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活板》导学案(含答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5课《活板》导学案(含答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活板》导学案
活板①
沈 括
板印②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③始印五经,已④后典籍皆为板本⑤。庆历⑥中,有布衣⑦毕昇⑧,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⑨,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⑩纸灰之类冒 之。欲印,则以一铁范 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药 稍镕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 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更互 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 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 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 土,用讫 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 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余群从 所得,至今宝藏 。
①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活板,用活字排成的印刷版。板,同“版”。
②〔板印〕指雕版印刷。
③〔冯瀛王〕即冯道(882—954),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县西)人,历仕后唐至后周,死后被追封为瀛王,我国古代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首倡者。
④〔已〕同“以”。
⑤〔板本〕版印书籍,相对于抄本而言。
⑥〔庆历〕宋仁宗赵祯年号(1041—1048)。
⑦〔布衣〕平民。古代平民不能穿锦绣,故称“布衣”。
⑧〔毕昇( —约1051)〕蕲州蕲水直河乡(今属湖北英山)人,北宋工匠、发明家。首创活字印刷术。
⑨〔钱唇〕铜钱的边缘。
⑩〔和(huò)〕混合。
〔冒〕覆盖。
〔范〕模子。
〔持就火炀(yáng)之〕拿它靠近火烘烤。就,靠近。炀,烘烤。
〔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的混合物。
〔镕〕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
〔字平如砥(dǐ)〕(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砥,磨刀石。
〔自〕另自,另外。
〔具〕准备(好了)。
〔更(gēng)互〕交替,轮流。
〔就〕完成。
〔以纸帖(tiè)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意思是,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帖,标签,前一个用作动词。韵,指韵部,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部。
〔奇字〕生僻字。
〔木理〕木头的纹理。
〔燔(fán)〕烧。
〔讫(qì)〕完毕。
〔殊〕根本。
〔群从(cóng)〕指堂兄弟及诸子侄。
〔宝藏(cáng)〕珍藏。
课文说明
一、内容分析
《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作品,其中记载了丰富的科技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
《活板》是一篇介绍活字印刷术的科普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就是活板。《活板》中的“活”是活字印刷的主要优点,是活字印刷的特征。作者沈括正是抓住了这个“活”字来进行说明的,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说明:
其一,以《活板》命题,以“活”字总领全文。抓住了“活”就抓住了核心,抓住了纲。
其二,紧紧扣住“活”字安排说明顺序。文章开头由雕板谈及毕昇发明了活板,接着就介绍“其法”,这个“法”就是活字印刷的过程和方法,是按照程序顺序(亦称时间顺序)进行介绍的。其工作程序是:刻字——排版——印刷——拆版取字。在介绍活字印刷的方法和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个“活”字,而字里行间,却无不在说明一个“活”字。“每字为一印”,字印独立,不像雕版那样所有的字都死死地雕在一块板,可见使用灵活;“有奇字素无备者,旋(用胶泥)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足见制字取材容易,简便灵活;字数少则“每字为一印”,多则“二十余印”,无则“旋刻之”,可谓机动灵活;“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谓快速灵活;拆版时,“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何等轻省灵活……一个“活”字,贯穿了活版印刷的全过程。
其三,使用对比说明方法,突出一个“活”字。文章一开头提及雕版印刷,意在将雕版的死板同活版印刷的灵活作鲜明的对比,使这种对比方法贯穿在全文的说明之中,突出活版印刷的优越性,这是颇具匠心的。在介绍活版印刷的工作程序里,虽然没有提到雕版,但在介绍活版印刷优点之中,无不暗示出雕版印刷的缺陷——死板以致少、慢、差、费。
二、参考译文
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广泛使用。从五代时冯道雕版印《五经》开始,以后的典籍,就都采用雕版印刷了。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他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像铜钱的边缘那样厚薄,每一个字做成一个印,用火烧使它坚硬。先准备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要印的时候就把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将字密密地排上。排满一铁框为一板,拿着放在火上烘烤,待松脂、蜡等逐渐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上面,这样铁板上的字印就像磨刀石一般平整了。如果只印两三本的话,还不算简便,如果印数十、成百上千本,就极为神速了。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板在印刷,一块板进行排字,这块板刚刚印完,第二块板已经排好。两块板交互使用,瞬息之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例如“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是为了防备一块板内有重复的字。不用的时候,就用纸贴好标签,每一个韵的字作为一个标签,用木格把字印储存起来。遇到平时未曾准备的生僻字,就马上刻制,用草火烧,转眼间就能用了。不用木材制作字印,是因为木材纹理有疏密,沾上水就高低不平,同时木材和药料相粘,难以取下来。不如烧泥制印,用完以后再用火烤使药熔化,用手拂拭,字印就自然落下来,完全不沾药料。
