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单元考点大通关 第一单元小 圣 施 威 降 大 圣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吴承恩(约1504—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居士、射阳山人。祖籍涟水(今江苏省涟水县),后徙居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中国明代作家、官员。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被列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在出版发行后被译为英、俄、日、法、德、意等十几种文字,为世界所称颂。字音字形【易错读音】掣棒(chè) 金箍棒(ɡū) 大鹚老(cí) 嗛(xián) 青鹞(yào)鹭鸶(lù sī) 老鹳(ɡuàn) 鳜鱼(ɡuì) 鲂鱼(fánɡ) 撺(cuān)木木樗樗(chū ) 愕然(è) 蓼汀(liǎo tīnɡ) 幌一幌(huǎnɡ) 鸨鸟(bǎo)翎毛(línɡ) 淬(cuì) 理解词语只情:尽情。弄喧:弄玄虚,耍花招。愕然:形容吃惊。告病:称说有病。良愿:心愿,愿望。木木樗樗:形容呆呆的样子。主题识记本文通过对孙悟空与二郎神激烈争斗的精彩描绘,突出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机智灵活和勇敢无畏。同时,也反映了统治阶级对反抗者的强力镇压。从更深层次来看,它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人民对自由、平等的渴望和追求。二、重点讲解 课文句子 赏析“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 这段描写通过细腻的心理活动和迅速的动作反应,生动地展现了大圣的机智敏锐。他在瞬间判断出潜在的危险并果断采取行动,“急转头,打个花就走”,形象地表现出其灵活应变的能力。“却说真君与大圣变做法天象地的规模,正斗时,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 此句一方面展现了战斗场面的宏大与激烈,另一方面通过“自觉心慌”“掣棒抽身就走”等描写,表现了孙悟空牵挂自己猴子猴孙的情感,凸显了他重情重义的性格特点。三、课后问题1、在本文中孙悟空分别变做了什么?二郎神相应的变做什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大圣—麻雀儿—大鹚老 —鱼 —水蛇—花鸨--土地庙---二郎神小圣—饿鹰儿——大海鹤— — 鱼鹰儿—灰鹤—本相说明二人斗法,真君始终技高一筹,同时也表现出大圣的坚毅和无畏的反抗精神。2、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示例1:大圣变作鹚老的情节最吸引人,它写出了大圣逃跑躲避的速度之快,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这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示例2:大圣被追得一天无路,入地无门,变了个土地庙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大圣的尾巴变作一根旗杆,让人忍俊不禁,我觉得这是文章中最精彩的情节。示例3:大圣变作二郞神的情节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在紧张的斗法过程中使故事情节得以舒缓,让人记忆深刻。3、“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着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捏”、“藏”、“变”、“飞”、“钉”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和神通广大。4、“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这句话写“六兄弟”的“慌慌张张”对刻画孙大圣有什么作用?用六兄弟的慌慌张张来反衬孙大圣的沉着、镇定。5、“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这几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它们刻画出了一个怎样的大圣形象?这几句话语言幽默诙谐,既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又刻画出了一个机敏可爱的大圣形象。6、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能马上找到制伏他的办法。作者为什么不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在别的作品中,你有没有看过类似的写法?如果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就会使得文章平铺直叙,味同嚼蜡,无法吸引读者,且文章的曲折性就没有了。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作者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的写法与本文相似。作者没有写鲁提辖一拳打死镇关西,而是详细描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7、本文主要刻画了“大圣”和“真君”两个人物形象,请问: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示例1:喜欢大圣,因为他神通广大,敢于反抗,机敏、坚毅、勇敢、无畏。示例2:喜欢真君,因为他本领高强,总能识破大圣的各种变化,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8、学了本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示例一:遇到困难时,要有坚毅的品质和无畏的精神。只要坚持过,奋斗过,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无怨无悔。示例二: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学会变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问题才会迎刃而解。示例三: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插上神奇的翅膀四、课外拓展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独特语言形式,通常包括由比喻、双关等关联起来的两个部分。歇后语风趣、形象,具有独特的表现力。歇后语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大能小 孙悟空翻跟头——十万八千里唐僧西天取经——多灾多难 唐僧的徒弟——只有三个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道味儿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 孙悟空赴蟠桃会——不请自来铁扇公主的本事——煽风点火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头换面如来佛捉孙悟空——易如反掌 孙悟空变土地庙——露了尾巴皇 帝 的 新 装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安徒生(1805—1875),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主要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 《丑小鸭》 《皇帝的新装》 《海的女儿》等。