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单元教学设计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课表解读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家程序的重要变化,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主民主运动对国际程序的 影响。二、单元教材分析第14课三个子目:"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一战后的国际秩序";第15课三个子目:"列宁主义的形成""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第16课三个子目:"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涨""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第17课三个子目:"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其中,第14、15、17课各子目均以"时序.因果"逻辑进行编排,第16课以地域为第一层级、同一地域以时序为第二层级进行编排,时间跨度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依托教材中各子目的史实梳理,配套地图的辅助,可以构建关于本单元的知识线索,并在四课之间建立起映射关系,呈现出清晰的逻辑框架。三、学生情况分析作为新授课,本课的讲授的对象是高一选择历史作为高考科目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但本课教材中的内容时间跨度大、涉及事件多且较为枯燥,需注重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家国情怀、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注重通过对多元史料的分析,提升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四.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地图和时间轴的辅助,构建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演变的知识框架,并对世界史前后内容(如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传播、冷战与国际格局演变、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等)进行必要联系,培养学生纵横联系的观念。以全球整体为视角,了解20世纪上半期世界历史重大事件,渗透唯物史观,培养长程视野,感悟时代脉动。2.分析和理解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相互关联,揭示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一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依据唯物史观历史合力论对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爆发、国际秩序的演变、20世纪上半期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等问题进行合理的阐述,培养历史解释核心素养。3.在开展世界大战、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等内容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运用教材中不同类型的史料,解读有效信息,并能在此基础上适当取舍和运用史料进行评述、论证相关结论或形成新的解释,尽可能全面、客观地理解和评判这些影响20世纪世界历史走向的大事件。4.联系上册中国近代史相关内容,将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纳入到世界历史大格局之中。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等对中国革命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中国的不屈抗争、不懈探索对世界历史发展和国际秩序演变带来的深远影响,从而深度理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与互塑,培养学生广阔的国际视野。五、单元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重要史实。梳理以上重大事件的主干史实,厘清重大事件之间的互动关系,才能理解"战争与革命"的交织、激荡与绵延。这一教学内容对后面其他知识的学习意义重大,故而被列为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对国际秩序和世界格局的重大影响。两次世界大战逐渐终结了欧洲中心的国际格局;十月革命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这些相互缠绕的重大事件共同塑造了20世纪的世界历史,也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未来发展。这种综合性的影响需要在教学中进行"瞻前顾后"和"纵横联系",故而应该是难点。留.单元课时安排。第1课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的国际程序第2课时:十月革命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第3课时:亚非拉民主民主运动的高涨第4课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的国际程序的形成七、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随堂练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七、板书设计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一.两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二.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队国际秩序的影响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目录和梳理课文,概括20世纪前期的世界局势,梳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作用,深刻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自身的发展是推动解放运动的主要动力。 2.通过教材文本和史料,解释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运动特征、拉美为什么还要改革和革命,总结概括民族民主运动的特征,体会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多样性。 3.学生根据学案设计的表格,梳理填写,根据填写内容,从整体上归纳概况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阶段表现出的新特点。领悟种种因素的不同导致各国的斗争方式也形态各异,从而能够客观、公允地评价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 4.阅读给定史料,结合教材论述,提取、概况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教学方法1.大概念教学:从整体界面,放眼世界观察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特别是对国际秩序的影响。