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成都市石室成飞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十月月考高2024级 政治答案1.C【详解】②④由材料可知,跋山遗址群属于旧石器时代遗存,人们主要是以采集天然的食物为生。此时,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④符合题意。①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出现,①与题意不符。③奴隶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2.A【详解】①鼎在古代是用来烹饪、储存的器具,最早以陶器的形式出现。这段时期属于原始社会,原始畜牧业农业开始出现,人们有了定居的地方,①正确。②原始社会成立氏族议事会,一切大事由氏族全体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②错误。③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不得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③正确。④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④排除。故本题选A。3.C【详解】①三星堆遗址所处的时期为奴隶社会。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了部落,①错误。②④商代晚期三星堆遗址展出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金器及陶器等珍贵文物。据此可推测,三星堆遗址所处的时期为奴隶社会。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出现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②④符合题意。③封建社会,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③错误。故本题选C。4.B【详解】①④我国商朝处在奴隶社会,此时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奴隶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的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但奴隶社会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却促进了社会发展进步,①④正确。②③原始社会氏族首领在日常生活中的威望来源于氏族成员的认可;在原始社会,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②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5.B【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A:原始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任何人都没有特权,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原始社会末期,土地逐渐变为私有财产,B错误但符合题意。C: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自己的一点土地,劳动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在资本主义社会,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作坊,创造了巨大财富,人类社会进入新阶段,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6.C【详解】ABD: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ABD均不符合题意。C:唐朝是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农民一切苦难的根源,C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7.D【详解】③④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而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③④正确。①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①错误。②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自己的一点土地,劳动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②错误。故本题选D。8.C【详解】②③晋国晋穆侯时期处于奴隶社会,存在着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即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这一时期金属工具得到广泛使用,推动生产力发展,②③正确。①土地逐渐变成私有财产、私有制确立起来是在原始社会末期,①不符合题意。④收取地租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9.A【详解】②: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全部劳动创造的价值除了剩余价值外,还包括工人工资等,并未被资本家全部占有,②排除。①③:“看见你,人们就会明白闹饥荒的原因”揭示了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资本家通过残酷压迫工人实现了财富增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①③正确。④: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得到的是工资,④错误。故本题选A。10.B【详解】①④: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这段话,提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日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必然与社会化大生产产生矛盾,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加深,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法调和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终将被更先进的生产关系所取代,①④符合题意。②:资产阶级可以通过更换政治“外壳”缓解其阶级矛盾,但不能从根本是解决阶级矛盾,②错误。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而非直接原因,③错误。故本题选B。11.D【详解】ABCD:生产力发展排在第一位,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为家庭私有;私有制产生排在第二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为家庭私有;阶级产生排在第三位,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为家庭私有,随着贫富分化的加剧,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出现了;国家产生排在第四位,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是国家产生的标志。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所以正确顺序为: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A、B、C错误,D正确。故本题选D。12.C【详解】①:欧美国家和车企对待新能源汽车态度的转变,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过程没有直接联系,①排除。②③:欧美国家和车企放弃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是资产阶级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所决定的,因为新能源汽车当前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也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②③正确。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不是欧美国家和车企放弃新能源汽车的直接原因,④排除。故本题选C。13.D【详解】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所以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可以缓解经济危机,但不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①不选。②: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所以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破产和贫困的根总源不是生产力的发展,②说法错误。③④:经济危机是一部对资本主义制度残酷罪行的判决书,危机显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没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产力,物质丰富成了巨大的灾害,成了破产和贫困的根源,这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矛盾的总爆发,也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4.C【详解】①: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提出缔结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国家联盟的主张,①排除。②④:新和谐公社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建立的理想模型,“和谐制度”构想是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提出,倡导建立人人劳动、普遍协作的“和谐制度”。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也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这种尝试及其思想,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②④符合题意。③: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其构想和原则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实现;而巴黎公社则是一场实际的革命运动,它试图通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巴黎公社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也不是其实践活动,③排除。故本题选C。15.B【详解】①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④正确。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创立无产阶级政党,②排除。③: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而不是经济危机理论。③排除。故本题选B。16.C【详解】①: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的产生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①说法错误。②③:科学社会主义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它作为科学理论为人民改造世界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力量;②③说法正确。④: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7.A【详解】①③: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①③正确。②: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特殊规律,②错误。④: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④错误。故本题选A。18.B【详解】①③:马克思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在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结合中完成了转变,表明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致力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在大学时代,就广泛钻研哲学、法学等知识,积极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表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①③正确。