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课标内容要求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指向东晋南朝与十六国对峙时期,北方战争相对频繁,推动了人口的迁徙,大量北方人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本课上承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下启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本课包含三部分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统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前两部分主要描述东晋和南朝政局的更迭、主要的统治措施、人口的迁徙。第三部分介绍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了解西晋以来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也初步具备了阅读史料、识读历史地图等能力。 部分学生对经济史的学习兴趣较低,需要充分借助各种学习资源加以调动。本课朝代比较多,学生容易混淆,产生畏难心理;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可以通过阅读文献、图像史料等,提取、概括、总结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信息,培养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观察、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与能力,并学会以史料为依据,客观认识历史。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地图,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时空变化,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通过学习教材《人物扫描》等内容,了解祖逖的故事,感悟祖逖等人志存高远、忧国忧民的精神,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阅读教材,完成表格,知道江南开发的表现,知道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和重要作用;解读史料,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认识到江南地区的开发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理解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各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和民族观。 3.通过自主学习、跨学科学习、绘制时间轴等方式,将江南地区开发的历程置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总体进程中,学会将教材、史料等多种途径中获取的历史信息转化为历史解释。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东晋南朝政权的更迭。 教学难点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六朝博物馆的条幅图片,设问:推测这是哪座城市?说说你的理由。 观察图片,思考后回答:图中城市是南京;孙吴(东吴)、东晋、宋、齐、梁、陈都曾在这里定都。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观察图片,提取信息、交流表达。 3.了解南京“六朝古都”名称的由来。
新课学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东晋的兴亡 学习任务一 了解东晋的政治特点。 活动1 出示《西晋北方各族内迁分布图》《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东晋形势图(382年)》,讲述东晋建立的过程。 活动2 出示《西晋司马氏家族世系表(部分)》,设问:司马睿与西晋皇室的关系如何?设想司马睿该如何巩固政权,并认识其影响。讲述“王与马,共天下”门阀政治的故事。 活动3 引导阅读教材《人物扫描》,设问:请你分享与祖逖有关的成语故事,并感悟他有什么精神品质?讲述东晋政府对祖逖等人的疑虑和掣肘。 活动4 出示《东晋形势图(382年)》,布置任务:用语言描述东晋盛期的统治范围。 识读历史地图,回顾旧知,了解东晋建立的过程。 观察图表,思考后回答:皇室旁支;政权可能不稳,要拉拢世家大族;削弱皇权力量。 阅读教材,分享故事,聆听感悟,思考后回答:闻鸡起舞、中流击楫;忧国忧民、勇往直前。 观察并识读地图,认识东晋偏安江南推动统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1.识读地图,提取信息,了解东晋建立的过程。 2.初步掌握识读地图的历史学习方法,培育历史时空观。 1.以直观的世系表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观察图表,提取信息,了解门阀政治出现的原因。 3.能对“门阀政治”社会现象形成合理想象并初步分析,形成历史认识。 1.故事讲述,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2.感悟祖逖矢志报国的精神品质。 1.识读地图,提取信息,交流表达,了解东晋政府的偏安。 2.能用语言说明朝代的统治范围,培育历史时空观。
二、南朝的统治 学习任务二 了解南朝时期的政治特点。 活动1 出示南朝统治概况表,设问:南朝政权有何特点? 活动2 出示史料,布置任务:概括南朝统治初期的特点。 观察表格,归纳信息,思考后回答:存在时间短、定都在建康、武将篡权等。 阅读史料,归纳概括:轻徭薄赋、社会比较安定、民殷国富;打破门阀界限,重视人才。 阅读表格,提取信息,归纳概括,了解南朝政权的特点,学会依据图表对史事进行分析。 1.阅读史料,提取信息,交流表达。 2.尝试运用史料说明南朝统治初期的特点,建构与“江南地区开发”史事的联系。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任务三 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原因和影响。 活动1 出示《史记》《宋书》对江南地区的描述,布置任务:比较两则史料对江南的描述有何不同。 活动2 出示江南地区开发的表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活动3 设问:为何说育秧移栽技术的出现是水稻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 活动4 出示《咏宝剑诗》,设问:这首诗与手工业中的哪个行业有关?哪些诗句体现了宝剑的制作水平?