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资中二中高2027届10月阶段性测生物试题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1.《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其诗句包括:“凡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早莺、新燕、骏马均属于哺乳动物B.乱花属于生命系统的器官层次,浅草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层次C.暖树与新燕所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完全相同D.西湖公园里饲养的各种动物、栽培的多种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生存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2.细胞学说是现代生物学基础理论之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细胞学说的建立漫长而 曲折,凝聚了多位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 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①列文虎克通过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并命名了细胞②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不同形态的细菌③马尔比基用显微镜观察了细胞的微细结构,如细胞壁和细胞质④施莱登通过完全归纳法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这一结论⑤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3.利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的微观结构,让人们从细胞的视角看世界。图1、图2、图3是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描述错误的是( )A.图1中的细胞质流动对于细胞内的物质运输具有重要作用B.图2图像再放大4倍则可能只能看到2个完整的细胞C.图3从左到右,正确的调节顺序为: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D.图3中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将变暗,为提高亮度,可调大光圈4.如图是对噬菌体、蓝细菌、变形虫和衣藻四种生物按不同的分类依据分成四组。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组中生物都没有细胞壁B.甲组与乙组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叶绿体C.丙组与丁组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染色体D.丁组中的生物细胞中都具有核膜5.如图1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细胞干重的元素含量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图1表示细胞干重,则A化合物必含图2中的a、b、c元素B.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B分别是水、蛋白质;图2中a、b、c依次为碳、氧、氮C.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A化合物中不含图2中的bD.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此时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2中的b6.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在人体活细胞中含量最多B.N是磷脂、DNA等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C.核糖体、染色体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D.RNA和DNA组成元素的种类相同,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7.下列实验原理或步骤正确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要沸水浴加热2min才能看到紫色B.双缩脲试剂的A液和B液需要同时加入待测液C.用斐林试剂检测胡萝卜汁中的还原糖D.用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蒸馏水可以鉴定尿液中的蛋白质8.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细胞内自由水的含量逐渐升高 B.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C.脂质分子中的氧的含量远远多于糖类 D.绿色植物吸收的微量元素Mg可用于叶绿素的合成9.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中常见的元素根据其作用大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B.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C.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是C,但其占细胞鲜重的比例不是最大的D.缺Mg不能合成叶绿素证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10.《氾胜之书》中记载留小麦种的方法:候熟可获,择穗大强者斩,束立场中之高燥处,曝使极燥。取干艾杂藏之;麦一石,艾一把。藏以瓦器、竹器,顺时种之,则收常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候熟可获”的麦种有利于正常脱落B.“择穗大强者”有利于留种是由于“穗大强者”含有机物多C.“曝使极燥”使细胞中自由水均转化为结合水,以利于麦种储存D.“顺时种之,则收常倍”说明气候能影响小麦种子萌发及生长发育11.苯丙酮尿症患者早期确诊后,可及时采取严格限制高蛋白食物摄入的饮食策略辅助治疗。为验证该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相关研究,下表为研究过程中患者体内几种矿质元素含量的检测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组别 锌(μmol/L) 铁(μmol/L) 钙(mmol/L) 镁(mmol/L) 铜(μmo/L)实验组 70.58±1.53 7.38±1.20 1.68±0.17 1.65±0.17 21.77±3.97对照组 78.61±0.90 7.75±0.95 1.72±0.17 1.48±0.20 20.04±5.29A.表中检测的5种元素均为微量元素B.实验组不限制高蛋白食物摄入,对照组限制高蛋白食物摄入C.