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点21 人体的内环境及神经调节—高考生物易错题训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易错点21 人体的内环境及神经调节—高考生物易错题训练

资源简介

易错点21 人体的内环境及神经调节—高考生物易错题训练
一、陷阱1:分析内环境中的成分及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或生理现象
1.(2024高三上·呈贡开学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内液
B.内环境是动态的整体,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C.脊髓细胞间隙的液体和膀胱内的尿液都属于内环境成分
D.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主要方面是温度、酸碱度和血糖浓度
【答案】B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2.(2024高二上·凉州开学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氨基酸、血红蛋白、抗体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手脚磨出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细胞内液
D.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答案】D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3.(2024高二上·深圳月考)下列有关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抗体、CO2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内环境,受内环境的pH、温度等影响
C.内环境稳态就是指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D.机体患病则内环境稳态一定遭到破坏,进而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答案】A
【知识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4.(2024高二上·新津月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是(  )
A.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
C.乳酸与缓冲物质在内环境中发生反应
D.丙酮酸和水在内环境中反应产生CO2和[H]
【答案】C
【知识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5.(2024高二上·昆明月考)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各器官和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
C.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答案】B
【知识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二、陷阱2:组织水肿原因分析
6.(2024高二下·永昌月考)过量的组织液滞留在组织间隙会引发组织水肿。下列关于组织水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上升,从而引起机体组织水肿
B.淋巴液流向组织液中的量增多,会引起机体组织水肿
C.静脉注射白蛋白并配合利尿剂可能会缓解组织水肿现象
D.若血红蛋白进入到血浆,可能会引起机体组织水肿
【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7.(2023高二上·广州月考)组织液过多引起全身或身体部分肿胀形成水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期营养不良造成血浆蛋白减少可引起组织水肿
B.癌细胞进入并堵塞淋巴管可引起组织水肿
C.碰撞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可用热敷减缓组织水肿
D.组织液最后回流进入血管和淋巴管,可消除组织水肿
【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长期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液的增加可导致组织水肿,A不符合题意;
B、癌细胞进入并堵塞淋巴管,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从而吸水造成水肿,B不符合题意;
C、碰撞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可用冰袋或凉水冷敷使周围毛细血管收缩,连用三五天后就可以热敷促进瘀血吸收,若直接热敷会加重局部血管损伤,C符合题意;
D、组织液与血浆和淋巴管能进行物质交换,水最后回流进入血管和淋巴管,可消除水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8.(2023高二上·石家庄月考)组织水肿是人体内组织液增多所导致的。下列关于组织水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加,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B.组织水肿的发生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有关
C.血浆无机盐离子浓度变化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A
【知识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组成
9.(2023高二上·孝感开学考)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与血浆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血浆渗透压是使组织液回流到毛细血管的一种力量。组织液中的渗透压升高或血浆中的渗透压降低,均会导致水分向组织液迁移造成组织水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回流减少导致组织液过多形成水肿
B.血浆中的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组织液的量增多会造成组织水肿
C.恶性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会使淋巴液进入组织液减少,导致组织水肿
D.在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10.(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由于胎儿要从母体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往往会造成孕妇身体浮肿。下列水肿与孕妇身体浮肿的原理不一样的是(  )
A.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
B.病理情况下毛细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漏导致的组织水肿
C.有蛋白尿的肾炎患者出现的组织水肿
D.淋巴管堵塞,淋巴循环受阻而导致水肿
【答案】D
【知识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三、陷阱3:神经冲动的产生与钠离子、钾离子的关系
11.(2024高二上·临沧月考)人的神经细胞内低钠高钾的离子环境对于神经冲动的产生、细胞渗透压平衡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浓度差与细胞膜上的钠-钾泵有关,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细胞内外钠钾浓度差的维持依赖于主动运输
B.神经细胞膜对钠离子、钾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钾离子通过钠-钾泵的运输使神经细胞产生静息电位
D.在神经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乌苯苷会影响钾离子的运输
【答案】C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2.(2024高二下·长沙开学考)用离体枪乌贼巨大神经元为材料进行实验,得以下结果,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图乙表示神经冲动传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段和①-③段Na+通道开放,神经纤维膜内外Na+浓度差减小
B.乙图中的神经冲动沿轴突自左向右传导
C.②、④处,细胞膜内外侧Na+、K+浓度均相等
D.若本实验在高K+环境中进行,则a、e会下移
【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 AB、图甲中的a-c点产生动作电位,Na+通道开放,Na+内流;结合图示箭头方向可知,乙图中的神经冲动沿轴突自左向右传导,所以①-③是恢复静息电位,K+外流,图乙中的③-⑤点产生动作电位,Na+通道开放,Na+内流,A错误,B正确;
