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德州市2016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数 学一、考试范围数学学科考试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其规定的“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为考试范围。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数学学科的考试内容是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规定的课程内容。(一)考查目标与要求 数学学科考试按照“注重基础,能力立意”的原则,考查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考查抽象概括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1.“四基”要求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全面考查基础知识,突出对支撑学科体系的重点知识的考查,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对基本技能的考查。考查技能操作的程序与步骤及其中蕴含的原理。注重对基本思想的考查。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考查对知识本质及规律的理性认识。注重对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考查在阅读、观察、实验、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中所积累的学习与应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经验和思维的经验。2.能力要求对数学能力的考查,以考查思维为核心,包括对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形成与发展过程、数学知识灵活应用的考查,注重全面,突出重点,适度综合,体现应用。将对抽象概括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抽象概括能力主要是指在不同问题的情境下,通过对具体对象的抽象概括,发现所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从给定信息中概括出结论,将其应用于所研究的问题中。运算能力主要是指理解运算的算理;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的运算;根据特定的问题,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设计和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根据需要进行估算。推理能力包括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合情推理能力是指根据问题的已知,结合已有的事实,凭借所积累的经验,利用归纳与类比等方法,推断出问题的某一特定结论;演绎推理能力是指根据问题的已知、已有的事实和确定的规则,进行逻辑思考,推导出未知命题的正确性。一般地,运用合情推理进行探索,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是指阅读、理解问题,根据问题背景,运用所学知识、思想方法和积累的活动经验,获取有效信息,选择恰当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判断物体的方位和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与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分析问题,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预测结果。借助几何直观使复杂问题简明、形象。数据分析观念主要是指整理、分析数据;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判断;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模型思想与应用意识主要是指有意识的利用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位置关系和变化规律用方程(组)、不等式、函数、几何图形、统计图表等进行表示,并求出检验结果,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创新意识主要是指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数学思想和积累的活动经验,进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选择有效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二)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层次 《数学课程标准》阐述的教学要求具体分以下几个层次 知识技能要求: (1)了解: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2)理解:描述对象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和简单的实际问题。 (4)运用:通过阅读、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实现对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性要求: (5)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6)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7)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这些要求从不同角度表明了初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要求的层次性。 (三)具体内容与考试要求细目列表 (表中“考试要求”栏中的序号和“(二)”中的规定一致)具 体 内 容知识技能要求过程性要求(1)(2)(3)(4)(5)(6)(7)数 与 式有理数的意义,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了解|a|的含义√求有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乘方的意义√具 体 内 容知识技能要求过程性要求(1)(2)(3)(4)(5)(6)(7)数与式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混合运算,运用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问题√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及其表示√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立方根,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近似数的概念√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代数式的实际意义与几何背景√能根据特定问题提供的资料,合理选用知识和方法,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某些代数式的特征,推断这些代数式反映的规律√整数指数幂及其性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整式的概念(整式、单项式、多项式)√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整式的加、减、乘运算√乘法公式的推导和几何背景及简单计算√因式分解的概念√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约分、通分√简单分式的运算(加、减、乘、除)√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对二次根式进行变形,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体会方程是描述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了解方程的解的意义√√会用方程的解求方程中待定系数的值,了解估计方程的解的过程√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及解法√二元(三元)一次方程组及解法√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解法√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解法√具 