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外历史纲要(下)》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授课对象 高一下学生 授课时间 高一下学期
章节与课题 第七单元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使用教材 普通高中教科书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教学内容分析
总体内容分析 《中外历史纲要(下)》涵盖的内容为世界史,课本按照世界历史的进程划分单元,可以分为上古史(第一单元)、中古史(第二单元)、近代史(第三到第六单元)、现代史(第七单元)以及当代史(第八单元及以后)。从划分体例来看,教材详略对比明显,新航路开辟以后的历史占据了绝大部分,可见教材主要以“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的萌生”为线索,意在讲述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和弊病的本质,证明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和必然性。对资本主义诞生前的历史(第一、二单元),教材以文明史观为主线,将世界各地区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并列,对各文明的发展特色、文化成就和演进规律进行了大致叙述,向学生灌输多元文明平等的观念;对资本主义诞生后的历史,课本大致按照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鼎盛以及最后世界大战和危机以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诞生和殖民地人民的斗争两条线索展开,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对于现代史学和当代史的内容,侧重资本主义自我调整和“苏联模式”弊端等内容,反映以中国改革开放为代表的经济体制的正确性,并从冷战危机中提炼当前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单元内容分析 本课位于教材的第七单元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与单元主题: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有密切关联,与单元的前两课(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既有并列关系,同时又有承接意义。从性质来看,分别讲述了二十世纪初一战前后的资本主义范畴、社会主义范畴、殖民地半殖民地范畴的内容,三者之间是并列的;而一战的爆发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又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诱因,因而三者之间又具有承接关系。本课与随后的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又有政治经济和殖民地独立方面的密切联系,所以本课在第七单元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为帝国主义势力的衰弱和二战的爆发准备了条件,可见本课在第七单元教学内容中的重要地位,是构成二十世纪上半叶世界历史十分重要的环节。 本课内容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第 16 课,按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地理范围,分别讲述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主民主运动,并根据每个大洲的不同,着重介绍了几个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特征,并且根据每个大洲运动重点的不同,在每个大洲中挑选了几个国家进行较详细的讲述。根据世界历史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发展特点,结合前面所学习的内容,本课的讲授可以从民族民主运动的原因、特点、影响三个方面按照国别或者大洲分别整合,即为什么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会如此高涨、相比于一战前的民族民主运动有什么特点、这场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有什么影响三个问题。通过本课的讲授,可以使学生了解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与战争和十月革命的联系,并为后续学习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提供先导。 而就义务教科书九年级下册课本来看,关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部分则没有按照大洲的内容划分,而是采取了初中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国家的结构编排.着重就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进行讲述,没有高中教材所增加的其余国家的内容。在结构安排上更清晰,三部分内容大致都按照背景、经过、意义展开,在教学上更容易组织,也更容易使学生理解。与高中教材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义务教材没有过分强调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或者无产阶级政党在民族民主革命中的任务,将资产阶级领导的三次运动作为重点,避免学生出现理解困难和辨析不明的问题。 本课课标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规定,高中阶段对本课的学习要求是: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因而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应该适当跳出单一大洲或者单一地区的局限,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相联系,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这一特定的背景和特点出发,从而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相联系,以小见大地总结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解放运动的影响,并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秩序的变化有意识地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结合,从意义和影响方面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对了解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分析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因此初中阶段的学习旨在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个特殊时段内世界历史的特殊走向,总结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与特定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学习重点应该从三场运动的本身出发,总结其特点,并适当拔高,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意义相联系。 本课教学立意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能力,并且在时空结合的基础上,就历史史料对历史问题总结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本课在传授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基础知识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和地图,引导学生联系中国在此时期的民族民主运动,提升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同时新课程标准要求强化目标、问题、创新导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问题的设计,根据问题的提出与引导解答,培养学生认识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要创新课堂设计,适当的改变课堂组织形式,运用翻转课堂、探究课堂等新形式,确定主题,按照主题导向引领学生深入探究,形成对历史史实、事件的独特认识。 本课以讨论法和问题探究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穿插图文示意法和讲授法,并利用多媒体PPT课件进行教学。首先由教师主导,将班级中的同学划分为三个小组,并起名亚洲组、非洲组、拉丁美洲组;随后在教师讲解下引导学生进行教材学习,教师展示材料并提出问题,由各组成员回答,最后进行三个小组之间的辩论。提升学生思维和合作能力,在小组充分思考和讨论后,教师对问题进行总结,给各个小组打分,评出优胜组,并理清本课思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情分析)