C、②、④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细胞膜外侧Na+仍高于细胞膜内侧,细胞膜内侧K+仍高于细胞膜外侧,C错误;
D、a点和e点是静息电位的峰值,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K+ 的通透性大,K+ 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因此静息电位的峰值与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有关,若本实验在高K+环境中进行,则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减小,则a、e会上升,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过程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13.(2023高二上·新邵期中)研究人员进行了含有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同、钾离子浓度相同)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未受刺激时,枪乌贼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膜内的K+扩散到膜外,而膜外的Na+不能扩散进来
B.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可以影响动作电位的幅度和速率
C.若持续降低细胞外液中钠离子的浓度,则神经纤维可能会接受适宜刺激后无法产生动作电位
D.在神经纤维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过程中,Na+进出细胞均不消耗ATP
【答案】D
【知识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14.(2023·浙江模拟)以新鲜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为标本,刺激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由于钠、钾离子的流动而产生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阳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大刺激强度,c点对应的动作电位值不变
B.bd时间段内发生钾离子的外流
C.d点达到静息电位的最大值
D.ac段钠离子进入细胞和ce段钾离子流出细胞的方式不同
【答案】A
【知识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解析】【解答】A、动作电位的峰值与 Na+内流最后达到 Na+平衡电位有关。在有效刺激的基础上加大刺激,不会提高动作电位的幅度,A正确;
B、图示bc段属于内向电流,发生Na+大量内流,而cd段属于外向电流,发生K+大量外流,B错误;
C、图示e点达到了静息电位的最大值,C错误;
D、根据上述分析,ac段钠离子进入细胞和ce段钾离子流出细胞的方式相同,都是协助扩散,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少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曲线图分析,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为钠离子内流,外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内向膜外流动,为钾离子外流,因此,c点产生动作电位,e点产生静息电位。
15.(2022高二上·浙江期中)如图是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示意图,①和②表示离子,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升高膜外离子①的浓度,将会降低a点电位的绝对值
B.动作电位在传导过程中峰值不变
C.a点状态只与钾离子外流有关,与Na+—K+泵无关
D.此时图中b、c两点相关离子的转运方向相反,进出细胞的方式相同
【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A、a点电位为静息电位,由K+外流造成,静息时外正内负,①为K+,若升高膜外K+的浓度,K+外流减少,将会降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A正确;
B、动作电位传导有不衰减性,在传导过程中峰值不变,B正确;
C、图中a点已经恢复到静息电位,钠钾泵是在静息电位的恢复,也就是由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时起作用,故a点与Na+—K+泵有关,C错误;
D、此时图中b为K+外流,c为Na+内流,两点相关离子的转运方向相反,进出细胞的方式相同,均为易化扩散,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四、陷阱4:神经递质
16.(2024高二上·尚义月考)下列关于兴奋产生与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受体引起后膜电位变化,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会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B.静息时, 神经细胞膜内外K+、 Na+ 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D.神经递质可由突触前膜释放,也可由突触前膜吸收
【答案】A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7.(2021高二上·奉贤期中)下图表示a处产生兴奋并传递的过程。下面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到c处
B.b处的神经递质分布在突触间隙中
C.a处兴奋时的膜电位与c处不同
D.b处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以胞吞方式被接收
【答案】D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根据突触可判断兴奋由左向右传递,因此a处产生的兴奋可到c处,A正确;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组织液中,且发挥作用后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被分解,B正确;a处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此时兴奋还没有传到c处,c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正确;b处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起作用后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被分解,不会以胞吞的方式被接受,D错误。
【分析】兴奋的传导和传递:(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协助扩撒),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协助扩撒),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递下去,且为双向传递。(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胞吐)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18.(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
C.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后有部分可以重新被突触前膜回收
D.同种递质作用于不同突触后膜,对突触后膜产生的影响可能不同
【答案】B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9.(2023高二上·东莞月考)在机体中,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其含量会迅速降低,以此保证突触传递的灵敏性。神经递质含量降低方式主要有两种,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合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参与,并转移至突触小泡内储存
B.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能量,主要由突触小体内的线粒体提供
C.神经递质作用后,若其含量不能降低,则引起突触后膜的持续兴奋
D.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也以胞吞的方式进行回收
【答案】B
【知识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A、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所以神经递质的合成不一定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参与,A错误;
B、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该能量主要是由突触小体内的线粒体提供,B正确;
