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提高练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备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提高练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备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提高练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1.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因为( )
①马克思主义具有吸收各种不同思想文化的开放性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
③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方案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促进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年1月19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联合举办革命文物与学校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研讨会。会议指出下一步将推动更多馆校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构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理论体系、教学体系,积极建设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推动革命场馆切实把革命文物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该研讨会旨在( )
①利用革命文物资源丰富其文化内涵
②弘扬主旋律,更好地传承革命文化
③创新革命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历来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怀,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以上重要论述表明( )
①坚定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②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③面向世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方向
④文艺创作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相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延河溜冰》是一幅表现延安时期军民溜冰、共享快乐的经典作品,承载着国家的文化记忆。它描绘了当时延安社会生活中浪漫、诗意、活泼的一面,像一首革命的抒情短诗,用艺术语言生动诠释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光荣革命传统。这幅作品对今天的文化创作仍有启示意义,那就是( )
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②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认识真实、全面的中国
③要融通古今中外不同文化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④立足时代之基,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4年,我国首次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这是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的最高荣誉,通过表彰先进典型,激发引领广大工程技术人才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一表彰有利于
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基础
③弘扬时代新风,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④发挥文化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纳入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方面,强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同时提出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实现全体人民精神富有具有“主体对象的全民性”的突出特点,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型大国要求( )
①坚持文化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时代化
②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提高全民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④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7.2024年2月,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已确定,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梦舟”寓意着载人月球探测承载中国人的航天梦,开启探索太空的新征程;“揽月”出自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以及毛泽东“可上九天揽月”的诗句,寓意着中国航天人将用双手揽住月亮,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新飞行器的命名( )
A.彰显了中国精神和中国航天人坚定的文化自信
B.文化寓意鲜明,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优越性
C.内容丰富,对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
D.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8.哈尔滨火了,东北花棉袄也火了。“土到极致就是潮”“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花棉袄更有性价比”成为网络流行语。这种流行于上个世纪中叶中国农村的“大红”“大绿”的图案和样式,兜兜转转又成为这代年轻人在这一龙年的必备单品。“过年了,买花棉袄了吗?”也成为许多地方,这个农历新年前新鲜的问候语。东北花棉袄也火了( )
①文化的创新、发展、流行,经济和大众传媒可以起助推作用
②通过创造崭新的“新土”文化,展现东北人的总体文化追求
③是古老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现代社会相协调的表现
④展现区域文化的魅力,彰显了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认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文物,那些抽象的历史故事、思想智慧、价值理念能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一件件青铜器皿、一方方摩崖石刻、一片片竹简木牍,既是承载厚重历史的文化遗存,也是滋养精神血脉的宝贵财富。可见,保护文物有利于( )
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展现中国的精神和形象
②研究中华文明演进,从历史中感受文化魅力
③挖掘文物文化价值,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④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保护中华民族精神根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4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万水千山只等闲——广州艺术博物院院藏红色主题美术作品展”特别展示与长征相关的作品,让观众从中感悟到红军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长征精神( )
①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②是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空间载体
③诞生于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④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时代特色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4年开年,“新中式”服装成为第一波火出圈的产品,某网购平台2个月内“新中式”搜索量同比增长超200%。“新中式”服装既包含了新时代的时尚、潮流元素,又巧妙融合中华传统服饰元素的韵味,成为“华服”新的打开方式。由此可见( )
①人民群众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
②文化创新首先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
③传统文化在守正创新中能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④吸收时尚潮流是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关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致力于让国宝“活”起来,引发观众热烈反响。在《人物御龙帛画:天上见》中,把二维的帛画变成三维动画,让画中人御龙飞行,褒衣博带随风而起;在讲述苏轼的《黄州寒食帖》时,以今人在视频里发弹幕的方式,表现古人在法帖上写题跋的过程。该纪录片的成功之处在于( )
①在坚定自信中推动传统文化守正创新
②在继承基础上激发传统文化时代活力
③在交流交融中促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④在创新表现形式中丰富传统文化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全面有效实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4年5月7日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执法检查。该执法检查( )
①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好形式
②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
③旨在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制度保证
④有利于不断推进我国文化法治建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近年来,为了保护和发掘利用红色资源,河北省灵寿县对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进行普查、定位,形成名录,建成了灵寿县烈士陵园;还依托深厚的红色资源,积极开展红色研学旅游活动;定期组织讲解员走进学校、单位、社区等,用心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传承不息。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弘扬好革命文化旨在( )
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②激发爱国热情,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③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近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文化特派员工作实施意见》,推行全国首创的乡村文化特派员制度。文化特派员将承担“1+1+N”工作,即重点指导1个行政村,结对1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文化服务供给、文化品牌打造、文化资源挖掘等N项工作。这项工作( )
①体现坚定文化自信,推进人民精神共富 ②助力村落文化保护,再现中华文化辉煌
③丰富文化消费产品供给,满足文化需求 ④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的乡村实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主观题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下表为A校高三学生摘抄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表述:
弘扬 弘扬革命文化,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
推动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国际 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的知识,分析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这段话摘自“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在1949年牵头组织起草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这是一代中国科学家家国情怀的写照。
