立宪法日有何意义?★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其他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权。宪法就像树根,其他的法律就像树枝,一切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都不能违背宪法,宪法保证了国家机关运行的法律依据。国家设立国家宪法日,旨在增强全民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促进全社会尊重宪法,提升全社会对宪法的了解和认同感。五、如何理解和运用法律☆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理解和运用法律?遇到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依法维权?★答:理解和运用法律需要我们学习法律知识,了解各种法律的规定,学习依法办事。法律维护了我们的权利,也规范着我们的行为,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我们应该做守法公民。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要采取报复或违法行为,而是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利。可以向相关部门反映,或寻求律师或其他专业人员的帮助,依法维权。可以通过信访、诉讼、仲裁等多种途径进行维权。六、总结:☆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学习,你对法律和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新的认识?★答: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法律的定义、种类、作用,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关系,宪法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理解和运用法律,如何依法维权等。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我们权利的重要保障,它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应该学习法律,了解法律,做遵纪守法的公民,同时也要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一、什么是公民?☆问:什么是公民?公民身份从何而来?它有什么意义?★答:公民是指具有某一国家国籍,并依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国家成员。公民身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得:一是通过出生取得(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即具有中国国籍;或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父母为中国公民且定居在外国的除外);二是通过申请加入获得(外国人或无国籍人,依法申请加入中国国籍)。拥有公民身份意味着我们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也承担相应的义务,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拥有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与责任。二、公民身份的证明☆问:如何证明我们的公民身份?居民身份证有哪些重要信息?★答:我们主要通过居民身份证来证明我们的公民身份。居民身份证包含的信息主要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住址、公民身份号码和照片等。其中,公民身份号码是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每个公民都拥有一个永久性的公民身份号码。身份证的有效期限会根据年龄不同而有所变化,未满16周岁的公民自愿领取居民身份证的,发给有效期5年的居民身份证;16-25周岁的,身份证有效期是10年;26-45周岁的,身份证有效期是20年;46周岁以上的,身份证长期有效。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问:作为公民,我们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我们又承担着哪些基本义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答: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它规定了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教信仰自由权、言论自由权等等。同时,宪法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环境、爱护公共财产等等。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权利的行使必须以不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为前提,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四、权利和义务的具体体现☆问:请列举一些公民权利和义务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答:公民权利的具体体现:受教育权:我们依法享有九年义务教育,可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人身权:我们的生命安全和人身自由受到法律保护,任何人都不得非法侵犯。财产权:我们有权拥有合法的财产,法律会对我们的合法财产予以保护,保障我们私有财产不受非法侵害。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们可以选出我们信任的人大代表。公民义务的具体体现: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不做损害国家安全的事情,热爱我们的祖国。遵守法律法规: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在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不做违法的事情。遵守公共秩序:乘坐公共交通时,自觉排队候车,不乱扔垃圾,遵守公共道德。依法纳税: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积极支持国家建设。五、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答: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需要我们从小做起:爱国爱家:热爱我们的祖国,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遵纪守法:从小养成遵守法律法规的好习惯,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活动: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为我们的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升社会公德意识,例如,维护校园环境、爱护公物等。文明和谐:在生活中,要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积极创建和谐社会。六、中国公民的荣誉和责任☆问:作为中国公民,我们应该为国家和社会做些什么?★答:作为中国公民,我们感到无比自豪与骄傲。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这是我们的责任。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七、总结:☆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对公民及其权利义务有哪些新的理解和认识?★答: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更深入地理解了公民的定义、权利与义务、以及如何承担作为公民的责任。我认识到,公民身份的取得、权利的享有和义务的履行,都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也要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一、国家机构的概念和构成☆问:什么是国家机构?国家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答: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统称,是指由宪法和法律授权,代表国家行使国家权力,依照法定程序履行国家职能的各种组织和机构。国家机构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或在各自的区域内行使权力。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包括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等)。这些国家机构分别行使不同的职权,共同维护国家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它们如同人体各个器官,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国家健康运行。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是什么?它们如何行使权力?★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主要包括:立法权:制定和修改宪法和法律,决定重大事项。例如,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就是全国人大的立法权行使。决定权:决定国家重大的政策和措施,例如,决定战争与和平等。任免权:任免国家机关的主要领导人员,例如,选举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等。监督权: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保证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政,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例如,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就是人大常委会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全国人大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定期举行会议,行使权力。全国人大的代表由全国各地选出,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所以全国人大行使权力,最终服务于人民。三、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职权☆问:国家主席、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分别行使哪些职权?★答:国家主席、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分别行使一下职权:国家主席:国家元首,代表国家行使职权,例如,发布命令、任免官员等,是国家对外活动的最高代表。国务院: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负责执行全国人大的决议和命令,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国务院下设多个部委,负责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例如,教育部负责教育工作,公安部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等等。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国家军事指挥机关,负责领导全国武装力量。四、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职权☆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行使哪些职权?