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新时代青年如何立志”导写及范文赏析【作文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习近平材料二: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守仁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如何立志?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我们来看材料。首先,我们必须理解“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来自明代王王守仁的《教条示龙场诸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立志成为圣人,就会成为圣人;如果立志成为贤人,就会成为贤人。强调的是立志的重要性。材料一从正面阐释了青年立志的意义及重要性,立志高远能激发动力,青春便有了方向;青年要立好志、立大志、立长志。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的古话,旨在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材料二从反面阐释无志之害,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无志会让人变成行尸走肉,会让人生无方向。强调了立志的重要性。两则材料虽来自不同的时代,但都共同阐释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人当志存高远。尤其是处在新时代的青年。题目要求是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特别是思考作为新时代青年该如何立志?题目已经明确对象是“新时代青年”,写作的内容是“如何立志”。任务明确,指向鲜明,出题人是希望学生思考,作为新时代青年一代,该怎样确定个人志向,他希望通过作文的写作强化学生将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时代责任、社会要求等结合起来,思考如何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有为青年。所以本则作文题目最佳立意是:青年一代要志存高远,将个人志向融入社会国家的的需要之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当然,如果只写青年立志要高远,要立好志,符合题意;如果只写立志重要,志向高低等,严格来说是偏题作文。本则作文题更适合写议论文,可写的素材其实是比较丰富的。如少年周恩来立下壮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项羽少时跟项梁游会稽看见秦始皇出游,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如“禾下乘凉梦”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高产的理想追求,是他的中国梦等。紧扣立德树人,涵养学生语文素养,本则作文题目审题并不难,构思写作也不存在障碍,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例可写。但写出深刻立意的文章,需要学生平时的积累和一定的训练。【素材举隅】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3、“志一则动气,气一则动志也”。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5、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少年立志、终成大器的典型代表。王阳明出生于浙江绍兴的官宦之家,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拥有优越的学习环境。他十二岁时正式进入书塾求学,并由此确立自己成圣成贤的人生志向。有一次,他向私塾先生请教何为人生第一等事,先生按常理回答曰“博取功名,光宗耀祖”。王阳明不以为然,他认为还有比科举登第更重要的事,那就是通过读书成为圣贤。以成圣成贤为最高价值追求的王阳明,开始了一生的奋斗,不仅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写出《传习录》等经典名著,还曾平定宁王之乱,总督两广,造福地方,真正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6、鲁迅弃医从文,将个人志向与国家紧密相连。7、“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存在问题】1、套作。学生审题不仔细,一看作文题,提笔就写“要立志”“要树立远大的志向”,没关注题目要求是“如何立志”,没有抓住“新时代青年”这两个关键词,没有弄清出题人的意图。2、作文拟题的随意。①作文标题拟写随意性较大,如“立大志,成大就”“立志”“有志才有未来”“争做有志青年”,此类题目无新意,较随意;②标题拟写偏离题意,如“莫隐逸,勇担当”“立志终觉浅,成事要躬行”“承前启后,赓续新篇”“在失败人生中奋发图强”等。3、作文结构混乱。4、入题较慢,观点不明确。5、其他问题:①错别字多;②书写潦草;③缺乏素材。……【佳作展示】修身明义,实现志向“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青年人应当紧紧跟随时代潮流,立好志向,实现理想,造就精彩。