毕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子侄们得到了,至今珍藏着。
同步练习
一、阅读课文,完成各题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唐人尚未盛为之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2)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其印自落
(3)火烧令坚
用讫再火令药镕
(4)持就火炀之
瞬息可就
(5)不用,则以纸帖之
每韵为一帖
(6)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持就火炀之
(3)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4)则字平如砥
(5)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6)不若燔土
(7)用讫再火令药镕
(8)殊不沾污
(9)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3.熟读课文,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分析各段之间的逻辑联系。在此基础上,根据提示填写下面的表格,理解课文是怎样逐层说明由制字到印刷的程序的。
从 制 字 到 印 刷 的 程 序 制字 ①(活字原料)胶泥
②(活字厚度)
③(与雕版不同之处)
④(活字如何成型)
排版 ①先设一铁板




印刷 ①一板印刷


4.本文在介绍活字印刷术时,注意突出“活”这个主要特点。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里。
二、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新增《活板》一文,下面是课文及部分注释。请你自读,了解中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完成下面小题。
活板①
沈括
板印②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③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④。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⑤之。欲印,则以一铁范⑥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⑦之,药稍镕⑧,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⑨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⑩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 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 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 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注释】①活板:用活字排成的印刷版。板,同“版”。②板印:指雕版印刷。③冯瀛王:我国古代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首倡者。④板本:版印书籍,相对于抄本而言。⑤冒:覆盖。⑥范:模子。⑦炀:烘烤。⑧镕: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⑨自:另自,另外。⑩韵:指韵部,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部。 奇字:生僻字。 燔:烧。 殊:根本。
1. 请解释下面“原文例句”中的加点字,补全表格。
文言现象 原文例句 解释加点字 释义方法(供参考)
一字多义 持就火炀之 ① 【查阅字典】①接近,靠近。②完成,达到。③即使。
瞬息可就 ②
词类活用 火烧令坚 ③ 【课内迁移】石青(用石青)糁之
通假字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④ 【指出通假】故不错(同“措”)意也
2. 下面是“毕昇科学精神”探究单,请你根据要求补充完整。
(1)毕昇制字可能经历的实验过程 制字 尝试制作木活字,发现木活字的缺陷是:①________________(摘录原文) 尝试制作泥活字,对比发现泥活字的优势是:②________________(摘录原文) (2)毕昇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遇到生僻字,没有现成的字模,该怎么办? 解决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原文回答) (3)毕昇的实验发现 原文语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用现代汉语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小结 毕昇就地取材,不断尝试,对比实验,这种科学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 本文有些语句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活字印刷的特点,请找出一处,仿照示例加以说明。
【示例】“薄如钱唇”,写出了活字字模薄的特点。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活板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技艺》)
【乙】
夹镜之疑
予于谯亳得一古镜,以手循①之,当其中心,则摘然如灼龟②之声。人或曰,此夹镜③也。然夹不可铸,须两重合之。此镜甚薄略无焊迹恐非可合也。就使焊之,则其声当铣塞④;今扣之,其声泠然纤远⑤。既因抑按而响,刚铜当破,柔铜不能如此澄莹洞彻。历访镜工,皆罔然不测。(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异事》)
【注释】①循:通“据”,抚摩。②摘然:形容开裂的样子。灼龟:古人用龟甲占卜,用火灼烤龟背,使其正面出现裂纹。③夹镜:两层铜材合起来制作的铜镜。④铣塞:指滞涩混浊的声音。⑤泠(líng)然纤远:清脆、纤细而传得远。
1.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划分停顿。(限断两处)
此镜甚薄略无焊迹恐非可合也
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历访镜工,皆罔然不测。
3.《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请你结合两文内容,说说沈括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节选自沈括的《梦溪笔谈》)
【乙】
