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遵守规则》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遵守规则》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课前小游戏
每人一笔:
每个小组派一位同学参加,根据老师所说的词语,每个代表依次画一笔,禁止写字。
台下同学根据所画,猜测该词语。
课前小游戏
每人一笔,词语:
熊 猫
遵守
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文明观赏国宝大熊猫
目录
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如何自觉遵守规则
如何维护规则
为什么要改进规则
如何改进规则





第一部分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参观过程中,你会怎样表达对熊猫的喜爱?

这些游客为什么遭到“终身禁入”的惩罚?
园区内的动物饮食有着严格的标准,为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禁止投喂自带食物。
禁止向动物投掷物品,抛物容易让他们受到惊吓,严重时会对他们造成伤害。
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P27)
入园参观要求
反 方
选择立场,说明理由。
正 方
处理正确,应遵守规定。
处理过重,投喂是好心。
据了解,自2023年4月份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开始发布不文明行为情况通报以来,已经有多人因向熊猫投喂、泼水、挑逗等不文明行为被禁止进入基地,禁入时间从1年、5年到终身不等。
事实上,针对在旅游过程中发生的不文明行为,2016年实施的《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予以了明确规定,按照规定,对于实施了此类不文明行为的游客,经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评审委员会审定,将会被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以下相关处罚说明了什么道理?
如果不处罚,会有什么影响?
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P28)
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P27)





第二部分
自觉遵守规则
自觉遵守规则
你会怎么做

如果没有工作人员和监控,你会投喂大熊猫吗?
大家都在投喂大熊猫,场面混乱,你会跟随吗?
如果你的好朋友投喂大熊猫并没有被工作人员制止,你也会投喂大熊猫吗?
如果你发现监控正在运行,工作人员也在监督,你会投喂吗?
如果你已经被制止了,你还会继续投喂吗?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孔子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P28)
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把规则作为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P29)
2.如何自觉遵守规则





