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基础练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备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基础练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备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基础练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1.清溪村,是作家周立波长篇小说《山乡巨变》的创作地。周立波在小说中写道:“我要经我手把清溪乡打扮起来,美化起来,使它变成一座美丽的花园……”从他的创作故事中可以领悟到,对政策、历史、现实的深入认识,对山乡巨变的亲身调研,对农村农民的真挚情感,这些对《山乡巨变》的成功创作缺一不可。这是因为( )
①山乡的自然风光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
②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③对农村农民的真挚情感具有非意识形态性质
④人民的生活和实践是优秀文学作品的创作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绍兴诸暨以西施为文脉推出《遇见西施》浣纱江夜游项目,该项目结合戏剧、电影手法,将真人演出与视觉艺术、水景特效、装置艺术融为一体。游客坐在游船上,就可以欣赏水上舞台实景演出,在“越夜越美丽”的氛围中感受文化与艺术共生,助力夜经济蓬勃发展。这告诉我们( )
①当代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
②文化在现代生产力格局中的作用越加明显
③文化与经济交融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体验
④只有为旅游注入文化因素才能实现其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此举旨在( )
①突出劳动教育提升科学素养的基础性作用,提高人的科学素养
②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文化氛围,发挥环境的决定作用
③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优秀的时代新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玑衡抚辰仪由十八世纪在华任职的欧洲学者主持设计,是中国古代传统仪器制度与西方计量刻度的完美结合。2024年初,中国驻斯洛文尼亚大使馆与北京天文馆合作,利用3D技术制作了玑衡抚辰仪一比一复制品,并赠送给设计者的家乡--斯洛文尼亚。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融合中西方科技的玑衡抚辰仪诠释了“和实生物”的理念
②玑衡抚辰仪及其复制品是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客观实在
③“中西合璧”的设计思路创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
④赠送复制品传递着中国“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中华法系是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的法律体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治国理念。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主张“天下无讼”“以和为贵”,崇尚人际和谐的社会环境。无讼与和谐体现着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一种价值取向。这表明中华法系( )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凸显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
②体现了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的核心思想理念
③具有教育功能,对法治建设具有决定作用
④是中国古代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重要保障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6.“愿这千里江山,河清海晏,福星耀东方;愿这冬去春来,繁花似锦,万物苏醒忙;愿你岁岁无忧,欢喜无悲,长乐永安康……”在2024年央视春晚舞台上,中国传统纹样创演秀《年锦》惊艳四座。节目选用了汉、唐、宋、明不同朝代寓意吉祥祝福的代表纹样与华丽的舞美技术相融合织出一幅跨越千载的纹样变迁图卷,蕴含着华夏儿女几千年来对美好生活的希冀。这些独属于中华民族“密码”的纹样( )
①借助异域情调,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②穿越时空、世代传承,充分展示着中华文化之美
③既演绎了传统经典,又展现了中华文明传承的连续性
④利用现代舞美技术,赋予中华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必须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
A.举办全景数字艺术互动展,带领观众沉浸《梵高的世界》
B.外国游客春节期间在天津逛庙会品美食,体验中国民俗文化
C.中国诗词大会上“苏东坡数字人”吟诵“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D.古有“雁塔题名”展示书法和荣誉,今有“到此一游”景区胡乱涂鸦
8.工匠精神源于“工”这一古老职业,鬼斧神工、炉火纯青等都是对“工”之技艺的形象表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诸多大国工匠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创造了一个个工程技术奇迹。工匠精神( )
①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④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处处留下青年奋斗的足印。从攻克“卡脖子”的科技难题到写好乡村振兴的宏大文章,从筑梦经济建设大舞台到服务社会民生最基层,无数青年扛起责任,勇毅担当,用拼搏奉献书写了新时代青春答卷。他们用行动( )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构筑中华民族精神
③证明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④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狭义的文化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基于该定义,以下属于文化活动的有( )
①参观丰子恺故居
②在直播间购买鲜花
③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
④观看影片《麻辣滚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龙泉的青瓷龙、青田的石雕龙、缙云的板凳龙、云和的稻草龙……在丽水,各式各样和“龙”有关的民俗由来已久。从过去作为吉祥、神圣、权力的象征,到如今承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龙”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含义。由此可见,丽水的“龙”文化( )
①是人们精神活动的外化和表现
②以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为源泉
③体现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强调: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显底气。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漠孤烟、江南细雨,总让人思接千载、心驰神往;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材料表明(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来自实践的认识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
③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习近平主席的贺词系统回答中国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逐渐淡化。面对这一现状,某集团作为一家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企业,开展“百万大奖拜大年”系列活动。此举意在( )
①引导传统文化回归,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②唤起人们对传统拜年礼仪的记忆与尊重