知识结构分析:高一的学生在初中以及前几章已经学习过有关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和民族民主运动的部分内容。并且经过第七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已经基本明白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变化;但是对于这三者之间的具体关系和内在联系仍然不甚了解,最主要的是对许多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基本史实没有整体和系统的认识。 学习能力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适应正常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并有了一定的历史思维和判断素养;但是在提炼原因、特点和意义,即历史解释能力仍有欠缺,对各大洲的时空观念,外国史料研读和总结历史知识等方面能力建立不足,课堂表达能力和语言整合方面仍需打磨。 思维/情感分析:高一年级学生能够接受新颖的教学方式,在情感上更倾向于积极与老师交流,具备系统的爱国情感、民族意识等方面的基础;但是不排除部分学生对老师和同学了解不深,性格内向不敢踊跃发言,而大部分学生虽然具备爱国主义情感,但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并不深刻。
四、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制定如下目标: 1)唯物史观:以史为据,从一战和十月革命后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分析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明确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根据亚非拉民族民主革命中广大群众所起的作用,认识到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2)时空观念:结合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世界形势图,明确各大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焦点何在,并把握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个关键时间阶段。 3)史料实证:学生通过阅读关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相关史料,从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以文献或图像史料证实课本观点,提升史料阅读和历史实证能力。 4)历史解释:引导学生学习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基础知识,重点在原因和影响方面促进学生对单纯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层含义进行历史分析和解释,认识到十月革命和一战对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影响,并就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推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对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和意义有深刻认识。 5)家国情怀:借助本课中共产党领导进行的民族民主运动以及受到十月革命引起的民族解放高潮,使学生形成对马克思主义领导下的民族解放运动的认同感,加深对中国近代以来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深刻认识,培养爱国情操。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 解决措施与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亚非拉各洲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了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各个阶段和内容 参照分组教学和小组讨论互答,通过各个大洲之间民族民主运动原因、特点对比上的不同进行教学,增加趣味性;对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采用分组总结答案,展示时间轴的方式完成教学
教学难点 理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及其对世界历史影响 在课堂整个过程中强调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与一战和十月革命的关系,潜移默化中强调重点,在课程最后以辩论的形式对世界影响加深印象,由教师总结,完成重点的全面讲授
六、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平行对比设计课堂结构,通过分组讨论和呈现相关史料和影像资料,引导学生分别对这三个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进行探索性思考和总结。 本课通过对三个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起因、特点、意义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从中找出三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从三个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相同点出发,总结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之间的关联。使学生知道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离不开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西方帝国主义的打击以及十月革命后苏俄的民族解放号召;通过展示史料和图像资料引导学生对各大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史实有初步认识,明白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几个具体阶段和斗争特点;最后借助小组辩论的形式,探究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伟大意义。
七、教学活动设计
课前准备(含预习任务)
教师准备:做好PPT课件的制作和上传工作,熟悉教案和课程讲授大致过程,并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按照各大洲的名称给小组命名:亚洲组、非洲组、拉丁美洲组。 学生准备:要求同学们提前通读课本,由选择的复习课本第13、14、15课的基础知识,并尝试解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与19世纪的民族民主运动有何不同之处?
课堂教学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2分钟) 【导入】通过展示课本上关于阿姆利则惨案的插图,向同学们提问,检验学生预习成果,引入新课教学 【PPT展示图片一】 【教师提问】同学们,经过预习,大家能不能知道这个插图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什么时间发生的?哪个组的同学能“认领”一下这个历史事件呢? 【引导学生思考】从英国殖民者在阿姆利则城对印度人民的残酷屠杀出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印度人民要冒死请愿?引出本课主题,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过渡】我们都知道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那么在二十世纪初期的民族解放运动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身临其境的参与这场波澜壮阔的斗争吧。 通过课本插图展示,检验同学们的预习成果,同时引导学生对课堂进行思考,初步明白本堂课的大致内容