C、神经递质作用后,被迅速分解而灭活或被移走,其含量是降低,不能引起突触后膜的持续兴奋,C错误;
D、由图示可知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神经递质作用后,被迅速分解而灭活或被移走,不可以通过胞吞的方式进行回收,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的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 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内侧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方式:胞吐 )→神经递质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化学本质:糖蛋白 )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2)递质去向: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后,被迅速分解而灭活或被移走。
20.(2024高二上·沧州期末)下图为神经元之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属于该神经元的树突
B.④中含有神经递质,由③形成
C.④以胞吐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至突触间隙
D.神经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后即被降解
【答案】C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五、陷阱5:传导与传递方向
21.(2023高二上·安顺期中)下列①②③④四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或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以下有关兴奋传导方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①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左往右
B.②图中轴突与突触后神经元的树突膜相连接,兴奋传导方向是左往右
C.③图中右侧是突触前神经元,左侧是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只能由右传递至左
D.④图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答案】C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2.(2024高二上·浦北月考)如下图所示,兴奋既可以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以在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传递,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a处可实现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C.②③之间,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大量内流
D.神经递质一经a传递到b,将会引起b的兴奋并传导
【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3.(2024高二上·盐田月考)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
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C→A→B
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答案】B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4.(2024高二上·盐亭月考)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B.电流计①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流计②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答案】A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5.(2024高二上·十堰月考)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a、d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刺激a点,电流表①可能偏转1次,电流表②可能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
B.若刺激c点,电流表①、电流表②均可能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
C.若刺激d点,电流表①、电流表②可能都不发生偏转
D.若刺激e点,电流表①不发生偏转,电流表②仅偏转1次
【答案】D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六、陷阱6:产生兴奋和抑制的机理
26.(2024高二下·云南期中)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若刺激神经元乙,则在神经元丙上可检测到动作电位且肌肉收缩;若刺激神经元甲,则在神经元丙上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且肌肉不收缩。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并进入下一个神经元
B.刺激f处,可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
C.突触后膜是与突触前膜对应的神经元胞体膜或树突膜,也可能是肌肉细胞膜或腺体细胞膜
D.神经元甲可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神经元乙可能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
【答案】A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7.(2024高二下·红塔月考)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图1表示GABA作用于GABA-A受体后引起Cl-内流的过程。图2表示某种麻醉药的作用机制,此种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起效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释放GABA的细胞甲处于抑制状态
B.GABA会使兴奋性神经递质不能与细胞乙结合
C.图1和图2所示抑制神经细胞兴奋的机制相同
D.该麻醉药使用过程中,突触后膜上存在辣椒素受体
【答案】D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8.(2024高二上·沧州期中)阈电位是指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用同种强度的阈下刺激分别以单次和连续的方式刺激上一神经元,测得下一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上一神经元受到刺激后释放的神经递质是兴奋性神经递质
B.神经细胞兴奋部位的Na+内流需要转运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
C.连续多个阈下刺激可以增加下一神经元膜外Na+的浓度,改变其Na+的浓度差
D.降低细胞外液K+浓度,阈电位的绝对值升高,神经元更不容易兴奋
【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9.(2023高二上·襄阳期末)下图为膝跳反射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示意图中涉及了4个神经元,其中2个是运动(传出)神经元
B.抑制性神经元不释放神经递质,因此对后续的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
C.股四头肌的收缩通过反射弧抑制了股二头肌舒张
D.兴奋状态下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答案】A
【知识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七、陷阱7: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
30.(2024高二上·兰州月考)某人的大脑某个部位受到损伤,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  )
A.S区 B.W区 C.V区 D.H 区
【答案】C
【知识点】脑的高级功能
31.(2023高二上·师宗月考)李明和小华一起搭车去商场的途中发生车祸。李明视觉、语言功能正常,却看不懂文字含义。小华会讲话、能看懂文字,却听不懂谈话。那李明和小华大脑中受损伤的部位分别是(  )
A.W区、H区 B.S区、V区 C.V区、H区 D.V区、W区
【答案】C
【知识点】脑的高级功能
32.(2023高二上·武汉期中)当你参加生物学考试专心答题时,参与工作的语言中枢主要有(  )同学们我们现在就利用你的语言中枢开始答题吧!