修身矫思以为本,铸就志向之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犯了“左倾”的错误,但及时调整革命路线,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劝学》曾言“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但仍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可见其态度端正,对比螃蟹却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体现其用心躁也。如果不能端正态度,即使方向正确,但终会半途而废。青年人应当修身矫思,作为志向的基础,切勿本末倒置。伟大理想以为根,铸牢志向之魂。立志而圣则圣,立志而贤则贤。徐霞客因不满当时的政治黑暗,而立志去游行天下,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周恩来从小看到民族危机,故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正确的理想好比航船的方向,航船如果不知道该驶向哪一个港口,那从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不会是顺风。当代青年人应紧乘时代之风,立好志向,实现理想。只有志存高远,才不会使青春岁月浪费。踏实行动以为魄,支撑理想远方。实践才是践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如此,其他事情也是如此。如果不加以实践,那必只能是空想,夸夸其谈。我相信如果没有一次次尝试与失败,邓稼先怎能轻易发射“两弹一星”;没有一次次坚持与探索,屠呦呦怎能轻易研发出青蒿素,解决疾病的问题,为中国带来一份安康;没有一次次辛酸与汗水,张秉贵怎能收获人民的一致好评。“泥泞诞生了跋涉者,为忍辱负重者带去光明与力量,为失败者带去安宁与和平”,实现理想道路上的挫折就好比泥泞,我们青年应当勇敢地踏过泥泞,走向理想的彼岸,即使满身泥泞,身陷囹圄又如何,只要能够实现自身理想,一切都值得。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修身矫思以为本,将小我融入大我,将青年的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理想中,铸牢志向之魂,踏实行动。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坚定理想信念,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铁肩担大志,妙手铸盛世“有志者事竟成”是古代先贤于实践得出的哲理。但其中的“志”是什么,需要怎样立“志”,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立志,需以求真务实之心,以刻苦踏实之践。古有韩愈立志者,力图弃唐时浮华空泛的骈文之风,追寻古文中的平实质朴,此亦他所想亦所为。在他的仕途中,他为了达到这个志向,在规定使用骈文的科考中使用古文,以至仕途不畅,但他还是没有放弃,最终及第并一改唐浮华空泛的文风。今有钟扬立志者,一身赤诚,一贯严谨,他立志要收集更多的种子,为祖国种子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他是如此想亦是如此做。在援藏过程中,他日日夜夜地工作,亲身采种,并带出了一群跟他一样心怀大志的人。诸如此类,告诉我们立志需求真务实,贴合实际,更需在立志之后付出实践,这样才能够达到“有志者事竟成”之效。立志,需以为国为民之心,有舍小我为大我之念。无论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还是王安石变法改革只为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无论是鲁讯的“若无烛火,我便是光”的肺腑之言,还是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都体现古今先辈的志向心怀天下苍生,为国为民的情怀。而作为我们这些新时代青年,更应摆脱“摆烂”之风,不做”骑墙派”。有大志,敢担当,学习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有舍小我为大我的精神与担当。立志,需与时俱进,跟随历史的潮流,紧抓时代脉博。科技日新月异,我们是青年,是“新时代”的青年,是21世纪的青年。在当今时代,继chatGPT的冲击之后,又迎到了sora的焦虑,未来人类将何去何从,这是人们的思考,这也应是我们新青年需思考的。正如陈独秀者创办《新青年》杂志,力图革新人们的思想,鼓励当时的青年争做“新青年”,而同样处于时代变革的我们,也需秉持“新”思想。正如当今的智能手机行业,最初的诺基亚老大哥重归顶流,是因为什么——创新,与时俱进;再如当今的世界观念,当今的历史潮流是和平,发展合作与共赢。所以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仅需要立大志,更需立符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的大志。时代的潮流浩浩汤汤,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不能“落伍”。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者如利刃之新发于硎,有的是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需志存高远,要有铁肩担大志,妙手铸盛世的担当与勇气,需明大智,立大志,成大事。正是风帆杨起时,确定正确的航向,一往无前吧!心中有沟壑,笔下有鸿鸪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迫不定。”此番话极大鼓舞了我国有志青年。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少年有志气,前行才有动力,发展才有潜力,未来才有能力。所以华夏之有为青年,当立足长远,乘时代之飓风,成国家之栋梁。有目标,方能有动力。