凡造万钧钟与铸鼎法同,掘坑深丈几尺,燥筑其中如房舍,埏泥⑥作模骨,用石灰、砂和土筑,不令有丝毫隙拆。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油蜡分两:油居十八,蜡居十二。其上高蔽抵晴雨。油蜡墁定②,然后雕镂书文、物象。然后舂筛绝细土与炭末为泥,涂墁以渐而加厚至数寸,使其内外透体干坚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从口上隙熔流尽,则其中空处即钟鼎托体之区也。(节选自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注释】①埏(shān)泥:用水和泥。②墁定:用墁刀荡平整。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和纸灰之类冒之
(2)持就火炀之
(3)不令有丝毫隙拆
(4)舂筛绝细土与炭末为泥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使其内外透体干坚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下面的句子。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2)油蜡分两:油居十八,蜡居十二。
20.甲乙两文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如在科技创造中都巧妙使用了蜡。请结合两文说说蜡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五、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制,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乙】
陵州盐井,深五百余尺,皆石也。上下甚宽广,独中间稍狭,谓之“杖鼓①腰”。旧自井底用柏木为幹②,上出井口,自木幹垂绠③而下,方能至水,井侧设大车④绶之。岁久,井干推败,屡欲新之,而井中阴气袭人,入者辄死,无缘措手。惟候有雨入井则阴气随雨而下稍可施工雨晴复止,后有人以一木盘,盘中贮水,盘底为小窍,洒水一如雨点,设于井上,谓之“雨盘”,令水下终日不绝。如此数月,井干为之一新,而陵井之利复旧。(《梦溪笔谈·权智》)
【注】①杖鼓:两端大中间细的长鼓。②幹(hàn):防护井壁的木制栏壁。③绠(gèng):汲水时系桶用的绳子。④大车:提起井绳的绞盘。
1.下列对文中加粗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持就火炀之”与“用讫再火令药解”两句中的“火”,都是名词,意思是“火焰、火苗”。
B.【甲】文中“瞬息”和“与《狼》一文中“而顷刻两毙”的“顷刻”,都表示时间短暂的意思。
C.【甲】文中“每韵为一帖”与“其印为余群从所得”中的“为”字,读音相同但含义不同,前者译作“做”,后者译作“被”。
D.根据语境,【乙】文中“令水下终日不绝”中“绝”的意思为“断”,是指雨盘的设计让“雨水”终日不断。
2.下图清晰地说明了活板排版的程序,根据【甲】文内容将对应的步骤补充完整。(每空不超过6个字)

3.用“/”给下列【乙】文中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惟候有雨入井则阴气随雨而下稍可施工雨睛复止。
4.【甲】文中活字印刷术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 ① ”(填1个字),表现在字印活、排板活、 ② 、 ③ 等方面:而【乙】文中解决盐井里阴气致人死亡之法可称得上“简”,主要表现在 ④ (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可算得上最早的人工降雨了!【甲】【乙】两文都体现了 ⑤ 。
参考答案
一、
1.(1)为:做/被 (2)印:印刷/印模 (3)火:用火/用火烤 (4)就:靠近/完成 (5)帖:标记/标签 (6)自:另自,另外/自然
2.(1)冒:覆盖 (2)炀(yáng):烘烤 (3)稍:逐渐 (4)砥(dǐ):磨刀石 (5)具:准备好 (6)燔(fán):烧 (7)讫(qì):完毕 (8)殊:根本 (9)从(cóng):堂亲
3.制字:①(活字原料)胶泥
②(活字厚度)钱唇
③(与雕版不同之处)每字为一印
④(活字如何成型)火烧令坚
排版:①先设一铁板
②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③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④乃密布字印
⑤持就火炀之
印刷:①一板印刷
②此印者才毕
③第二板已具
4.每字为一印:字是活的;
密布字印:排版是活的;
每字皆有数印:字印数目是活的;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作法是活的;
更互用之:用法是活的;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拆法是活的。
二、
1. ①接近,靠近②完成③用火④同“以”
2.①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②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③随即刻制这个字,用草火烧,很快就能制成。(或“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④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上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
3. 【示例一】“字平如砥”,写出了(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整的特点。
【示例二】“瞬息可就”,写出了活板印刷的速度之快。
三、
1.此镜甚薄/略无焊迹/恐非可合也
2.(1)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都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2)(我)多次访问制造铜镜的工人,(大家)都(对这面镜子)迷惘而猜不透。
3.沈括十分热爱传统技艺,对活板制字、排版、印刷的流程如数家珍,一直收藏着毕昇的字模。他编写《梦溪笔谈》来记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方面的成就,通过文字使古代科技流传后世。同时他也不乏探究精神,严谨求知,为了弄清铜镜的原理多次寻访工匠沈括严谨细致。沈括的语言精炼,用词严谨科学。
四、
1.(1)覆盖 (2)靠近 (3)使、让 (4)极
2.使其内外透体干坚/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
3.(1)遇到平时未曾准备的生僻字,就马上刻制
(2)牛油和黄蜡按两种比例:牛油占十分之八,黄蜡占十分之二
4.【甲】与松脂、纸灰混合铺在字模下面,靠近火烘烤,用平板压字模,使胶泥字模变平整,同时便于胶泥字模取下来。【乙】与牛油混合,涂抹在钟鼎的内模,便于刻文字和图案,油蜡加热熔化流出,让内外模之间有空隙,钟鼎成型。
五、
1.A
2.②置铁范;③布字印
3.惟候有雨入井/则阴气随雨而下/稍可施工/雨睛复止
4.①活 ②印刷活 ③字印数目活(②③还可填选用活、做字活等) ④雨盘制作简(或用扎有小孔的木盘盛水,让水滴洒入井中驱走阴气) ⑤中国古人的智慧(或富有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