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复习】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知识清单【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1. 地球的结构由外而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和地核。
2. 古代天文学家托勒密在《天文学大成》中提出“地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日心说”。无论是“地心说”还是“日心说”,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
“地心说”和“日心说”观点对比
不同点(地心说) 相同点 不同点(日心说)
地球处于宇宙中心;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所有天体都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地球是球形的 太阳处于宇宙中心;太阳是静止不动的;所有天体都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地球在绕地轴自转,地球24小时自转一周。
支持日心说的证据:①傅科通过傅科摆证实地球在自转;②伽利略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否定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
3. 圭表
(1) 圭表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夏天正午日影长度短(夏至最短),冬天正午日影长度长(冬至最长),人们根据日影长度确定季节,划分了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
(2) 圭表由圭和表组成,其中立着的是表,有刻度的是圭。
(3) 圭表测量影长时,圭表应正南正北放置,圭在表的正北方向。
4. 北半球夏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影长最短;北半球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正午影长最长;北半球春分、秋分时,正午太阳高度角适中,正午影长适中。
节气时间 春分(3月22日前后) 夏至(6月22日前后) 秋分(9月22日前后) 冬至(12月22日前后)
太阳高度 适中 最高 适中 最低
正午影长 适中 最短 适中 最长
中国节日举例:
太阳高度从高到低:端午节(6月5日前后)→劳动节(5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元旦(1月1日)正午影长从长到短:元旦(1月1日)→国庆节(10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劳动节(5月1日)→端午节(6月5日前后)
5. 北半球夏季时,白昼长,黑夜短;北半球冬季时,白昼短,黑夜长;北半球春分、秋分时,昼夜长短相等。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最适合科学家在南极开展科学考察活动的是北半球的冬季。
6. 昼夜交替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动物由此分成了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昼行性动物主要在白天活动,夜行性动物主要在夜间活动。
(1) 昼行性动物举例:蝴蝶、蜻蜓、鸡
(2) 夜行性动物举例:猫头鹰、飞蛾、蝙蝠
7. 谁先迎来黎明模拟实验
不同物体或动作 模拟对象 模拟实验图片
红色纸片 太阳
围成一圈的同学 地球
贴有地名方位标志的同学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
按某种方向转动 地球的自转
先看到红色纸片 先迎来黎明
(1) 自转方向不同,不同城市迎来黎明的先后不同;
(2)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动,越在东边的城市,越先迎来黎明;
(3) 相对运动原理:物体运动方向与看到的景物移动方相反。
8. 在用塑料小球和圆盘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圆盘模拟的是“地球公转轨道”。
9. 地球公转轨道距离与时间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地球处于不同公转位置的时间点
平均距离 1.49亿千米 ——
地球与太阳的近距点 1.47亿千米 北半球每年一月初(北半球冬季)
地球与太阳的远距点 1.52亿千米 北半球每年七月初(北半球夏季)
(1) 从图表信息可知,地球距离太阳近时,北半球是冬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北半球是夏季。因此,四季变化与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无关。
(2) 同一时间,地球的南北半球的季节恰好相反。
1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运动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现象 形成昼夜交替 形成四季变化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 一年
旋转中心 地轴(假想的轴,实际不存在) 太阳
地轴 始终倾斜,且倾斜方向不变 始终倾斜,且倾斜方向不变
轨道形状 —— 椭圆形
(1)昼夜交替现象形成原因:①地球自转;②地球不透明且不发光。
(2)四季变化现象形成原因:①地球公转;②地轴始终倾斜,且倾斜方向不变。
11. 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现象
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 地球公转的引起的现象
不同地方的时间差异(各地迎来黎明时间的不同)昼夜交替现象日月星辰每天的东升西落植物花瓣白天打开,晚上合拢公鸡打鸣等现象 不同季节正午时物体影长的变化四季变化现象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现象动物迁徙、换毛、冬眠,植物落叶等现象
12. 地球公转示意图(北半球节气)
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且倾斜方向不变,使太阳有规律地直射和斜射南北半球,从而引起四季变化现象。
13. 探究天体的运动,通常采用模拟实验来检验假设。“建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宏观事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