出示两件瓷器图片,布置任务:请观察、描述两件文物,据此指出东晋南朝制瓷业的特点。 活动5 布置任务:结合知识拓展,说说东晋南朝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状况。 活动6 出示三则材料,布置任务:阅读并结合所学,概括该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活动7 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以时间轴的形式梳理江南地区开发的历程。 活动8 出示杠杆图,设问: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什么影响? 阅读、分析史料,思考后回答: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发展落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迅速发展。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结合所学,思考后回答:经过种子的萌发,能确保水稻植株生长至收获,由此增强水稻对自然的适应力。 阅读诗歌、欣赏瓷器,思考后回答: 诗歌与冶铁业有关;这首诗体现了宝剑的光泽与锋利、冶铁业技艺高超; 青瓷莲花尊以莲花为主要装饰图案;鸡首壶造型别致,外形曲线流畅生动。 特点:体现了东晋南朝制瓷技术高超。 阅读知识拓展,思考后回答:交往范围广、国家多、交往频繁等。 阅读材料,合作探究,思考后回答:社会较安定;北方人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生产工具和技术;统治者重视等。 思考并动笔绘制。 观察杠杆图,思考并回答: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1.阅读史料,提取信息,交流表达。 2.以两则史料创设情境,结合对文言文的解读,认识史事。 1.阅读教材,提取信息,完成表格。 2.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知道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 以跨学科学习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学会从不同学科视角了解江南地区开发表现。 1.阅读、赏析诗歌,从语文“字”“词”“句”的角度解读诗歌,运用诗歌说明历史问题,感悟南朝冶铸业的发展。 2.赏析瓷器,学会从瓷器承载的时间、空间等了解其历史价值;从造型、色泽、装饰等多角度赏析其艺术价值,提升审美能力;从烧制等过程看其科技价值。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归纳概括,提升运用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1.阅读材料,提取信息,交流表达。 2.问题引领、合作探究,提升与他人合作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认识到江南地区的开发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阅读教材,提取信息,绘制时间轴。 2.掌握绘制时间轴等历史学习方法。 3.将江南地区的开发置于历史发展的总体进程中加以考察。 提升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东晋南朝江南地区开发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历史认识。
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东晋南朝时间轴,设问:依据朝代沿革的时间轴,提炼出其中孕育的时代特征。 观察时间轴,联系旧知,思考后回答:政权更迭、人口迁徙、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等。 1.观察时间轴,联系旧知,激发理性思考。 2.构建课程与单元的逻辑关系。 3.升华主题。
板书设计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作业与评价
1.作业内容: 基础作业:完成同步练习。 拓展作业:(二选一) ①诗赋览江南 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提到了大量有关这一时期江南的自然风光,以及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发展状况,获取原文并展开阅读,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方面归纳总结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要求:阅读《山居赋》,提取信息,归纳主题,展开有理有据的说明,不少于200字。 ②国宝话江南 2022年“千年文都典范城市——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四十周年展”上,展出了一件东晋罗马玻璃杯。这件展品出土于南京象山7号王氏家族墓,是典型的罗马帝国3—4世纪的产品。这件玻璃器皿的主人也是当时身份显赫的人物。南京象山是琅邪(今山东临沂市北)王氏的一支——尚书左仆射王彬的家族墓地所在。琅邪王氏从西晋太保王祥以来,直到梁陈之世都是上层统治集团中的主要豪族。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该文物传递了哪些历史信息。(要求:不少于两则信息,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评价量规: 基础作业:见答案(略) 拓展作业:(二选一) 作业评价1.诗赋览江南 阅读谢灵运的《山居赋》并提取信息,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方面任选一角度,归纳主题,总结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不少于200字。能够结合某一角度归纳主题,诗赋信息提取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表述贴切。A能确定某一角度,归纳主题比较恰当,提取信息比较准确,逻辑比较清晰,表述较为准确。B能确定某一角度,但主题与材料无关,逻辑清晰度需要提升,表述不够准确。C2.国宝话江南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该文物传递了哪些历史信息。(要求:不少于两则信息,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能结合文物介绍,获取至少两则历史信息,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准确。A能结合文物介绍,获取至少一则历史信息,史论基本能结合,逻辑较清晰,语言较准确。B无法提取历史信息,逻辑不清晰,语言不准确。C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