一、 寻找原因 (10分钟)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 【PPT展示材料一】 由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万,增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0万。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印度社会带来巨大影响,英国为了自身利益,把150万印度人征入军队,并且印度的民族资本主义也有所发展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教师提问】同学们,结合课本第一个子目以及以上的两段材料,大家能不能尝试总结一下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呢?我们请亚洲组的同学进行回答,其他小组的成员有不同意见可以质疑或者补充。 【亚洲组同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削弱;十月革命对亚洲被压迫民族的鼓励和引导;无产阶级势力的壮大;亚洲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地人民参与战争刺激了民族思想的觉醒。 【教师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意义非常重大,不仅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而且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的资本主义经济和无产阶级的壮大,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则是在十月革命的鼓舞和一战的刺激中产生的。所以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离不开一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 背景(总体来讲): ①十月革命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 结合文献材料和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对重点知识的印象,专门小组的回答能够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提升总结能力。
(二)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动因的特点 【PPT展示材料二】 摩洛哥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克里姆的领导下,建立了里夫共和国,多次打败强大的西班牙和法国殖民者。 ——马工程版本《世界现代史》上册 战后埃及民族民主运动与过去有不同之处,在于它提出了完全独立的口号和立宪的要求。1918年,埃及爱国阶层代表组成了“埃及代表团”,即华夫脱党。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卷》 【教师提问】根据这两则材料,非洲组的同学能不能总结一下非洲民族民主运动爆发原因相比于亚洲的特点呢? 【非洲组学生回答】非洲民族民主运动重要动因之一就是领导阶层的多元化和政党政治的斗争方式。 特点: ①领导阶层多元化 ②政党政治的斗争方式 【教师追问】那么其他组的同学可不可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其他组同学】因为非洲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以及受到西方殖民统治影响的程度所造成的。 【总结与过渡】非洲的民族民主运动相比于亚洲已经出现了新的原因,这是由于特殊的社会和历史环境导致的,那么已经实现了独立,并且社会历史环境更加复杂的拉丁美洲又有什么突出特色呢? 问题、材料的导入和与前面知识的对比,使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问题所在,明晰重点;对学生的追问引带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总结,培养历史解释的能力。
(三)拉丁美洲继续民族民主运动的关键原因 【PPT展示材料三】 1923年2月美国与尼加拉瓜签订了《中美洲和平友好条约》,1926年12月,美国海军陆战队进驻尼加拉瓜,一直持续了六年之久。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卷》 【PPT展示图片二】 (桑迪诺领导的抗美游击队) 【教师提问】我们都知道,拉丁美洲国家在十九世纪就已经从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的手中独立了,那么同学们根据材料和课本内容,思考一下为什么拉丁美洲此时又要进行民族民主运动呢?他们反抗的对象是谁呢?请拉丁美洲组的同学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拉丁美洲组同学回答】此时拉丁美洲国家反抗的国家是美国,因为美国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加深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渗透和武装入侵 原因: ①美国的经济渗透 ②美军的武装入侵 【抢答环节,教师提问】观察下面的图片,同学们思考一下,就各大洲的斗争方式而言,拉丁美洲的斗争形式有什么特点呢? 【抢答学生】拉丁美洲在斗争中采取了游击战的武装斗争形式,是由拉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导致的。 斗争方式:游击战武装斗争 (四)教师总结和作业布置: 【教师总结】可见拉丁美洲相比于其他大洲来说更有特色,事实上,各地具体的条件决定了各地斗争原因的不同,但是从历史大背景来看,每个大洲此时的民族民主运动都离不开一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作业布置】我们在历史的学习中要养成总结原因的能力,在这里我布置一个课后作业,各个小组根据本小组和其他小组的问题回答,总结亚非拉民族民主革命的原因(总体原因而不是共同原因),在下节课进行提交。 文字史料与图像史料相结合,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同时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和拉美地理环境和实力特点,解释历史现象的原因,训练唯物史观的思维。
二、 特点对比 (各组讨论) (9分钟) 总结与对比: 小组活动总结归纳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与十九世纪的民族民主运动做对比 (一)总结特点 (根据课堂板书和PPT课件内容) 【PPT展示地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形势图) 【教师活动】同学们,对于各个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交给你们三个小组,根据这张图片,借助课本以及你们自己的理解,总结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并按照小组顺序依次回答和补充。 【学生小组答案总结】范围广、数量多;部分国家和地区由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进行;马克思主义在其中发挥了重大的思想引领作用;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多方面影响;各种斗争方式相互配合;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斗争特点等。 【教师总结】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有着十分明显的特点,这是受当时一战和十月革命后特殊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所决定的。同学们的答案非常正确,而中国也是众多民族解放斗争国家中的一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二)两次民族民主革命的对比 【教师追问设置抢答】那么根据同学们在13课以及本课学习的内容,大家能不能将这两次民族民主运动进行对比呢,我们依然按照小组进行抢答。 【学生抢答】 十九世纪民族民主运动:资产阶级领导;启蒙思想指导;原因是殖民国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主要目的是反殖民主义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部分地区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受到一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反帝与反封建的目的结合起来 【教师总结】亚非拉的这两次民族民主运动对比还是十分明显的,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也就是我在课前要求同学们思考问题的答案了。 可以肯定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在二十年代的民族民主运动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也是两次民族民主运动表现出很大不同的根本原因。 运用小组讨论和地图理解的形式,可以锻炼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建立时空观念,与前面所学习的十九世纪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相联系,在对比加深印象的同时复习先前的知识,加深知识的印象,适当引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家国情怀。
