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判读 专项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备考一、单选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政府计划在小海坨山开发漂流项目,备选漂流地点可能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下列能直接看到E地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3.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为( )A.1700m B.2000m C.2200m D.2500m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甲、乙两地建有养殖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从图中可知( )A.山峰的海拔可能为1044m B.乙地海拔可能为1035mC.①处陡崖相对高度为10~20m D.区域内最大高差近60m5.①③④⑤四地中,在②地可以看到的是( )A.①③ B.①⑤ C.③④ D.④⑤6.若图中建有一小型水库,甲养殖场濒临水库最高水位,则( )A.水库最深为10~15m B.水坝高度为15~20mC.库区水面大于1km2 D.甲、乙两养殖场将严重污染水库下图示意“某山等高线地形图”和登山线路,雨季M湖湖水经常外泄。“十一黄金周”期间,小明与朋友一起来这里登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M湖湖水外泄处的海拔可能是( )A.1180米 B.1520米 C.1380米 D.1640米8.如果小明及其朋友在②处突遇湖水外泄,最佳的逃生方向是( )A.东北 B.正西 C.东南 D.正北图1示意某岛屿及其周边地区地形,其最高峰海拔为4102m,图2示意该岛屿某地地形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图示岛屿( )A.主要山脉大致呈东西走向 B.河流水系呈向心状C.西北沿海有宽广的大陆架 D.西南部地形坡度大10.图2地形剖面最可能为图1中的(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华北某地进行研学活动。下图为该地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关于图中的地形判断不正确的是( )A.A处是鞍部 B.B处是山谷 C.CD处是山谷 D.EF处是山脊12.研学中发现白水河流向( )A.东南流向西北 B.东北流向西南 C.西北流向东南 D.西南流向东北13.若图中桥梁上游瀑布落差为68米,则桥梁附近河岸与乙地的高差可能是( )A.238米 B.258米 C.288米 D.308米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等高线数值是100米的整数倍,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Q地的最高海拔可能为(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15.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2023年暑假,安徽省某校地理研学小组对安徽省金寨县某区域进行考察。下图是“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16.研学小组在图示区域最高点的观察,表述可信的是( )A.能看到乙处有车辆在行驶 B.能看到丙处有人在漂流C.能看到丁处有人在攀岩 D.能看到戊处有人在爬山17.过境省道在图示路段,路面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A.18米 B.28米 C.38米 D.48米我国北方东部沿海地区某中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西山进行研学旅行。下图为西山及其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和研学的记录卡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根据图中研学记录卡片判断,记录地点在(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19.有关此次研学,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小清河自东向西流淌 B.在丙处有可能见到攀岩训练基地C.甲、乙两山峰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8千米 D.正值秋高气爽,同学们感受到研学的快乐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华北某地进行研学。该地正在打造“太阳山”工程——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下图示意该地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图中桥梁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 )A.590米 B.570米 C.540米 D.510米21.