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观看视频:全国生态日宣传片
8月15日,是我国生态日,这是我国在生态文明领域的综合性活动日,践行生态文明可以从“这一天”发展到“每一天”,因为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要想让它更美丽,需要我们一同守护,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第六课第二节《共筑生命家园》
第6课 建设美丽中国
6.2 共筑生命家园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
道德修养: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
法治观念: 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健全人格: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责任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核心素养目标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01
怎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02
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03
怎样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04
重点
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05
难点
重点
重点
学 习 重 难 点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教材P81-88页内容,围绕下列问题,用铅笔进行圈画.
1.为什么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什么)
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怎么做)
3.为什么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为什么)
4.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怎么做)
5.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怎么做)
6.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内涵和重要性?
7.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的国策、理念、发展道路、方略、战略、 社会形态?
0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视频:三北防护林工程
建设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我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维护生存空间的战略需要。三北地区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阔的戈壁,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比我国现有的耕地总面积还高,约占我国风沙化土地面积的85%,形成了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该地区风蚀沙埋严重,沙尘暴频繁,土地沙漠化,农田和农作物遭受风沙危害,草场被风沙侵蚀。
思考:三北防护林工程规划期限为73年,分八期工程进行,如此耗时耗力是否有必要?
探究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要为开发和利用资源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
探究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冰川融化
暴雨、洪灾
旱灾
强雷暴
土地沙漠化
上述图片中出现的情形说明什么?
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
视频:塞罕坝“生态换算式”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有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是三代塞罕坝建设者一代接着一代干,用青春和汗水,筑起的“绿色长城”。让荒原变成了绿洲,把风沙紧紧扼守在塞外,谱写了美丽高岭上的绿色奇迹,并于2017年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思考:塞罕坝带来的生态效益给我们什么启示?
⑤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⑥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要为开发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
⑤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⑥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探究2、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思考:1.玛多县前后的变化告诉我们最优的发展模式是什么?
2.给我们什么启示?
人、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相协调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探究2、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探究2、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思考:我国印发“以竹代塑”行动计划体现了我国坚持什么基本国策?坚持什么发展理念?坚持什么发展道路?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④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引领中国发展全局的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促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
协调
创新
共享
开放
绿色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对外开放国策、倡议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实现共同富裕、
打赢脱贫攻坚战
★★★2.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④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PART02
坚持
绿色发展道路
我国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2023年全国生态日的活动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
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①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探究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探究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美丽中国----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留得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3、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
①★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视频:余村发展经验
思考:余村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说明应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①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探究4、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白云就是幸福。几年来,绿色青岛,天蓝、水清、山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越来越多。
绿色生态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能源革命和转型,中国能源发展迈向清洁化、低碳化。
绿色能源
长江经济带: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绿色经济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探究4、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探究4、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④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探究4、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要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已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30余部、行政法规100多件、地方性法规1000余件,还有其他大量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定,为形成并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立法方面)
今年上半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相关犯罪案件2.9万起,公安部挂牌督办155起重大案件。公安部同时公布10起破坏生态环境犯罪典型案例。(执法方面)
思考:以上材料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⑤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探究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③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④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⑤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如何建设美丽中国/怎样建设生态文明?(2021年中考简答)
(上面2、4题合并)
美丽中国----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留得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8月6-7日西班牙森林火灾
8月6日 ,慕尼黑再保险发布《2024年上半年全球自然灾害损失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因特大洪水、极端风暴和两次地震造成的总损失约为1200亿美元;
2024年上半年北美地区由强雷暴引发的龙卷风和冰雹,该地区的总体损失高达600亿美元。在南美洲,巴西在4月和5月都遭受了严重洪灾,造成的总体损失约为70亿美元。
今年5月,德国遭遇了严重的暴风雨及洪灾,总体损失达50亿美元。
世界多国发生暴雨
4月9日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严重洪灾。
2024年全球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必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思考:上述材料及余村走过的两条不同致富道路,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一次致富之路
第二次致富之路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余村的致富之路
两条道路不同
践行理念不同
鼓了“钱袋子”伤了“居住环境”。
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对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
关停污染企业;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建 设“美丽乡村”;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
既获得经济效益又获得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绿色惠民、绿色富民。
探究6、怎样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6、怎样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③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④如果金山银山要以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知识延伸
为保护资源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国家、企业、公民(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国家:①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
发展战略。
②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惩破坏资源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③加大资源环境治理和宣传力度,增强公民节能环保意识。
(2)★★企业:①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落实节能减排政策。
②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③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力度。
④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3)★★★青少年:
①学习资源环保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
②积极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依法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③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④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践行环保行动。(具体措施: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做好垃圾分类,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用电,不使用一次性物品;出门尽量乘坐公交车或步行;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践行“光盘行动”等)
7.“ 建设生态文明,守护绿水青山”,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国策、理念、发展道路、方略、战略、社会形态?
基本国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生态文明理念。
发展道路:绿色发展道路。
方略:依法治国
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两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课堂小结
共筑生命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色
发展道路
为什么:①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
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
③ 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衰则文明衰 。
④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怎么做:①以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
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为什么:①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②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怎么做:①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③坚持节约优 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倡
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④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1.公益广告语“不要让眼泪成为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广为流传,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
①水资源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我国追求高质量发展必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
③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面临的形势严峻
④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科技创新能力
合理
2.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 13.22 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总装机的 48.8%。这说明我国( )
A.应先保护自然环境,然后大力发展经济
B.要走绿色发展道路,禁止开发自然资源
C.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绿色低碳的理念
D.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彻底解决能源危机
C
合理
太绝对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
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和国家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此,我国要( )
A.限制经济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B.走绿色发展道路,面对生态危机只能服从自然
C.坚持节约优先、开发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D.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D
没有处理好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类也可以有所作为
保护优先
4.“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明显提升老百姓获得感,老百姓体会也最深刻。要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多为老百姓建设休闲、健身、娱乐的公共场所”,这启示我们青少年( )
A.要实施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B.要实现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C.要践行绿色、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
D.树立环保意识,行使保护环境的权利
C
国家角度
国家角度
义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