提取大概念:革命重塑世界秩序。 2、合作探究:根据学习任务,设计教学问题,进行学生分组,在独立思考的基础进行合作讨论。评估方法“教-学-评”一体化。根据教学目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 课上评价、课中评价和课后评价相结合。 3.立足学生的起点和变化进行评价教学过程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 导语:同学们请仔细观看图片,这是2007版和2018版印度卢比正面,卢比正面的人物是谁,请说明被选为货币图案的原因。 活动:学生观察分析地图,对地图信息进行概况。 过渡:人物:“圣雄”甘地。 原因:印度国大党领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主义的创始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被称为“印度国父”。下面我们以“革命重塑国际秩序”作为大概念主题一起来复习本节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殖民地人民斗争的背景,初步理解拉美与亚非地区阶段的不同,认识地域的广泛性。课堂 学习 一、战争激发新革命 任务一: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原因 活动: 问题1:阅阅读教材P95,依据目录指出,哪些章节内容影响了国际局势? 【答案: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5课 十月革命】 问题2: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答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增强】 问题3:该材料对研究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原因有价值吗? 【答案:一战削弱了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 问题4: 【答案:民族、民主意识的传播】 二、革命呈现新特点 任务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 活动: 问题1:通过两段史料你怎样理解“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答案:理解:思想: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其思想建立在印度传统宗教文化之上,符合国情。 策略: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 目标:初级目标:自治;最终目标:独立。】 *学生阅读史料,结合教材96页正文,深度理解非暴力不合作的含义、目标和作用。 用泰戈尔的诗篇进行过渡,从亚洲过渡到非洲。 问题2: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相比,非洲独立运动有何特点? 【答案:发展程度较低且不平衡(北非东非进程较快), 以民族独立为主要诉求(目标单一),出现反法西斯的斗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用贝略的诗从非洲过渡到拉美。 活动: ◆问题3:该漫画对我们解答思考点的疑问有什么帮助 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独立后的拉美,仍受英美殖民主义的控制,发展困难,拉美人民还需继续革命和改革。当然,除这一因素外,还有诸多因素影响拉美的发展。】 ◆问题4:整理卡德纳斯改革的措施,结合拉美历史状况,推测其改革的针对性问题是什么? 【答案:针对拉美和墨西哥普遍存在的问题: 1.国家被殖民者控制 2.大地产制盛行 3.民族经济停滞不前 4.政治上普遍实现军事独裁 5.政局动荡】 ◆问题5:依据材料信息,与一战前相比,分析本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特点 【答案:地区广泛性、目标的明确性: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领导力量多样性和层次性、地域的不平衡性、争方式多样性、阶层的广泛性、时间持续性】 三、革命冲击旧秩序 任务三: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 活动: ◆问题1:概括这一时期亚非拉民主运动的影响。 【答案:①对殖民体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②对亚非拉:为亚非拉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最终胜利和现代化的开启奠定了基础;③对国际秩序: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增强了世界政治的民主化力量,推动了国际秩序向较为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问题2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结合宣传画,谈谈今后亚非拉国家努力的方向。 【答案:加强亚非拉国家、地区的合作;坚决反对霸权主义;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与概括的能力。凸显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多维思维。 引入高考试题,了解高考与学习的关联,把中国置于世界视野下观察。认识经济发展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利用数据,直观反映帝国主义国家实力的削弱、认识该变化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关系。 整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客观认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理解民主运动各具特色,这是由许多客观因素共同决定的。 通过史料研读,地理空间分布,培养了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力。 利用漫画的形象直观性,反映拉美人民的独立后命运。说明拉美发展任重而道远。 通过改革的内容,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前因后果,认识卡德纳斯改革的价值。进一步理解独立百年后的拉美为什么仍需要革命和改革。 学生通过知识梳理,纵向比较,了解亚非拉革命的发展阶段,理解该阶段斗争的特点。 通过阅读史料,运用所学,对史料进行解读概况,明确理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突破本节课的重点。本课小结 教师总结,揭示大概念: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促进了旧秩序的瓦解,推动着世界秩序向有利于第三世界的方向发展。二战后“民族自决”写入联合国宪章就是第三世界人民斗争的直接体现。 回到正题,回扣课标要求,理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课外拓展 【我给教材结论找论据】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第65页 自19世纪中期起,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在亚洲和美洲,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 问题:概括提取该段教材的观点,试用本节课的史实加以论证。 引导学生前后关联,彼此呼应,避免知识零散破碎。培养学生结合历史与现实进行思考的学习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