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曝光!汽油罐车装食用油事件2024年7月2日,《新京报》记者曝光,国内许多普货罐车运输的液体并不固定,既承接糖浆、大豆油等可食用液体,也运送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为了节省开支,不少罐车在换货运输过程中不清洗罐体,有些食用油厂家也没有严格把关,不按规定去检查罐体是否洁净,造成食用油被残留的化工液体污染。国务院出手彻查汽油罐车装食用油事件罐车混运食用植物油事件性质极其恶劣,违反基本常识,践踏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是典型的行为违法犯罪,必须严厉打击。议题设置总议题:从“汽油罐车装食用油事件”晰法不可违子议题一:从“食安法律规定”知违法无小子议题二:从“调查处置结果”辨违法行为子议题三:从“身边违法行为”学遵章守法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1法不可违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自学导航01.违法无小事02.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产生原因 2. 法律的作用?3. 违法行为的种类及区分?4. 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5. 如何遵章守法?从“食安法律规定”知违法无小事子辩题一:子辩题一:从“食安法律规定”知违法无小事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问题2024年7月9日,针对媒体反映的“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问题”,国务院食安办高度重视,组织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食用油罐车运输环节有关问题。对于违法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将依法严惩、绝不姑息。议一议:1.“汽油罐车装食用油”是什么行为?2.罐车司机为何擦拭卸油口来应付检查?天津一家生产食用油的公司门口,一名罐车司机正在擦拭卸油口。许多罐车不洗罐的话,司机都会通过擦拭卸油口来应付检查。子辩题一:从“食安法律规定”知违法无小事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问题食品安全法明确:“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4 散装运输容器4.1运输食用植物油应使用专用容器,不得使用非食用植物油罐车和容器运输。4.2容器应使用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食品卫生有关规定的材料制成。钢制容器宜采用不锈钢材料,采用低碳钢材料制造时其内壁应涂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用级涂料。塑料容器应采用PE(聚乙烯),PET(聚酯)等国家允许使用的材料,并符合GB9685的规定。5.1-1 违法无小事议学成果1:违法行为的含义、产生原因?P48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问题含义: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产生原因: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子辩题一:从“食安法律规定”知违法无小事罐车混装食用油,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未按要求进行食品贮存、运输和装卸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议一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处罚规定有何作用?必须做而未做可以做什么议一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处罚规定有何作用?子辩题一:从“食安法律规定”知违法无小事指引作用违法行为不应当做而做了②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P46不应当做什么应当做什么①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评价作用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②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5.1-1 违法无小事议学成果2:法律的作用?P46①②③【指引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从“调查处置结果”辨违法行为子辩题二:子辩题二:从“调查处置结果”辨违法行为国务院食安办通报“罐车运输食用植物油乱象问题”调查处置情况子辩题二:从“调查处置结果”辨违法行为国务院食安办通报“罐车运输食用植物油乱象问题”调查处置情况议一议:1.上述调查处置情况分别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2.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违法行为?联合调查组认定,运输企业负有管理责任,依据《食品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给予行政处罚;生产企业通过销售合同约定将运输和交付环节责任全部由买方承担,违反《食品安全法》有关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食品安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的规定,应给予行政处罚;车主负有主要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司机负有直接责任,应以行为犯论处,依据《刑法》有关条款追究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5.1-1 违法无小事违法行为的分类—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民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法律:《民法典》、《 物权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评价角度捡手机不归还评价角度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5.1-1 违法无小事违法行为的类型—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行政违法行为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行政责任受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官):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行政处罚(全体):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营业执照、行政拘留法律:《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评价角度谎报险情评价角度违法上访5.1-1 违法无小事违法行为的类型—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刑事责任评价角度蓄意投毒主刑刑罚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管制驱逐出境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罚金附加刑评价角度抢劫违法行为的类型—根据违法的社会危害性什么是犯罪小试牛刀行政违法行为(轻微)民事违法行为(轻微)刑事违法行为(严重)严重违法行为,又叫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类型 不同点 相同点按社会危害轻重分 按违反法律分 社会 危害性 违反法律 承担法律责任 实例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犯罪)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相对轻微相对轻微严重民法行政法刑法民事责任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刑罚处罚欠债不还、违反合同、侵犯肖像权殴打他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网故意杀人、抢劫、蓄意投毒1.都是违法行为2.都具有社会危害性3.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结合课本48-50)判断正误1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但是犯罪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2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处罚。3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4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严重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②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5.1-1 违法无小事议学成果3:违法行为的种类和区分?P48①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一般违法行为(轻微)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5.1-1 违法无小事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1)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2)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3)刑事违法行为:拘役、罚金、有期徒刑、死刑······持刀抢劫他人财物。