“风吹起稻浪,稻芒划过手掌”“我拉着我最亲爱的朋友,坐在稻穗下乘凉”。袁隆平为“禾下乘凉梦”耕耘一生,年过九旬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病危之际,他最挂念的仍是稻子长势。
从国之重器到中国饭碗,一代代科学家心系祖国,无私奉献,在中华大地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科学家精神。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知识分析弘扬科学家精神对建设科技强国的意义。
参考答案:
1.C
①: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但这里的开放性不意味着吸收各种不同思想文化。马克思主义“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①错误。
②:马克思主义只有具有了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才能更好地被中国人民所认同和接受,②正确。
③:马克思主义可以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绝不是提供具体方案。③错误。
④: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才能更好地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并身体力行,④正确。
2.D
①:革命传统和文物是在伟大革命实践中形成的,蕴含着特定的革命文化内涵和价值,革命文物的利用不会丰富其内涵,故①错误。
②:材料中指出要推动更多馆校开展深度合作,推动革命场馆切实把革命文物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这有利于弘扬主旋律,更好地传承革命文化,故②正确。
③:革命文化不能等同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且本题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关,故③错误。
④:材料中指出加强革命文化场馆与学校开展合作,使革命文物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这有利于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的作用,故④正确。
3.C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①错误。
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方向,③错误。
②④: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和人类,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在紧跟时代步伐中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这表明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也反映了文艺创作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相统一,②④正确。
4.B
①④:虽然是延安时期的作品,但作品反映的延安时期军民生活和革命浪漫主义,透着浓浓的时代气息,对今天文化创作的启示是,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时代之基,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①④正确。
②:题干并不反映文化的对外交流,不涉及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问题,②不选。
③:材料体现的是要坚定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不反映融通不同文化资源,③不符合题意。
5.B
①④:通过表彰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的先进典型,发挥文化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引领广大工程技术人才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做出新的更大贡献,①④符合题意。
②:这一表彰没有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不符合题意。
③:这一表彰有利于弘扬时代新风,激发引领广大工程技术人才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并不是有利于普及科学文化知识,③不符合题意。
6.B
②③:建设全民学习型大国要求提高全民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③符合题意。
①:我国要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指导地位,①错误。
④: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而不是文化产业,④错误。
7.A
A: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寓意着载人月球探测承载中国人的航天梦,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出自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以及毛泽东“可上九天揽月”的诗句,寓意着中国航天人将用双手揽住月亮,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这说明新飞行器的命名将现代科技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彰显了中国精神和中国航天人坚定的文化自信,A符合题意。
B: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中华文化优越性”说法错误,B排除。
C: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C排除。
D:新飞行器的命名体现了现代科技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而不是仅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D排除。
8.D
③④:流行于上个世纪中叶中国农村的“大红”“大绿”的图案和样式的东北花棉袄成为新时代年轻人的“新宠”,体现了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东北花棉袄是东北地区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展现了东北文化的魅力,东北花棉袄火了彰显了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认同,③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未体现经济和大众传媒对东北花棉袄火的推动作用,①不符合题意。
②:中国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东北花棉袄不能展现东北人的总体文化追求,②说法错误。
9.C
①: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表述错误。
②④:文物既是承载厚重历史的文化遗存,也是滋养精神血脉的宝贵财富,保护文物有利于研究中华文明演进,从历史中感受文化魅力,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保护中华民族精神根脉,②④符合题意。
③:文物保护与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无关,③不符合题意。
10.B
①③:广州艺术博物院院藏红色主题美术作品展特别展示与长征相关的作品,让观众从中感悟到红军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长征精神诞生于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①③正确。
②:广州艺术博物院院藏红色主题美术作品展是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不能说长征精神是载体,②错误。
④:实践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时代特色的源泉,④错误。
11.B
①:人民群众既创造了“新中式”服装的流行风潮,又在这种新的打开方式中感受美好、体验美感,表明人民群众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①正确。
②:建设文化强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因此文化创新也应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不能一味追求文化的经济价值,②错误。
③:“新中式”服装既包含了新时代的时尚、潮流元素,又巧妙融合中华传统服饰元素的韵味,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完美结合,佐证了传统文化在守正创新中能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③正确。
④:吸收时尚潮流是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不是关键,该说法夸大了“吸收时尚潮流”的作用,④错误。
12.A
①②:在《人物御龙帛画:天上见》中,把二维的帛画变成三维动画,让画中人御龙飞行,褒衣博带随风而起;在讲述苏轼的《黄州寒食帖》时,以今人在视频里发弹幕的方式,表现古人在法帖上写题跋的过程。从这些材料可以看到该纪录片在制作过程中,坚定自信,推动传统文化守正创新,还在继承基础上激发传统文化的时代活力,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交流交融,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没有体现出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故④不符合题意。
13.D
②④: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全面有效实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执法检查。该执法检查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有利于不断推进我国文化法治建设,②④正确。
①:该执法检查有利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最好形式”的说法过于绝对,①错误。
③:该执法检查不是国家制度,不能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制度保证,③错误。
14.A
①②: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目的在于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爱国热情,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①②正确。
③: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有利于弘扬革命文化,而非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革命文化不属于中华传统文化,③不符合题意。
④:弘扬革命文化的目的不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材料中发展革命文化有利于发展文化事业,但没有涉及文化产业,④不符合题意。
15.B
①④:材料中指出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文化特派员工作实施意见》,推行全国首创的乡村文化特派员制度。这项工作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的乡村实践,体现坚定文化自信,推进人民精神共富,①④正确。
②:村落文化有优秀和糟粕之分,实施文化乡村文化特派员制度,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不选。
③:材料中的文化乡村文化特派员制度,强调的是结对1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深挖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涉及丰富文化消费产品供给,③不选。
16.①要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②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励人们向上向善。③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7.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弘扬科学家精神,有利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推动科技强国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一代代科学家心系祖国、无私奉献,他们所铸就的科学家精神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激励中国人民建设科技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激发建设科技强国的热情。
③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这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中国梦助推科技强国建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