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写作:“人们常因偏听偏信做出错误判断”写作详解及范文展示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写作:“人们常因偏听偏信做出错误判断”写作详解及范文展示

资源简介

高考模拟作文写作:“人们常因偏听偏信做出错误判断”写作详解及范文展示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常因偏听偏信做出错误判断。本试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给我们展示了历史上此类例子,现实生活中因认知局限导致误判的倒子也不鲜见。
对此现象,你有哪些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见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次作文材料属于读写结合式与引语式相结合的复合型新材料作文。读懂两则文言文是王道,弄明两则文言文的观点是门道,打通古文事例事理与现实生活巧妙结合是渠道,精准审题正确立意恰当布局谋篇是正道,亮明观点援引事例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文从字顺语言精彩辩证分析联系实际畅谈个人成长国家进步才是作文技法之老道。
试卷文言部分的阅读重要观点是“世之听者,多由所尤。多由所尤,则听悖矣”,即人们听取人言、听取意见时会受到局限,这就启示我们在听取他人所言、听取别人意见时,不要凭借自己的感情好恶决断,而要头脑清醒,理智地听取并思考,分析地做出判断。两则材料所记叙的时间=事件都证明了这一点。那么,写作中一定要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作为判断客体反馈信息真伪的标准,以及把去除感情好恶的影响作为准则。
试题中,“现实生活中因认知局限导致误判的例子也不鲜见”这句话,提示我们,生活中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写作时,写作论点一定要解决现实中的这种现象、这种问题作为基本目的,并且要结合现中的事例记性进行写作,实联系现实并以典型的事例进行有力论证。至于现实实际可由小我到大我,由历史到现实,由国内到国际,分层次、分论点进行严密论证。
“对此现象,你有哪些思考”提示语,提醒我们,写作此文时,不要旁逸斜出,不要胡乱联想胡思乱想,应抓住关键词语,关键问题,展开论述,以事说理,言之有据,有理有据地论证观点。思考的去向,应围绕:①消除自身认知存在的局限性,只有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才能在学习和决策过程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少走弯路;②仅凭个人好恶做出判断,会带来误判,贻误大事,做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③不能识破说话人的动机、意图,受其蒙蔽,而上当受骗,“听话听音,锣鼓听声”,方能辨别真伪,识破对方动机,不给可乘之机,确保主心骨不受干扰。
【立意指导】
这篇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构思:
1.突出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面对他人的意见,我们需要拥有批判性思维,不盲目接受,而是深入思考、辨析其合理性。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2.坚定自我认知和理想信念:我们需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擦亮眼睛,拨云去雾,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在面对他人的意见时,我们需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判断,不被外界的压力和纷扰所动摇。
3.培养独立思考的价值观:我们需要学会独立思考,不盲从他人的意见。减少误判只有独立思考,独立思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新的思路和方法,开拓创新。
4.彰显接纳与拒绝的智慧:面对他人的意见,我们需要有智慧去判断哪些可以接纳,哪些需要拒绝。接纳有益的意见可以帮助我们成长,拒绝无益或有害的意见则可以避免走弯路。
5.把好坚持与变通的平衡:在坚守自己的判断时,我们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适时调整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坚持与变通需要平衡,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变化的世界。
【写作思路】
1.引言:介绍如何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观点。打破局限,善言兼听。恶言拒绝。审视自我,洞悉他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要盲目地“言听计从”。
2.主体段落①:阐述主动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好处,如拓宽思路、避免盲点、提高决策质量等。举例或名言论证。毛泽东的农场调查序言例证。
3.主体段落②:讲述如何正确听取别人的意见,包括保持开放态度、主动提问、尊重他人观点等。举例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齐宣王广开言路从善如流的善举。
4.主体段落③:强调在决策时需要考虑多方面意见,如集思广益、减少错误判断。从正面举例,改革开放、农村土地联产承包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从反面,再举例由于鉴别不对,没有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造成的失误,减少走弯路。
5.结论:总结重申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对个人、团队、集体和国家建设成长与强大的重要性,呼吁大家有鉴别有判断地积极采纳他人意见并提高自身的决策水平。
【立意参考】
