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答案
1. B
2. A
3. B
4. A
5. D
6. A
7. A
8. C
9. C
10. B
11. B
12. D
13. D
14. C
15. D
16. A
17. C
18. C
19. D
20. B
二. 非选择题答案
21.
(1)[①]目镜和[④]物镜;a和d(3分)
(2)左下方;[⑤]转换器;调节反光镜(或使用凹面镜)和光圈(2分);[⑦]细准焦螺旋(2分)
(3)碘液;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2分)
(4)目镜、物镜、玻片标本等;转动目镜,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目镜上;若异物不动,再移动玻片标本,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玻片标本上;若异物不动,则异物在物镜上(2分)
22.
(1)正方形;染色体;1→3→2(3分)
(2)带;螺旋排列;有阳光(3分)
(3)孢蒴;孢子;叶片只由一层细胞构成(2分)
(4)刻度尺;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能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水和无机盐,且有输导组织能运输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所以长得更高(2分)
23.
(1)甲;细胞壁、叶绿体、液泡(2分)
(2)进行能量转换;控制物质进出细胞(2分)
(3)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细胞壁的形成,动物细胞没有(2分)
(4)分裂、分化;人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玉米没有(2分)
24.
(1)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影响水中其他生物的生存,破坏生态平衡,危害渔业生产等(2分)
(2)B;墙藓的叶只有一层细胞,背阴面的叶生长旺盛,所以树干上生长墙藓的一侧通常是北方(2分)
(3)C;B、C;D、E(3分)
(4)否;黑松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2分)
(5)扩大了蒲公英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其繁殖后代(2分)
25.
(1)秋季昼夜温差大是叶片变红的原因吗?(2分)
(2)秋季昼夜温差大是叶片变红的原因(2分)
(4)白天设置25℃,夜晚设置10℃(2分)
(5)乙组叶片变红,甲组叶片不变红(2分)
(6)实验法、观察法(2分)七年级生物学试题
2024.11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8页,分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60分;全卷共10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试题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项目填涂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须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说明:本卷共4页,共20道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选出正确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字母代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1.下列关于猫和鼠的生命现象与其特征不匹配的是( )
A.猫以鼠为食——新陈代谢 B.猫生猫,队生鼠——生长发育
C.一窝猫有白猫、黑猫及花猫——变异 D.猫足下肉垫肥厚,走路无声——生物适应环境
2.运用归纳、演绎等推理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是一种科学思维的过程,下列属于归纳推理的是( )
A.狗、兔、鸡等都是白天活动、夜间休息,它们都属于昼行性动物
B.杨、柳都是落叶植物,所以每到秋冬季节都会落叶
C.所有的鸟都有翅膀,孔雀也是鸟,因此孔雀也有翅膀
D.候鸟随季节不同进行周期性迁徙,大雁秋去春来,所以也属于候鸟
3.小明同学想尝试在自家阳台上种植蔬菜,以下解决方案不利于种植成功的是( )
A.蔬菜种植场所宜选择在南向阳台 B.种植器皿选择具有密封性好的箱子
C.应选择生长周期较短的蔬菜品种 D.将其放置在通风状况良好的环境中
4.下图表示数码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关于数码显微镜描述错误的是( )
A.该显微镜不属于光学显微镜 B.聚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C.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D.粗准焦螺旋可较大幅度调节载物台的升降
5.某同学以紫色洋葱鳞片叶为实验材料,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撕取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应放在清水中,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B.染色前先盖盖玻片,再用滴管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
C.若只观察液泡,以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为材料观察效果更明显
D.在高倍镜下可清晰地观察到洋葱鳞片叶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6.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操作正确的是( )
A.若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滴水过多引起的
B.若想看到更多的细胞应换用放大倍数更大的目镜或物镜
C.若出现口腔上皮细胞堆叠现象,可能是由于消毒牙签上的碎屑未均匀涂抹
D.若洋葱表皮细胞观察不到叶绿体,可能是染色不均匀造成的
7.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核常被移到细胞的一侧,其原因是( )
