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 b p m f 教案1.正确认读声母b、p,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2.正确拼读声母b、p和单韵母ɑ、o、i、u组成的带调音节,初步学习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1.正确认读声母b、p,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2.正确拼读声母b、p和单韵母ɑ、o、i、u组成的带调音节,初步学习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1.正确认读声母b、p,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2.正确拼读声母b、p和单韵母ɑ、o、i、u组成的带调音节,初步学习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新课导入教师:今天,小明跟爷爷一起去爬山,请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小明和爷爷正在爬山。爷爷背着一个登山包,手里拄着一根拐杖。小明穿着红色的上衣,一边和爷爷说笑一边爬山。哦!还有两个小朋友在玩捉迷藏。教师:你的观察能力真强!其实呀,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字母小朋友全都隐藏在这张图片里了。让我们把它们都找出来吧!(板书课题:b p m f。)新知探究合作探究(一)探究一:学习声母b1.读准音。(1)教师:一起看看这张图片,小明手里拿的是什么?学生:收音机。(2)教师:收音机可以用来听“广播”。你们看,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声母b就和“广播”的“播”发音一样,但是b要读得轻且短。教师:发b的音时,先双唇闭合,挡住气流,然后将双唇突然打开,让气流爆发出来,气流较弱,声带不颤动,也不送气。(3)教师范读,学生观察教师嘴形的变化,再模仿发音,自由读。教师再指名读,教师正音,全班齐读。2.识记形。(1)教师:仔细观察图片中收音机和声母b相似吗?哪里相似?教师指名回答。(2)教师引导学生将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围成圆形,其余三个手指并拢向上伸直,并仔细观察。教师:看看我们左手的手势像什么?学生:b。(3)教师: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带“b”的词语?学生:菠(bō)萝、菠(bō)菜、水波(bō)。3.b的书写。(1)教师:请你观察教材中b的笔顺和它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小发现。(2)教师一边范写一边引导学生注意b的笔顺及其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教师:b用2笔写成,占上格和中格。先在上格靠近第一条线处起笔行至第三条线,第一笔竖不能碰到第一条线,右下半圆占满中格,要写饱满。(3)学生一边观察教师范写,一边书空,再描红、练写。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二)探究二:学习声母p1.读准音。(1)教师:看看小明和爷爷所爬的山坡,这里“山坡”的“坡”与p发音一样,但p要读得轻且短。(2)教师示范读,学生观察教师嘴形的变化,然后模仿发音,自由读。(3)教师指名读,教师正音。全班齐读、分组读。2.b、p对比读。(1)教师把一张白纸放在嘴巴前,展示读b和p时的区别。教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读b时白纸不动,读p时气流吹动白纸,白纸会动。(2)学生用嘴对着白纸试读,体会送气和不送气的不同。男生读b,女生读p,交替读。3.识记形。(1)教师:请同学们将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围成圆形,其余三个手指并拢向下伸直。这个手势像什么?学生:p。(2)教师: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p”?学生:路边标有“p”的停车指示牌,小明的衣服上印有“p”这个字母。4.p的书写。(1)教师:观察教材中声母p的笔顺及其在四线格中的位置,跟同桌交流你的发现。(2)教师一边范写一边引导学生注意p的笔顺及其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教师:p用2笔写成,占中格和下格。先写竖,再写右上半圆。注意第一笔竖不能碰到第四条线,右上半圆占满中格。(3)学生一边观察教师范写,一边书空,再描红、练写。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5.比较b和p在字形上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儿歌“右下半圆b b b,右上半圆p p p”,学生齐读。【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借助插图学习b、p,突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播”“坡”两个常用词向声母b、p的发音过渡,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掌握发音方法,记忆字形。