学生通过研学得知( )A.目测山峰海拔约915米 B.桥梁是欣赏瀑布的最佳地点C.甲地不可观测到丁地植被 D.甲地坡面径流流向东北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简图,该区域东面临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图中河流流向为( )A.先由南向北,再向东北 B.先由西向东,再向东南C.先由东北向西南,再向南 D.先由东南向西北,再向西23.图中村庄夏季能看到而冬季看不到海上日出的是(注:夏季日出于东北;冬季日出于东南)( )A.甲村 B.乙村 C.丙村 D.丁村24.图中陡崖顶部P点( )A.海拔可能为450米 B.距陡崖底部垂直距离可能为398米C.可直视丙村 D.距丁村的水平距离约为600米二、综合题25.下图为我国东南地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比较图中CD和EF两河段水流速度大小,并说明理由。(2)假如开发该区域内的水力资源,有G、H两处建坝方案,比较说明两方案各自的优势。(3)判断观测者站在P点,能否看到乙村的最北部Q点。绘地形剖面图并说明理由。注:比例尺为1:10000。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秦岭主峰拔仙台附近区域因地质时期冰川活动遗留大量砾石堆,堆积体远看形如冰川分布,被称为石冰川。石冰川堆积层下的水流称为暗流,水量丰富,石冰川在暗流的影响下保持微弱下滑。下图示意拔仙台附近区域石冰川分布。(1)描述该区域石冰川分布特点。(2)说明该区域石冰川在冬、夏季向下滑动较快的原因。(3)分析与北坡相比较,太白山南坡石冰川发育规模特点的成因。27.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请在答题卡的图中画出甲、乙两地之间的河段;(2)如果在该地修建大坝,需要收集哪些自然条件方面的资料。参考答案:1.C 2.D 3.C1.读图可知,①在山脊线附近,没有河流;③地等高线向低值方向凸出,也是山脊线处,没有河流发育,不能做漂流地点;②和④处等高线都向高值方向凸出,为山谷线,有河流发育,可以选做漂流的地点。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2.A地势高于E地,但从A到E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不能通视,A错误;B地与E地之间有山脊线相隔,不能直接看到E地,B错误;C和E之间等高线向低处弯曲,有山脊阻挡,不能直接看到E地,C错误;DE之间雾地形阻挡,可以通视,D正确。故选D。3.读图分析,图示区域最高点为小海坨主峰,海拔为2241米,最低点位于图示区域东南,海拔为0~500米。因此图示区域海拔高差为1741~2241米,AD错误;题目问的是最大高差,故B排除,C正确,ABD错误,故选C。4.C 5.B 6.A4. 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图等高距为5米,可推断山峰海拔为1035~1040m,故A选项错误;乙地海拔为1030~1035m之间,小于1035m,故B选项错误;可根据公式求得陡崖的高度,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n-1)d≤△H<(n+1)d(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读图,该图等高距为5米,①处陡崖有3条等高线重叠,相对高度为10~20m,故C选项正确;该图等高距为5米,最高处海拔在1040~1045m之间,最低处海拔在990~995m之间,区域内最大高差为45~55m,故D选项错误。故选C。5.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上疏下密为凸坡,上密下疏为凹坡,由图中等高线的弯曲和疏密分布可知,①②之间为凹坡,②③之间为凸坡,②⑤之间为谷地,在②地可看到①⑤,看不到③;②④分别位于陡崖的上、下方,但②地不在陡崖边缘处,且不知道②地坡度和④地距崖底的距离,不能判断两地能否通视。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6.据图可知,甲养殖场最低处靠近1020m等高线,将该等高线作为最高水位线计算,水库最低点为1005~1010m,因此水库最深为10~15m,故A选项正确;水坝高度为5~10m,故B选项错误;利用图中比例尺经计算可知,库区水面最大宽度小于0.5km,故库区水面小于0.25km2,故C选项错误;从地形相对位置看,乙养殖场离水库较远,且不清楚该养殖场主要排放废物类型,因此乙养殖场不一定会严重污染水库,故D选项错误。故选A。7.B 8.C7.据图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图等高距为100米,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图中显示,山顶湖盆北边有一个鞍部缺口,其海拔高度1500~ 1600米之间,当湖水水位达到这一高度时,湖水就会从该缺口外泄。由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故选B。8.据图可知,②位于河谷地带,如果研学小组在②处突遇湖水外泄时,应向与河谷垂直的两侧高处逃生。