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 (一)
高三年级 思想政治学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8页。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明一开始的时候”指的是原始社会氏族制度形成时期
②“生产建立在阶级的对抗上”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③“积累的劳动”与“直接的劳动”的对抗意味着阶级的对立
①“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揭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十四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搭建了基本框架; 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部署;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由此可见,改革开放
A 成为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B.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向纵深推进
C.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思想政治第1 页(共8页)
D.是实现民族复兴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该理论的贡献在于
A.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B.批判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成果,奠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石
C.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成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D.拓展了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催生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4.今年6月30日,深中通道建成开通,这是继“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等之后建成的又一大国工程。这些大国工程的建设成功表明
A.中华民族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B.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成于实干
C.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建设伟大工程,实现现代化
D.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推进
5.在杂交水稻试验中,袁隆平反复揣摩毛泽东《矛盾论》中“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道理,对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从内部找原因,成功培育杂交水稻。这印证了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D.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6.面对同一个鲜艳的苹果,饥肠辘辘的人看到的是美食,诗人联想到的是少女的脸庞……苹果在不同的人眼中是不同的存在。因此有人认为,存在只是每一个人的感觉。这一观点
A.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思想政治第 2 页 (共8页)
B.本质上是辩证唯物主义
C.体现了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D.否认了价值评价具有主体差异性
7.漫画《肯做好事,还要会做好事》 (右图)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善于抓住机遇,赢得做好事的主动与优势
B.对未来充满信心,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C.正确发挥能动性,实现由肯做到会做的转变
D.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8.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根据氨基酸序列预测蛋白质结构。2020年,AI模型“阿尔法折叠2”横空出世,在该模型的帮助下,科学家们已能预测2亿多种蛋白质的结构。这表明
A.从实践中获取真理是科学研究的目的
B.科学实践的发展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C.科学理论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客观条件制约了科学家对蛋白质结构的认识
9.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立足世情国情粮情,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新粮食安全观的提出与实施
①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决定社会发展
③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体现党的群众路线
④符合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遗产的构成要素涵盖了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等五种不
思想政治第 3 页(共8页)
同类型的历史遗存,展现了中国古代王朝制度和城市规划传统,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①有利于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②增强中华文明国际影响力,坚定文化自信
③有利于推动文化交融,实现中外文化趋同
④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诗人杜甫在《望岳》中写道: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诗描绘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此创作过程
A.以概念为基本单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运用抽象思维,从思维具体发展到了思维抽象
C.体现了以感觉、知觉和表象为基础的抽象思维
D.具有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12.要想准确鲜明地表达思想,思维必须合乎逻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我坚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违背了矛盾律
B.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违背了思维的 致性要求
C.农田里种有棉花、黄麻和粮食作物。——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D.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我不能辜负这段美好时光。——缺少谓项
13.随着博物馆热起来,各种数字化技术被应用于文博领域,但数字化文博背后需要更多内容支撑。只有深入挖掘文物特色、历史背景,才能在数字化助力下打造出优质项目。由此可推出
A.只要数字化文博注重充实内容,就能在数字化助力下打造出优质项目
B.数字化助力下没打造出优质项目,一定是缺乏文物特色和历史背景挖掘
C.数字化文博既要有各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要有内容支撑
思想政治第 4 页(共8页)
14.蚂蚁在觅食过程中通过释放信息素来与同伴沟通,形成了一种高效的寻食路径。科学家受此启发,开发了蚁群算法等优化算法,广泛应用于路径规划、资源调度等领域。该科学研究
①是力求从真前提保证能推出真结论的必然推理
②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的推理
③遵循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④表明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15.铜壶滴漏(右图) 是一个自动化计时的
装置,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其
基本原理是水从高度不等的四个铜壶里
依次滴下来,最后滴到最底层的有浮标
的铜壶里。随着水位上升,浮标上的水
位刻度上升,根据浮标上的水位刻度来
读取时间,这样有形的尺寸就转换成无
形的时间。使用铜壶滴漏计时表明人们
①运用创新思维,对铜壶的用途进行了“迁移”
②坚持在分析与综合的辩证统一中正确读取时间,
③坚持对立统一,把有形的尺寸转换成无形的时间
④运用共变法探求水位刻度与时间之间的因果联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思想政治第 5 页(共8页)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 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 本卷共3题, 共55分。
16.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23分)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材料一 神州大地,换了人间。
1949年10月1 日,毛泽东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谈对“神州大地,换了人间”的理解。 (8分)
材料二 英雄辈出,共襄强国盛举。
“服从祖国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半个多世纪,“北京姑娘”路生梅从芳华到白发,从一名儿科医生自学成为“十八般武艺皆通”的全科医生,从“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延续为“生命不息、服务不止”,守护了一方百姓健康……75年来,无数感天动地的英雄模范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分析路生梅的事迹对新时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9分)
思想政治第 6 页(共8页)
材料三 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启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标志及标识牌,不断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利用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节选 第十二条 烈士纪念设施应当纳入城乡建设规划, 绿化美化环境, 实现园林化, 使烈士纪念设施形成庄严、肃穆、优美的环境和气氛, 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瞻仰和教育场所。 第十三条 各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应当根据人民政府安排, 开展烈士史料征集研究、事迹编纂和陈列展示工作,组织烈士纪念活动, 宣传烈士的英雄事迹、献身精神和高尚品质。 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应当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 具备条件的列入红色旅游发展规划, 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3)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保护管理利用好烈士纪念设施的积极意义。(三条即可) (6分)
17.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25分)
2024年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
材料一 目前,我国退休年龄与基本国情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严重不符: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而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持续缩减。预测2020年到2050年,我国60至69岁低龄老人将占老年人口总量的40%以上。同时,75年来国民素质得到巨大改善。人口普查显示,2020年40~49岁、30~39岁、20~29岁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分别为 15.0%、30.1%和45.6%。综合考虑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健康水平和劳动力供给等因素,实施延迟退休改革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
(1)结合材料一,说明实施延迟退休改革是如何坚持超前思维方法的。(12分)
思想政治第 7 页 (共8页)
材料二 在《决定》中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要坚持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
小步调整——以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到位,从改革启动到目标完成,要经历15年的改革周期。
弹性实施——做到统一规定同自愿选择相结合,根据自身就业、收入和身体状况等因素,增加退休年龄选择自主权和弹性空间。
分类推进——考虑男女职工现行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的差异性,分别设定不同的改革目标和节奏。
统筹兼顾——退休年龄问题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协同推进相应的配套措施。
(2) 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法的知识,分析渐进式延迟退休原则体现的哲学智慧。(13分)
18.在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不负使命,勇夺40枚金牌、27枚银牌、24枚铜牌,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
据玖,某同学作出如下推理:
获得奖牌的运动员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
举重运动员石智勇没有获得奖牌。
所以,石智勇没有为祖国和人民赢得荣誉。
运用三段论推理的知识,说明上述推理是否正确并给出理由。 (7分)
思想政治第 8 页 (共8页)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统筹兼顾”,协同推进相应的配
套措施,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整体和部分)(3)
18.(7分)
①这一推理是错误的。(1)
②三段论推理中,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2)大前提中“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
荣誉”是不周延的,在结论中是周延的(2),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