A.V区和S区 B.V区和W区 C.H区和W区 D.V区和H区
【答案】B
【知识点】脑的高级功能
33.(2024高二上·汕尾期末)一位病人能主动说话,听觉也正常,但他听不懂别人说话,连自己的话也听不懂。该患者大脑病变的区域是(  )
A.W区 B.V区 C.S区 D.H区
【答案】D
【知识点】脑的高级功能
【解析】【解答】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不能听懂话。病人能主动说话,听觉也正常,但他听不懂所有人说话,是因为大脑皮层的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发生病变,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受损,不能写字;S(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不能讲话;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不能听懂话;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不能看懂文字。
34.(2024高二上·十堰月考)组成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约有140亿个,面积约2200平方厘米,由初级感觉区、初级运动区和联合区三部分构成,执行语言功能的言语区也包括在其中,下列关于语言功能和言语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专心作答题目时主要有大脑皮层的V区和W区的参与
B.大脑皮层的S区受损表现为听觉性失语症,W区受损则不能写字
C.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能活动
D.饮酒过量的人表现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皮层
【答案】B
【知识点】脑的高级功能
35.(2024高二上·天祝月考)如图表示人类大脑皮层(左半球侧面)的言语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四个言语区都是人类所特有的
B.人的言语区只分布于大脑皮层左半球
C.S区和H区都受损的人既不能听懂别人讲话,自己也不能讲话
D.某同学参与生物考试时,参与该活动的言语区主要是W区和V区
【答案】B
【知识点】脑的高级功能
1 / 1易错点21 人体的内环境及神经调节—高考生物易错题训练
一、陷阱1:分析内环境中的成分及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或生理现象
1.(2024高三上·呈贡开学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内液
B.内环境是动态的整体,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C.脊髓细胞间隙的液体和膀胱内的尿液都属于内环境成分
D.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主要方面是温度、酸碱度和血糖浓度
2.(2024高二上·凉州开学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氨基酸、血红蛋白、抗体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手脚磨出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细胞内液
D.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2024高二上·深圳月考)下列有关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抗体、CO2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内环境,受内环境的pH、温度等影响
C.内环境稳态就是指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D.机体患病则内环境稳态一定遭到破坏,进而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4.(2024高二上·新津月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是(  )
A.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
C.乳酸与缓冲物质在内环境中发生反应
D.丙酮酸和水在内环境中反应产生CO2和[H]
5.(2024高二上·昆明月考)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各器官和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
C.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二、陷阱2:组织水肿原因分析
6.(2024高二下·永昌月考)过量的组织液滞留在组织间隙会引发组织水肿。下列关于组织水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上升,从而引起机体组织水肿
B.淋巴液流向组织液中的量增多,会引起机体组织水肿
C.静脉注射白蛋白并配合利尿剂可能会缓解组织水肿现象
D.若血红蛋白进入到血浆,可能会引起机体组织水肿
7.(2023高二上·广州月考)组织液过多引起全身或身体部分肿胀形成水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期营养不良造成血浆蛋白减少可引起组织水肿
B.癌细胞进入并堵塞淋巴管可引起组织水肿
C.碰撞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可用热敷减缓组织水肿
D.组织液最后回流进入血管和淋巴管,可消除组织水肿
8.(2023高二上·石家庄月考)组织水肿是人体内组织液增多所导致的。下列关于组织水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加,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B.组织水肿的发生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有关
C.血浆无机盐离子浓度变化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9.(2023高二上·孝感开学考)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与血浆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血浆渗透压是使组织液回流到毛细血管的一种力量。组织液中的渗透压升高或血浆中的渗透压降低,均会导致水分向组织液迁移造成组织水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回流减少导致组织液过多形成水肿