A.大液泡的挤压 B.细胞的分裂
C.细胞质的流动 D.细胞核的活动
8.变形虫主要生活在藻类较多的清水池塘或浅水中,亦可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其结构与草履虫一样。下列关于变形虫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单细胞生物 B.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C.不需要从外界获取物质 D.遗传物质主要贮存在细胞核中
9.为探究草履虫能否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同学们在载玻片的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的培养液,并将两水滴连起来,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情况和数量分布,然后在A侧滴加5%的食盐水溶液,再观察草履虫的运动。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探究过程中的变量是草履虫的生活环境
B.放置食盐之前A侧草履虫数量与B侧大体相同
C.放置食盐之后,短时间内B侧草履虫全部游到A侧
D.该实验说明草履虫具有一定的趋性
10.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通过科学观察和归纳概括,创立了细胞学说,下列不属于细胞学说内容的是( )
A.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11.科学家先将甲羊卵细胞的细胞核抽出,再将乙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取出并将该细胞核注入来自甲羊的该卵细胞中。这个融合成的卵细胞经过分裂形成胚胎,将这个胚胎移入丙羊的子宫内继续发育。一段时间小羊出生了,小羊的长相是( )
A.像甲羊 B.像乙羊 C.既像甲又像乙 D.像丙羊
12.取一个成熟的番茄果实,用开水烫一下,撕下果皮,可以看到里面肥厚多汁的果肉及丝丝“筋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果皮细胞排列紧密,属于保护组织
B.果肉能合成或贮藏物质,属于薄壁组织
C.“筋络”能运输水、无机盐等,属于输导组织
D.果实营养丰富,含多种组织,属于营养器官
13.秋季来临,临朐石门坊枫叶火红,游人如织。下列图示与图中枫叶结构层次相同的是( )
A. B. C. D.
14.“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此诗整体营造出了秋日乡村的宁静与美好,关于诗中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诗中描述的生物有“马”、“菊”、“壑”、“峰”
B.“黄菊”从含苞待放到争奇斗艳主要依靠细胞的分化
C.“黄菊”细胞和“马”细胞共有的结构包含线粒体
D.“马穿山径”的行为受大脑控制,大脑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15.青州蜜桃为人们带来了秋日里最美好的味蕾享受。如图为青州蜜桃的果实和种子,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蜜桃口感甜美,其甜味物质主要来自液泡 B.图中1果皮对2种子具有保护作用
C.蜜桃属于被子植物,具有六大器官 D.蜜桃的生殖过程彻底脱离了水的限制
16.下列关于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①表示细胞的生长,细胞能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而持续生长
B.过程②表示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C.③过程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D.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①②③生理活动有关
17.桫椤(如图)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桫椤有根茎叶的分化,具有输导组织 B.桫椤产生的精子需借助水才能与卵细胞结合
C.桫椤植株高大,适合生活在干旱的陆地 D.古代的桫椤类群经过地质变化,形成了现代的煤炭
18.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带呈褐色,含有丰富的碘,无叶绿素 B.地钱依靠茎直接从环境中吸收水和无机盐
C.卷柏主要依靠孢子萌发生成新的植物体 D.银杏的“白果”是富含营养的果实
19.某同学调查发现,鼠妇适于生活在20℃左右的阴暗环境中。为进一步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但有多处还不够严谨,同桌提出下列修改建议,你认为不能采纳的是( )
位置 鼠妇 光照 湿度 温度
纸盒左半侧 10只 阴暗 湿润的土壤 30℃
纸盒右半侧 10只 明亮 干燥的土壤 30℃
A.左右两侧都应保持阴暗 B.挑选生理状态一致的鼠妇作为实验对象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20℃ D.向右侧土壤中加适量清水
20.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的是( )
A.人体肌肉组织由肌肉细胞构成,可收缩和舒张,使机体产生运动
B.葫芦藓的假根固着在土壤中,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C.肾蕨叶片背面生有庞大的孢子囊群,利于提高繁殖率
D.苏铁的叶表皮具有较厚的角质层,可以减少水分散失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说明:本卷共4页,共5道题。需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21.(14分)图1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图,图2为该显微镜的不同镜头,图3是用该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过程中看到的不同视野,据图分析作答。
a b c d 甲 乙 丙 丁
图1 图2 图3
(1)图1中显微镜最主要的结构是__________(填序号),若要更容易找到物像应选择图2镜头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