①听取别人意见时,祛除个人好恶,方能辨清他人言论的利弊,做出正确的判断
②勿惑于巧言花语,勿偏离事物本质
③勿以善言小而不为听,勿以恶言小而为之听
④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⑤听取人言需要兼听
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⑦广开言路,善纳忠言
⑧对所听之言要善于斟酌,做决断前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思考,避免局限
⑨明辨是非,坚定自我
⑩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⑩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轻信人言也会走错方向
要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道理
要认真鉴别他人的意见,慎重选用和听取别人的意见
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实错误是一样的
相信自己的判断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面对各种说法或谏言,我该相信谁的话,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
要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阿谀奉承你的人有什么动机
【素材推荐】
1.能虚心接受人家的意见,能虚心去请教他人,才能集思广益。(松下幸之助)
2.应当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如果他有理,你就修正自己的错误;如果他专职亏,只当没听见。若他是一个你所敬重的人,那么可以通过讨论,提出他不正确的地方。
3.聆听他人之意见,但保留自己之判断。(威廉·莎士比亚)
4.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杨绛)
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学而》注语
6.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唐代魏征
7.“满招损,谦受益”,骄傲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谨慎才能受益匪浅。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不信好人言,必有栖惶事。——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
1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逆于心。——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12.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桓宽引自《盐铁论。制议》
13.“相信自己”和“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其实不是二选一选择题,而是判断题结合应用题。一味的选择“相信自己”或者是“听取别人意见”办事,都会存在局限性与片面。先有正确的思路,就是如你所意识到的“兼听则明”,其次“偏信则暗”,就是如何去做判断,将自己的观点结合对方的观点做结合去产出最终的结论。
14.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5.听高人意见,获得事业成功。
16.听常人意见,少犯常识错误。
17.听外人意见,消除自我偏见。
18.听对手意见,避免误入陷阱。
19.在自己的行为决策中,自己进行过要思考。
20.你不容易听进别人的建议是因为你很有主见,不随波逐流,这不是坏事。聪明的人都沉默寡言。智者不言,实践之中得真理,愚者坐井观天,固执己见。固执多半是因为无知。
21.坚持主见是好事,如果过了头就是刚愎自用、冥顽不化了。不撞南墙不回头尚可理解,不分真伪,兼收并蓄,也是愚昧无知的表现。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用巧妙的方式讽谏齐威王,使得齐威王能够接受正确的建议,改善了国家的政治状况。
23.燕昭王从善如流,很多贤人投奔他,依靠他们的帮助 最后打败了齐国。
24.孙权接受孔明的建议联刘抗操,从而奠定天下三分的局面。吴国大将吕蒙开始不爱读书,受孙权指教后,开始读书,并带领吴兵“白衣渡江,打败了高傲的关羽”,也为我们留下了“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的故事。如刘备不听诸葛亮、赵云的劝告,执意兴兵攻打吴国,为关羽、张飞报仇,结果被“火烧连营700里”,惨败而归,自己也没能回到成都,半路而终,从此蜀国国力大减。
25.李世民经常听取魏征的建议,才有了“贞观之治”。唐太宗虚心接受魏征的纳谏: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26.作为一代明君,唐太宗以自己的雄才大略开创了贞观盛世。而作为一代贤相,魏征在“贞观之治”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初,魏征不仅帮唐太宗制定了“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治国方针,还时时刻刻修正着唐太宗的谬误。他为唐太宗讲解了“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治国道理,也常常犯颜直谏。17年间,魏征谏奏的事,有史籍可考的达200多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致在魏征死后,唐太宗极为伤感地对众臣说:“人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殁,朕亡一鉴矣。”
27.宋太祖在采纳了赵普的建议策划陈桥兵变,从而黄袍加身。
28.历史上,齐威王善于倾听邹忌的意见,所以有“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唐太宗善于采纳魏征的直谏,始有“贞观之治”;假若刘邦不善听谏言,且项羽又不刚愎自用,何以有汉家邦国?如果赵奢不听许历的建议,何以能在领兵救韩中挫败秦军夜袭的阴谋而大败秦兵?