B.血浆中的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组织液的量增多会造成组织水肿
C.恶性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会使淋巴液进入组织液减少,导致组织水肿
D.在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10.(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由于胎儿要从母体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往往会造成孕妇身体浮肿。下列水肿与孕妇身体浮肿的原理不一样的是(  )
A.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
B.病理情况下毛细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漏导致的组织水肿
C.有蛋白尿的肾炎患者出现的组织水肿
D.淋巴管堵塞,淋巴循环受阻而导致水肿
三、陷阱3:神经冲动的产生与钠离子、钾离子的关系
11.(2024高二上·临沧月考)人的神经细胞内低钠高钾的离子环境对于神经冲动的产生、细胞渗透压平衡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浓度差与细胞膜上的钠-钾泵有关,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细胞内外钠钾浓度差的维持依赖于主动运输
B.神经细胞膜对钠离子、钾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钾离子通过钠-钾泵的运输使神经细胞产生静息电位
D.在神经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乌苯苷会影响钾离子的运输
12.(2024高二下·长沙开学考)用离体枪乌贼巨大神经元为材料进行实验,得以下结果,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图乙表示神经冲动传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段和①-③段Na+通道开放,神经纤维膜内外Na+浓度差减小
B.乙图中的神经冲动沿轴突自左向右传导
C.②、④处,细胞膜内外侧Na+、K+浓度均相等
D.若本实验在高K+环境中进行,则a、e会下移
13.(2023高二上·新邵期中)研究人员进行了含有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同、钾离子浓度相同)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未受刺激时,枪乌贼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膜内的K+扩散到膜外,而膜外的Na+不能扩散进来
B.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可以影响动作电位的幅度和速率
C.若持续降低细胞外液中钠离子的浓度,则神经纤维可能会接受适宜刺激后无法产生动作电位
D.在神经纤维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过程中,Na+进出细胞均不消耗ATP
14.(2023·浙江模拟)以新鲜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为标本,刺激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由于钠、钾离子的流动而产生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阳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大刺激强度,c点对应的动作电位值不变
B.bd时间段内发生钾离子的外流
C.d点达到静息电位的最大值
D.ac段钠离子进入细胞和ce段钾离子流出细胞的方式不同
15.(2022高二上·浙江期中)如图是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示意图,①和②表示离子,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升高膜外离子①的浓度,将会降低a点电位的绝对值
B.动作电位在传导过程中峰值不变
C.a点状态只与钾离子外流有关,与Na+—K+泵无关
D.此时图中b、c两点相关离子的转运方向相反,进出细胞的方式相同
四、陷阱4:神经递质
16.(2024高二上·尚义月考)下列关于兴奋产生与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受体引起后膜电位变化,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会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B.静息时, 神经细胞膜内外K+、 Na+ 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D.神经递质可由突触前膜释放,也可由突触前膜吸收
17.(2021高二上·奉贤期中)下图表示a处产生兴奋并传递的过程。下面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到c处
B.b处的神经递质分布在突触间隙中
C.a处兴奋时的膜电位与c处不同
D.b处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以胞吞方式被接收
18.(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
C.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后有部分可以重新被突触前膜回收
D.同种递质作用于不同突触后膜,对突触后膜产生的影响可能不同
19.(2023高二上·东莞月考)在机体中,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其含量会迅速降低,以此保证突触传递的灵敏性。神经递质含量降低方式主要有两种,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合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参与,并转移至突触小泡内储存
B.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能量,主要由突触小体内的线粒体提供
C.神经递质作用后,若其含量不能降低,则引起突触后膜的持续兴奋
D.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也以胞吞的方式进行回收
20.(2024高二上·沧州期末)下图为神经元之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属于该神经元的树突
B.④中含有神经递质,由③形成