文体常识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常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字音字形【易错读音】呈报(chéng) 陛下(bì) 赏赐(cì) 钦差(qīn) 狡猾(jiǎo) 袍子(páo)称职(chèn) 爵士(jué) 【易错字词】妥当 御聘 头衔 忙碌 款待炫耀 裁剪 精致 描述 腰肢 骇人听闻 不可救药 随声附和理解词语1.显耀:夸耀;炫示。2.愚蠢:愚笨;不聪明。3.急迫:需要马上应付或办理,不容许迟延。4.妥当:稳妥适当。5.渴望:迫切地希望。6.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指好的思想行为)。7.滑稽:形容言语、动作引人发笑。8.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9.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10.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主题识记这篇童话围绕“新装”这一中心,着力写皇帝、随员、骗子的种种荒诞无稽的可笑行径,揭露统治者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告诉人们应该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二、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赏析“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 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反问、心理描写:写皇帝的心理,用两个“难道”反问,加强语气。“骇人听闻”“最可怕"描写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 ”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刻画皇帝试穿新装的情景,再现了皇帝的愚套、虚伪。三、问题释疑1.开篇介绍皇帝的爱好有什么作用 皇帝爱穿漂亮衣服,为下文骗子“纺织奇特的布做新衣服”来投皇帝所好埋下了伏笔。2.“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个句子有什么作用 这是两个骗子赋予新装的特性,这说明骗子揣摩透了包括皇帝、官员在内的人们虚伪的特点,这揭示了骗子行骗的高明,体现了他们的狡猾。同时,这句话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条暗线,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皇帝之所以上钩,主要是看中了这一特性,以便毫不费劲就可以鉴别他的臣民,帮助他统治国家。下文中老大臣、官员、随员以及老百姓之所以说假话,也都是因为害怕这一特性。3.两个骗子用什么手段取得了皇帝的信任? 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就投了皇帝爱穿着的癖好。骗子还说,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是最合皇帝心意的。因为皇帝不仅喜欢穿得漂亮,不问国家大事,而且对他的臣下也极不信任的。所以,这新装一举两得的功能,很快骗取了皇帝的信任。4.第5段写了皇帝怎样的心理变化?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本题运用心理描写作用分析法分析。写皇帝心里感到“有些不大自然”,到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 再到“仍然觉得”, 运用心理描写,把皇帝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达了出来。5.第6段的“诚实”一词有何妙处?(此题可用品析字词表达效果法来品析“诚实”一词的妙处。)“诚实”一词的本义是“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在这里是反语,是对虚伪的老大臣的无情讽刺。这个皇帝认为诚实、称职、理智的老大臣竟如此虚伪,那官场上的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6.从第8段中老大臣的表现来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老大臣的心理、神态描写来看,他真是愚蠢透顶。 为了保住官职,保住面子, 他不发一言,可见他是一个虚伪愚蠢、胆小怯懦的人。7.第12段中大臣为什么极力夸赞布料 因为他怕别人知道自己愚蠢、不称职,为了保住官位,他只能附和骗子,极力夸赞布料。8.课文写诚实的官员和写老大臣看布料有哪些不同之处 为什么这样写 课文写诚实的官员看布料,远比写老大臣看布料简单。另外,两人的心理活动也写得不同。这样写避免了雷同。9.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类似,写法各不相同,试就其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老大臣和官员察看织布的神态、 动作各有不同。老大臣在惊奇之余,先是“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然后又一边称赞 ,“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最后则“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而那个官员呢,他只是“看了又看”,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要呈报皇上,而且“事实上”他也确实把骗子的话“照样背出来”。这些都表现了老大臣的虚伪、自欺欺人,也再现了他当时那种惶恐的心态。10.大家为什么都赞美皇帝的新装 众大臣的赞美,表现了他们极尽奉承的丑态和愚蠢、虚伪的嘴脸。他们都在做着受骗、骗人的精彩表演。11.作者为何安排让皇帝游行这一情节 让皇帝穿着“新装”举行游行大典,这出笑剧、闹剧、丑剧就出现了更为有趣的高潮,把皇帝的丑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12.作者为何对皇帝的游行大典作细致的描绘?作者细致地描绘了皇帝的游行大典,目的是揭露皇帝及大臣们虚伪的丑态。这是全文的高潮和结局,使讽刺意味达到了顶点。四、素养提升文章以“新装”为线索,按时间顺序,以皇帝为中心人物来展开情节:爱新装(引子),做新装(开端),看新装(发展),穿新装(高潮),揭新装(结局)。本文采用多种人物描写手法,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人物性格,以对比和大胆的想象夸张来揭示主题。文中写皇帝酷爱新装,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写皇帝和大臣都甘愿受骗、自欺欺人,写皇帝全身赤裸在大街上游行的丑态,告诉人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女 娲 造 人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袁珂(1916—2001),神话学家。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择》《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等。