③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实现文化经济化
④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焕发新的光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3年9月,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它以考古出土文物和珍贵古籍文献为依托,通过视频呈现、多媒体互动、场景模拟、OLED透明显示屏、裸眼3D等手段, 给观众营造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的文化体验。中国考古博物馆( )
①依托文物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②借助文化载体表达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能够提升人们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④借助技术手段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正式开启“月背征途”。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全面启动二十年来,中国在人类探月科技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突破,在这一过程中,孕育形成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我们要弘扬探月精神,因为它( )
A.诞生于中国探月工程的奋斗实践
B.凝结着我国全体人民共同价值追求
C.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为推动科技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二、主观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交化阅读作为一种全新阅读模式,以线上分享、互动、传播为特征,正成为数字时代的阅读潮流。点开网络阅读平台上的一部小说,读者可以在每段后面写“段评”,每章后面写“章评”,还可以点赞、吐槽、纠错、编段子,妙趣横生。
传统阅读以作品为核心,侧重个人品读,不易受干扰。社交化阅读则以读者为核心,凸显阅读的社交属性,能极大地激发阅读兴趣,使读者在便捷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发帖、评论、弹幕等来帮助作者生成创作内容,获得与作者共创阅读内容的奇妙体验。与传统阅读相比,社交化阅读更容易分散注意力,产生浅阅读和泛娱乐化阅读等问题。
虽然社交化阅读日益流行,但传统阅读依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在图书馆、书店或农家书屋等实体场景里浸润书香仍是许多人的优先选择。在阅读中传承文明,关系到个人的素质提升与国家的兴旺发达。无论阅读的模式、场景等如何变化,开卷有益始终不变,阅读的意义始终不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阅读为什么会出现“变”与“不变”的现象。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苏绣拥有20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世界辨识中国的鲜明文化艺术符号。
对卢建英来说,苏绣是她甘愿为之付出一生去执着追求的事业。卢建英出生于苏绣之乡镇湖的一个刺绣世家,七八岁时跟着母亲学习刺绣技艺,后又跟随多位名师学习。为精进技艺,她不断尝试创作不同类型的作品,苦练出了扎实的基本功。一次偶然的机会,卢建英看见前辈在绣仿古画,被画中水墨清韵和绣品完美融合所产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所深深吸引,从此专工难度较高的仿古画苏绣。读出古人的心境志趣,勾出人与物的神态精妙,反复揣摩古画运笔用意再下针,卢建英的每一幅绣品都要经历三次创作:品析古画,手工描图,劈丝缀线。多年来,卢建英绣制了众多名家画作,已有上百件作品被美术馆收藏,成为苏绣代表性传承人。
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苏绣发展到当下已是结合了古典记忆和现代文明的综合体。卢建英等刺绣大师成立工作室,培养越来越多青年手工艺人走上非遗传承之路。开辟“将艺术生活化”的全新领域,在传统刺绣纹样中加入年轻人的审美和思想,开发更多的日常用品,延伸到穿、戴、用等方面,让苏绣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走进千家万户。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卢建英何以能成为苏绣代表性传承人。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传承苏绣的时代价值。
参考答案:
1.C
②:周立波对政策、历史、现实的深入认识,对山乡巨变的亲身词研,对农村农民的真挚情感,是《山乡巨变》成功创作的重要因素→表明《山乡巨变》是对特定时代的反映→进一步说明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②正确。
④: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山乡巨变》的成功在于作者深入农村进行亲身调研,这说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是优秀文学作品的创作源泉,④正确。
①:纯粹自然的现象不是文化现象,所以山乡的自然风光不具有文化属性,①错误。
③:《山乡巨变》描写了对农村农民的真挚情感,具有意识形态性质,③错误。
2.C
①: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发展发挥的作用不同。当代优秀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①错误。
②③:《遇见西施》浣纱江夜游项目,游客坐在游船上,就可以欣赏水上舞台实景演出,在“越夜越美丽”的氛围中感受文化与艺术共生,助力夜经济蓬勃发展。这告诉我们文化在现代生产力格局中的作用越加明显,文化与经济交融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体验,②③正确。
④:“只有为旅游注入文化因素才能实现其价值”的说法太绝对,④错误。
3.D
③④: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旨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优秀时代新人,③④正确。
①:劳动教育不能对提升科学素养起到基础性作用,该选项夸大了劳动教育的作用,①错误。
②: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文化氛围,发挥环境的影响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②错误。
4.B
①:“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玑衡抚辰仪是中国古代传统仪器制度与西方计量刻度的完美结合,诠释了“和实生物”的理念,①正确。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玑衡抚辰仪及其复制品是具体的物质形态,②排除。
③:“中西合璧”的设计思路没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没有创新其内涵,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③排除。
④:中国将复制品赠送给设计者的家乡,这象征着中斯友谊,将促进两国共同开展科学探索和交往,传递着中国“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④正确。
5.B
①:中华法系蕴含古代重要的理念,是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的法律体系,表明中华法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凸显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①符合题意;
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和“天下无讼”“以和为贵”体现了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的核心思想理念,②符合题意;
③:中华法系属于意识层面的内容,可以指导和影响法治建设但不能对法治建设起决定作用,③说法错误;
④:中国古代人民有民主的思想,但我国古代也实行过君主专制,不能一概说中华法系是中国古代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重要保障,④不符合题意;
6.C
②③:《年锦》节目选用了汉、唐、宋、明不同朝代寓意吉祥祝福的代表纹样与华丽的舞美技术相融合织出一幅跨越千载的纹样变迁图卷,蕴含着华夏儿女几千年来对美好生活的希冀,这些独属于中华民族“密码”的纹样穿越时空、世代传承,充分展示着中华文化之美,既演绎了传统经典,又展现了中华文明传承的连续性,②③正确。
