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通过案例与数学教师学习和交流一个话题:课题学习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心率与年龄”简单易操作,但却是一个了解人类自身的有意义的课题,它希望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参与调查,用课堂里学到的知识去探索周围的未知世界。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抽样调查的方案,确定调查对象、人数与调查方法,确定选用什么指标来代表一组数据,最后再像科学工作者那样写一份简短的报告或科学小论文。下面是研究后学生合作形成的其中一个科学小论文(这是学生的作品,不要用教师的论文要求来衡量):------------------------------------------------------------------------------------------------------------题目:心率与年龄内容摘要:本次探究的目的是调查心率与年龄是否有关。经调查,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率也有较大变化。此外,还发现运动强度、健康状况对心率的测量起至关重要的影响。正文:一.课题简介因为我们学习了“统计与概率”的知识,所以由本班数学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带领我们探究课题“心率与年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查,运用所学统计知识来探索心率与年龄是否有关,同时还要考虑被调查对象所处的状态,如健康状况,是否运动等因素。二.课题实施1.知识准备(1)数学知识:样本,样本容量,样本平均数,总体,总体平均数,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2)医学、生物学知识:心率,心率的测量,生理生长阶段;(3)心率:指单位时间(一分钟)内心脏跳动的次数,脉搏次数与心率是一致的,可以通过测量一个人的脉搏获得他的心率;(4)样本的选取要科学、随机,要有代表性。2.方案设计与分工事先我们通过医务工作者和网上查阅,了解了心率的准确概念及测量方法,以及在测量心率前至少要静坐10分钟,并大致知道心率与年龄是有关系的。我们小组共有9人,我们经过讨论确定要调查三个年龄段的心率情况来说明问题。三个年龄段分别为“8~10岁”、“20~40岁”、“60岁以上”。根据同学们的情况,我们决定每个人每个年龄段调查三人,因为这样的话每个同学既工作量不大,又便于找到相应年龄段的人群。另外,由于设备不足,我们预备采取测量一分钟脉搏次数来得出心率。3.方案实施与统计结果由于我们的调查对象是人,所以沟通技巧显得由为重要。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及诚恳的态度,取得了良好的沟通效果,基本上人人都顺利完成了调查任务。下面是本组的调查结果(表3-1):表3-18---10岁20---50岁60岁以上18462722807370388656547868835927069685718171026975889697798170621079726311798060127573581383656414100627015727065168971771790696018857366198262732085687021876569227972802383806424777681258165732675697027906379平均数8172704.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发现:心率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基本上是幼年时心率偏高,在青壮年时心率较缓,老年时又稍稍有些变化,但这时的变化就不光与年龄有关了,还涉及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运动锻炼的情况。还发现幼年组的心率变化范围很大,这说明这个年龄段的的孩子发育状况参差不齐,也说明心率与健康及发育状况也有一定关系。三.课题总结在此次调查中,年龄分段为主要问题,经过调查发现,这个问题并未解决完美,再划分得详细一些就更能说明问题了。本次研究的结果为大范围少样本调查,由于取样范围较广,还是具有一定可信度的。在调查时要本着严肃的态度和认真负责的精神来实施。在本次活动中,既锻炼了我们灵活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我们沟通交往、合作等的意识和能力,使我们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一个大的提高。-------------------------------------------------------------------------------------------------------------学习结果评价(师)学生通过对课题的分析,自己设计实施方案,而且分工明确,过程完整,最后还像科学家一样完成了论文的写作。这是一份非常好的课题学习小论文。通过这次课题学习,使学生明确如何对一个特定的项目课题进行研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能为实际生活服务。而且在这个课题学习当中,融合了大量的其他学科的内容,如医学领域的、人文领域的,自然科学范围的、社会科学范围的,能使学生在这个课题研究过程中综合培养各方面的能力,达到课题学习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在这项研究中,学生又一次获得了做科学家的体验,获得了像科学家一样的研究乐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