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地理阶段性学习效果测试(考试时间:75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 答非选择题时,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欧洲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发现了50 多颗行星,有一颗与地球形态相似,距离地球约 35 光年。它的运行轨道与它的恒星橙矮星距离适宜,且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构成,而液态水可 能存在于这颗行星的表面,它的大气中存在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极有可能存在生命。1.下列与材料中所说的“橙矮星 ”属于同一类天体的是( )A.地球 B.太阳 C.月球 D.哈雷彗星 2.天文学家研究判断新发现的这颗行星极有可能存在生命的主要依据是( )A.这颗行星与地球形态相似 B.这颗行星距离地球很近,只有约 35 光年C.这颗行星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组成 D.这颗行星可能存在液态水及含有氧气的大气 下图为一段时间内太阳黑子数与我国江淮地区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完成下题。3 .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 ( )A .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B .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C .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D .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4 .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 )A .江淮地区梅雨强度增大 B .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C .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 .耀斑爆发强度减弱辽宁建昌喇嘛洞发现早白垩纪蛙嘴翼龙化石,蛙嘴翼龙个体较小,头骨短而宽,吻端宽 阔,类似青蛙的嘴, 以昆虫为食。下图为地质年代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 .蛙嘴翼龙生活在 ( )A .元古宙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6 .蛙嘴翼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是 ( )A .重要的造煤时期 B .铁矿形成的重要时期C .哺乳动物大发展时期 D .蕨类植物的繁盛时期2021 年 3 月 7 日,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埃特纳火山再次爆发,喷发出的火山灰冲到 1 万 米高空后飘落下来,对周围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左图为火山爆发景观图,右图为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 .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 . ①圈层 B . ②圈层 C . ③圈层 D . ④圈层8 .埃特纳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 .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 .关于图中各层大气运动状况叙述错误的是 ( )A .a 层对流运动显著 B .b 层以平流运动为主C .c 层没有对流运动 D .d 层会有少量空气逃逸10 .关于各层中人类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 层集中了全部的人类活动 B .b 层含有臭氧,不适宜人类活动C .c 层天气晴朗,适宜航空飞行 D .d 层远离地面但对人类通信具有重要价值图阴影部分表示均质裸地,空白部分表示林地。若此时反映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的夏季夜晚情况,据此完成问题。11 .图中甲、丙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 )A .西北风和东南风 B .西风和东风 C .东南风和西北风 D .西南风和东北风12 .若甲林地的面积和密度更大,则 ( )A .西南风更强 B .西北风更强C . 甲乙间等压线弯曲更大 D .乙丙间等压线弯曲更大读图,回答下题。13 .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 .温度:A>B>C>DC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 .气压:D>A>B>C14 .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③表示的可能是( )①白天的谷地 ②白天的山坡 ③夜晚的谷地 ④夜晚的山坡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下图为某时刻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 .图中风速最大的点为 ( )A . 甲 B . 乙 C .丙 D . 丁16 .丙处的风向是 (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北 D .西南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17.下图为我国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12分)(1)描述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规律。(2)比较甲乙两地年太阳辐射量的大小,并分析原因。(3)简要分析影响年太阳辐射量的因素有哪些?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 分)“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 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 1000 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 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 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并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1)试说明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的年代,三叶虫生活时期是什么环境。(2)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什么环境?试说出气候、植被特点。(3)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经历了什么演变?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图甲“北京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乙“北京城市热岛环流模式示意图 ”。(1) 观察图甲,说出北京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 原因。(2) 根据甲图所示信息,用箭头在乙图上画出北京市的热岛环流。(3) 北京市要把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从城区迁出。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 最适合该企业的新厂址应选在图乙的① 、② 、③三地中的 地。并从环境角度指出其利弊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 分)成都市区地处成都平原,西临青藏高原边缘的龙门山,东临四川盆地中的龙泉山(市区 距龙泉山较近),局地环流形势受地形和建成区环境影响较大,东侧更加复杂。在背景风较 弱的时期,成都市区上午盛行较强的偏东风,市区东侧的偏东风能持续到 11~12 时(北京 时间),随后逐渐转为偏西风,市区西侧的偏东风能持续到日落前后,但风速较弱。研究表 明,较强的山谷风可以越过山顶到达背风坡。下图示意成都东西向地形剖面。(1)从东侧地形和城区位置的角度,简述成都市区东侧环流较西侧复杂的原因。(2)在背景风较弱时期,成都市区东侧上午盛行较强的偏东风,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3)根据风向说明成都市区空气质量在一天内的变化规律。高一地理答案1-5BDDBC 6-10ABDCD 11-16CCABAB17.【答案】(1)总量分布不均;西北多,东南少。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多,四川盆地少。(2)太阳辐射最强的是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弱的是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 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四川盆地为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 较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用强(3)纬度位置、天气状况,地势高低,大气透明度等等。 18.【答案】(1)古生代;海洋环境(2)陆地环境;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3)地理环境经历了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的演变; 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 历了抬升运动。19.【答案】(1)气温从市区向郊区降低。主要原因:市区人口和产业活动过于集中,居民生活、工业生 产和交通工具排放的废热多;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城区建筑物密集不易散热;城区绿地、 湿地面积少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减弱(2)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区,高空相反(3)③ 利:避免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北京城区;弊:对当地环境产生了污染 20.【答案】(1)东侧的龙泉山较矮,存在越过山顶的下沉气流;市区东侧距离山脉更近,下垫面热力性 质对比更明显。(2)上午太阳在东方,龙泉山东坡太阳辐射强,升温快,吸引东麓气流上升;气流越过山顶 后,在西坡因重力加速下沉;成都市区气温高,气压低,吸引偏东风伸入;成都经度位置偏西,地方时慢于北京时间,平原风(谷风)取代山风的时间较晚。(3)夜晚盛行山风和城市热岛风,污染物汇聚到市区,山坡冷空气下沉,易出现逆温,大气 层结稳定,污染物易积聚,空气质量较差;上午盛行偏东风,市区西侧热岛环流与山谷风环 流相抵,风速较慢,扩散条件较差,东侧的污染物被带到市区上升扩散,总体上空气质量适 中;下午盛行较强的平原风(谷风),污染物向两侧扩散,空气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