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湖水从南向北外泄,研学小组应向东南或西南方向逃生。C正确,ABD错误,故选C。9.C 10.B9.山脉的走向是山脊线的延伸方向,图示主要山脉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A错误。读图可知,该岛屿中部地势高,四周低,河流水系并非呈向心状,B错误。西北沿海等深线稀疏,且水深在200米内,有宽广的大陆架,C正确。西南部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不大,D错误。故选C。10.观察图2地形剖面,中间高,两侧低,应是山脊。甲地为山峰,A错误。乙地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为山脊,B正确;丙地为鞍部,C错误。丁地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为山谷,D错误。11.A 12.B 13.C1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A处是山顶,A选项判断错误,但符合题意。B处是山谷,B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D处是山谷,C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EF处是山脊,D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12.由方向标可知,此图正上方位正北方向。图中白水河右上方河段与等高线相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因此,河流应从右上方向左下流,即东北向西南流,B正确,ACD错。故选B。13.若图中桥梁上游瀑布落差为68米,由于上游瀑布海拔在300米到400米之间,说明桥梁附近河岸的海拔在300米到332米之间,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乙点位于600米等高线上,所以桥梁附近河岸与乙地的高差为268m~300m之间,所以桥梁附近河岸与乙地的高差可能是288米,所以C正确。ABD错误。14.D 15.C1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山峰高度580米,等高距为100米,则山峰外等高线数值为500米,山峰向右侧河流一侧依次是500米、400米、300米;从河流再向右侧,等高线关于河流对称分布,依次是300米、400米。则Q点的海拔为400米15.结合上题判断可知,图中河流干流两侧等高线数值为300米,等高距为100米,不考虑瀑布因素,干流河谷的海拔高度为200米至300米之间。湖泊下游的瀑布落差为72米,则瀑布下端海拔最高不超过228米,图中桥梁位于瀑布下游,其最高也不会超过228米,因此桥梁附近河岸的海拔高度应在200米至228米之间,山峰海拔为580米,则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约为352米至380米之间,360米最接近,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16.B 17.A16.最高点和乙处中间隔一座土丘,看不到行驶的车辆,A错误;最高点与丙处河流中间是先陡坡后缓坡,可以通视,能看到丙处有人在漂流,B正确;最高点和丁处有陡崖,不能通视,不能看到丁处有人在攀岩,C错误;最高点和戊之间有小土丘阻挡,不能看到戊处有人在爬山,D错误。故选B。17.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计算图中过境省道最高处海拔为40米<H高<50米,最低处为30米<H低<40米之间,相对高度为0米<H<20米,因此四个选项中路面的最大高差可能是18m,A正确,BCD错误,故选A。18.B 19.B18.读图可知,该图没有指向标,默认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记录点位于山峰乙的西北,且海拔为660米。③、④处位于山峰乙的东南方向,不符合;①、②处位于山峰乙的东北方向,而①处海拔在500米~600米之间,不符合题意;②处海拔在600米~700米之间,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正确, ACD错误,故选B。19.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读图可知,小清河自西向东流淌,A错误;丙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可见到攀岩训练基地,B错误;图中比例尺为1:50000,甲、乙两山峰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则实地直线距离约为1千米,C错误;由图可知太阳在记录点的东北方位,且四点三十分日出,该地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附近,属于夏季,D错误。20.C 21.D20.山峰海拔915m,图中等高距为100m,桥梁附近海拔介于300-400m,但桥梁下存在瀑布,瀑布落差为52m,所以桥梁附近海拔介于352-400m,所以桥梁与山峰的相对高差约为515-563m,C正确,ABD错误。故选C。21.