表中结果说明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会影响患者体内矿质元素的含量D.人体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Ca2+,但Ca2+的含量过高会引起抽搐12.下图为土壤中甲、乙元素浓度变化与某植物生长速率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持续保持甲、乙元素供应量相等将导致该植物生长不正常B.该植物生长对甲元素的需要大于乙元素C.当该植物生长速率最大时,对甲、乙元素的需要量相近D.当土壤中乙元素浓度为b时,施含乙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该植物生长13.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是良好的极性溶剂,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容易与水结合B.氢键不断地断裂和形成,使水在常温下具有流动性C.水有较高的比热容,其温度相对容易发生改变D.细胞中无机盐离子有维持细胞酸碱平衡的作用14.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极性分子或离子易溶于水中 B.水作为产物或反应物参与代谢C.无机盐可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D.无机盐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15.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糖一般需要水解成单糖,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B.动物细胞中存在的多糖只有糖原C.吃蔬菜有益健康,蔬菜中的纤维素被人体消化吸收后,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肝脏、肌肉等处D.几丁质可以用于废水处理,也可以用于制作人造皮肤16.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重要的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糖原、淀粉、纤维素和脂肪均可作为细胞中的储能物质B.糖原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血糖低时二者可分解产生葡萄糖补充血糖C.脂肪具有保护内脏器官、缓冲和减压的作用D.食草动物仅利用自身消化器官就可以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来获取能量17.电影《热辣滚烫》中贾玲减肥近100斤引起热议,事实上“减肥”减掉的体重中80%左右来自脂肪,20%~25%来自非脂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运动一开始就可以为生命活动供能B.脂肪的组成元素与葡萄糖相同,两者在机体内可大量进行相互转化C.脂肪鉴定实验中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的观察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D.脂肪的组成元素中氧多氢少,氧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比葡萄糖多,是良好的储能物质18.植物的种子中储存足够量的有机物是其萌发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玉米种子组织样液中依次加入双缩脲试剂的A液和B液,溶液不会出现紫色B.加入斐林试剂的某组织样液经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样液中含有葡萄糖C.观察花生种子子叶中的脂肪颗粒时,用苏丹Ⅲ染色后还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D.小麦种子萌发过程可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糖酶是否水解麦芽糖19.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纤维素和固醇都只有碳、氢、氧3种元素B.动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分别是脂肪和淀粉C.脂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会大量转化为糖类D.糖原、淀粉、纤维素和几丁质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20.下列关于细胞中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能保温,且有缓冲和减压作用,人体应适量摄入B.雌激素属于胆固醇,在雌性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C.磷脂是构成人体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饮食上适量补充胆固醇可预防骨质疏松症等疾病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每空1分,共10分)现有无标签的新制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稀蛋清溶液、葡萄糖溶液各一瓶,某兴趣小组尝试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淀粉溶液对四瓶溶液进行鉴定,设计方案如下。回答问题:(1)用双缩脲试剂将上述4种溶液区分为两组,其中不发生颜色反应的一组是 和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时,应先加入 (填“A液”或“B液”)。(2)用 (填所给试剂名称)区分不发生颜色反应的一组溶液。(3)蔗糖作为二糖,可被水解为葡萄糖和 。(4)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分别为 和 。(5)进一步区分(1)中发生颜色反应的一组溶液的方法及流程:①将 分别与发生颜色反应的两种溶液混合;②然后将斐林试剂分别加入上述两种混合液,进行 ,观察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③观察到出现砖红色的溶液是 。22.(每空1分,共8分)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冬小麦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变化,抗寒能力逐渐增强。翌年,农民在储存小麦种子前,需将刚收获的小麦种子晒干后,才收进粮仓存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2)冬小麦在冬天来临前, 的比例会逐渐降低,而 的比例会逐渐上升,原因是 。(3)农民晒种时小麦种子失去的主要是以 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水,当把种子晒干后放在试管中点燃,直至燃成灰烬,此过程中失去的水分主要是 ,灰烬是 。(4)储存小麦种子前,如果暴晒的时间不够长,在粮仓中储存时小麦会产热导致霉烂。