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细胞工程 专项练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工程实际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脱毒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脱毒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培育而成的新品种B.利用茎尖组织培育的幼苗全是脱毒幼苗C.快速繁殖技术涉及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D.快速繁殖技术可快速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还可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2.如图为肾脏上皮细胞培养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过程可直接用胃蛋白酶进行处理 B.肾脏上皮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具有细胞贴壁的现象C.丙到丁的过程只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 D.细胞培养液中需要加入血清以抑制微生物生长3.通过核移植等技术获得克隆哺乳动物(二倍体)的一般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哺乳动物卵巢中采集到的卵母细胞直接进行过程①B.过程①表示去核,去除的就是卵母细胞的整个细胞核C.过程②构建的重构胚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D.可以通过聚乙二醇等方法激活重构胚4.如图表示高等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过程发生的场所是输卵管和子宫B.受精卵形成囊胚的过程中,要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C.原肠胚随分化程度的升高,细胞较易表现全能性D.囊胚可直接发育为原肠胚5.甲品种青花菜具有由核基因控制的多种优良性状,但属于细胞质雄性不育品种。通过体细胞杂交,成功地将乙品种细胞质中的可育基因引入甲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获取原生质体时,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主要利用的是酶专一性B.将甲乙原生质体融合时,可采取电融合法、离心法、PEG融合法等方法C.杂种细胞经过外源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诱导,直接再分化成为杂种植株D.融合前需将乙原生质体处理,使细胞核失活,防止产生多倍体植株6.依据下图所示流程,某校科研兴趣小组利用菊花叶片进行组培,并成功获得了新的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会出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图中组培途径二为体细胞胚发生途径C.该实验证明了成熟的菊花叶片细胞具有全能性D.以带芽的幼茎切段作外植体进行组培无需激素处理7.大豆是我国四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野生大豆产量低但却具有喜光耐湿、耐盐碱、耐阴,抗旱、抗病、耐瘠薄等优良性状,因此可将耐旱强的野大豆与高产栽培大豆进行体细胞杂交培育高产耐旱大豆新品种,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①可以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B.过程②完成的标志是两细胞核成功融合,体现了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原理C.过程③体现了细胞具有全能性,需要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参与D.过程④在干旱环境中种植杂种植株,选择耐旱的性状8.如图表示植株A(杂合子Aa)和植株B培育植株①②③④⑤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培育植株①的过程为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为纯合子B.选择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优质的突变体,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需要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植株只有①③④D.植株①②④⑤与植株A基因型相同的概率分别是0、0、1、0(不考虑基因突变)9.以六倍体小麦的小孢子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可以获得大量单倍体,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小孢子通过组织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体现了细胞具有全能性B.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影响单倍体植株的形成C.培养基中的蔗糖能为细胞提供能量并维持渗透压的相对稳定D.单倍体细胞中含一个染色体组,隐性性状容易显现,是研究突变的理想材料10.下列关于菊花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所用材料、器具均需灭菌处理以防杂菌污染B.菊花茎段的离体培养过程中不需要更换培养基C.试管苗移栽入土前可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中培养D.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不受基因表达的调控11.甘草是中医使用最多的药材之一,其提取物中的黄酮具有抗衰老、抗炎等作用。如图表示利用悬浮培养生产甘草黄酮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次氯酸钠和酒精对种子进行灭菌B.图中添加果胶酶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原生质体C.