①:材料反映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没有涉及借助异域情调,①排除。
④:材料反映了利用现代舞美技术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没有体现赋予中华文化新的时代内涵,④排除。
7.C
C:中国诗词大会上“苏东坡数字人”吟诵“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通过诗词大会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发展,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C符合题意。
A:带领观众沉浸《梵高的世界》,是对外来文化的学习,A不符合题意。
B:外国游客春节期间在天津逛庙会品美食,体验中国民俗文化,但没有对中华优秀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B不符合题意。
D:“到此一游”景区胡乱涂鸦体现了某些低素质现象,不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D不符合题意。
8.B
①:工匠精神源于“工”这一古老职业,鬼斧神工、炉火纯青等都是对“工”之技艺的形象表达。工匠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①正确。
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而不是工匠精神,②不符合题意。
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③不符合题意。
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诸多大国工匠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创造了一个个工程技术奇迹。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④正确。
9.B
①③:从攻克“卡脖子”的科技难题到写好乡村振兴的宏大文章,从筑梦经济建设大舞台到服务社会民生最基层,无数青年扛起责任,勇毅担当,用拼搏奉献书写了新时代青春答卷。他们用行动证明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用实际行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表明新时代青年用行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而不是构筑中华民族精神,②错误。
④:材料表明新时代青年用实际行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④与题意不符。
10.B
①④:狭义的文化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参观丰子恺故居,观看影片《麻辣滚烫》属于文化活动,①④正确。
②:“在直播间购买鲜花”属于经济活动,不属于文化活动,②错误。
③:“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属于政治活动,不属于文化活动,③错误。
11.B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①错误。
②:龙泉的青瓷龙、青田的石雕龙、缙云的板凳龙、云和的稻草龙……在丽水,各式各样和“龙”有关的民俗由来已久,这表明丽水的“龙”文化以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为源泉,②正确。
③:从过去作为吉祥、神圣、权力的象征,到如今承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龙”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含义。这体现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③正确。
④:材料强调文化的来源,并没有强调丽水的“龙”文化推动社会发展,④不符合题意。
12.B
①:由材料“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可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符合题意。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来源于实践的认识不一定都正确,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实践起到推动作用,②说法错误。
③:“让人思接千载、心驰神往”“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表明文化教化育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符合题意。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系统回答,④说法错误。
13.C
②④: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逐渐淡化。面对这一现状,某集团作为一家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企业,开展“百万大奖拜大年”系列活动。此举意在唤起人们对传统拜年礼仪的记忆与尊重,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焕发新的光彩,②④正确。
①: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应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错误。
③:材料举措并不是为了实现文化经济化,③错误。
14.D
②④:该馆通过运用视频呈现、多媒体互动、场景模拟、OLED透明显示屏、裸眼3D等手段,给观众营造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的文化体验,借助文化载体表达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技术手段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②④正确。
①:该馆运用视频呈现、多媒体互动、场景模拟、OLED透明显示屏、裸眼3D等手段,改造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体现的是创造性转化,而不是创新性发展,①不符合题意。
③:材料未涉及到提升人们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③不符合题意。
15.D
D: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我们要弘扬探月精神,因为它为推动科技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D正确。
A:探月精神诞生于中国探月工程的奋斗实践,这强调探月精神的产生,不是我们要弘扬探月精神的原因,A排除。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我国全体人民共同价值追求,B排除。
C: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C排除。
16.①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文化传播的形式会发生变化,要推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②无论是社交化阅读还是传统阅读,这些约定俗成的仪式和活动,承载着人类对知识和生命的特别敬意,聚集了民众文化心理和认同感。在传承创新中让阅读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现场,成为与时代同行的节日新风,这样的阅读才历久弥新。
17.(1)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卢建英七八岁时跟着母亲学习刺绣技艺,后又跟随多位名师学习,卢建英对苏绣有着正确的价值观认识,促使卢建英能成为苏绣代表性传承人。
②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该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卢建英不断尝试创作不同类型的作品,专工难度较高的仿古画苏绣,将艺术生活化,使卢建英能成为苏绣代表性传承人。
(2)①传承苏绣能够推动传统汴绣产业化,使传统苏绣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苏绣传承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继承苏绣的基础上,将传统苏绣和现代化大生产、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等现代元素相结合。
③苏绣传承坚持借鉴融合,博采众长。苏绣传承借鉴其他的技艺特色,由此创新针法,并广泛运用于现代生活用品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