通过上述事实可以看出,细胞的代谢强弱与细胞的 有密切联系。23.(每空1分,共13分)下图为细胞中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化合物的形成,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A是单糖,则在核酸中的种类有 和 。单糖除上述两种外,还有葡萄糖、果糖、 等。(2)若B是由两分子单糖A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则B的分子式是 ,B在植物细胞中主要有 和 。(3)若B是由大量单糖A缩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则B称为 ,在人和动物的肝脏中是指 ,在马铃薯块茎中,主要指 。(4)若A是两种不同的有机物,则C是 ,A中含羧基(-COOH)的化合物叫 ,当A的长链中存在双键时又叫 ;分布在 的C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24.(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9分)下图是某同学在“目镜10X,物镜40X”时显微下看到的图像,据图回答:(1)某学生在实验时,①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②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压住;③双眼从侧面注视镜头,将物镜下降至距玻片标本 2cm 处;④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文中该同学操作不当处共有 (填序号)。(2)欲将图中②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 方移动。(3)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则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 。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左侧较暗,右侧较亮,则应调节 。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反光镜(4)若装片上有8个细胞成单层均匀分布充满整个视野,那么该同学在目镜不变的情况下,换用10x的物镜去观察相同部位的细胞,按理论计算,视野内可容纳的完整细胞数目为 个。(5)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其方式多数呈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顺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 。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C B C A D B C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A C D C C C C A A21.(每空1分,共10分)(1)蔗糖溶液 葡萄糖溶液 A液(2)斐林试剂(3)果糖(4) 0.1 g/mL的NaOH溶液 0.05 g/mL的CuSO4溶液(没有写出浓度扣1分)(5)淀粉溶液 水浴加热 淀粉酶溶液22.(每空1分,共8分)(1) 水(2) 自由水 结合水 避免气温下降时自由水过多导致结冰而损害自身(3) 自由水 结合水 无机盐(4) 自由水含量(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23.(每空1分,共13分)(1)脱氧核糖 核糖 半乳糖(2) C12H22O11 蔗糖 麦芽糖(3)多糖 肝糖原 淀粉(4)脂肪 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内脏器官周围24.(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9分)(1) ①② (2分)(2) 右上(3) 甲和丁 (2分) D(4) 128 (2分)(5) 顺时针答案详解1.B【分析】生命系统层次可分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详解】A、早莺、新燕属于鸟类,A错误;B、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属于器官层次,草属于个体层次,B正确;C、植物不具有系统这个层次,但动物具有,因此暖树与新燕所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C错误;D、生物群落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西湖中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包括除了饲养的各种动物、栽培的多种植物,还有各种野生的动植物,以及各种微生物,D错误。故选B。2.A【分析】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详解】①罗伯特虎克通过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并命名了细胞,①错误;②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②错误;③马尔比基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如细胞壁和细胞质,③正确;④施莱登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这一结论,④错误;⑤耐格里发现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⑤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3.C【分析】显微镜的呈像原理和基本操作:(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故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2)显微镜观察细胞,放大倍数与观察的细胞数呈反比例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越少,视野越暗,反之亦然。(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4)反光镜和光圈都是用于调节视野亮度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用于调节清晰度的,且高倍镜下只能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详解】A、图1视野中看到细胞质流动方向与实际上细胞质流动方向一致,都是逆时针,细胞质流动对于细胞内的物质运输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B、图2中细胞成行排列,视野内观察细胞数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图像中有8个细胞排成一列,再放大4倍则只能看到2个完整细胞,B正确;C、图3从左到右换成高倍镜,正确的调节顺序为: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C错误;D、图3中换用高倍镜后由于实际观察到的标本面积变小,因而视野将变暗,为提高亮度,可调大光圈,D正确。