②: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们改造世界的行动,而不是将中国实际与理论探索相结合,②排除。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且材料未体现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各种错误理论的基础上形成,④排除。故本题选B。19.A【详解】①②: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必须与无产阶级斗争相结合,也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模式,①②正确。③:科学社会主义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且它是发展的理论,“永恒的价值”说法错误,③排除。④:材料强调的是科学社会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世界各国可以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经验,而不是世界各国要主动打破科学社会主义的制约,④排除。故本题选A。20.B【详解】①③:从俄国十月革命到二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再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表明回看走过的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审视自己的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应与本国实践有机结合起来,①③正确。②:比较别人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立足中国实际,而不是全面借鉴他国之路,②排除。④:远眺前行的路,科学社会主义探索要有发展的目光,但并不是需要不断超越现有发展阶段,④排除。故本题选B。21.(10分)答:特点: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2分)②农民占有少量的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和税收外,还能留一部分归自己支配。(2分)评析:①封建社会的农民虽然遭受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但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的劳动,有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对于奴隶社会而言,是人类历史的进步。(3分)②封建社会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兵役等,迫使农民脱离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封建制生产关系日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也必将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3分)22.(10分)答:(1)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分)②材料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这一现象的描述,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4分)(2)基本特征:生产过剩,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2分)根源: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2分)23.(8分)答: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工业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类文明实现了再跨越。(2分)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人类社会进入新阶段。(2分)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使得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经济危机不断爆发。(2分)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基本矛盾再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无产阶级斗争不断涌现。(2分)24.(12分)【答】(1)①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2分)②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是其产生的历史前提;(2分)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2分)④《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2分)(2)例如:港珠澳大桥、中国天眼(准确答出两项即可满分。)(4分)成都市石室成飞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十月月考高2024级 政治试卷(考试时间: 90分钟 总分: 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或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住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选择题,计6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20题,共60分)1.2024年3月22日,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跋山遗址群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旷野遗址,目前出土文化遗物4万余件,包括石制品3万件以及少量竹、木质等有机物标本。其中一件象牙质铲形器型体硕大、人工打制痕迹明显,为国内首次发现。下列情景中,可能会出现在当时所处时代的是( )①石器工具已广泛用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②当时人们主要是以采集天然的食物为生③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④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下图是1985年出土的“夹砂陶鱼鳍形足鼎”,用耐高温的夹砂红陶制成,敞口,平唇,束颈,斜腹下垂,平底。鼎在古代是用来烹饪、储存的器具,最早以陶器的形式出现。下列活动符合该文物所处时期特征的是 ( )①原始畜牧业农业开始出现,人们有了定居的地方②成立氏族议事会,一切大事由氏族全体男子决定③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不得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④生产工具和牲畜变成私有财产,私有制得以确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3年9月26日,“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特别展览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该展览聚焦商代晚期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新发现,展出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金器及陶器等珍贵文物。据此可推测,三星堆遗址所处的时期( )①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了部落②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③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④存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安阳殷墟,位于安阳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古称“北蒙”,甲骨文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邑商”,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关于该都城所在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的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②当时生产力状况下,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劳动盛行③氏族首领在日常生活中的威望来源于氏族成员的认可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顺应了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5.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社会形态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下列选项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是 ( )A. 原始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任何人都没有特权B. 奴隶社会:土地变成私有财产,发明和应用文字,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C. 封建社会:农民依附于地主,但有一定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D. 资本主义社会: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作坊,创造了巨大财富,人类社会进入新阶段6.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卖炭翁》中描述:“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形象地展示了封建社会农民恶劣的生存环境。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收取地租C.封建土地所有制 D.封建等级制度7.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该诗描写了农夫与公子王孙这两个对立阶级完全不同的心理和形态,预示着北宋王朝阶级矛盾正在日益激化。在封建社会,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封建等级制度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②农民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劳动成果完全被地主占有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④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8.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子有多子多孙、健康长寿的美好寓意,古人常将兔的形象融入生活中,希望为自己带来福气,帝王公侯也不例外。在山西省晋国博物馆内,陈列着4件青铜兔尊,出土于约3000年前的晋国晋穆侯墓。在晋国晋穆侯奴隶社会时期( )①土地逐渐变成私有财产,私有制确立起来②存在着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③金属工具得到广泛使用,推动生产力发展④收取地租是剥削阶级剥削被剥削阶级的主要方式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9.认真研读过《资本论》的萧伯纳,声言自己是“一个无产者”。有一次,瘦削的萧伯纳碰到一位大腹便便的资本家,资本家讥讽道:“看见你,人们会以为英国闹饥荒!”萧伯纳回击道:“看见你,人们就会明白闹饥荒的原因。”萧伯纳的话形象地揭示了 ( )①资本家残酷压迫工人实现了财富增长②工人全部劳动创造的价值养肥资本家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④工人得到的剩余价值不能使其生活好转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由此可见( )①资本积累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加深②资产阶级可以通过更换政治“外壳”,来解决阶级矛盾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产生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终将被更先进的生产关系所取代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1.