文体常识神话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它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人们以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字音字形【易错读音】女娲(wā) 莽莽(mǎng) 澄澈(chéng) 掺和(huo) 寂寞(mò)揉团(róu) 开辟(pì) 掘起(jué) 【易错字词】荒凉 蓬勃 非凡 溅落 挥洒 气概 灵敏 绵延 神通广大灵机一动 眉开眼笑 兴高采烈 理解词语1.澄澈:清澈透明。2.灵敏: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3.绵延:延续不断。4.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5.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6. 兴高采烈: 形容兴致高,情绪热烈。7.神通广大:泛指本领极大。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8.疲倦不堪:非常疲乏,不能坚持下去。主题识记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过程,表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起源的好奇和探索。二、重点讲解课文重点句子 赏析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呢? 心理描写:独立成段,写出了女娲的心理,又引出下文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寂寞了。 动作描写:“高兴”“安慰”表现出女娲造人后的快乐和满足的心理,塑造了一个充满智慧的伟大母亲的形象。三、问题释疑1.本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本段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写天地开辟后,没有人类的世间显得荒凉寂寞,为下文女娲造人作铺垫。2.第②段的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情有什么关系 原野广阔,草木丛生,眼前空旷的景象增加了女娲的孤独感。3.第④段对女娲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 突出了女娲什么特点 有什么作用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女娲是一个活泼可爱、富有思想、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女神。作用:为后文写女娲以自己为模型用黄泥捏泥娃娃作铺垫。 4.人类落地后,第一句话是喊“妈妈”,有什么丰富意蕴 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这种喜悦感,体现出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说明妈妈孕育生命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妈妈”的呼唤,使死寂的天地瞬间获得了生机,更使世间充满了温情。5.“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一句中“疲倦不堪”有什么表达效果 “疲倦不堪”形象地写出了女娲造人的劳累,也为下文写女娲想出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作铺垫。6.“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一句中 “绝妙”换成“奇妙”好不好 为什么 不好。“绝妙”表示方法巧妙到了极点,而“奇妙”表示方法新奇,给人新颖的感觉,在文中,“绝妙”更妥帖。7.第15段中“拉”“伸”“搅”“挥洒”等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女娲造人的又一方法的具体过程,体现了女娲作为“神”的聪明智慧和非凡能力。8.“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中的“终于”有什么表达作用 “终于”一词体现了女娲的思索之苦和思索时间之长,充分体现了女娲的智慧和对人类绵延生息的巨大贡献。四、素养提升文章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寓 言 四 则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吕不韦( 一前235),战国末期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相国。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被称为杂家。该书的文字朴实简洁,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列子即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 书中保存了很多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且很多故事都写得很生动,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文体常识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短小故事。其常常是用虚构的手法将动物或其他自然物拟人化,用简单明了的故事来揭示生活哲理或道德启示。特点是:篇幅短小,结构单一,想象丰富,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的寓意就是短文的中心。字音字形【易错读音】赫拉(hè) 较量(jiào) 溉汲(jí) 星宿(xiù) 舍然(shì)中伤(zhòng) 爪子(zhuǎ)【易错字词】爱慕 庇护 杞人忧天 废寝忘食 主题识记《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讲述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在雕像者店里碰壁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蚊子和狮子》通过讲述蚊子战胜了狮子,却败给蜘蛛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后就得意忘形、骄傲自大的人。《穿井得一人》通过讲述丁家挖井引发流言,最终破除流言的故事,告诫人们不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杞人忧天》通过讲述杞人担心天地塌陷而寝食不安的故事,劝诫人们不要为没有必要或毫无根据的事情而担忧。二、素养提升《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作者伊索,相传他为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作家,“世界四大寓言家”之一。《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留下来的故事,后经人整理汇集,都归在了伊索的名下。其故事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共同编写而成。《杞人忧天》选自《列子》,相传该书是战国时期的道家人物列御寇所著,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三、文言现象 例 句 解 析通 假 字 身亡所寄 “亡”同“无”,没有。