故选C。4.B【分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原核生物细胞没有核膜,另外,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没有染色体等结构。【详解】A、甲组中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变形虫是动物细胞,都没有细胞壁,A正确;B、甲中噬菌体、变形虫以及乙中蓝细菌都没有叶绿体,所以甲与乙的分类依据不能是有无叶绿体,甲与乙的分类依据可以是能否光合作用,B错误;C、丙组中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蓝细菌是原核细胞,都没有染色体,丁变形虫和衣藻都是真核细胞,都具有染色体,丙与丁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染色体,C正确;D、丁组的变形虫和衣藻都是真核细胞,都具有核膜,D正确。故选B。5.C【分析】分析图1:若该细胞是正常细胞,A化合物含量最多是水,B是蛋白质;若该细胞是表示细胞干重,则A含量最多,表示蛋白质。分析图2:本图是活细胞元素含量的柱形图,a含量最多是O元素,b是C元素,c是H元素。【详解】A、若图1表示细胞干重,则A为蛋白质,具有多样性,其必含图2中的a碳元素、b氧元素、c氮元素,A正确;B、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B分别是水、蛋白质;图2a、b、c依次表示碳、氧、氮,B正确;C、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A为水,必含图2中的b氧元素,C错误;D、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A为水,此时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2中的b氧元素,D正确。故选C。6.A【分析】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有C、H、O、N,其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RNA和DNA主要组成元素的种类相同,但是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组成DNA的碱基是A、C、G、T,组成RNA的碱基是A、C、G、U。【详解】A、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但不是人体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人体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O,A错误;B、磷脂、DNA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N是磷脂、DNA等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属于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B正确;C、核糖体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C正确;D、RNA和DNA主要组成元素的种类相同,都是C、H、O、N、P,二者的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RNA的碱基组成是A、C、G、U,而DNA的碱基组成为C、G、A、T,D正确。故选A。7.D【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详解】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进行水浴加热,A错误;B、用双缩脲鉴定蛋白质时,需要先加A液,营造碱性条件,再加B液,发生颜色反应,B错误;C、胡萝卜汁自身的颜色会遮盖出现的砖红色沉淀,故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胡萝卜汁中的还原糖,C错误;D、斐林试剂的乙液用蒸馏水进行5倍的稀释后,就形成了双缩脲试剂的B液,双缩脲试剂的A液与斐林试剂的甲液相同,故用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蒸馏水可以鉴定尿液中的蛋白质,D正确。故选D。8.B【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不同类的脂质的元素组成不同,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详解】A、正常人的一生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逐渐减小,A错误;B、组成细胞的元素在细胞中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少数以离子形式存在,B正确;C、与糖类相比,脂质中含氢量高,脂质分子中的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C错误;D、绿色植物吸收的大量元素N和Mg元素可用于叶绿素的合成,D错误。故选B。9.C【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详解】A、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多少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两者对生命活动都有重要的作用,A错误;B、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B错误;C、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是C,但其占细胞鲜重的比例不是最大的,氧是占鲜重比例最大的元素,C正确;D、Mg元素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D错误。故选C。10.C【分析】1、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1)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2)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种物质溶解在这部分水中,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也都需要有水的参与;2、在个体层次,植物生长、发育、繁殖、休眠,实际上是植物响应环境变化,调控基因表达以及激素产生、分布最终表现在器官和个体水平上的变化。【详解】A、“候熟可获”的麦种种子已经成熟,脱落酸含量增加,抑制细胞分裂,有利器官正常脱落,A正确;B、穗大属于优良性状,“择穗大强者”含有丰富的有机物,以便获得优良子代,B正确;C、“曝使极燥”使自由水蒸发出细胞,自由水减少,细胞代谢减慢,利于麦种储存,C错误;D、“顺时种之,则收常倍”说明气候能影响小麦种子萌发及生长发育,如温度、水分、空气都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D正确。故选C。