★答: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行使一下职权: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最高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的干涉。主要负责审理全国范围内的重大案件,并对各地法院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最高法律监督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的干涉。主要负责监督法律的实施,对其他国家机关进行法律监督。五、地方国家机关及其职权☆问: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包括哪些?它们如何与中央国家机关发生联系?★答: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包括: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它们与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是: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并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同时,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受上级国家机关的领导和监督。地方国家机关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代表国家行使权力,实施国家政策,履行国家职能。地方各级政府要向上一级政府负责,并接受监督。六、国家机关的产生和监督☆问:国家机关是怎样产生的?它们如何接受监督?★答:国家机关大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或由人民代表大会任命产生,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一府一委两院”(即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均由同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例如,信访举报、舆论监督、人大代表的监督、政协的监督以及司法机关的监督等等。国家机关接受监督,是保证其依法行使职权、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保障。七、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途径☆问:除了选举人大代表,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参与国家事务?★答:公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国家事务,例如:选举:选举人大代表和人民政府官员。信访: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参加社会公共活动: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等活动。舆论监督:通过媒体或其他方式对社会现象和政府工作提出批评建议。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活动:直接与人大代表沟通反映情况。八、总结:☆问:通过本单元学习,你对“我们的国家机构”有哪些新的认识和体会?★答: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了解到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不同国家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协调配合,共同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同时,我还了解到公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国家事务,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为建设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我认识到,我们国家机构体系是先进而有效的,它保证了我们国家的健康发展。我明白了,维护国家机构的有效运行,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一、未成年人的定义和特殊保护☆问:什么是未成年人?为什么法律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答:在我国,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是因为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容易受到侵害,需要法律给予更多的呵护和保障,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这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重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二、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的具体内容☆问:法律是如何具体保护未成年人的?有哪些重要的法律法规涉及未成年人的保护?★答:我国有多部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中关于监护、亲权、侵权责任等方面的规定,都对未成年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民法典也规定了未成年人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是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等都作出了详细规定。这部法律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基石。《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该法旨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和处理办法,有效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的健康成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保证了适龄儿童少年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国家保障了他们接受义务教育,体现了国家对于未成年人的重视,和对教育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规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行为,保障了家庭成员尤其是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维护了家庭和谐稳定,保护了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三、不同年龄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能力☆问: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其法律责任能力有什么不同?★答:法律对未成年人的责任能力作出了不同规定,根据年龄段的不同,责任承担的程度也存在差别: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对其行为不承担责任,其监护人应承担责任。8-18周岁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对其行为承担部分或全部责任,根据行为能力的大小,承担相应责任。10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一般情况下不承担责任;10周岁以上不满14周岁、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根据行为是否具有相应责任能力来进行区分和认定。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一般不承担刑事责任;14-16周岁,已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要追究刑事责任;16-18周岁,应负刑事责任。四、学校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问:学校和社会应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答:学校是未成年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法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免受各种侵害。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公安、检察院、法院、民政部门等国家机关要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社区、社会组织、媒体等也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例如,举办未成年人保护的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等。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五、未成年人如何进行自我保护☆问:未成年人应该如何进行自我保护?遇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答: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习相关知识: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警惕:避免进入危险场所或与陌生人接触,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增强安全意识:上下学结伴而行,不在人少偏僻的地方停留,遇到危险要立即求助。学会寻求帮助:遇到危险或侵害时,要及时告诉家长、老师或其他成年人,寻求帮助,不要独自承受压力和伤害。报警求助是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拨打110报警电话。更重要的是,在遭遇危险或侵害后,要冷静的保护好自己,并将自己的遭遇告诉信任的人。六、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法☆问: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哪些维权的途径和方法?收集证据有哪些途径?★答:未成年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依法维权:告知家长和老师:家长和老师是未成年人的第一监护人,也是帮助他们维权的重要力量。寻求法律援助: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寻求帮助,获得免费的法律咨询和援助。向有关部门反映:可以向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等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请求帮助。向社会组织求助:可以向妇女儿童保护组织、青少年保护组织等社会组织求助。收集证据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如保留相关的聊天记录、书信、证人证言等一切可以证明案情事实的材料都可以成为证据。七、总结☆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对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哪些新的认识?★答: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了解到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通过立法和各种措施为未成年人提供了全方位的保护。我也认识到,作为未成年人,我们应该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遇到侵害时,要勇于寻求帮助,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到保护未成年人的活动中来,为创造一个更安全、更美好的成长环境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