体 内 容知识技能要求过程性要求(1)(2)(3)(4)(5)(6)(7)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十字相乘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组)并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组)的解是否合理√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组成的不等式组√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函数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的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常量、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及三种表示法√简单函数及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函数值√使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一次函数的意义及表达式√√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正比例函数√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二次函数的意义及表达式√√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开口方向及其对称轴√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用二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函数与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及表达式√√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具 体 内 容知识技能要求过程性要求(1)(2)(3)(4)(5)(6)(7)图形的认识点、线、面√比较线段的长短、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间距离的意义,度量两点间的距离√角的概念√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和与差的计算√角的单位换算√角平分线及其性质√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垂线、垂线段的概念、画法及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线段垂直平分线及性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的概念√“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间的距离√√画平行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画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具 体 内 容知识技能要求过程性要求(1)(2)(3)(4)(5)(6)(7)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运用√√三角形重心的概念√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正多边形的概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圆及其有关概念√弧、弦、圆心角的关系√点与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性质,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三角形的内心与外心√切线的概念,切线长定理√√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利用尺规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一个角的平分线;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利用基本作图完成: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尺规作图的步骤(已知、求作),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出画法√图形的变化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关系√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实物模型√√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利用轴对称作图,简单图形间的轴对称关系√√具 体 内 容知识技能要求过程性要求(1)(2)(3)(4)(5)(6)(7)基本图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轴对称图形的欣赏√平移的概念,平移的基本性质√√旋转的概念,旋转的基本性质√√平行四边形、正多边形、圆的中心对称性√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轴对称、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进行图案设计√比例的基本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黄金分割√图形的相似√相似图形的性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及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位似及应用√相似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特殊角(30(、45(、60()的三角函数值√使用计算器求已知锐角三角函数的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图形与坐标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图形的变换与坐标的变化√√在平面上用方位角和距离刻画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图形的运动或者坐标的规律、确定物体的位置√图形与证明证明的必要性√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互逆命题的概念√反例的作用及反例的应用√反证法的含义√证明的格式及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具 体 内 容知识技能要求过程性要求(1)(2)(3)(4)(5)(6)(7)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垂径定理√√统 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用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统计数据√√体会抽样的必要性,通过实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制作扇形统计图,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了解它们是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表示,方差的计算√√频数、频率的概念√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统计对决策的作用√√应用统计知识与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概 