聂某某因醉驾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拘役并处罚金。甲把乙打成重伤,丧失劳动能力,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四五盏,被公安机关处以200元罚款。某公司因擅用李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小强的爸爸因酒后驾驶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小试牛刀从“身边违法行为”学遵章守法子辩题三:5.1-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议学合作:你会怎么做?1.各小组选择情境,根据各自情境展开讨论。2.1人记录书面要点,1人准备代表发言。3.讨论时间3分钟,若回答不完整其他同学可作补充。5.1-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议学活动:你会怎么做?情境二:在路上,你看到有人在破坏铁路封闭网,你会……情境一:放学后,你的好朋友叫你一起去收保护费,你会……情境三:回到家,你知道亲戚借款合同到期后赖账,你会……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5.1-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评价角度谎报险情评价角度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评价角度殴打他人评价角度破坏铁路封闭网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5.1-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评价角度不履行合同评价角度侵犯他人的民事权利或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评价角度侵犯肖像权评价角度侵犯著作权民事活动在民事活动中,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购置房产、签订合同、结婚等《民法》财产权人身权物权、债权、继承权等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P51相关链接下5.1-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常见行为法律民事权利基本原则5.1-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议学成果3:警惕身边哪些常见的违法行为?P49-50①②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1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25.1-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议学成果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P51①②③1针对一般违法行为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针对行政违法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2针对民事违法行为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3法不可违违法无小事2.违法行为的含义、产生原因、分类?P481.法律的作用?P46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3.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P49-50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P51课堂小结:思维导图课堂训练1.法律如影随形,伴随我们的一生。以下关于法律说法正确的是( )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标准②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④法律仅靠人们自觉遵守发挥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①②③: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标准;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故①②③说法正确;④:法律既靠人们的自觉遵守,也要靠外力的约束发挥作用,故④说法错误;2.绘制图表、思维导图、示意图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明晰概念之间的关系。以下是八年级学生小颖绘制的图示,下列图示中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C课堂训练①②: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①说法错误;②说法正确;③:一般违法行为包括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③说法错误;④:违法行为包括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也叫犯罪行为,④说法正确;课堂训练3.下列四个案件的违法性质及维权途径正确的是( )①邻居收养流浪狗,每晚不停叫,影响大家休息——行政违法,给法院打电话②某商家沿街促销,围观群众占道导致交通阻塞——行政违法,向城管部门举报③赵某与贾某因占座发生矛盾,将贾某打成重伤——刑事违法,向公安局报警④某培训机构未经高考状元同意将其照片作宣传——民事违法,向检察院起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①:邻居收养流浪狗,每晚不停叫,影响大家休息,属于行政违法,应该给派出所打电话,故①说法错误;②:某商家沿街促销,围观群众占道导致交通阻塞,属于行政违法,向城管部门举报,故②说法正确;③:赵某与贾某因占座发生矛盾,将贾某打成重伤,属于刑事违法,向公安局报警,故③说法正确;④:某培训机构未经高考状元同意将其照片作宣传,属于民事违法,应该向法院起诉,故④说法错误;课堂训练4.2023年3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有所增长,且呈现低龄化趋势。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从2018年4600多人上升至2022年8700多人,年均上升16.7%。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 )①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②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③自觉遵章守法,防患于未然 ④树立法治意识,善用法律维权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B①③:题干表述了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有所增长,且呈现低龄化趋势。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自觉遵章守法,防患于未然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故①③符合题意;②:题干表述的内容没有体现未成年人应对违法犯罪要有勇有谋,故②不符合题意;④:题干主旨不涉及善用法律维权的内容,故④不符合题意;版权声明课件版权归属“一起课件”,仅可自用,不可传播,不得用作商业性使用,不得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盈利网站。任何侵权行为将被视为版权侵害,侵权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版权声明课时教学设计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一、教材解析 《法不可违》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一框,主要内容是围绕违法无小事和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本课既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又为下一单元的内容学习起了铺垫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初中阶段乃至以后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只看到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对法律、犯罪等内容了解不多,法制观念淡薄;在认识和态度上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想表现自己,又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所以,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就非常重要,教师要教会学生,谨遵法律要求,积极预防违法犯罪,运用法律维护权益,提高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依法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三、教学目标 1.道德修养:践行以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 2.法治观念: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有助于他们形成法治信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什么是违法行为及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难点:学会辨别身边的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网络音视频资源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七、教学内容设计导入预设过程(约3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置情景:曝光!