29.蒲松龄草亭路问:蒲松龄在路边搭建了一个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的搜集,再加上自己的创作,他完成了《聊斋志异》。
30.我们常说“听人劝,吃饱饭”,能听进别人意见去,才能少犯错误,不管别人意见对错,容易犯错误。但至少提供了多种选择,让我们有更大选择余地,避免知识盲区决策失误。
31.任何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聪明的人在善于独立思考的同时,总会积极听取别人的意见,努力借助别人的智慧和力量,实现自己的理想。
32.实现理想,需借助别人的智慧。
33.有句话说得好:“兼听则明,偏听(信)则暗。”所谓“兼听”,就是指多方面地听取;“明”就是明辨。这句话告诉我们: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明辨是非,正确地认识事物;单听信一方面的话,就会糊涂,犯片面性的错误。究其原因,是由于世界上的事物错综复杂,人们受自身知识、经历、观念、涵养等因素的局限,难免在见解上有所缺失。如果把多种意见集中起来,进行综合、比较、鉴别,从而去伪存真,舍其谬误,取其真谛,自然就更公正合理。
3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地从别人的见解中吸取合理、有益的成分,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减少失误,取得成绩。
35.江海不辞涓滴,高山不拒细石。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将受益匪浅。
36.在陈景润还是一位普通中学教师的时候,便曾对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学术论文《堆叠素数论》中的错误提出纠正意见,华罗庚得知后十分高兴。在北京举行的一个学术会议上,当众宣读原信,并建议大会邀请陈景润参加学术会议。
37.王阳明:做人最大智慧是认清自己,听取他人意见,方能成事。王阳明说:“耳贵聪,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说的就是我们一个聪明的人最可贵的是要灵敏,也就是用自己的耳朵去听全天下所有的事情,这样听到的事情再经过自己的沉思,就不会被事情的表面现象所蒙蔽。能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最终对于成功的决策是很大的裨益的。
38.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告诉我们,在做决策之前,并不一定要众口一调,而是在求同的思维中找到最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在重大事情的决策之前,如果能虚心地听取他人所提出不同意见甚至批评,那么就可以做到促使自己从不同角度来对事情进行决策性的思考,权衡利弊,修正失误,这样才可以发挥出事情最大的效应。就是告诉我们,在任何的决断时只有敞开大门,广泛听取各种意见。才能做到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可以达到方案的利弊得以显现,进而做到扬长避短,进一步优化方案。
39.美国有一本畅销财经小说曾经针对某知名电脑公司的破产写道:“公司的失败,是败在了古老的东方传统上;败在了其创始人不听董事成员的意见上;败在了一种刚愎自用的用人机制上。”那家电脑公司是20世纪60年代享誉世界的知名电脑公司。这样一个充满希望、朝气蓬勃的技术型公司,最后不是败在了竞争对手的手里,而是败在了公司的接班人的手中,也败在了董事长不听众人意见、刚愎自用的性格上。
40.有人说,真理从来都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也有人说,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人掌握真理,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那种自负甚至自恋唯我独尊的人是可笑的,有时也是可悲的,当他们明白过来的时候一般来说已经晚了。天下没有后悔药可吃,“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大概是每个失败者最想说的话了。
41.罗兰德说:“弱者惧怕他人的意见,愚者抗拒他人的意见,智者分析他人的意见,巧者诱导他人的意见。”对别人意见的态度,实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胸和未来成就的大小。古往今来,有太多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刚愎自用的人以惨败而告终,无论是学界、政界、军界,还是商界的例子比比皆是。
42.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人最可悲的是自己不能战胜自己。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一个人是在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反抗中创造成功的。听取意见也是如此。
4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4.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意味着我们愿意倾听他人的经验、见解和建议,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它让我们有机会从别人的观点中找到新的启发,发现自己视野之外的可能性,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和选择。
45.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含义是指坐人家车子的,要与人家共患难;穿人家衣服的,要替人家的事担忧;靠人家养活的,要为人家的事拼命。——出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46.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47.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按照自然行事,倾听自然的话。学会倾听是你人生的必修课;学会倾听你才能去伪存真;学会倾听你能给人留下虚怀若谷的印象;学会倾听,有益的知识将盛满你的智慧储藏室。一个人的想法不会太周全,只有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才能更加完美。
48.集思广益,深思慎取。集思广益的意思就是说,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是出自诸葛亮的一句名言,一般也只做事不固执,己见善于听取大家的意见,在现在社会的团体中,集思广益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作手段,毕竟人多,力量大,智慧也是无穷的。
49.“听取别人的意见,是一种成长和进步的动力。”——马克·吐温
50.“听取别人的意见,是一种学习和进步的机会。”——李光耀
51.“听取别人的意见,是一种尊重和信任。”——罗斯福
