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重庆2024—2025学年度 (上) 半期考试高一年级
政 治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轨迹。总体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据此,回答1-6题:
1. “从一定意义上讲,石器决定原始社会形态,青铜器决定奴隶社会形态,铁器决定封建社会形态,蒸汽机和电力决定工业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这一观点指出了
A. 生产工具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B. 生产工具决定社会形态
C. 有怎样的生产力就会有怎样的生产关系
D. 社会形态的更替受制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2. 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这一规律是
A. 经济基础必须适应上层建筑 B.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C. 生产力必须与生产关系相适应 D. 分配制度必须适应所有制形式
3. 面对混乱的社会,先秦诸子给出了不同的社会构想方案。孔子希望施行仁爱,维护礼乐制度,从而恢复西周的王道和王政; 老子认为人们应该“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墨子则认为尧舜时代是最好的时代; 韩非子则认为应该建立以君主为核心的专制社会。从社会形态角度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墨子的理想社会里,存在着平等互助的劳动关系
②韩非子的理想社会里,农民依附于地主并受其剥削
③孔子的理想社会里,主要生产者有一定生产资料
④老子的理想社会里,人类迈进了文明社会的门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 从阶级性质来看,资本主义国家同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一样,仍然是
A. 奴隶制改变了人类无国家的落后状态
B. 剥削阶级统治被剥削阶级的工具
C. 对内负责组织公共事务,对外防御外敌侵犯
D. 以等级制度确定统治阶级内部权力和地位的手段
重庆八中 2024—2025学年度 (上) 半期考试高一年级政治试题第 1 页 共 8 页
5. 下列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两个必然”: 1848年,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现在所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 “两个决不会”: 1859年,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 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 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 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新 的更高的生产关系, 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 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 是决不会出现的。”
①两者都论证了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但过程是漫长的
②两者都依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阐释社会形态的更替问题
③前者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方式,后者反映社会形态更替的实现方式
④前者揭示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后者揭示其实现的条件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 《共产党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问题是所有制问题。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条件的一定社会形式,是任何社会生产都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
①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③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④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主席再次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为我们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指引,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注入了强大动力。据此, 回答7-12题:
7.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的同时,也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反映空想社会主义者为建立美好社会而努力的有
①倡导建立人人劳动、普遍协作的“和谐制度”
②进行共产主义的“新和谐公社”新村实验
③成立被誉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的巴黎公社
④缔结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国家联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理论基石的是
①空想社会主义 ②德国古典哲学 ③剩余价值学说 ④唯物史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重庆八中2024—2025学年度 (上) 半期考试高一年级政治试题第 2 页 共 8 页
9. 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
①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③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 ④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常读、精读、细读的一本书。 1939年,毛泽东曾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毛泽东强调多读《共产党宣言》,因为它
①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
②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石
③能够激励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A.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11.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②党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③马克思主义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 ④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干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据此,回答12-20题:
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在学校开展的“红色传承”主题活动中,张同学绘制了一张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根据下列选项,请在编号12-15 的----处选填相应的内容,以完善图示。
重庆八中2024—2025学年度 (上) 半期考试高一年级政治试题第 3 页 共 8 页
A. 小康社会
B.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D. 中国人民革命有了主心骨
16. 下列选项能够体现上述图示最佳主题的是
A. 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
B.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C.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D. 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以下是小刘同学的学习笔记,请综合运用学科内容配对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与历史意义,完成17—20题:
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 历史意义
17.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18. 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19. 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A.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B.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C. 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D.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征程。四十多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社会主义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据此,回答21-26题:
21. 邓小平同志在 1979年要求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来”,之后进一步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要“摸着石头过河”。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做出“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要论断。对此,如下解读正确的是
①“杀出一条血路来”指明了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的方向
②“摸着石头过河”说明改革伊始就明确了发展蓝图
③“走自己的路”指明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
④“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求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重庆八中2024—2025学年度 (上) 半期考试高一年级政治试题第 4 页 共 8 页
22.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A. 社会主义革命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
23. 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我国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从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 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有力维护公平正义,到颁布新中国首部民法典护航人民美好生活……沉甸甸的成绩单,诠释了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②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价值导向
③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弘扬是实现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
④破除制度障碍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请匹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先后产生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与之重点回答的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
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重点回答的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
邓小平理论 ①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②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科学发展观 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④③②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①②④
25. 2024年1月,商务部集中发布47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至此,国家层面已累计推广349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这些成果在各地推进高水平开放、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形成了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
①是在中国民主革命和建设土壤里成长起来的
②是符合中国发展实际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制度
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④集中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重庆八中2024—2025学年度 (上) 半期考试高一年级政治试题第 5 页 共 8 页
26. 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福建的发展深深打上了改革开放的烙印。从“闽道难”到构建“两纵三横”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从国企改革的“松绑”放权到引领民营经济发展的“晋江经验”……福建省逐步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迈入先进行列,经济总量屡上新台阶。这表明,改革开放
①极大改变了福建的社会面貌
②旨在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③为实现人民的美好愿景打牢物质基础
④是在综合考虑国内外形势基础上做出的抉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中国式现代化,起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已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现代化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现代化百年目标的新征程。据此, 回答27-35题:
27.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已经发生转化,促进这一主要矛盾转化的根本原因是
A.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民消费观念的更新升级
B.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了矛盾的转化
D. 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日益突出
2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其核心内容是
A. “十个明确”、 “十四个坚持” B.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D.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2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一思想
A. 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B. 为解决当前中国的一切问题提供了现成的答案
C.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D. 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和改革发展的指南
30. 在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请选出这三件大事
①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②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重庆八中2024—2025学年度 (上) 半期考试高一年级政治试题第 6 页 共 8 页
^ 八
③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 请根据对应关系将该思想的部分内容连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③“五位一体”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④③②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②①
32.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下列属于进行伟大斗争的是
①要坚持强根固魂,开新局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社会革命
②要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③要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与时俱进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④要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增强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和本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3. 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这启示我们
①回看走过的路,在世界大变局中科学把握和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②远眺前行的路,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
③比较别人的路,照搬他国发展模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④坚定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4.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指出,“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材料主旨的是
重庆八中2024——2025学年度 (上) 半期考试高一年级政治试题 第 7 页 共 8 页
①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
②人类的前途命运应该由世界各国人民来把握和决定
③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
④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中国才能更好地赢得未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5. 新时代,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从“现代化的迟到国”一跃成为“现代化的视觉中心”,靠的正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正是制度优势。由此可知
①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②党的领导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
③中特社会主义制度是能够持续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制度
④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判断改错:本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3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
3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8. 生产关系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39. 五四运动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
40. 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41.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42. 新中国诞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43.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了完善的工业体系
44. 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5.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人民
三、主观试题:本题共1题,共10分
4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当今世界,各种思潮交流交融交锋,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事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首要任务就是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让青少年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小打下“四个自信”的坚实基础,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谈谈青年应如何坚定“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10分)
重庆八中 2024——2025学年度 (上) 半期考试高一年级政治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