对细胞悬液进行人工诱变,其变异率常高于对器官或个体进行诱变D.图示过程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2.三白草和鱼腥草二者因疗效相近且具有叠加效应常被中医用作“药对”。研究者欲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复方的配伍(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提前到杂种细胞,并实现有效成分的工厂化生产,操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可利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配制的解离液来完成B.②过程通常在等渗或略高渗溶液中,可采用高Ca2+-高pH融合法诱导C.④过程需要调节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诱导生芽和生根D.图中所示的生产流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3.青蒿素是治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之一,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是当下治疗疟疾的最有效手段。青蒿素是黄花蒿的细胞产物之一,只有分化出芽以后才出现在植物细胞内。下列有关青蒿素工厂化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黄花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含量很低B.生产青蒿素时培养到愈伤组织阶段即可C.青蒿素不是黄花蒿基本生命活动必需的产物D.工厂化生产青蒿素几乎不受季节、天气等的限制14.多克隆抗体是由多个B淋巴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受到多种抗原决定簇刺激并可与多种抗原表位结合的抗体,下图为多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抗原可直接刺激多种B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B.过程①多次注入的目的是获得已免疫的B细胞和抗体C.过程②中需加入胶原蛋白酶以利于多克隆抗体的释放D.多克隆抗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可能较单克隆抗体全面15.细胞工程中常使用技术手段将两种细胞融合形成一个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原理都涉及细胞膜的流动性②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需要使用胰蛋白酶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后再诱导融合③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依据细胞全能性原理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④可使用PEG或灭活病毒诱导动物细胞融合⑤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可通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相互识别并特异性融合成为杂交瘤细胞⑥在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中,通过电融合法使供体细胞与去核卵母细胞融合可形成重构胚A.①②④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二、非选择题16.马铃薯和番茄都属于茄科植物,有一种蜗牛喜欢啃食这两种植物的茎。下图是两种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工作者用蜗牛的胃液处理马铃薯组织细胞和番茄组织细胞能顺利完成①过程,推测蜗牛的胃液中可能含有 。该过程在溶液中进行,而且外界溶液的浓度应该 (填“等于或略大于”或“略小于”)细胞液的浓度。(2)植物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 ,这一过程与 有关(填单层膜的细胞器)。(3)若用于杂交的马铃薯和番茄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经过过程②可获得哪几种类型的融合原生质体(仅考虑细胞的两两融合) (写出基因型)。(4)通常情况下,马铃薯和番茄之间不能成功杂交。该项技术的意义是 。(5)“番茄—马铃薯”超级杂种植株没有如科学家所想象的那样,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的主要原因是 。17.和牛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品质最优的良种肉牛,下图是研究人员利用胚胎工程培育优质和牛的过程,分析下列所示的操作流程回答问题:(1)通常和牛每次排出一枚卵母细胞,可以采用 对供体和牛施行超数排卵。在和牛的培育过程中,要使体外受精成功,需要对精子进行 处理,卵母细胞需要发育至 期。(2)为了繁殖更多优良性状相同的个体,可采用 技术,在进行该技术时,应该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 。在分割 阶段的胚胎时,要注意将 均等分割。(3)应用胚胎工程技术可以培育出优质和牛。试管和牛的培育需要经过体外受精、 、 以及在母体中发育和产出等过程。18.体细胞核移植已在很多物种中取得成功,但其效率较低,只有不足4%的重构胚能发育成健康的个体,原因可能是胚胎的基因表达异常所致。下图为提高克隆牛重构胚发育的技术流程,其中TSA为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请回答以下问题: (1)体外培养牛乳腺细胞会发生接触抑制,需进行 处理,进而实现传代培养。(2)采集的卵母细胞需要培养至 时期,对其进行去核方法为 (答出一种即可)。(3)胚胎移植前需要对代孕母牛进行 处理。一般选择发育至 时期的胚胎进行移植,对代孕母牛 (填“需要”或“不需要”)注射免疫抑制剂。克隆小牛的细胞质基因来自 牛(填图中字母)。(4)TSA能使细胞发生 水平的变异,从而激活被抑制基因的表达。研究人员在确定TSA的作用时设计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TSA的最适浓度所处的范围是 μmol·L-1。