率概率的意义√用列表、画树状图等方法列出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的结果,以及指定事件发生所有可能的结果,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综合与实践结合实际情境,经历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并加以是实施的过程,体验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会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将研究的课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文,并能进行交流,进一步获得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对有关问题的探讨,了解所学知识(包括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 (四)初高衔接内容1.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在初中已经不作要求了,但是到了高中,教材中却多处要用到。2.二次根式中对分母有理化。这是初中不作要求的内容,但是分子、分母有理化却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3.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并能用判别式判定根的情况;(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4.会解可以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5.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初高中衔接中最重要的内容,二次函数知识的生长点在初中,而发展点在高中。6.图象的平移变换。理解函数与图象之间的变换关系。三、试卷结构(一)试卷分数、考试时间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二)试卷的题型及分数分配 1.选择题:12小题,占分36分; 2.填空题:5小题,占分20分; 3.解答题:7个小题,占分64分.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应用性问题、实践操作题、拓展探究题等不同形式。 (三)试卷内容结构 1.各能力层级试题比例:了解约占10%,理解约占20%,掌握约占60%,灵活运用约占10%。 2.各知识板块试题比例:数与代数约占45%,图形与几何约占40%,统计与概率约占15%。(四)试卷难度结构试卷有较易试题、中等难度试题和较难试题组成,总体难度适中。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约占30%,较难题约占20%。四、题型示例(一)选择题示例1 如图,在□ABCD中,AC平分∠DAB,AB?=?3, 则□ABCD的周长为A.6 B.9 C.12 D.15【答案】C.【说明】本题属于“图形与几何”板块内容,能力要求为“掌握”层级,预估难度为0.80~0.90,为容易题.示例2 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且 D.且【答案】C.【说明】本题属于“数与代数”板块内容,能力要求为“掌握”层级,预估难度为0.70~0.80,为容易题.示例3一项“过关游戏”规定:在过第n关时要将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抛掷n次,若n次抛掷所出现的点数之和大于,则算过关;否则不算过关.则能过第二关的概率是A. B. C. D.【答案】A.【说明】本题属于“统计与概率”板块内容,能力要求为“掌握”层级,预估难度为0.60~0.70,为中档题.(二)填空题 【示例4】方程x+1=2的解是?? .【答案】.【说明】本题属于“数与代数”板块内容,能力要求为“掌握”层级,预估难度为0.80~0.90,为容易题.【示例5】甲乙两种水稻实验品种连续5年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如下(单位:吨/公顷):品种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甲9.89.910.11010.2乙9.410.310.89.79.8经计算,=10,=10,试根据这组数据估计__________种水稻品种的产量比较稳定.【答案】甲.【说明】本题属于“统计与概率”板块内容,能力要求为“掌握”层级,预估难度为0.70~0.80,为容易题.【示例6】如图,在正方形中,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的顶点、分别在和上.下列结论:① CE=CF;②∠AEB=75°;③BE+DF=EF;④S正方形ABCD=.其中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都填上)【答案】①②④.【说明】本题属于“图形与几何”板块内容,能力要求为“灵活应用”层级,预估难度为0.40~0.50,为较难题.【示例7】如图,抛物线y=x2在第一象限内经过的整数点(横坐标、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依次为A1,A2,A3…An,….将抛物线y=x2沿直线L:y=x向上平移,得一系列抛物线,且满足下列条件:①抛物线的顶点M1,M2,M3,…Mn,…都在直线L:y=x上;②抛物线依次经过点A1,A2,A3…An,….则顶点M2014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答案】(4027,4027)【说明】本题属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板块内容,能力要求为“掌握”层级,过程要求为“体验”层次,预估难度为0.40~0.50,为较难题.(三)解答题【示例8】 计算: +(30°. 【答案】原式=.【说明】本题属于“数与代数”板块内容,能力要求为“掌握”层级,预估难度为0.80~0.90,为容易题.【示例9】 如图,小明欲利用测角仪测量树的高度.已知他离树的水平距离BC为10 m,测角仪的高度CD为1.5 m,测得树顶A的仰角为33°.求树的高度AB.(参考数据:sin33°≈0.54,cos33°≈0.84,tan33°≈0.65)【答案】略【说明】本题属于“图形与变换”内容在求解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要求为“掌握”层级,预估难度为0.70~0.80,为容易题.【示例10】如图,⊙O的直径AB为10cm,弦BC为5cm,D、E分别是∠ACB的平分线与⊙O,AB的交点,P为AB延长线上一点,且PC=PE.(1)求AC、AD的长;(2)试判断直线PC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略【说明】本题属于“图形与几何”板块内容,能力要求为“掌握”层级,预估难度为0.50~0.60,为中档题.【示例11】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装有四个分别标有数字1,2,3,4的小球,它们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小明先从盒子里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记下数字为x;放回盒子摇匀后,再由小华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记下数字为y.(1)用列表法表示出(x,y)的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2)求小明、小华各取一次小球所确定的点(x,y)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的概率;(3)求小明、小华各取一次小球所确定的数x、y满足的概率.【答案】略【说明】本题属于“统计与概率”与“数与代数”板块内容综合题,能力要求为“掌握”层级,预估难度为0.60~0.70,为中档题.