C.④以胞吐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至突触间隙
D.神经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后即被降解
五、陷阱5:传导与传递方向
21.(2023高二上·安顺期中)下列①②③④四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或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以下有关兴奋传导方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①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左往右
B.②图中轴突与突触后神经元的树突膜相连接,兴奋传导方向是左往右
C.③图中右侧是突触前神经元,左侧是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只能由右传递至左
D.④图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22.(2024高二上·浦北月考)如下图所示,兴奋既可以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以在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传递,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a处可实现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C.②③之间,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大量内流
D.神经递质一经a传递到b,将会引起b的兴奋并传导
23.(2024高二上·盐田月考)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
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C→A→B
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24.(2024高二上·盐亭月考)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B.电流计①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流计②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25.(2024高二上·十堰月考)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a、d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刺激a点,电流表①可能偏转1次,电流表②可能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
B.若刺激c点,电流表①、电流表②均可能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
C.若刺激d点,电流表①、电流表②可能都不发生偏转
D.若刺激e点,电流表①不发生偏转,电流表②仅偏转1次
六、陷阱6:产生兴奋和抑制的机理
26.(2024高二下·云南期中)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若刺激神经元乙,则在神经元丙上可检测到动作电位且肌肉收缩;若刺激神经元甲,则在神经元丙上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且肌肉不收缩。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并进入下一个神经元
B.刺激f处,可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
C.突触后膜是与突触前膜对应的神经元胞体膜或树突膜,也可能是肌肉细胞膜或腺体细胞膜
D.神经元甲可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神经元乙可能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
27.(2024高二下·红塔月考)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图1表示GABA作用于GABA-A受体后引起Cl-内流的过程。图2表示某种麻醉药的作用机制,此种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起效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释放GABA的细胞甲处于抑制状态
B.GABA会使兴奋性神经递质不能与细胞乙结合
C.图1和图2所示抑制神经细胞兴奋的机制相同
D.该麻醉药使用过程中,突触后膜上存在辣椒素受体
28.(2024高二上·沧州期中)阈电位是指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用同种强度的阈下刺激分别以单次和连续的方式刺激上一神经元,测得下一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上一神经元受到刺激后释放的神经递质是兴奋性神经递质
B.神经细胞兴奋部位的Na+内流需要转运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
C.连续多个阈下刺激可以增加下一神经元膜外Na+的浓度,改变其Na+的浓度差
D.降低细胞外液K+浓度,阈电位的绝对值升高,神经元更不容易兴奋
29.(2023高二上·襄阳期末)下图为膝跳反射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示意图中涉及了4个神经元,其中2个是运动(传出)神经元
B.抑制性神经元不释放神经递质,因此对后续的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
C.股四头肌的收缩通过反射弧抑制了股二头肌舒张
D.兴奋状态下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七、陷阱7: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
30.(2024高二上·兰州月考)某人的大脑某个部位受到损伤,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  )
A.S区 B.W区 C.V区 D.H 区
31.(2023高二上·师宗月考)李明和小华一起搭车去商场的途中发生车祸。李明视觉、语言功能正常,却看不懂文字含义。小华会讲话、能看懂文字,却听不懂谈话。那李明和小华大脑中受损伤的部位分别是(  )
A.W区、H区 B.S区、V区 C.V区、H区 D.V区、W区
32.(2023高二上·武汉期中)当你参加生物学考试专心答题时,参与工作的语言中枢主要有(  )同学们我们现在就利用你的语言中枢开始答题吧!