52.诸葛亮的名言是:“吾虽不德,而以诚感人。若要人服,先自服之;若要人听,先自听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我可能没有德行,但我可以通过诚实和真诚来感动别人。如果我想要别人服从我,首先要自己服从;如果我想要别人听从我的建议,首先要自己先听取下属的意见。
53.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摘自《史记·张仪列传》 意思是:羽毛虽轻,堆积多了也可以把船压沉;一大堆不重的东西,堆积多了也能压断车轴;众人异口同声的言论,能够混淆是非;谗言诽谤多了,积累下来也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
54.“听取别人的意见,是一种智慧的表现。”——爱默生
55.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56.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57.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者未必能行。
58.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这是诸葛亮在《将诫》中一句话。意思是:不倚仗自己的才华,而在别人面前表现出骄傲的神情,不能因为自己受宠就到部下那里作威作福。
59.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60.古人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闇者,偏信也。”——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主之所以英明,是因为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君主之所以昏庸,是因为偏听偏信。偏信:指相信一方面的意见。此句体现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治国原则,君主要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佳作优选】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去伪存真自我发展
人们常因偏听偏信做出错误判断。从《吕氏春秋·去宥》和《列子·说符》中“人有亡鈇者”故事看出,斧子失而复得,邻居还是那个邻居,失主看待他前似偷后非偷;公息忌谏言以组,邾国君因个人好恶不察臧否而纳谏又拒谏;鲁国丑父不分美丑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以鲁国美男子商咄为丑,以自己丑儿子为美;汉元帝偏信太监石显惑众妖言,不辨忠奸赏罚不明,这类愚民昏君,或不知谏言目的,或不辨善恶,或闭目塞听,或偏听偏信,都是主观成见造就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在信息爆炸时代,何尝不是如此。为了克服“世之听者,多由所尤。多由所尤,则听悖矣”的弊端,我主张: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去伪存真自我发展,去粗取精,为我所用,集思广益,深思慎取。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要识得庐山真面目,欣赏其优美景色,只有认识和消除自身的局限性,才能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才能在学习和决策过程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少走弯路;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才是最重要的认知能力。桓宽《盐铁论。制议》中说:“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人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个体往往能看到他人的认知偏差,但却无法察觉自己的偏差。自我认知不仅是了解优点,更是突破认识局限。很多人难以对自己的认知进行客观评估。王阳明说:“耳贵聪,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强调一个聪明的人最可贵的是要灵敏,也就是用自己的耳朵去听全天下所有的事情,这样听到的事情再经过自己的沉思,就不会被事情的表面现象所蒙蔽。做人最大智慧是认清自己,审听他人意见,方能成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仅凭个人好恶做出判断,会带来误判,贻误大事,感情用事就会误事。做到“兼听则明”,杜绝“偏信则暗”。情感因素,会影响对人言的认识和判断。高估自己可能会导致自大和冒险,而低估自己则可能导致自卑和逃避。历史上,齐威王善于倾听邹忌的意见,才有“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唐太宗善于采纳魏征的直谏,始有“贞观之治”;假若刘邦不善听谏言,且项羽又不刚愎自用,何以有汉家邦国?如果赵奢不听许历的建议,何以能在领兵救韩中挫败秦军夜袭的阴谋而大败秦兵?广开言路,观察问题,听取意见,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在信息爆炸又不对称得时代,要消除个人好恶。认知偏差认识偏颇造成处理信息偏差。应当多维度了解,多侧面观察,杜绝主观偏见,自我反思、接受反馈、持续学习,减少误判带来的损失。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能识破说话人的动机、意图,受其蒙蔽,而上当受骗。“听话听音,锣鼓听声”,方能辨别真伪,识破对方动机,不给可乘之机,确保主心骨不受干扰。闭目塞听是错误的,偏听偏信也是错误的。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立足点之高远大的政治抱负,一览无余的视角,坚持自己的想法进行大刀阔斧的变法,虽未成功,但是自有主见。可能真理就在少数人手上,但又可能看不到别人意见中的可取之处或欺骗自己。如果把多种意见集中起来,进行综合、比较、鉴别,去伪存真,舍其谬误,取其真谛,自然就更公正合理。有主见的人,不随波逐流,这不是坏事;聪明的人都沉默寡言;智者不言,实践之中得真理;愚者坐井观天,固执己见。尤其在当今国际风云面幻莫测诡谲奇幻奇葩另类的时局下,不要肉眼不分优劣,闭眼目空一切,而要慧眼识英才,冷眼看世界,法眼辨忠奸,佛眼看透彻。
“拨开云雾见青天,守得云开见月明”。善于倾听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扩充沟通;不因个人好恶而将善言拒之门外或被诡言蒙蔽,将会埋没人才,害己误国,甚至贻误终身;善于鉴别意见,辨析巧言花语与逆耳忠言,可以减少误判,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并改进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于身于国大有裨益。要提高自己的倾听能力,需要保持开放心态,主动去倾听,善于接受反馈和建议,并掌握倾听的艺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