舍然大喜 “舍”同“释”,解除、消除。古今异义词 因往晓之 古义:告知、开导;今义:天刚亮的时候;知道。若屈伸呼吸 古义:第二人称代词,你;今义:好像、如果。亦不能有所中伤 古义:伤害;今义:污蔑别人使受伤害。一词 多义 闻 有闻而传之者 动词,听见。闻之于宋君 使动用法,使听见。 之 闻之于宋君 代词,这件事。得一人之使 助词,的。 于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介词,向。非得一人于中 介词,从。 其 其人曰 代词,那。奈何忧其坏 代词,它。 日 日月星宿 名词,太阳。终日在地上行止 名词,白天。 文言句式 倒装句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介词短语后置,应为:宋君令人于丁氏问之。非得一人于井中 介词短语后置,应为:非于井中得一人。省略句 常一人居外 “外”前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常一人居(于)外。告人曰 省略了主语“丁氏”,应为:(丁氏)告人曰。四、课文翻译《穿井得一人》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注释】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中取水。居:停留。及:待,等到。道:讲述。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于:介词,当“向”讲。【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浇田、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挖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这件事就去传播:“丁氏挖水井得到一个人。”国都中的人纷纷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的国君让人向丁氏问明情况, 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并非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杞人忧天》1.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注释】崩坠:崩塌,坠落。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无,没有。寄,存放。译文: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2.原文: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注释】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之,的。忧,忧愁、担心。晓:告知,开导。亡处亡气:没有一处没有气。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活动。奈何:为何,为什么。译文: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3.原文: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注释】果:果然,果真。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吗?星宿,泛指星辰。译文:那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4.原文: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注释】只使:纵使,即使。中伤:伤害,受伤。译文: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5.其人曰:“奈地坏何?”译文: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6.原文: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积块:聚积的土块。四虚:四方。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译文: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7.原文: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注释】舍然:释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然:……的样子。译文: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五、问题释疑《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开头一句有什么作用 交代赫耳墨斯为什么要到雕像者的店里来,其来意表明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在人间受尊重的程度。寥寥数字,就勾画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和爱慕虚荣的性格。2.对赫耳墨斯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心理描写作用分析法。这里的心理描写,既揭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的原因,又深化了他骄傲自大的性格。3.故事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本题运用故事结尾妙处两步分析法。故事这样结尾是为了与赫耳墨斯的自我估价形成鲜明的对比。讽刺那些妄自尊大的人,告诫人们要有自知之明。《蚊子和狮子》1.弱小的蚊子能战胜强大的狮子的原因是什么 蚊子之所以能战胜狮子,一方面是能发挥己之所长,攻击敌之所短,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另一方面是狮子无法发挥自己的长处,他用爪子抓,不但没有抓住蚊子反而抓破了自己的脸。2.“吹起喇叭”“唱着凯歌”有什么表达作用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获得胜利后的蚊子得意扬扬、忘乎所以的样子。结局具有戏剧性.“叹息”与“吹起喇叭,唱着凯歌”形成对比,突出了蚊子可悲可笑的下场,很有讽刺意味。3.蚊子的失败是由于蜘蛛的强大吗 蚊子的失败,根本的原因并不在于蜘蛛的强大,而在于因获得胜利而变得骄傲的蚊子,头脑不清醒,以致自投罗网。相反,如果获得胜利后的蚊子,能正确认清自己之所短,小心谨慎,就有可能避免“被蜘蛛网粘住”的悲剧。《穿井得一人》1.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交代故事的背景,是全文的引子,为下文“穿井”引发的内容作铺垫。2.“丁氏穿井得一人”这句话在表述上有什么问题 这句话有歧义,丁氏本来表达的意思是“我打了水井省下了一个劳力”,如果这句话在当时的情境当中可能不会出现理解的偏差,但一旦离开情境,传着传着别人就容易理解成“打水井得到一个人”。《杞人忧天》1.如何看待开导者“日月星宿,亦有所中伤”的解释 有什么作用 他的解释是不科学的,但这代表了当时人们认识事物的水平。同时,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忧”是毫无根据的瞎担心。2.杞人反复提出问题,说明了什么 杞人反复提出问题,实则反映他内心的重重忧虑,照应了前文废寝食”。3.两个“喜”分别有什么作用 前一个“喜”表现了杞人内心的担心解除后的放心、喜悦心情;后一个“喜”则表现了开导者的热心与善良的品质,他的关心他人的精神和耐心诱导的做法,是值得称赞的。