汽油罐车装食用油事件,播放视频片段。 国务院出手彻查槽罐车混装食用油事件。 “槽罐车混装食用油”是典型的行为违法犯罪,必须严厉打击,言语引导提出主题。 1.仔细阅读材料。 2.认真观看视频,跟随教师引导。子议题一:从“食安法律规定”知违法无小教学内容:法律的作用;违法行为的含义、产生原因预设过程(10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呈现材料: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问题,许多罐车不洗罐的话,司机都会通过擦拭卸油口来应付检查。 2. 议一议:(1)“汽油罐车装食用油”是什么行为?(2)罐车司机为何擦拭卸油口来应付检查? 3. 食品安全法明确:“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产生原因。 呈现《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相关规定,罐车混装食用油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6.议一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处罚规定有何作用? 7.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法律的作用。 观看视频、阅读材料,结合生活实际,认真思考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跟随教师引导,结合自身理解,初步理解法律的作用。子议题二:从“调查处置结果”辨违法行为教学内容:违法行为的种类和区分预设过程(12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播放视频:国务院食安办通报“罐车运输食用植物油乱象问题”调查处置情况。 2.呈现具体的调查处置结果。议一议:(1)上述调查处置情况分别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2)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违法行为? 3.言语引导解释违法行为的分类。 4.展示几种违法行为,让学生判断属于哪一种违法行为。 5.议学合作:设置表格,要求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结合课本48-50)。 6.言语引导解释违法行为的分类,并设置判断正误题。 7.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违法行为的含义、产生原因、分类 8.介绍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 1.观看视频、阅读材料,结合生活实际,认真思考问题。 2.跟随老师引导,理解违法行为的分类,学以致用辨析不同的违法行为。 3.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积极讨论,共同完成表格。 4.在老师的点拨下,理解识记违法行为的含义、产生原因、分类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5.掌握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子议题三:从“身边违法行为”学遵章守法教学内容:警惕身边哪些常见的违法行为;如何做到遵章守法预设过程(15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开展议学活动:你会怎么做? 情境一:放学后,你的好朋友叫你一起去收保护费,你会…… 情境二:在路上,你看到有人在破坏铁路封闭网,你会…… 情境三:回到家,你知道亲戚借款合同到期后赖账,你会…… 明确小组合作讨论规则,多元化点评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3.列举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 4.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警惕身边哪些常见的违法行为。 5.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6.梳理本课逻辑,总结知识提纲 仔细阅读情境,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认真思考问题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跟随老师引导,辨别生活中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3.在老师的点拨下,理解违法行为的表现,能够警惕身边哪些常见的违法行为,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4.在老师的点拨下,学会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5.跟随教师引导,梳理本课逻辑,做好知识提纲总结。七、板书设计八、作业设计 1.法律如影随形,伴随我们的一生。以下关于法律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标准 ②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④法律仅靠人们自觉遵守发挥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绘制图表、思维导图、示意图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明晰概念之间的关系。以下是八年级学生小颖绘制的图示,下列图示中正确的一项是( C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下列四个案件的违法性质及维权途径正确的是( C ) ①邻居收养流浪狗,每晚不停叫,影响大家休息——行政违法,给法院打电话 ②某商家沿街促销,围观群众占道导致交通阻塞——行政违法,向城管部门举报 ③赵某与贾某因占座发生矛盾,将贾某打成重伤——刑事违法,向公安局报警 ④某培训机构未经高考状元同意将其照片作宣传——民事违法,向检察院起诉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3年3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有所增长,且呈现低龄化趋势。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从2018年4600多人上升至2022年8700多人,年均上升16.7%。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 B ) ①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②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③自觉遵章守法,防患于未然 ④树立法治意识,善用法律维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注意】字体安装之后必须要重启PPT,字体(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少的情况) 才能显示出来。找到压缩包中 鼠标左键双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的字体文件夹 字体文件【注意】字体安装之后也必须重启PPT。(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多的情况)找到压缩包中 打开后有较多字体安装包,Ctrl+A全选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的字体文件夹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Mac系统的安装与windows系统类似,仅提供路径)找到压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应用窗口中打开“字体册”鼠标左键双击字体文件 界面左上方点击“+”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选中要安装的字体,点击“打开”【注意】Mac系统与Windows系统一样,都需要重启PPT,字体才能显示出来。“明明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播放也正常的,但拿去教室电脑上播放,字体又变得乱七八糟!”老师们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代表安装在自己电脑上的C盘(一般情况下),但如果教室电脑上没有安装过PPT内所用的特殊字体,在打开PPT时,会出现字体不一或缺失的情况。把字体文件复制粘贴到教室电脑上的 C盘> windows > fonts文件夹里即可。在教室电脑上找到压 打开后框选中字体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包,Ctrl+C复制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注意】转图片后,图片会自动对齐页面正中在自己的电脑上将有特殊字体的可编辑文字转化成图片即可。 心,需自己移动到原位选中含有特殊字体的可编 Ctrl+V粘贴,点击右下角 点击“粘贴选项” 下右边辑文字框,Ctrl+X剪切 图标 的图标,选择粘贴为图片“下载了字体,安装也成功了,电脑也重启了,但PPT内却找不到这款字体了?!”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有多种字重的情况(例:阿里巴巴普惠体),部分字体隐藏了。字重:可以理解为改款字体的不同粗细呈现最直接的方法是 完毕后,打开PPT,直接搜索字体+字重。前提是确保完成一下操作:①字体安装后重启PPT; ②把这款字体整个系列(全部字重)都已下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docx 《法不可违》课件.pptx 【一起课件】字体安装说明书.pdf 视频1.mp4 视频2.mp4 视频3.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