山峰海拔无法通过“目测”获得,A错;坡面径流流向与等高线垂直且流向低海拔处,所以甲地坡面径流流向东北,D正确;甲丁之间为谷地,无视野阻挡,所以甲地可观测到丁地植被,C错误;瀑布的最佳观赏地点应位于瀑布下游一定距离处,桥梁位于瀑布上游,B错。22.A 23.C 24.B22.读图,依据指向标可判断方向,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故图中河流先由南向北流,再折向东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23. 我国位于北半球,由材料及题干可知,该区域东面临海,夏季日出东北方向,冬季日出东南方向。读图,依据指向标及等高线可知,甲村东南部没有山地阻挡,冬季能看到海上日出,A错误;乙村东南部和东北部都没有山地阻挡,冬夏季能看到海上日出,B错误;丙村东南部有山地阻挡,冬季看不到海上日出,东北部没有山地阻挡,夏季能看到海上日出,C正确;丁村东南部没有山地阻挡,冬季能看到海上日出,D错误。故选C。24. 读图,图中陡崖顶部P点海拔应大于等于500米而小于600米,A错误;图中陡崖高度海拔大于等于200米而小于400米,陡崖顶部P点距陡崖底部垂直距离可能为398米,B正确;图中陡崖顶部P点与丙村之间有山脊相隔,不能直视丙村,C错误;依据线段比例尺可知,图中陡崖顶部P点距丁村的图上距离约为线段比例尺单位长度的5.5倍,其实际水平距离约为5.5*100=550米,D错误。25.(1)CD段大于EF段,CD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水流流速快。(2)G方案无须移民,占用耕地少,工程量较小,地势落差大或水力资源丰富。H方案库区面积大,库容量较大。(3)不能。P点和乙村最北部Q点间有山脊阻挡,地形剖面图如下:纵坐标:海拔/m,刻度(起始刻度,最大刻度),刻度间隔。横坐标:水平距离/m,刻度,刻度间隔剖面线方向趋势。(1)根据所学知识,图中CD和EF两河段水流的流速可以依据图示中的等高线疏密情况得出,由图中信息可知可知,两处等高线相比,CD处等高线比较密集,所以CD段地面坡度大,则落差大,水流急,水流流速快。(2)两方案各自的优势结合图示分析可以得出,从图中可以分析,G方案无村庄,所以不需要移民,面积较小,占用耕地少,修建大坝路程短工程量较小,位于等高线较密集处地势落差大;H方案与之相比,流域面积大,库区面积大,库容量较大。(3)通过连线P点和乙村的最北部Q点,可以发现中间有个山脊挡住,因此,站在P点不能看到乙村的最北部Q点;根据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可绘制剖面图如下:1、定线:画出剖面基线,即PQ线;2、找点:找出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剖面线与河流的交点、剖面线与山脊的交点等;3、取尺:选取地形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与原图保持一致)和垂直比例尺;4、画矩形并作平行线与垂直虚线:平行线是在所要画的剖面图上按垂直高程(如图中100米、200米、300米……)引出来的,垂直虚线是从剖面图PQ与等高线的每个交点上开始,向矩形底边(如图所示的0米水平线)引出的垂线;5、定位:依据原图中控制点的高程,确定剖面图中点位;6、点点相连:用平滑曲线从点P一直连到点Q,即得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7、注意点: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地形图上原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据此作图如下:26.(1)多分布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谷;沿谷地呈条带状延伸。(2)冬温低,暗流结冰,减小坡面摩擦力,石冰川在重力作用下易下滑;夏季大气降水丰沛,暗流流量大,石冰川下滑动能增强。南南坡发育规模较大。(3)坡沟谷坡度较缓,有利于碎屑物质沉积,形成大型石冰川;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风化侵蚀作用更强。(1)由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石冰川分布的海拔多高于3000米以上,呈条带状分布,且分布区域等高线向数值高处凸出,即石冰川分布在山谷地区。(2)石冰川向下滑动与重力作用、坡面摩擦力、地下暗流有关。冬季气温低,暗流结冰,坡面摩擦力较小,石冰川在重力作用下容易下滑。夏季,大气降水丰富,暗流流量大,带动冰川向下滑动。(3)与北坡相比,南坡石冰川发育规模较大,结合等高线分析,南坡沟谷坡度较缓,有利于碎屑物质沉积,因此可以形成大型石冰川;而且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较多,风化侵蚀作用更强。27.(1)作图如下:(2)需要收集地形、地质、水文、降水(气候)等信息。(1)读图,山区等高线向高处凸起表示山谷,这里集水易发育河流。由乙地向等高线凸起方向连接甲地,可以表示甲、乙两地之间的河段,作图如下:(2)在该地修建大坝,需要收集当地水文特征;修建大坝需要在地质条件稳定的地区修建,需要当地的地质信息;水库大坝的防洪能力与当地的降水有一定的关系,需要知道当地的降水信息;水库大坝的选址与地形地貌息息相关,需要收集当地地形信息。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