11.C【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详解】A、钙、镁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A错误;B、据题干信息“苯丙酮尿症患者早期确诊后,可及时采取严格限制高蛋白食物摄入的饮食策略辅助治疗”可知,实验组限制高蛋白食物摄入,B错误;C、对患者进行严格限制高蛋白食物摄入后,据表中数据可知,患者体内矿质元素的含量与对照组相差不大,说明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会影响患者体内矿质元素的含量,C正确;D、哺乳动物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Ca2+,但是Ca2+的含量太低会引起抽搐,D错误。故选C。12.A【分析】分析题图:植物生长速率最大时对应的甲元素浓度较乙元素低,说明该植物生长速率最大时对甲元素需要量小于乙元素。【详解】A、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对不同矿质元素的需求量不同,持续保持甲、乙元素供应量相等将导致该植物生长不正常,A正确;BC、由图可知,植物生长速率最大时对应的甲元素浓度较乙元素低,说明该植物生长对甲元素的需要小于乙元素,BC错误;D、由图可知,乙元素在b浓度下植物的生长速率较快,浓度继续增加,其生长速率的增加速率逐渐变小,应在a浓度下施含乙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该植物生长,此时的生长速率的增加速率最大,D错误。故选A。13.C【分析】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详解】A、水是良好的极性溶剂,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容易与水结合,A正确;B、由于水分子之间氢键的作用力比较弱,氢键不断地断裂和形成,使水在常温下能够维持液态,具有流动性,B正确;C、氢键的存在,使水有较高的比热容,使水的温度不易发生改变,C错误;D、生物体内的某些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量,这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也非常重要,D正确。故选C。14.D【分析】水和无机盐是构成细胞的无机物,水在细胞中可以有两种形态,自由水是细胞中良好的溶剂,也可以参与细胞中多种化学反应,还可以在机体中运输各种物质,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无机盐在细胞中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某些无机盐会构成细胞中某些重要的化合物,无机盐还参与细胞中渗透压和酸碱度的平衡调节。【详解】A、水是极性分子,极性分子或离子易溶于水中,A正确;B、细胞中的水可以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也可以是某些反应的产物,例如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都既能消耗水也能产生水,B正确;C、体液中的一些无机盐可以作为缓冲物质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例如、HCO3-,C正确;D、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D错误。故选D。15.C【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详解】A、细胞只能吸收单糖,因此二糖一般要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A正确;B、多糖包括纤维素、淀粉和糖原,其中只有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包括肌糖原和肝糖原,B正确;C、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的多糖,动物以糖原为储能物质例如肝糖原、肌糖原,植物以淀粉为储能物质,蔬菜中的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C错误;D、几丁质是一种多糖,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可用于废水处理,也可以用于制作人造皮肤,D正确。故选C。16.C【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详解】A、纤维素不能作为细胞中的储能物质,A错误;B、糖原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血糖低时肝糖原可分解产生葡萄糖补充血糖,肌糖原不可以,B错误;C、脂肪具有保护内脏器官,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另外脂肪还具有保温的作用,C正确;D、食草动物自身缺乏分解纤维素的酶,仅借助自身的消化器官无法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需借助某些微生物的作用才能分解纤维素,D错误。故选C。17.C【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详解】A、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运动一开始时由葡萄糖分解供能,A错误;B、脂肪的组成元素与葡萄糖相同,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但脂肪只能在特定条件下少量转化为糖类,B错误;C、脂肪鉴定实验的原理是利用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来设计的,而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的观察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C正确;D、与糖类相比可以,作为脂肪中含氢多,含氧少,因而可作为良好的储能物质,D错误。故选C。18.C【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A、玉米种子的组织样液中含有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的A液和B液,溶液颜色会变成紫色,A错误;B、加入斐林试剂在水浴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样液中含有还原糖,可能是麦芽糖,B错误;C、观察花生种子中的脂肪颗粒时,用苏丹Ⅲ染色后还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C正确;D、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麦芽糖被麦芽糖酶水解的产物是两分子的葡糖糖,因此水解前后均属于还原糖,因此无法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糖酶是否水解麦芽糖,D错误。故选C。