【示例12】问题背景:如图1:在四边形ABC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_;探索延伸: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实际应用:如图3,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处)北偏西30°的A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东70°的B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东方向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舰艇乙沿北偏东50°的方向以8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1.5小时后,指挥中心观测到甲、乙两舰艇分别到达E,F处,且两舰艇之间的夹角为70°,试求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答案】略【说明】本题属于“图形与几何”板块内容综合题,能力要求为“掌握”层级,过程性要求为“探索”层次,预估难度为0.40~0.50,为较难题.【示例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的坐标是(4,0),并且OA=OC=4OB,动点P在过A,B,C三点的抛物线上.(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是否存在点P,使得△ACP是以A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过动点P作PE垂直于y轴于点E,交直线AC于点D,过点D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F,连接EF,当线段EF的长度最短时,求出点P的坐标.【答案】略【说明】本题属于“数与代数”和“空间与图形”两板块内容综合题,能力要求为“灵活运用”层级,过程性要求为“探索”层次,预估难度为0.20~0.40,为难题.五、样 题德州市二〇一五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本试题分选择题36分;非选择题84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县(市、区)、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填空题请直接填写答案,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选出来.每小题选对得3分,选错、不选或选出的答案超过一个均记零分. 1.的结果是A. B. C.-2 D.22.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是A.圆锥 B.圆柱 C.长方体D.四棱柱 3. 2014年德州市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工程开工学校项目356个,开工面积56.2万平方米,开工面积量创历年最高.56.2万平方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A.m2 B. m2 C. m2 D. m2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B. C. D.5.一组数1,1,2,x,5,y,…,满足“从第三个数起,每个数都等于它前面的两个数之和”,那么这组数中y表示的数为A.8 B.9 C.13 D.156.如图,在△ABC中,∠CAB=65°.将△ABC在平面内绕点A旋转到△的位置,使得∥AB,则旋转角的度数为A.35°B.40°C.50°D.65°7.若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A.a<1 B.a4 C. a1 D. a 18.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①若 ,则;②若,则;③凸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④三角形中,若∠A+∠B=90°,则sinA=cosB.A.4 B.3 C.2 D.19.如图,要制作一个圆锥形的烟囱帽,使底面圆的半径与母线长的比是4∶5.那么所需扇形铁皮的圆心角应为A.288° B.144° C.216° D.120°10.经过某十字路口的汽车,可能直行,也可能左转或者右转.如果这三种可能性大小相同,则经过这个十字路口的两辆汽车一辆左转,一辆右转的概率是A. B. C. D.11.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DF分别是△ABD和△ACD的高.得到下面四个结论:①OA=OD;②AD⊥EF;③当∠A=90°时,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④.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点坐标为(2,2),点P(m,n)在直线上运动,设△APO的面积为S,则下面能够反映S与m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4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只要求填写最后结果,每小题填对得4分.13.计算+=_______.14.方程 的解为x=_______.15.在射击比赛中,某运动员的6次射击成绩(单位:环)为:7,8,10,8,9,6﹒计算这组数据的方差为_________.16.如图,某建筑物BC上有一旗杆AB,从与BC相距38m的D处观测旗杆顶部A的仰角为50o,观测旗杆底部B的仰角为45o,则旗杆的高度约为________m.(结果精确到0.1m.参考数据:sin50o0.77,cos50o0.64,tan50o1.19)17. 如图1,四边形中,AB∥CD,,.取的中点,连接,再分别取、的中点,,连接,得到四边形,如图2;同样方法操作得到四边形,如图3;…,如此进行下去,则四边形的面积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64分.解答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 (本题满分6分) 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19. (本题满分8分)2014年1月,国家发改委出台指导意见,要求2015年底前,所有城市原则上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小明为了解市政府调整水价方案的社会反响,随机访问了自己居住小区的部分居民,就“每月每户的用水量”和“调价对用水行为改变”两个问题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整理成下面的图1、图2.小明发现每月每户的用水量在5m3—35 m3之间,有8户居民对用水价格调价涨幅抱无所谓,不会考虑用水方式的改变.根据小明绘制的图表和发现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n=_______,小明调查了_______户居民,并补全图1;(2)每月每户用水量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落在什么范围?(3)如果小明所在小区有1800户居民,请你估计“视调价涨幅采取相应的用水方式改变”的居民户数有多少? 20.(本题满分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对角线OB,AC相交于点D,BE∥AC,AE∥OB.(1)求证:四边形AEBD是菱形; (2)如果OA=3,OC=2,求出经过点E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1. (本题满分10分)如图,⊙O的半径为1,A,P,B,C是⊙O上的四个点,∠APC=∠CPB=60°.(1)判断ABC的形状:______________;(2)试探究线段PA,PB,P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当点P位于的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PBC的面积最大?求出最大面积.22. (本题满分10分) 某商店以40元/千克的单价新进一批茶叶,经调查发现,在一段时间内,销售量y(千克)与销售单价x(元/千克)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根据图象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商店想在销售成本不超过3000元的情况下,使销售利润达到2400元,销售单价应定为多少? (本题满分10分) (1)问题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点为上一点, .