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石嘴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政治试题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5分,共60分)1. 小明非常喜欢研究历史,常常幻想自己穿越到几千年前,以现代智慧和古代的人们进行交流。以下是小明根据想象写下的穿越日记节选,你认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他们(原始人) 把我说的话一字一句记录下来,但是字写得歪七扭八②我把手表摘下奖给一个原始人,但他把手表砸碎分给大家共享快乐③我亲眼看到周武王抽出青铜剑,大喝一声向敌人杀去④一个奴隶走过来说:“节气到了,家人等着我回家收庄稼。”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2. “何以中国”为民族传承之永恒命题。何尊,西周早期著名的青铜礼器,器内底部有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或(国)、自兹乂民”是“中国”一词迄今发现的最早来源,意为“以此地为天下中心的地区,并统治那里的人们”。“自兹乂民”表明西周早期时国家( )①是阶级矛盾不可缓和的产物 ②具有政治统治职能③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④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3.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是元代张养浩的经典名句,一语道破了古代封建社会百姓的生活状态: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 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诗句中的百姓之苦缘于( )①封建制国家的发展主要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目的②地主占有全部土地迫使百姓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③封建社会中的百姓即使是生逢盛世也无法幸福生活④等级制度森严使百姓一直在痛苦的生活状态中挣扎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4. 恩格斯强调:“奴隶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 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这就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用赤裸裸的剥削方式②资本主义国家采用间接、隐秘的方式来进行统治③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取的剥削方式完全相同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恩格斯曾中肯地评价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他说“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恩格斯作出如此评价的原因是,空想社会主义者( )①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滋养②对未来美好社会进行了科学描述,激励一代代人为之奋斗③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④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对未来的设想只能是空想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6. 当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后,马克思支持无产阶级“夺去这些阶级(已经丧失了治理法国能力的阶级)的政权”。马克思、恩格斯对巴黎公社的成立给予高度评价,称它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工人阶级自从有自己的历史以来第一次在一个作为首都的大城市中掌握了政权”。这意味着( )①无产阶级的武装力量在当时已经足够强大 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新阶段③无产阶级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 ④工人阶级是一个先进的、革命的阶级群体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7. 某校学生在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中,收集到下列资料,其中对应正确的有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③“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④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8. 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入低谷时,不少人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必然走向苏东国家的结局,唱衰中国的声音不绝于耳。而今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并成功地在世界上举稳了社会主义旗帜,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这主要告诉我们( )①科学社会主义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②马克思主义能够回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挑战③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虽是曲折的,但却是发展的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9. 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封建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发展。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统治者的上述举措( )①说明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时会阻碍社会发展②是我国封建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根本之举③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第 1 页 共 5 页④说明经济基础必须与上层建筑相适应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0. 根据所学知识,“ ”所示时间节点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B. 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从此就有了主心骨C. 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11. 以下是外国人对中国的“三个不理解”。清朝时期, 在英国人数次入侵中国的时候,为什么80万清军打不赢0.7万英军 在抗日战争期间, 为什么处于绝对劣势地位的中国居然没投降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以美国为首的17国联军为什么打不赢中国 这“三个不理解”从侧面印证了( )A. 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主心骨C. 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追求就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D.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12.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上写道:“30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该碑文中的“人民革命”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据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民主革命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④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13. 国庆热映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带我们重温了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当年回国的志愿军,可能看到的场景有 ( )①部分农民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实现最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③部分私营商店挂上公私合营的招牌 ④中共八大召开,开始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4.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百年光辉征程中,走过每个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转折点,都会伴随着一次党的重要会议,成为里程碑和标志性会议。下列关于党的八大表述正确的是 ( )①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②决定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大会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④成功地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进行了“第一次结合”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15. 同仁堂是闻名全国的中药店,总店设在北京,创建于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1954年8月27日,同仁堂公私合营大会召开,公私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后同仁堂可能出现的状况是( )①企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②不能继续私营,但可以获得部分利润③继续私营,把大部分的利润上缴国家 ④转变为国有企业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16.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因为( )①马列主义科学真理中并不存在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②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俄国经验不完全适用于中国③中国共产党结合国情,探索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④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才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7.