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许多人沉浮其中,庸庸碌碌而不知其作为。许多无业游民奔走于社会各处,却始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是为何?自然与他们的漫无目的有所联系。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自小立志,有一个禾下乘凉梦。他为这个梦拼博奋斗,以此为基石,走出一条康庄大道。在袁隆平院士辛劳却充实的一生中,他未有半刻停歇,未有片刻迷茫。他也如同当代许多个碰壁的青年一般,遭遇着种种挫折,可他心中多了一份目标他的身上多了一份志气。也正是这个目标,这个禾下乘凉梦带领着他和他的团队走向成功。所以说,当代青年只有立志,才能有前行的方向与动力。立志圣方圣,立志贤方贤。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青年志存高远,方能有所为,有所不为。古今多少仁人志士他们有满腔抱负,有一身才华。王安石的“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道出多少文人墨客的失意。《红楼梦》中的贾雨村一句“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匣内待时飞”又激起多少异乡漂泊,望成龙凤的游子心中那颗蠢蠢欲动的心。我们自小吟诵唐诗宋词,熟读百家名句,知晓那些为国立志,为国效力的古人的失意与得意。有苏轼“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有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报国之心。他们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有志青年。他们立志实施一身的才华与抱负,他们立志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终活成我们眼中的圣人、贤人模样,为后人称颂。所以当代青年更应志存高远,心中有沟壑,立志圣,立志贤。有志,更有所为。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有志之青年”他们心比天高,有远大的志向,有许多的天马行空的想法。但他们却是切实的空想主义者。不付诸行动。亦或是三分钟热度,最终也与他们所知晓的那些“郁郁不得志”的名人大家一般。可实际却只是幻想罢了。古有李斯为实现权谋之心,逐名利而去做那《谏逐客书》,近代更是有梁启超康有为等先驱革命家做出改变,进行变法。他们之中有的人不为大家,有的人舍己为人,却都在立志后付出行动,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由此看来,当代青年要立志,可又不能只立志,还要付诸行动,做出努力。当代之有为青年不胜繁几,我们更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有志,更有所为。少年心中藏沟壑,下笔方能绘山河。志存高远,稳泛沧浪空阔人生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卷轴,画面中有如椽巨笔挥毫的鲜衣怒马、大笔写意和璀璨山河,亦有工笔细描的细腻旖旎。私以为,既泛舟于人生之海,应当志存高远,稳泛沧浪空阔,笑对一切汹涌波澜。回望历史,悠悠岁月,志在四方,志亦在心之所向。徐霞客从小就信奉“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因此他以双脚为马,走遍千山万河,看遍世间变幻的土地,尝遍崎岖险地的辛酸。他爱好地理因此立下志向,尽一生心力于《徐霞客游记》一书。无独有偶,年幼的李时珍早早便向父亲立下志愿,“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他换上草鞋,背上背篓走遍山村野地,以身试验尝百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著成闻名中外经世不衰的中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他们当得起一句好儿郎,好男儿志在四方,志亦在内心真正的方向。揆诸当下,滔滔洪流,常立志不如立长志。早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就有人诚挚地发下誓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总理的一生,一直在为这一志向砥砺前行。万隆会议、中外交涉,无处没有他的身影。他叹国之不幸,却毅然投身于革命事业来缝缝补补。鞠躬尽瘁,是他生前的写照;当之无愧,是他长眠地下后的褒奖。王守仁言:“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放眼古今,成大事者无一不是立长志者,而常立志者终会被细碎的愿望填满,于前进之路上迷失方向,钉在原地。展望未来,志当存高,亦要为己留下一片栖身之所。习近平总书记曾言:“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旧事物早已绞碎在时代涡轮中,而对于人生立志的回答却如过江之鲫层出不穷。大学生村官杨宁、“麦王”徐淙祥、扶贫干部黄文秀、支教老师邓小岚就是时代对于人生立志之问最好的回答。志当存高远是不错,可梦想从来都不分高低贵贱,只有能实现和不能实现。有大志者逐梦大事业,我们可以有自己的小志向、小目标,并为其一往无前。志向不需要攀比,也不需要盲目从众,志存高远,“高”在够得着,“远”在走得到。立志要为自己留有一线余地,告诉自己,即使很小,能达到就已经很棒了。既要今朝醉,也要万年长。这世间有花落花开、云动星飞,也有歌舞喧嚣、红尘攘攘。待我们携志看清这人生之书上文字之疏密、笔画之深浅,就能在这万里清江万里天中,觅得自己的一村桑柘一村烟,得一隅霁月光风,披清风枕明月。做自己的舵手,稳泛沧浪空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