求证:AD·BC=AP·BP.(2)探究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点为上一点,当时,上述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说明理由.(3)应用请利用(1)(2)获得的经验解决问题:如图3,在△ABD中,AB=6,AD=BD=5, 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A出发,沿边AB向点B运动,且满足∠CPD=∠A.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以D为圆心,DC为半径的圆与AB相切时,求t的值.24. (本题满分12分) 已知抛物线 y=mx2+4x+2m与x轴交于点A(,0)、B(,0),且.(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l,与y轴的交点为C,顶点为D,点C关于l对称点为E.是否存在 x轴上的点M、y轴上的点N,使四边形DNME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画出图形(保留作图痕迹),并求出周长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P在抛物线上,点Q在x轴上,当以点D、E、P、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时,求点P的坐标.数学试题参考解答及评分意见评卷说明:1.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的每小题,只有满分和零分两个评分档,不给中间分.2.解答题每小题的解答中所对应的分数,是指考生正确解答到该步骤所应得的累计分数.本答案对每小题只给出一种解法,对考生的其他解法,请参照评分意见进行评分.3.如果考生在解答的中间过程出现计算错误,但并没有改变试题的实质和难度,其后续部分酌情给分,但最多不超过正确解答分数的一半;若出现严重的逻辑错误,后续部分就不再给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BCDACCBACD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3. ;14.2; 15. ; 16.7.2;17.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 共64分)18. (本题满分6分) 解:原式= = …………………………………………2分 =. …………………………………………4分∵ ,,∴ ,. …………………………………………5分原式== . …………………………………………6分19.(本题满分8分)解:(1)210 96 …………………………………………2分补全图1为: …………………………………………4分(2)中位数落在15—20之间,众数落在10—15之间;………………………6分(3)视调价涨幅采取相应的用水方式改变的户数为:1800× =1050(户). ……………………………………………8分20 .(本题满分8分)证明:∵ BE∥AC,AE∥OB,∴四边形AEBD是平行四边形. …………………………………………2分又∵四边形OABC是矩形,∴OB=AC,且互相平分,∴DA=DB.∴四边形AEBD是菱形. …………………………………………4分(2)连接DE,交AB于点F.由(1)四边形AEBD是菱形,∴AB与DE互相垂直平分.………………………5分又∵OA=3,OC=2,∴EF=DF=OA= ,AF=AB=1 .∴E点坐标为( ,1).…………………………………………7分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把点E( ,1)代入得. ∴所求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8分21.(本题满分10分) 解:(1)等边三角形.…………………………………………2分(2)PA+PB=PC. …………………………………………3分证明:如图1,在PC上截取PD=PA,连接AD.……………………………4分∵∠APC=60°,∴△PAD是等边三角形. ∴PA=AD,∠PAD=60°.又∵∠BAC=60°,∴∠PAB=∠DAC.∵AB=AC,∴△PAB≌△DAC.…………………………………………6分∴PB=DC.∵PD+DC=PC,∴PA+PB=PC.…………………………………………7分(3)当点P为的中点时,四边形APBC面积最大.…………………8分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P作PE⊥AB,垂足为E,过点C作CF⊥AB,垂足为F,∵, .∴S四边形APBC= .∵当点P为的中点时,PE+CF =PC, PC为⊙O直径,∴四边形APBC面积最大.又∵⊙O的半径为1,∴其内接正三角形的边长AB= .………………………………………………9分∴S四边形APBC= =.………………………………………………10分22.(本题满分10分) 解:(1)设y与x函数关系式为y=kx+b,把点(40,160),(120, 0)代入得, ………………………3分解得 ∴y与x函数关系式为y=-2x+240( ).………………………5分由题意,销售成本不超过3000元,得40(-2x+240) 3000.解不等式得,.∴.………………………7分根据题意列方程得(x-40)(-2x+240)=2400.………………………8分即:.解得 , .………………………9分∵60<82.5,故舍去.∴销售单价应该定为100元.………………………10分23. (本题满分10分)(1)证明:如图1∵∠DPC=∠A=∠B=90°,∴∠ADP+∠A PD=90°.∠BPC+∠APD=90°.∴∠ADP=∠BPC,∴△ADP∽△ BPC.………………………………………………………1分∴.∴ADBC=APBP .………………………………………………………2分(2)结论ADBC=APBP仍成立. 理由:如图2,∵∠BPD=∠DPC+∠BPC,又∵∠BPD=∠A+∠ADP,∴∠A+∠ADP =∠DPC+∠BPC.∵∠DPC=∠A= ,∴∠BPC=∠ADP.………………………………………3分又∵∠A=∠B=,∴△ADP∽△ BPC.………………………………………4分∴.∴ADBC=APBP.………………………………………5分(3)如图3,过点D作DE⊥AB于点E.∵AD=BD=5,∴AE=BE=3,由勾股定理得DE=4. ………………………………………6分∵以D为圆心,DC为半径的圆与AB相切,∴DC=DE=4,∴BC=5-4=1.又∵AD=BD,∴∠A=∠B.由已知,∠CPD=∠A,∴∠DPC=∠A=∠B.由(1)、(2)的经验可知ADBC=APBP . ………………………7分又AP=t,BP=6-t,∴t(6-t)=5×1.…………………………………………………8分解得t1=1,t2=5.∴t的值为1秒或5秒.…………………………………………………10分24.(本题满分12分)(1)由题意可知,, 是方程 的两根,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 ,=-2.………………………1分∵ ,∴ .即:.∴m=1.………………………2分∴抛物线解析式为. ………………………3分存在x轴,y轴上的点M,N,使得四边形DNME的周长最小.∵,∴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顶点D的坐标为(2,6).………………………4分又抛物线与y轴交点C的坐标为(0,2),点E与点C关于对称,∴E点坐标为(4,2). 作点D关于y轴的对称点D′,作点E关于x轴的对称点E′,…………………………5分则D′坐标为(-2,6),E′坐标为(4,-2).连接D′E′,交x轴于M,交y轴与N.此时,四边形DNME的周长最小为D′E′+DE.(如图1所示)延长E′E, D′D交于一点F,在Rt△D′E′F中,D′F=6,E′F=8.∴D′E′= = .…………………………6分设对称轴与CE交于点G,在Rt△DG E中,DG=4,EG=2.∴DE= =.∴四边形DNME的周长的最小值为10+ .…………………………8分(3)如图2, P为抛物线上的点,过P作PH⊥x轴,垂足为H.若以点D、E、P、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PHQ≌△DGE.∴PH=DG=4. …………………………9分即 =4.∴当y=4时, =4,解得.…………………………10分当y=-4时, =-4,解得.∴点P的坐标为( ,4),(,4),(,-4),(,-4).……………………………1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