A.V区和S区 B.V区和W区 C.H区和W区 D.V区和H区
33.(2024高二上·汕尾期末)一位病人能主动说话,听觉也正常,但他听不懂别人说话,连自己的话也听不懂。该患者大脑病变的区域是(  )
A.W区 B.V区 C.S区 D.H区
34.(2024高二上·十堰月考)组成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约有140亿个,面积约2200平方厘米,由初级感觉区、初级运动区和联合区三部分构成,执行语言功能的言语区也包括在其中,下列关于语言功能和言语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专心作答题目时主要有大脑皮层的V区和W区的参与
B.大脑皮层的S区受损表现为听觉性失语症,W区受损则不能写字
C.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能活动
D.饮酒过量的人表现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皮层
35.(2024高二上·天祝月考)如图表示人类大脑皮层(左半球侧面)的言语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四个言语区都是人类所特有的
B.人的言语区只分布于大脑皮层左半球
C.S区和H区都受损的人既不能听懂别人讲话,自己也不能讲话
D.某同学参与生物考试时,参与该活动的言语区主要是W区和V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2.【答案】D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3.【答案】A
【知识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4.【答案】C
【知识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5.【答案】B
【知识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6.【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7.【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长期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液的增加可导致组织水肿,A不符合题意;
B、癌细胞进入并堵塞淋巴管,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从而吸水造成水肿,B不符合题意;
C、碰撞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可用冰袋或凉水冷敷使周围毛细血管收缩,连用三五天后就可以热敷促进瘀血吸收,若直接热敷会加重局部血管损伤,C符合题意;
D、组织液与血浆和淋巴管能进行物质交换,水最后回流进入血管和淋巴管,可消除水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8.【答案】A
【知识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组成
9.【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10.【答案】D
【知识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11.【答案】C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2.【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 AB、图甲中的a-c点产生动作电位,Na+通道开放,Na+内流;结合图示箭头方向可知,乙图中的神经冲动沿轴突自左向右传导,所以①-③是恢复静息电位,K+外流,图乙中的③-⑤点产生动作电位,Na+通道开放,Na+内流,A错误,B正确;
C、②、④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细胞膜外侧Na+仍高于细胞膜内侧,细胞膜内侧K+仍高于细胞膜外侧,C错误;
D、a点和e点是静息电位的峰值,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K+ 的通透性大,K+ 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因此静息电位的峰值与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有关,若本实验在高K+环境中进行,则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减小,则a、e会上升,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过程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13.【答案】D
【知识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14.【答案】A
【知识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解析】【解答】A、动作电位的峰值与 Na+内流最后达到 Na+平衡电位有关。在有效刺激的基础上加大刺激,不会提高动作电位的幅度,A正确;
B、图示bc段属于内向电流,发生Na+大量内流,而cd段属于外向电流,发生K+大量外流,B错误;
C、图示e点达到了静息电位的最大值,C错误;
D、根据上述分析,ac段钠离子进入细胞和ce段钾离子流出细胞的方式相同,都是协助扩散,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少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曲线图分析,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为钠离子内流,外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内向膜外流动,为钾离子外流,因此,c点产生动作电位,e点产生静息电位。
15.【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A、a点电位为静息电位,由K+外流造成,静息时外正内负,①为K+,若升高膜外K+的浓度,K+外流减少,将会降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A正确;
B、动作电位传导有不衰减性,在传导过程中峰值不变,B正确;
C、图中a点已经恢复到静息电位,钠钾泵是在静息电位的恢复,也就是由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时起作用,故a点与Na+—K+泵有关,C错误;
D、此时图中b为K+外流,c为Na+内流,两点相关离子的转运方向相反,进出细胞的方式相同,均为易化扩散,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16.【答案】A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7.【答案】D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根据突触可判断兴奋由左向右传递,因此a处产生的兴奋可到c处,A正确;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组织液中,且发挥作用后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被分解,B正确;a处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此时兴奋还没有传到c处,c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正确;b处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起作用后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被分解,不会以胞吞的方式被接受,D错误。
【分析】兴奋的传导和传递:(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协助扩撒),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协助扩撒),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递下去,且为双向传递。(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胞吐)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18.【答案】B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9.【答案】B
【知识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A、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所以神经递质的合成不一定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参与,A错误;
B、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该能量主要是由突触小体内的线粒体提供,B正确;
C、神经递质作用后,被迅速分解而灭活或被移走,其含量是降低,不能引起突触后膜的持续兴奋,C错误;
D、由图示可知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神经递质作用后,被迅速分解而灭活或被移走,不可以通过胞吞的方式进行回收,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的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 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内侧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方式:胞吐 )→神经递质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化学本质:糖蛋白 )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2)递质去向: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后,被迅速分解而灭活或被移走。
20.【答案】C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1.【答案】C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2.【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3.【答案】B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4.【答案】A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5.【答案】D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6.【答案】A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7.【答案】D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8.【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9.【答案】A
【知识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0.【答案】C
【知识点】脑的高级功能
31.【答案】C
【知识点】脑的高级功能
32.【答案】B
【知识点】脑的高级功能
33.【答案】D
【知识点】脑的高级功能
【解析】【解答】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不能听懂话。病人能主动说话,听觉也正常,但他听不懂所有人说话,是因为大脑皮层的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发生病变,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受损,不能写字;S(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不能讲话;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不能听懂话;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不能看懂文字。
34.【答案】B
【知识点】脑的高级功能
35.【答案】B
【知识点】脑的高级功能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