三、 范例讲解: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7分钟) (一)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PPT展示材料三】 甘地主义(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实质上体现了印度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他们一方面认识到发动广大群众参与争取印度自治运动的必要性,同时又不想在印度发生社会暴力革命。 ——马工程版本《世界现代史》上册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思考一下甘地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原因和这场运动的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一战期间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印度资产阶级实力的壮大; 甘地本人的经历和思想。 【教师总结】甘地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希望发动广大群众抵抗英国殖民者的统治,同时又不希望动荡的社会环境影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反映了印度人民抗争的特色。 (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基本过程 【教师提问】既然同学们已经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已经有了初步认识,那么就请三个小组的同学分别总结一下印度非暴力不合作的三个阶段和斗争内容吧。 【亚洲组回答】 1920—1922年是第一阶段,此时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放弃英国爵位、职位,抵制英国货物和抗税斗争;1930—1934年是运动的第二阶段,这一时期斗争的重点是反对英印当局的各种税收政策,甘地进行了“食盐进军”; 1940—1942年是运动的第三阶段,此时甘地提出让英国殖民者“退出印度”的要求,但是被逮捕,运动失败。 【PPT展示时间轴】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三个进程) 【教师总结与作业布置】我们可以看到,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伴随着印度社会斗争的形式由浅入深的进行的,但是这种不注重发动群众力量的斗争方式无法带领印度人民达成独立的目标,最终也难以避免失败的命运。 但是同时这场在印度的方式独特的民族民主运动有什么重要意义和影响呢?这个任务留给同学们,也请同学们课下进行详细总结,下节课请同学分享思路和内容。 仅就独具特色和课标重点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行讲解,节约了课堂时间、照顾了学生精力,利用时间轴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行梳理,培养了学生的时间观念。
四、 学生辩论 (8分钟) 总结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伟大意义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这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上讲授完毕了,但是在课堂的最后,我们需要根据各自小组的不同想法进行辩论,分别提出几个观点,由各个小组成员抽签选择,我们进行一场辩论。 辩论的主题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对世界历史有没有重大意义。三个观点分别是:对世界历史和地区自身都没有意义;对世界历史和各个地区都有重大意义;对各个地区本身有意义,对世界史没有意义。 【学生辩论】(无论辩论的结果如何,教师最终都应当倾向第二种观点) 【教师总结】 各位同学,我们的辩论结束了,无论我们身处哪个小组都应该首先鉴定自己的立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对被压迫人民本身和世界历史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所进行的辩论活动仅仅是对基础知识和个人思维的训练和提升的方式,大家不要被自己小组的辩题所迷惑。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于世界历史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不仅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势力,而且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深刻影响了一战后的国际秩序;而对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来说,这场运动不仅促使了被压迫人民的民族精神觉醒,而且他们的斗争使得殖民者不得不暂时缓解了沉重的压迫和剥削,最重要的是,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这些地区传播,为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奠定了思想基础。 运用新颖的辩论教学形式,有效缓解了学生课堂学习后期精神倦怠的问题,培养团队意识和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意义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理清思路。
五、 总结升华 (3分钟) 经过我们整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深刻的感受到一战和十月革命在这场波澜壮阔的运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中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是这场运动最核心也是最闪耀的一点,我们应该明白,无产阶级政党始终是站在人民一边的,而反过来,人民群众是最坚实的力量,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一部分,我们要正视、尊重本国的历史,形成对我国历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最后根据我们这节课的表现总结,获胜的小组是XX组,对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给予表扬,也希望其他同学能够向他们学习。 将本课中有关我国人民抗争的内容与世界人民的解放斗争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同时对优胜组进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课后任务
作业总结 (1分钟) 根据课堂所学和自己的思考总结完成以下作业: 1.亚非拉民族民主革命的原因,下节课上课前提交 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意义和影响,下节课课堂分享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解析:在设计本课板书时,将板书与本课对比式、分组讨论式教学相结合,按照本课主旨,将传统纲目式板书与新兴的图示式的板书相结合,在契合课堂的同时帮助同学们梳理课程内容,达到双赢的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