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赛申豪啸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政治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远择题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在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习近平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该理论的贡献在于(①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成为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②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③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④拓展了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催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新时代重读《共产党宣言》旨在(①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②明确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③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④证实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推动马克思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传播试卷第1页,共8页Q夸克扫描王极速扫描,就是高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在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上,下列同学论述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过调整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B.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C.《共产党宣言》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D.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4.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断地向前发展着。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荫芽。但是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这个进程。下列关于近代中国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②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八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第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丛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把一个饱受欺凌的旧中国改造成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把积贫积弱的旧社会建设成为国富民强的新世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①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试卷第2页,共8页Q夸克扫描王 极速扫描,就是高效筒襄州二中 宜城二中枣阳二中 枣阳师苑 2024-2025 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政治参考答案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D C D B A A A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A C B B D1.C【详解】①: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不是“新质生产力”理论,①错误。②③:新质生产力的产生、基本内涵、特点、关键及其本质说明新质生产力理论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能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引,也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②③正确。④:“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优化组合的跃升”并不是在拓展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况且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拓展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的说法本身也欠妥,④排除。故本题选 C。2.B【详解】①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旨在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故①③符合题意。②:《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不是新时代重读《共产党宣言》的目的,故②不符合题意。答案第 1页,共 11页{#{QQABCYgEoggIABBAAQgCQQ3SCAKQkhCAAYgOgFAIoAABiBFABAA=}#}④:新时代重读《共产党宣言》目的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不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传播,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B。3.D【详解】A: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因此调整生产关系不一定能促进生产力发展,且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该选项与主题不符,A排除。B: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B错误。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C错误。D: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D正确。故本题选 D。4.【答案】C【详解】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①说法错误。②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②③说法正确。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1840 年的鸦片战争,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C。5.D答案第 2页,共 11页{#{QQABCYgEoggIABBAAQgCQQ3SCAKQkhCAAYgOgFAIoAABiBFABAA=}#}【详解】③④:“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说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实践有了主心骨,也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③④符合题意。①:一是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不是强调中共产党如何诞生;二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①排除。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D。6.B【详解】A:1919 年五四运动的意义与演讲的主题联系不直接、不紧密,A排除。B:1956 年“三大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B符合题意。C:中国共产党从浙江嘉兴的南湖红船起航,表明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执政,C排除。D:1949 年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共产党是主心骨,D排除。故本题选 B。7.A【详解】②:1984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故②排在第一位。①:1988 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故①排在第二位。④:1992 年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④排在第三位。③:2017 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故③排在第四位。答案第 3页,共 11页{#{QQABCYgEoggIABBAAQgCQQ3SCAKQkhCAAYgOgFAIoAABiBFABAA=}#}故本题选 A。8.A【详解】①:星火从乡村燃起、自沿海而兴,终成燎原大势,体现了我国的改革从农村率先取得突破,①符合题意。②:14 亿多中国人用改革开放追上了与世界的发展“时差”,以前所未有的跨越、举世瞩目的成就,给人民以幸福、国家以富强、社会以进步。这说明了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②符合题意。③:材料没有涉及改革的性质,③不符合题意。④: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伟大飞跃,不是实现了,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A。9.A【详解】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而不是决定新时代社会主义命运的关键一招,①说法错误。②③:2024 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 11 周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表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②③符合题意。④: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④错误。故本题选 A。10.D【详解】①④: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答案第 4页,共 11页{#{QQABCYgEoggIABBAAQgCQQ3SCAKQkhCAAYgOgFAIoAABiBFABA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①④正确。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 21 世纪,②对应错误。③: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对应错误。故本题选 D。11.A【详解】①②:“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应该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书写历史新篇章,①②符合题意。③:中国共产党应该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③说法错误。④: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而不是“固化”,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A。12.A【详解】①②:作为新时代青年,继承发扬“五四精神应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勇于实践,为建设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伟大工程建设,党和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两项主体不对应,③④排除。故本题选 A。13.C【详解】①:“十四个坚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和“方答案第 5页,共 11页{#{QQABCYgEoggIABBAAQgCQQ3SCAKQkhCAAYgOgFAIoAABiBFABAA=}#}法论”,①说法错误。②:“十三个方面成就”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全景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理念、成就和经验,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的结果,又以一系列重要原创性成果丰富发展了这一重要思想,②说法正确。③:“十个明确”集中反映了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理论思考和贡献,③说法错误。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统一全党思想、行动,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 C。14.B【详解】①③:《温州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出台,条例传递出让民企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的信号。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①③符合题意。②: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国民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二者地位不平等。提升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说法错误,②说法错误。④:在国民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B。15.B【详解】①: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①排除。④: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④排除。答案第 6页,共 11页{#{QQABCYgEoggIABBAAQgCQQ3SCAKQkhCAAYgOgFAIoAABiBFABAA=}#}②③:党中央之所以加强对中管企业巡视监督是因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②③正确。故本题选 B。16.D【详解】①:国有企业本来就有经营自主权,①说法错误。②:应该是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②说法错误。③④:国企改革要因企因地因业分类改革,抓重点抓关键提高精准性,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③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 D。17.(1)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企业倒闭,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6分)(2)①根本原因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4分)②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4分)【分析】背景素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考点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答案第 7页,共 11页{#{QQABCYgEoggIABBAAQgCQQ3SCAKQkhCAAYgOgFAIoAABiBFABAA=}#}【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说明类命题,需要调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现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关键信息进行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大批企业倒闭,导致通货紧缩→可联系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企业倒闭;关键词②:拥有上千亿美元资产的美国安然公司在几周内即宣告破产,使整个美国失业率高居不下→可联系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关键词③: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银行破产、股市剧烈震荡引发的金融风暴→可联系银行破产,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原因类命题,需要调用经济危机原因的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固有的弊端不断显现和加重;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不是局部的、个别领域的危机,而是制度性、系统性危机→可联系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关键词②:大批企业倒闭,导致通货紧缩;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银行破产、股市剧烈震荡引发的金融风暴等现象→可联系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18.(1)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答案第 8页,共 11页{#{QQABCYgEoggIABBAAQgCQQ3SCAKQkhCAAYgOgFAIoAABiBFABAA=}#}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4分)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4分)新中国的诞生,是 20 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2分)(2)意义: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分)②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4分)③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和政治前提。(4分)【分析】背景素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发展、考点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1)本题为简答题,根据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可,详解略。(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是意义类命题,需要调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有关知识,从社答案第 9页,共 11页{#{QQABCYgEoggIABBAAQgCQQ3SCAKQkhCAAYgOgFAIoAABiBFABAA=}#}会主义改造胜利的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中国共产党踏上了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征程→可联系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键词②:到 1956 年底,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 96.3%,农业产量和农业生产值不断增加→可联系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关键词③: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可联系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19.1、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分)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才会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3分)②要进行伟大斗争,团结带领人民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的胜利。(3分)③要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建设,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3分)④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3分)⑤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3分)【分析】背景素材:党史党建考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答案第 10页,共 11页{#{QQABCYgEoggIABBAAQgCQQ3SCAKQkhCAAYgOgFAIoAABiBFABAA=}#}【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说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以及新时代如何实现党的历史使命,需要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可联系教材知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关键词②: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可联系教材知识实现中国梦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增强四个自信;关键词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可联系教材知识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答案第 11页,共 11页{#{QQABCYgEoggIABBAAQgCQQ3SCAKQkhCAAYgOgFAIoAABiB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湖北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四校联考政治.pdf 湖北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四校联考政治参考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