(2)若要使图3中的甲视野变成乙视野,应向__________移动装片;转动[ ]__________换成高倍物镜,则视野乙变为视野丙;若要增加视野丙的亮度,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若要观察到如丁视野中的物像,还应调节图1中的[ ]__________。
(3)制作洋葱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到的染色剂是__________,为避免出现气泡,盖蓝玻片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除细胞外还有很多异物,它们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处,2分),描述确定其中一个位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13分)“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科学探究是中学生应具备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之一,请结合实践回答。
(1)在“观察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实验中,应先用低倍镜观察,将细胞呈__________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镜寻找不同状态的细胞;视野中处于分裂状态的细胞是出现__________的细胞;据图判断有编号的细胞在分裂过程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观察水绵”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叶绿体是__________状,在细胞中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将采集的水绵放置盛有水绵培养液的瓶中,并将瓶子放置在__________环境中。
(3)在“观察葫芦藓”的实验中,剪取呈棕褐色的__________,置于载玻片上,用解剖刀切开,倒出内容物制成临时装片,可观察到其中的__________;葫芦藓叶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在“观察肾蕨”的实验中,需用__________测量并记录肾蕨植株的高度,肾蕨和葫芦藓的高度存在明显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3.(9分)不同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它们的组成成分和基本结构大致相同。图甲与图乙是高等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回答。
甲 乙
(1)图中__________为植物细胞结构图,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2分)。
(2)存在于6中的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这体现6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海带细胞中碘离子浓度高于周围海水却仍能从海水中吸收碘离子,这体现图中2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和图乙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人的成长过程经历了细胞的__________,与玉米相比,人在结构层次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
24.(14分)“绿草如茵披绿装,花开花谢映阳光。”下图是几种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各异的植物(依次为色球藻、墙藓、里白、蒲公英、黑松),据图分析回答:
(1)A类生物的主要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类生物大量繁殖,会形成赤潮或水华,请简单写出这两种现象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图中能够作为空气污染程度指示植物的是__________,它能够在树干上生活,如果在森林中迷了路,可借助其辨别方向,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图中生物所属类群中,最先出现根茎叶分化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能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受精过程摆脱了对外界环境水分依赖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4)黑松E受精后种子在球果中发育成熟,有人认为黑松的球果是果实,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__________(填“是”或“否”),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蒲公英依靠风力将成熟的种子传播到其他地方,待环境适宜时再萌发成幼苗,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5.(10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丽景色,是由于成片的黄栌叶片或枫叶叶片逐渐变红形成的。秋季昼夜温差大,利于植物叶片形成较多的花青素,使得叶片显现不同的颜色。假若你是某兴趣小组的成员,请你利用假期对叶片变红这一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做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制定方案:
①选择材料器具:盆栽的黄栌或枫树,透明的恒温箱(可模拟深秋时昼夜温度变化)等
②……
(4)实施方案:
①取甲、乙两组盆栽的黄栌或枫树,分别放人两只透明的恒温箱内;
②甲组恒温箱全天设置15℃恒温,乙组恒温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③若干天后观察甲乙两组叶片颜色的变化。
(5)得出结论:
如果假设成立,支持该结论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表达交流:
在此探究过程中,用到的探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