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单元考点大通关 第一单元小 圣 施 威 降 大 圣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吴承恩(约1504—1582年),字 ,号射阳居士、射阳山人。祖籍涟水(今江苏省涟水县),后徙居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中国 代作家、官员。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是中国第一部长篇 ,被列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在出版发行后被译为英、俄、日、法、德、意等十几种文字,为世界所称颂。字音字形【易错读音】掣棒(chè) 金箍棒(ɡū) 大鹚老(cí) 嗛(xián) 青鹞(yào)鹭鸶(lù sī) 老鹳(ɡuàn) 鳜鱼(ɡuì) 鲂鱼(fánɡ) 撺(cuān)木木樗樗(chū ) 愕然(è) 蓼汀(liǎo tīnɡ) 幌一幌(huǎnɡ) 鸨鸟(bǎo)翎毛(línɡ) 淬(cuì) 理解词语只情: 。弄喧: 。愕然: 。告病: 。良愿: 。木木樗樗: 。主题识记二、重点讲解 课文句子 赏析“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却说真君与大圣变做法天象地的规模,正斗时,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三、课后问题1、在本文中孙悟空分别变做了什么?二郎神相应的变做什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2、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3、“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着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4、“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这句话写“六兄弟”的“慌慌张张”对刻画孙大圣有什么作用?5、“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这几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它们刻画出了一个怎样的大圣形象?6、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能马上找到制伏他的办法。作者为什么不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在别的作品中,你有没有看过类似的写法?7、本文主要刻画了“大圣”和“真君”两个人物形象,请问: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8、学了本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四、课外拓展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独特语言形式,通常包括由比喻、双关等关联起来的两个部分。歇后语风趣、形象,具有独特的表现力。歇后语孙悟空的金箍棒—— 孙悟空翻跟头——唐僧西天取经—— 唐僧的徒弟——猪八戒吃人参果—— 猪八戒照镜子——白骨精遇上孙悟空—— 孙悟空赴蟠桃会——铁扇公主的本事—— 猪八戒见高小姐——如来佛捉孙悟空—— 孙悟空变土地庙——皇 帝 的 新 装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安徒生(1805—1875),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19世纪 (国家)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 作家,被尊为“ ”。主要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 《丑小鸭》 《 》 《 》等。文体常识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常通过丰富的 、 和 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字音字形【易错读音】呈报( ) 陛下( ) 赏赐( ) 钦差( ) 狡猾( )袍子( ) 称职( ) 爵士( ) 【易错字词】妥当 御聘 头衔 忙碌 款待炫耀 裁剪 精致 描述 腰肢 骇人听闻 不可救药 随声附和理解词语1.显耀: 。2.愚蠢: 。3.急迫: 。4.妥当: 。5.渴望: 。6.诚实: 。7.滑稽: 。8.骇人听闻: 。9.随声附和: 。10.不可救药: 。主题识记二、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赏析“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 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 ”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三、问题释疑1.开篇介绍皇帝的爱好有什么作用 2.“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个句子有什么作用 3.两个骗子用什么手段取得了皇帝的信任? 4.第5段写了皇帝怎样的心理变化?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5.第6段的“诚实”一词有何妙处?(此题可用品析字词表达效果法来品析“诚实”一词的妙处。)6.从第8段中老大臣的表现来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7.第12段中大臣为什么极力夸赞布料 8.课文写诚实的官员和写老大臣看布料有哪些不同之处 为什么这样写 9.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类似,写法各不相同,试就其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10.大家为什么都赞美皇帝的新装 11.作者为何安排让皇帝游行这一情节 12.作者为何对皇帝的游行大典作细致的描绘?四、素养提升文章以“ ”为线索,按 顺序,以皇帝为 人物来展开情节:爱新装(引子),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本文采用多种人物描写手法,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人物性格,以对比和大胆的 来揭示主题。文中写皇帝 ,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写皇帝和大臣都 、自欺欺人,写皇帝全身赤裸在大街上游行的丑态,告诉人们: 。女 娲 造 人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袁珂(1916—2001),神话学家。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择》《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等。文体常识神话是 文学的一种。它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人们以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 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字音字形【易错读音】女娲( ) 莽莽( ) 澄澈( ) 掺和( ) 寂寞( )揉团( ) 开辟( ) 掘起( ) 【易错字词】荒凉 蓬勃 非凡 溅落 挥洒 气概 灵敏 绵延 神通广大灵机一动 眉开眼笑 兴高采烈理解词语1.