表:TSA处理对核移植重构胚发育的影响组别 TSA浓度/(μmol·L-1) 卵裂率/% 囊胚率/%A 0 68.49 18.00B 0.05 69.29 19.36C 0.1 71.01 26.53D 0.2 67.14 22.72E 0.4 68.92 17.65注:卵裂率=(发育至卵裂期的胚胎数量/初始重构胚数量)×100%;囊胚率=(发育至囊胚的胚胎数量/初始重构胚数量)×100%。参考答案:1.DA、脱毒苗是利用没有受到病毒感染的细胞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个体,A错误;B、利用茎尖组织培育的幼苗不一定全是脱毒幼苗,材料茎尖组织可能带有病毒,B错误;C、快速繁殖技术涉及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C错误;D、快速繁殖技术为无性生殖,可快速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还可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D正确。2.BA、甲剪碎肾脏组织块→乙制成细胞悬液过程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而不能用胃蛋白酶,A正确;B、肾脏上皮细胞在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过程均会出现细胞贴壁现象,B正确;C、甲为原代培养过程,乙为传代培养过程,丙到丁的过程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将处理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后分瓶培养,C错误;D、细胞培养液中需要加入适量抗生素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加入血清的目的是补充动物细胞所需的未知营养物质,D错误。3.CA、从哺乳动物卵巢中采集到的卵母细胞需要在体外培养到MⅡ期再进行过程①,A错误;B、过程①表示去核,去除的是纺锤体一染色体复合物,B错误;CD、过程②构建的重构胚,使用物理(电刺激等)或者化学方法(乙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剂、Ca2+载体等)进行激活,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最终形成完整个体,所以重构胚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C正确,D错误。4.AA、题图所示过程发生在输卵管和子宫,A正确;B、受精卵形成囊胚的过程中,要进行有丝分裂,B错误;C、原肠胚随分化程度升高,细胞较难表现全能性,C错误;D、囊胚要经历孵化后,才可进一步发育为原肠胚,D错误。5.CA、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果胶,获取原生质体时,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主要利用的是酶的专一性,A正确;B、将甲乙原生质体融合时,可采取物理法如电融合法、离心法,也可采用化学试剂聚乙二醇(PEG)诱导融合法等方法,B正确;C、杂种细胞经过外源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诱导,先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再分化形成杂种植株,C错误;D、分析题意可知,目的基因为乙品种细胞质中的可育基因,融合前需将乙原生质体处理,使细胞核失活,防止产生多倍体植株,D正确。6.DA、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会出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种类和功能出现差异,A正确;B、图中组培途径二中,胚状体发育成植株,为体细胞胚发生途径,B正确;C、菊花叶片细胞最终培育出一个完整植株,该实验证明了成熟的菊花叶片细胞具有全能性,C正确;D、以带芽的幼茎切段作外植体进行组培诱导发芽和生根时也需要适宜浓度及配比的激素处理,D错误。7.BA、过程①应该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后得到原生质体,A正确;B、过程②是原生质体融合,体现了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原理,杂种细胞形成的标志是再生形成细胞壁,B错误;C、过程③代表脱分化和再分化形成杂种植株,体现细胞全能性,脱分化和再分化使用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浓度、比例不同,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将影响愈伤组织分化的方向,C正确;D、本技术目的是培育高产耐旱大豆新品种,过程④表示筛选,即在干旱环境中种植杂种植株,选择高产且耐旱的植株,即为所需的新品种,D正确。8.DA、对植株A(杂合子Aa)的花粉(A或a)经过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①单倍体植株(A或a),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①,获得的植株②(AA或aa)为纯合子,A错误;B、选择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优质的突变体,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植株③,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C、图中需要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植株是①③④⑤,该过程中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植株②是秋水仙素处理植株①的幼苗得到,没有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错误;D、植株①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A或a),秋水仙素处理得到植株②(AA或aa);植株③④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其基因型为Aa;植株⑤是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获得的,其遗传物质是由植株A和植株B组成的,与植株A的基因型不同,因此植株①②④⑤与植株A基因型相同的概率分别是0、0、1、0,D正确。