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拉开改革开放大幕,迈出追赶时代的历史步伐。这次会议( )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②标志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③制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率先取得历史性突破④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8. 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要求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来”,之后进一步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要“摸着石头过河”。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作出“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要论断。对此,如下解读正确的是 ( )①“杀出一条血路来”指明了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的方向②“走自己的路”指明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③“摸着石头过河”说明改革伊始就明确了发展蓝图④“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求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9.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 1999 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次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 设立四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B.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 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 从小岗破冰、深圳兴涛,到海南弄潮,雄安扬波……四十多年扬帆奋进,改革开放写下震撼人心的东方传奇,让一个古老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四十多年波澜壮阔,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告诉我们( )①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②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③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有利于增强发展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1.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正式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我们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 ②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③改革开放就是要变革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④党领导人民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实现复兴伟业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22.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作为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厚的宝贵遗产,涉及治党治国治军方方面面,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下列党的重大成就中,毛泽东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是( )①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②在革命斗争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④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3. 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式和任务》中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过去二十多年,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太沉痛了。这一论断至今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 ( )A. 贯穿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 B.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C. 是由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D. 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24. 2023年8月,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发表致辞指出:“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我们敞开大门,谁来同我们合作都欢迎。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经济体,中国将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扩大市场准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提升现代服务业开放水平。”这意味着( )①我们既用好全球市场资源发展自己,又推动世界共同发展②以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发展,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③我们将坚持以改革促开放,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④高水平开放就是引进先进生产要素,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25. 深圳等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评价,表述正确的有( )①彰显了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②其建立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④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6.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我国已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方位,这个历史方位就是新时代。新时代既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各项成就在量的积累上的结果,也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质的方面的跃升。这表明( )A. 新时代深刻改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B. 我国已经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发展阶段C. 新时代引领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D. 改革开放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基础27. 新时代有“已变”,亦有“未变”面对这些“已变”和“未变”,我们要( )①顺应“已变”,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具体操作方案②顺应“已变”,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③立足“未变”,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④立足“未变”,牢牢坚持我们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8. 习近平主席在二0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粮食生产“二十连丰”,绿水青山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东北全面振兴谱写新篇,雄安新区拔节生长,长江经济带活力脉动,粤港澳大湾区勇立潮头; 这些成就表明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迸发活力,昭示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基本国情发生根本性变化③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基本实现④国家持续发展社会稳定,要一以贯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9. 神十八发射成功,嫦娥六号月背“挖宝”; 福建舰成功海试,“地面空间站”正式运行; 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安装就位,首个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正式建成……2024刚刚过半,上天下海的国之重器,见证自立自强的奋进中国。对此,我们可以获得的认识有( )①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实现科技强国、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③中华民族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④根本原因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0. “坐上那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去看看那外婆澎湖湾……还有那神奇的日月潭……”,歌曲《2035去台湾》火爆全网,在海峡两岸广为传唱,反映了两岸民众对京台高铁早日通车这一远景规划的美好愿望。