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一课时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是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本节内容和第二节《气温与气温的分布》,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补充和延伸,同时也为学习第四节有关气候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这样就使本章学习的天气与气候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降水是组成气候的基本要素之一。关于《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一是降水的变化,二是降水的分布,其中《降水的变化》的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及主要形式、降水的测定、降水柱状图、降水的季节变化。二、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虽然初一的学生刚接触地理,地理的基本素养还比较薄弱。但是由于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地理知识,学习激情也比较高,所以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三、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降水及其主要形式并能举例说明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2.学生能够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3.养成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把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重点: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难点:根据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五、教学方法为了使教学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抓住"指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这个核心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根据这个标准,我将在这堂课中我将采用:小组交流讨论法,学生展示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等学习方法来完成我的教学任务。而同学们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交流展示法等增强互助能力,增加学习效果,完成教学任务。六、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对于课程标准的把握和教材结构、学生特点、教学策略的分析以及更好地将教学目标实现,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通过视频,引入今天的新课,人类生存离不开降水,降水也会带来灾害,让我们学习今天的课程了解降水 观看视频 视频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讲授 一、降水 任务一:自主学习,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降水? 2.降水有哪些形式? 3.降水的主要形式是哪一种? 4.降雨可以分为哪些等级? 【过渡】好,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我想问问大家,之前的视频中有哪些降水形式? 【展示】雨、雪、冰雹图片 【讲授】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占到降水的80%以上。 【提问】 霜、露、雾属于降水吗?为什么? 【展示】降水、霜、露、雾的概念。 【讲授】霜、露:是近地面大气层中的水汽直接凝结于物体上形成的。不是从大气中降落的。 雾:空气中水汽的凝结物,与地面相连,悬浮在近地面的大气中。没有降落到地面。 所以我们所看到的雾、霜、露等不属于降水。 【讲授】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是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划分出的降水的不同等级。 【过渡】既然降水等级是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而划分的,那么降水量是怎么测量的呢? 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思考问题 增加加课堂参与度,调动积极性 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能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信心 合作互助,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任务二:边读边想,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1.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什么? 2.降水量的单位是什么? 3.降雨和降雪时测量降水量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过渡】请同学来回答问题,并提问降水量的单位为什么是毫米?进行接下来的内容。 【展示】量雨器图片 【讲授】测量降水量的仪器:雨量器和量筒 降水量的单位:毫米 人工测量:一般每天在8时和20时各记录一次,这两次记录的降水量之和就是这一天的日降水量。 【过渡】除了日降水量还有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 【讲授】日降水量:一天的降水总量 月降水量:一月内每日降水量之和 年降水量:一年内每月降水量之和 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观看视频 学生回答问题。 视频可以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 启发学生思考有没有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它们的概念是什么?增加学生参与度任务三:谁是绘图小能手? (书本活动)根据北半球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绘制完成导学案上该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过渡】跟着老师一起画图,看看最后谁画的最好、最快。 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步骤 按照步骤,完成任务三,课本画图部分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增加课堂趣味性新课讲授 二、降水的变化 【过渡】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此外,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是有差别的。 读图需要注意的几点。 任务四:慧眼识图 【展示】两种降水量柱状图 【讲授】降水量大于100mm属于多雨,大于50mm小于100mm属于湿润,小于50mm属于少雨。领着同学们读图、析图。 【展示】降水量柱状图 【讲授】降水量季节变化及其特点 跟随老师读图析图 引导学生跟着一起思考巩固练习 导学案四、知识检测 做题,完成导学案四、知识检测部分 巩固知识,加深印象课堂小结 师生依据板书一起回顾本节课 回顾本节课七、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