澄澈: 。2.灵敏: 。3.绵延: 。4.莽莽榛榛: 。5.眉开眼笑: 。6. 兴高采烈: 。7.神通广大: 。8.疲倦不堪: 。主题识记二、重点讲解课文重点句子 赏析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呢?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寂寞了。三、问题释疑1.本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第②段的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情有什么关系 3.第④段对女娲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 突出了女娲什么特点 有什么作用 4.人类落地后,第一句话是喊“妈妈”,有什么丰富意蕴 5.“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一句中“疲倦不堪”有什么表达效果 6.“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一句中 “绝妙”换成“奇妙”好不好 为什么 7.第15段中“拉”“伸”“搅”“挥洒”等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8.“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中的“终于”有什么表达作用 四、素养提升文章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 、追索,以及在当时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寓 言 四 则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 作家。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 》。吕不韦( 一前235), 国末期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相国。吕不韦主持编纂《 》,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被称为杂家。该书的文字朴实简洁,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列子即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列子》是 教经典之一, 书中保存了很多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且很多故事都写得很生动,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文体常识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短小故事。其常常是用虚构的手法将动物或其他自然物 ,用简单明了的故事来揭示 。特点是:篇幅短小,结构单一,想象丰富,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的寓意就是短文的中心。字音字形【易错读音】赫拉( ) 较量( ) 溉汲( ) 星宿( ) 舍然( )中伤( ) 爪子( )【易错字词】爱慕 庇护 杞人忧天 废寝忘食 主题识记《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二、素养提升《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作者伊索,相传他为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作家,“世界四大寓言家”之一。《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留下来的故事,后经人整理汇集,都归在了伊索的名下。其故事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共同编写而成。《杞人忧天》选自《列子》,相传该书是战国时期的道家人物列御寇所著,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三、文言现象 例 句 解 析通 假 字 身亡所寄舍然大喜古今异义词 因往晓之若屈伸呼吸亦不能有所中伤一词 多义 闻 有闻而传之者闻之于宋君 之 闻之于宋君得一人之使 于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非得一人于中 其 其人曰奈何忧其坏 日 日月星宿终日在地上行止 文言句式 倒装句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非得一人于井中省略句 常一人居外告人曰四、课文翻译《穿井得一人》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注释】溉汲: 。居: 。及: 。道: 。闻之于宋君: 。于: 。【译文】《杞人忧天》1.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注释】崩坠: 。身亡所寄: 。译文:2.原文: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注释】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晓: 。亡处亡气: 。屈伸: 。终日在天中行止: 。奈何: 。译文:3.原文: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注释】果: 。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译文:4.原文: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注释】只使: 。中伤: 。译文:5.其人曰:“奈地坏何?”译文:6.原文: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积块: 。四虚: 。躇步跐蹈: 。译文:7.原文: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注释】舍然: 。然: 。译文:五、问题释疑《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开头一句有什么作用 2.对赫耳墨斯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 3.故事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蚊子和狮子》1.弱小的蚊子能战胜强大的狮子的原因是什么 2.“吹起喇叭”“唱着凯歌”有什么表达作用 3.蚊子的失败是由于蜘蛛的强大吗 《穿井得一人》1.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2.“丁氏穿井得一人”这句话在表述上有什么问题 《杞人忧天》1.如何看待开导者“日月星宿,亦有所中伤”的解释 有什么作用 2.杞人反复提出问题,说明了什么 3.两个“喜”分别有什么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考点跟踪】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考点大通关 学案(原卷版).doc 【考点跟踪】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考点大通关 学案(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