同时加入做手势、吹白纸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声母b、p的印象,降低汉语拼音学习的难度。(三)探究三:学习声母b、p和单韵母ɑ、o、i、u组成的音节1.学习b和ɑ的拼读。(1)教师:看一看教材中的拼读示意图。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蓝色的b是声母,红色的a是韵母,由一个声母和一个不含介音的韵母组成的音节叫作两拼音节。(2)教师:你知道怎么把b和a拼读在一起吗?教师示范拼读声母b与韵母ɑ一起组成的“bɑ”这个音节。学生尝试拼读。教师:声母b要读得轻短些,单韵母ɑ要读得响亮些,然后快速连读成音节。为了让同学们更快地学会拼读两拼音节。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口诀——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学生朗读口诀,借助口诀再次拼读两拼音节,同桌之间相互展示。2.学读ba的四个声调。(1)教师:b和ɑ相拼成bɑ,如果韵母ɑ戴上声调帽子,又该怎么读呢?看看教材中的四幅图片分别画了什么。学生:猪八戒手里拿着数字8,小白兔正在拔萝卜,一个箭靶,一座大坝。(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写有bā、bá、bǎ、bà四个音节的拼读示意图,指名学生拼读。3.小组合作,自学b与o、i、u,p与ɑ、o、i、u的拼读。教师:声母b、p与单韵母i相拼成音节,标注四个声调时,i上的点要省略。4.设置游戏,分辨音节。教师把分别写有bǎ、bō、bí、bù、pá、pò、pī、pǔ的8张卡片分发给8名学生,让其拼读,然后教师说音节,持有该音节卡片的学生起立。5.讨论:生活中,哪些事物的名称含有游戏中的8个音节?课堂小结本节课,正确认读了声母b、p,并在四线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它们。还拼读了声母b、p和单韵母ɑ、o、i、u组成的音节,掌握了两拼音节的拼读口诀: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课后任务回家给爸爸妈妈读一读教材中b、p与ɑ、o、i、u的拼读部分。第3课 b p m f(第2课时)1.正确认读声母m、f,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2.正确拼读声母m、f和单韵母ɑ、o、i、u组成的带调音节,回顾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1.正确认读声母m、f,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2.正确拼读声母m、f和单韵母ɑ、o、i、u组成的带调音节,回顾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正确拼读声母m、f和单韵母ɑ、o、i、u组成的带调音节。新课导入1.游戏激趣。游戏名称:听音节,找朋友。游戏规则:两名学生分别手拿写有声母b、p的卡片,四名学生分别手拿写有á和à、ō和ó、í和ǐ、ǔ和ù的卡片。教师说音节,学生进行组合,使拼出的音节和教师说的音节一致。2.板书课题,教师带读。(板书课题:b p m f。)新知探究合作探究(一)探究一:学习声母m1.读准音。(1)教师:观察教材插图,说说这两个小孩在哪里玩捉迷藏。学生:在两个门洞里面玩捉迷藏。(2)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门洞,想一想,它像哪个字母。学生:m。教师出示写有声母m的卡片,引出声母m,并范读。学生观察教师的嘴形,试读。教师:发m的音时,双唇闭合,挡住气流,发音时,气流同时到达口腔和鼻腔,在口腔双唇受阻,从鼻腔透出成声,声带颤动。(3)学生练读,教师正音,同桌互读。2.识记形。教师:你觉得m像什么呢?学生:两扇连着的门;石拱桥的两个相连的桥洞。教师:我们可以编一个口诀来记住它的样子——两个门洞,m m m。3.m的书写。(1)教师:请你观察教材中声母m的笔顺及其在四线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之间说一说。(2)教师一边范写一边引导学生注意声母m的笔顺及其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教师:m用3笔写成,占中格。先写竖,再依次写两个左弯竖,左右两部分要一样大。(3)学生观察教师范写并书空,再描红、练写,教师巡视辅导。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评。(二)探究二:学习声母f1.读准音。(1)教师:观察教材插图,爷爷爬山时手里拄的是什么?学生:拐杖。教师:拐杖的形状像哪个字母?学生:f。(学生能指出即可。)(2)教师出示写有声母f的卡片,引出声母f,范读。教师:发f的音时,上齿接触下唇,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带不颤动。(3)学生练读,教师正音,同桌互读。2.识记形。(1)教师:请观察拐杖和声母f,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2)识记方法。在生活中识记。