这个美好愿望( )①反映了个人梦与国家梦、民族梦的有机统一②为实现个人梦想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力量源泉③寄托着两岸人民对实现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④是我们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 )①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完全不同 ②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有本质区别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性 ④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普遍适用的现代化模式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32.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系统阐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六个重大原则,这六个原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开创未来的科学指引。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②立足实践回答时代课题,是超越时代的伟大的科学的理论③最为核心关键的部分是以人民为中心,是“四梁八柱”④可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33. “十四个坚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和“方法论”。在“十四个坚持”的指引下,各地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作出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有( )各地的探索 十四个坚持S省改造传统产业,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①W 市推动党员到社区践承诺、作表率。 ②E市积极打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 ③Y县开展“身边好人”“孝老爱亲”宣讲活动。 ④①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 ②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③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④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34.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2024年7月18日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为此要( )①回看走过的路,更要坚定“一国两制”制度自信②比较别人的路,要全盘吸收和借鉴他国政治文明③远眺前行的路,要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④道路决定命运,要坚定选择符合本国具体实际的路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35. 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去年村里有多少人娶媳妇 ”“现在人均收入有多少了 ”“你那里的游客在村里住宿吗 ”历年全国两会参加审议讨论,每一句嘘寒问暖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最美诠释。从“厕所革命”到垃圾分类,从儿童视力到食品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始终是人民群众,始终是事关民生的“小事”以及人民的美好生活。这体现了( )①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机关,关心老百姓的实际需求②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和最本质特征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④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6.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强调“权为民所赋”和“权为民所用”的有机统一,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把“为人民执政”和“靠人民执政”有机结合,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民主政治认识的升华。下列选项与这一论断最为接近的是(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③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37. 重庆有一条特殊的地铁线——轨道交通4号线,每天都有一群老人背着背篓搭乘地铁去市区卖菜,当地人给这条地铁线起名为“背篓专线”。重庆轨道交通方面回应:只要行为和物品合规,就不会干涉。“背篓专线”体现出( )A. 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 依靠人民才能真正地实现人民共同富裕C、改革发展的成果应由全体人民共同分享 D. 政府积极促成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38. 下列有关五大发展理念说法错误的是 ( )①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②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③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内外联动问题 ④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39.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汪洋在新疆调研时强调,要坚持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看清新疆发展大势,坚持先立后破、谋定后动、久久为功,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为确保新疆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治疆方略,加强党的统一领导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深入推进新疆伊斯兰教的发展③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消除民族差别④坚决落实民族区域自治,进一步巩固发展民族团结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4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2024年6月,《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正式实施,作为世界首部专门针对生态保护补偿的立法,该条例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和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相结合,推动实现青山有“价”、绿水含“金”。生态补偿制度改革( )①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②能够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③为世界生态保护提供了根本性范式 ④强化人民在生态保护中的主体责任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二、材料分析题(40分)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7月底,英格兰西北部发生持刀袭击事件,造成人员伤亡。8月初,英国多个城市爆发13年来最大规模的骚乱,很多地方发生了抢劫商店、纵火、袭击警察等暴力行为。近年来,英国经济持续低迷,通胀高企,生活成本飙升,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许多民众对社会感到不满。政府在某些社会议题上的决策,如移民政策、福利削减等,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与不满。这些政策进一步激化了民众与当局之间的对立情绪。面对汹涌的骚乱,政府采取了强硬的执法手段,增派警力维持秩序,并表示对暴力行为严惩不贷。同时政府亦试图通过对话、协商等方式,倾听民众呼声,寻求解决深层次社会矛盾的途径。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英国政府能否真正解决深层次社会矛盾,为什么 (8分)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今年是新中国75周年华诞,75年前的十月一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血和泪、苦难和抗争的交响曲。我们的先辈为维护国家主权、求得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曲英雄的赞歌。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75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万户千家,到如今实现全面小康。中国,这个在噩梦中奋起的雄狮,开始展现他威武的一面。伟大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正在大步迈向小康社会。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0分)4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2024年8月12日结束的巴黎第33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40金27银24铜,共91枚奖牌,取得了我国自1984年全面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国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 离不开我国坚持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离不开祖国至上、为国争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中华体育精神。巴黎奥运会的优异成绩既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进步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知识,分析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10分)4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规模将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按照党中央部署,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至少要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要大胆试、大胆闯、全力拼、踏实干,唯有如此,才能闯关夺隘、劈波斩浪,完成党中央部署的目标任务。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应如何肩负起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1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