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B.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C.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D.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12.2024年2月28日,苹果公司被曝直接放弃了研发了十年、已经投资超过百亿美元的造车计划。今年以来,一些欧美汽车制造商调整了电动车战略,欧盟也宣布无限期推迟2035年全面淘汰燃油汽车计划。业内人士指出,欧美在“选环保还是选饭碗之间选择了后者”,因为新能源汽车没能给车企带来丰厚的收益。欧美国家和车企对待新能源汽车态度的转变( )①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过程②是资产阶级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所决定的③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④直接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和激化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3.经济危机是一部对资本主义制度残酷罪行的判决书。危机显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没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产力,物质丰富成了巨大的灾害,成了破产和贫困的根源。而人类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却成了一种救命手段,用以激活因危机而周期性地瘫痪的经济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②生产力的大力发展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破产和贫困的总根源③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矛盾的总爆发④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永远无法克服的痼疾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4.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的同时,也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反映空想社会主义者为建立美好社会而努力的有( )①缔结出反映各族人民共同意愿的国家联盟②进行共产主义的“新和谐公社”新村实验③成立被誉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的巴黎公社④倡导建立人人劳动、普遍协作的“和谐制度”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5.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在于他们( )①创立了唯物史观,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②创立了经济危机理论,明确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周期性③创立了无产阶级政党,指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前进方向④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亲密战友,他们在深入研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一起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缔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开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②科学社会主义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③科学理论为人民改造世界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力量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缔造马克思主义政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2024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6周年。回首《共产党宣言》诞生以来的176年,人类社会见证了种种思潮的激荡,经历无尽的风云变幻,但始终不变的是人民对和平幸福美好社会理想的追求。下列关于《共产党宣言》说法正确的是 ( )①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②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特殊规律,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③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④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马克思在大学时代,就广泛钻研哲学、法学等知识,积极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在《莱茵报》工作期间,犀利抨击普鲁士政府的专制统治,维护人民权利。1843年移居巴黎后,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在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结合中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是 ( )①人民的理论,致力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②实践的理论,将中国实际与理论探索相结合③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④革命的理论,在批判各种错误理论的基础上形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表明 ( )①科学社会主义必须与无产阶级斗争相结合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模式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各国具有永恒的价值④世界各国要主动打破科学社会主义的制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从俄国十月革命到二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再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表明 ( )①回看走过的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②比较别人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全面借鉴他国之路③审视自己的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应与本国实践有机结合起来④远眺前行的路,科学社会主义探索需要不断超越现有发展阶段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第Ⅱ卷(主观题, 共4题, 计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封建制较之奴隶制,无疑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但对农民阶级来说,它并不是什么康乐世界,而是新的“枷锁和奴役”。秦始皇三十一年,颁布“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使军功地主得到了最大的利益。另外,秦王朝实行“尊奖兼并之人”的政策,允许土地买卖,地主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攫取大量的田产,逐步形成了“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严重情况。无地或只有很少土地的农民,除了遭受高额的地租剥削外,还要向封建国家交纳口赋、柴草等繁重的赋税。农民一年到头辛勤劳动,收成的三分之二都被地主阶级剥夺走了,剩下的部分很难维持家庭生活。秦统一六国之后,不顾人民死活,“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给)其欲也”,无休止地征调兵役、徭役,那些被征当兵的农民,因路途遥远、条件恶劣,加上官吏的欺压,许多人惨死在戍守之地; 秦始皇为了满足私欲,滥用民力,大肆修建官室、陵墓,造成了“男子力耕不足粮镶(饷),女子纺绩(织) 不足衣服” “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的困境,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给广大农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所体现的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并对这一生产关系加以评析。(10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 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马克思材料二 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大危机由此开始。紧接着就是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1)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材料一是对哪个社会的什么现象的描述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6分)(2) 根据材料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和根源是什么 (4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200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在这次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飞跃。1870——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社会主义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5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下列表格是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本时空脉络。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从来就有的, 而是伴随着资本主义产生而产生的。1516年,《乌托邦》一书的发表, 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19世纪中叶, 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 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状况,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等一系列人类文明成果, 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成为现实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 列宁在革命的实践中, 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 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成功。1945年5月, 苏联红军把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在苏联的帮助下, 亚洲的中国、越南以及美洲的古巴等国也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条件。(8分)(2)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列举两项证明“社会主义一定行”的伟大成就。(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成飞中学高2024-2025学年上期高一10月月考政治答案.docx 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