9.DA、小孢子通过组织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是由外植体发育为完整植株,可以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B、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能够影响细胞分化方向,进而影响单倍体植株的形成,B正确;C、植物组织培养过程需要加入一定的蔗糖,培养基中的蔗糖能为细胞提供能量并维持渗透压的相对稳定,C正确;D、六倍体小麦的小孢子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可以获得大量单倍体,该单倍体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D错误。10.CA、自然生长基段的消毒属于外植体消毒,不能灭菌,否则基段细胞会死亡,而用到的培养瓶等均需灭菌,A错误;B、在培养过程中,要根据培养过程的实际情况,更换培养基,如愈伤组织长成后,需要移到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再分化形成试管苗,B错误;C、将幼苗先移植到消过毒的至石或者珍珠岩等环境中,待其长壮后再移栽入土,C正确;D、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脱分化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D错误。11.CA、可用次氯酸钠和酒精对种子进行消毒,A错误;B、图示过程中添加果胶酶的主要目的瓦解植物的胞间层,更快获得细胞悬液,B错误;C、愈伤组织细胞分裂旺盛,更易发生突变,C正确;D、题图所示过程并未从已分化的植物细胞获得完整植株,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12.B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过程①三白草和鱼腥草体细胞杂交过程中要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水解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配制的解离液会杀死细胞,A错误;B、过程②通常在等渗或略高渗溶液中,不能用低渗溶液,不然原生质体会吸水涨破;可以采用化学法(高Ca2+-高pH融合法)或物理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B正确;C、④过程为提取代谢产物,不需要诱导生芽和生根,C错误;D、图中过程②原生质体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将杂种细胞培育成一个完整的新的植物体的过程才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故图中所示的生产流程没有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13.BAC、青蒿素属于次生代谢物,不是黄花蒿基本生命活动必需的产物,植物细胞的次生代谢物含量很低,AC正确;B、只有分化出芽以后青蒿素才会出现在植物细胞内,培养到愈伤组织阶段不能生产青蒿素,B错误;D、工厂化生产青蒿素不占用耕地,几乎不受季节、天气等的限制,D正确。14.DA、天然抗原可直接刺激B细胞,但通常需要通过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A错误;B、过程①多次注入的目的是获得较多的免疫的B淋巴细胞,该过程不提取抗体,B错误;C、胶原蛋白酶可制备单个动物细胞,过程②中无需加入胶原蛋白酶,C错误;D、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可针对一种特定抗原,故多克隆抗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可能较单克隆抗体全面,D正确。15.C①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包括原生质体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涉及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的融合)的原理都涉及细胞膜的流动性,①正确;②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不需要使用胰蛋白酶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后再诱导融合,而需要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②错误;③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依据细胞全能性原理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③正确;④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可使用PEG或灭活病毒诱导,④正确;⑤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不能相互识别并特异性融合成为杂交瘤细胞,因此融合后的细胞有同种细胞融合细胞和杂交瘤细胞,⑤错误;⑥在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中,通过电融合法使供体细胞与去核卵母细胞融合可形成重构胚,常通过电刺激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⑥正确。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16.(1)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等于或略大于(2) 杂种细胞再生新的细胞壁 高尔基体(3)AAaaBBBB、ccccDDdd、AaBBccDd(4)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5)生物基因的表达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调控、相互影响的,所以番茄—马铃薯杂交植株的细胞中虽然具备两个物种的遗传物质,但这些遗传物质的表达相互干扰,不能像马铃薯或番茄植株中的遗传物质一样有序表达17.(1) 促性腺激素 获能 MⅡ(2) 胚胎分割 桑葚胚或囊胚 囊胚 内细胞团(3) 早期胚胎发育 胚胎移植18.(1)先用胰蛋白酶处理,再进行离心(2) MⅡ 显微操作(3) 同期发情处理 桑葚胚或囊胚 不需要 A和B(4) 表观遗传 0.05~0.2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