教师: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与声母f相似的事物?学生:伞把儿朝上的雨伞。3.f的书写。(1)教师:请你观察教材中声母f的笔顺及其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然后跟同学们分享。教师点评。(2)教师一边范写一边引导学生注意声母f的笔顺及其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教师:f用2笔写成,占上格和中格。先写右弯竖,再写短横。注意f的短横要写在比第二条线略低一点儿的位置上。(3)学生观察教师范写并书空,再描红、练写。教师巡视辅导,同桌互评。学生在练习本上再次练写。(三)探究三:学习声母m、f和单韵母ɑ、o、i、u组成的音节1.初步练习。教师:大家还记得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吗?学生: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教师:请大家看教材中声母m、f和单韵母ɑ、o、i、u组成的音节,自己尝试拼读,然后同桌之间相互练习。教师:我们试着一起拼读。全班齐读,教师针对拼读不准确的音节组织学生再次拼读。男女生进行拼读音节大赛,读准音节的声调,再选择其中的音节组词或说句子。2.游戏激趣。教师准备分别写有声母m、f和单韵母ɑ、o、i、u的6张卡片,分别抽取写有声母和单韵母的卡片各一张,随机组成音节,学生抢答。课堂小结本节课,正确认读了声母m、f,并在四线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它们。还拼读了声母m、f和单韵母ɑ、o、i、u组成的音节,回顾了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课后任务1.制作b、p、m、f四个声母的小卡片。2.回家给爸爸妈妈读一读教材中m、f与ɑ、o、i、u的拼读部分。第3课 b p m f(第3课时)1.复习巩固b、p、m、f及其与单韵母ɑ、o、i、u组成的带调音节。2.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爸爸、妈妈”2个词语,认识“爸、妈”2个生字。1.复习巩固b、p、m、f及其与单韵母ɑ、o、i、u组成的带调音节。2.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爸爸、妈妈”2个词语,认识“爸、妈”2个生字。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爸爸、妈妈”2个词语,认识“爸、妈”2个生字。知识回顾小游戏:火眼金睛。教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四个声母b、p、m、f,在这幅教材插图,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四个声母吗?1.听写拼音。教师听写拼音。教师:听写结束后,请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对的打对号,错的圈出来,在旁边改对。同桌之间相互检查,学生修改自己的听写内容。2.练习拼读。(1)教师:读读教材中声母b、p、m、f和一些单韵母组成的音节。(2)教师随机准备声母b、p、m、f和其他韵母组成的音节。bí pà mǒ fú pò bǔ mǔ fá学生练读,教师正音,同桌互读,全班齐读。新知探究合作探究探究:识记词语、生字1.教师:观察教材插图,说说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学生:图片上有两个拿着气球的小朋友,还有他们的爸爸、妈妈,他们一起在公园散步。2.学习词语。(1)教师:我们再看看图片右边的这两个词语,请借助拼音尝试拼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教师: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每个词语的第二个字“爸”“妈”不带声调,读得轻而短。教师:普通话里只存在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一个词或一句话里的音节念得短而弱,失去了原有的声调,这就是轻声。但它不是第五种声调,而是四个声调的一种特殊变调现象。(2)教师:生活中,还有哪些重叠词语的第二个字读轻声?学生:爷爷、奶奶、姐姐、妹妹等。3.识记生字。(1)教师:本节课大家还要认识两个生字,它们就是“爸”字和“妈”字。“爸”字我们可以结合刚才学的词语“爸爸”认读,词语是重叠形式,字形相同,“妈”也可以结合词语“妈妈”认读。(2)教师出示“爸爸、妈妈”词语卡片,学生自由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4.练习说话。教师:观察教材插图,你能为这幅图编一个小故事吗?并讲给其他人听。【设计意图】借助教材插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降低学习汉字的难度。课堂小结本节课,不仅巩固了b、p、m、f这4个声母的写法,还拼读了由b、p、m、f和单韵母ɑ、o、i、u组成的两拼音节,从中感受到了学习拼音的乐趣。除此之外,还学会了拼读“爸爸、妈妈”2个词语,认识了“爸、妈”2个生字。课后任务积累在生活中发现的由声母b、p、m、f与单韵母ɑ、o、i、u组成的音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