19.A【分析】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固醇中的胆固醇也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详解】A、纤维素是一种多糖,固醇则是一类脂质,两者都只有碳、氢、氧3种元素,A正确;B、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B错误;C、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虽然脂肪可以转化为糖类以维持正常的能量供应,但这种转化并不是大量的,C错误;D、几丁质的基本单位是乙酰葡萄糖胺,D错误。故选A。20.A【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详解】A、人体内的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可以起到保温作用,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要适量摄入,不能过量摄入,A正确;B、雌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在雌性动物生殖细胞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B错误;C、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的是胆固醇,C错误;D、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饮食上适量补充维生素D可预防骨质疏松症等疾病,D错误。故选A。21. 蔗糖溶液 葡萄糖溶液 A液 斐林试剂 果糖 0.1 g/mL的NaOH溶液 0.05 g/mL的CuSO4溶液 淀粉溶液 水浴加热 淀粉酶溶液【分析】稀蛋清和淀粉酶是蛋白质,蔗糖和葡萄糖是糖类,首先可以用双缩脲试剂将四组溶液分为两组,发生颜色反应的是稀蛋清和淀粉酶,不发生颜色反应的是葡萄糖和蔗糖。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而蔗糖不能。其次可以用斐林试剂区分葡萄糖溶液和淀粉酶溶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属于还原糖,所以加入淀粉后,用斐林试剂鉴定后出现砖红色沉淀的则为淀粉酶。【详解】(1)双缩脲试剂检测的是蛋白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用双缩脲试剂将上述分4种溶液区分为两组,一组是蛋白质,另一组是非蛋白质,非蛋白质不能和双缩脲试剂产生颜色反应,即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液1mL,再加 B液4滴。(2)斐林试剂可以鉴定还原糖,葡萄糖属于还原糖,而蔗糖不是还原糖,故可以用斐林试剂区分两种糖溶液。(3)蔗糖可被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4)斐林试剂的甲液是0.1 g/mL的NaOH溶液,乙液是0.05 g/mL的CuSO4溶液。(5)区分淀粉酶溶液和稀蛋清溶液,可将淀粉溶液分别与其混合,淀粉会被淀粉酶水解,产生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22.(1) 水(2) 自由水 结合水 避免气温下降时自由水过多导致结冰而损害自身(3) 自由水 结合水 无机盐(4)自由水含量(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详解】(1)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2)结合水/自由水含量高可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冬小麦在冬天来临前,自由水的比例会逐渐降低,而结合水的比例会逐渐上升,原因是避免气温下降时自由水过多导致结冰而损害自身,提高抗寒能力。(3)农民晒种时小麦种子失去的主要是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水,当把种子晒干后放在试管中点燃,直至燃成灰烬,此过程中失去的水分主要是结合水,灰烬是无机盐。(4)储存小麦种子前,如果暴晒的时间不够长,在粮仓中储存时小麦会产热导致霉烂。通过上述事实可以看出,细胞的代谢强弱与细胞的自由水含量有密切联系,自由水含量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23.(1) 脱氧核糖 核糖 葡萄糖 果糖 半乳糖(2) 二糖 蔗糖 麦芽糖 乳糖(3) 多糖 肝糖原 淀粉 纤维素【详解】(1)核酸中的五碳糖包括脱氧核糖和核糖两种。单糖除了五碳糖外,还有六碳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2)若B是由两分子单糖A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则B称为二糖,植物细胞中的二糖主要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的二糖是乳糖,主要存在于人和动物的乳汁中。(3)若B是由大量单糖A缩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则B称为多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在人和动物的肝脏中是指肝糖原,在马铃薯中,主要是淀粉,在植物细胞壁中是纤维素。24.(1)AC(2) 右上(3) 甲和丁 D(4) 128(5)顺时针【详解】(1)A、转动转换器,可以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A错误;B、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以微调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B正确;C、通过调节光圈,只能调节视野亮度,而不能调节视野大小,C错误;D、通过调节反光镜,可以调节视野的亮度,D正确。故选AC。(2)由于显微镜是呈现的倒立的虚像,图中②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实际上它在载玻片的左下方,因此要将图中②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右上方向移动。(3)物镜一端有螺纹,并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无螺纹,并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越短,甲、乙一端有螺纹,为物镜,甲较长,故甲的放大倍数大;丙、丁无螺纹,为目镜,丁较短,放大倍数大。则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甲和丁。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左侧较暗,右侧较亮,说明未对好光,则应调节反光镜。故D正确。故选D。(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宽放大,面积则是放大倍数的平方倍。已知原来物镜为40×,现在换用10×的物镜去观察相同部位的细胞,则细胞的放大倍数缩小4倍。若图中视野看到8个细胞,则换上低倍镜后,按理论计算,视野内可容纳的完整细胞数目=8×42=128个。(5)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顺时针方向流动,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顺时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