第三部分
维护与改进规则
维护与改进规则
我在
行动
HIGHLIGHTS
参观途中,面对不文明参观行为,你会怎样做?
3.如何维护规则
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
一方面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如何提醒他人?
劝导他人时最好先称呼对方,语言文明,态度和善。
有“礼”
劝导时要晓之以理,最好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有“理”
劝导时要注意适可而止。劝导无效时,可以向公共场所的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反应情况。
有“节”
旅游黑名单
的历史
扰乱航空器、车船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秩序;
破坏公共环境卫生、公共设施;
违反旅游目的地社会风俗、民族生活习惯;
损毁、破坏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迹;
参与赌博、色情、涉毒活动;
不顾劝阻、警示从事危及自身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活动;
破坏生态环境,违反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定;
违反旅游场所规定,严重扰乱旅游秩序;
国务院旅游主管部门认定的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其他行为。
1
2
3
4
5
6
7
8
9
9类行为将纳入
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
出台此政策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随着国人出游次数的增多,见识的增长,游客文明素养得到普遍提升,但是部分游客不文明现象却屡禁不止。比如,一些游客在公众场合不遵礼仪、不讲卫生、大声喧哗、乱涂乱画、过度维权等不文明行为还时有发生;在埃及神庙刻画、在境内外机场过度维权、在亚洲航空飞机上泼面以及当时陆续发生的强开飞机机舱安全门事件,在境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使中国游客在国际社会上留下了极坏的印象,旅游文明建设迫在眉睫。
旅游黑名单
的历史
2023年7月25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四川省旅游条例(修订)》,该《条例》将于2023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围绕文旅融合、新业态、促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针对性调整,旨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需求,增强四川旅游吸引力和巴蜀文化影响力,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修订《条例》有什么积极意义?
政策链接
4.为什么改进规则(P31)
社会
规则
HIGHLIGHTS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②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③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5.如何改进规则(P31)
社会
规则
HIGHLIGHTS
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
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新出台法律
社会
规则
HIGHLIGHTS
相 关 链 接
新修订法律
社会
规则
HIGHLIGHTS
相 关 链 接
废止法律法规
社会
规则
HIGHLIGHTS
相 关 链 接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自觉遵守规则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改进规则的原因
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
维护和改进规则
我们要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
遵守规则
课堂小结
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同学说,规则像道路上的斑马线,像悬崖边上的护栏,像过山车上的安全带。这一说法启示我们( )
①规则划定自由的边界,是自由的保障
②违反规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③规则是在人们达成共识基础上形成的
④每个人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详解】本题考查遵守规则。
①④:分析题文,规则像道路上的斑马线,像悬崖边上的护栏,像过山车上的安全带,这启示我们每个人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规则划定自由的边界,是自由的保障;①④符合题意;
②:违反法律规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②错误;
③:不符合题干主旨;③不符合题意;
随堂演练
随堂演练
2.兰兰从交警部门了解到,在电动车、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的伤亡人员中,绝大部分是由于未佩戴安全头盔造成颅脑损伤的。针对不佩戴安全头盔的行为,下列劝告语可取的是( )
①遵守规则需他律,自由被限真无趣
②戴好头盔保安全,平安规则记心间
③不戴头盔受刑罚,惩恶扬善全靠法
④交通规则伴我行,遵法守法保太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D
【详解】本题考查遵守规则、三种违法行为的相关知识。
①:遵守规则既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故①说法错误;
③:不戴头盔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惩恶扬善除了法律,还需要道德、纪律,故③说法错误;
②④:戴好头盔保安全,交通规则伴我行,这都是在保障安全,故②④符合题意;
随堂演练
3.2024年2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举办新闻发布会指出:依法支持行政机关对不合法、不文明养犬行为作出的行政处罚等行政管理行为。尤其是要立足预防违法,防止危害后果发生,促进动物管理规范的落地落实,与行政机关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这是因为( )
①规则划定自由边界,是自由的保障
②遵守规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③每个人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
④他律能促进人们维护社会规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社会规则。
①④:依法支持行政机关对不合法、不文明养犬行为作出的行政处罚等行政管理行为,这是因为规则划定自由边界,是自由的保障;他律能促进人们维护社会规则,故①④说法正确;
②: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故②说法错误;
③:说法正确,但题文中未体现,故③不符合题意;
随堂演练
4.近年来,“开门立法”已经成为全国人大的一种常态。普通公众如何参与立法工作,民意如何走进全国人大?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过程中,上海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对二次审议稿提出建议,其中一条被采纳。这说明( )
①全体中学生必须积极履行参与立法的义务
②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变迁,规则需要改进
③保护未成年人只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责
④要参与规则的改进与完善,积极建言献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详解】本题考查规则的相关知识。
②: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修订,这说明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变迁,规则需要改进,②正确;
④:上海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对二次审议稿提出建议,这说明我们要参与规则的改进与完善,积极建言献策,④正确;
①:参与立法不是中学生的义务 ,①错误;
③: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③错误;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框《遵守规则》
一、教材解析 本框题旨在让学生感受到规则对于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破坏规则要付出的惨重代价,从而发自内心地遵守规则以及力所能及地维护规则。学好本框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公共生活,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合格公民。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遵守一些约定俗成的公共生活准则,如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随意破坏环境等。但是部分学生在没有他人监督或者大多数人违反规则的情况下,容易迷失自己,缺乏自律意识,做出一些破坏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只要自己遵守好规则就足够了,他人是否遵守规则和自己无关,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生动的、真实的案例,触发学生内在的感官体验,唤醒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发自肺腑地敬畏规则,尽己所能地维护规则,同时关注社会生活,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社会规则的改进建言献策。
三、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树立维护规则的意识,理性参与公共生活,为原有规则的完善和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 法治观念: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度分析的能力;通过对案例的深度剖析和解读,提高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自觉性;锻炼参与公共生活,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能力。 道德修养:正确认识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明白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规则;懂得应积极维护规则,参与改进规则。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规则与自由的关系、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 教学难点:积极改进规则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小游戏:每人一笔。组织学生参加游戏,多元化点评学生,并出示大熊猫的图片。 播放大熊猫视频,创设情境,提问学生:看到大熊猫有何感想?如何表达对大熊猫的喜爱? 引出本课主题,说明本课学习目标,提示学生做好学习准备。 学生积极参与课前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拉近与课堂之间的距离,做好学习准备,聆听教师言语导入,明确学习主题,了解学习目标,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做好预习。
环节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教学内容: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预设过程(1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出示新闻——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发布关于不文明行为情况的通报,有游客遭到终身禁入的惩罚,提问学生原因。 出示文明参观要求,帮助学生理解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两名游客均损害了公共利益。 辩论赛——引导学生思考正反方的立场及相关理由,开展课堂活动,塑造学生的是非观。 出示熊猫基地的多起处罚通报,并提问:以下相关处罚说明了什么道理?如果不处罚,会有什么影响? 通过学生回答,结合教师相关讲解,总结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了解新闻内容,独立思考问题,主动积极回答个人想法。 了解文明参观要求,理解违反规则,损害他人利益,则越过了自由的界限。 参与辩论赛,对两类观点作出深度分析与说明,澄清个人对规则的认识。 阅读通报,思考问题,理解违反规则将会付出代价。 通过教师讲解与自身思考,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环节二:自觉遵守规则
教学内容:2.如何自觉遵守规则
预设过程(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你会怎么做——设置相关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没有工作人员和监控,你会投喂大熊猫吗? 大家都在投喂大熊猫,场面混乱,你会跟随吗? 如果你的好朋友投喂大熊猫并没有被工作人员制止,你也会投喂大熊猫吗? 如果你发现监控正在运行,工作人员也在监督,你会投喂吗? 如果你已经被制止了,你还会继续投喂吗? 通过学生的回答,理解遵守规则需要他律与自律,利用孔子的名言强调自律的重要性。 教师言语引导,总结如何自觉遵守规则。 积极参与活动,从活动中明确个人行为底线,独立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感受自律与他律的不同。 阅读孔子名言,升华对自律的认识。 通过此活动,明确遵守规则的具体做法。
环节三:维护与改进规则
教学内容:3.如何维护规则,4.为什么要改进规则,5.如何改进规则。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我在行动——出示熊猫基地中的不文明行为,提问学生:参观途中,面对不文明参观行为,你会怎样做?以此活动帮助学生明确我们该如何维护规则,并提示如何提醒他人遵守规则的方法。 2.旅游黑名单的历史——展示国务院关于《国家旅游局关于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并说明出台此政策的背景,提问学生出台此政策的重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学生思考其背后原因及带来的影响,理解规则的与时俱进。 3.出示2023年《四川省旅游条例》修订的内容,播放视频,提问学生:修订《条例》有什么积极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改进规则的重要意义,以及怎样改进规则。 4.展示近期新制定、新修订、废止的法律法规,再次深化学生对改进规则的认识。 1.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说明自己面对相应情况的具体做法及原因,理解如何维护规则。 2.阅读旅游黑名单制度的历史,思考出台此项制度的原因是什么,理解规则需要改进,更需要与时俱进。 3.了解《条例》修订的目的、内容,思考此次修订将会带来的积极意义,明确改进规则的重要原因及做法。 4.紧跟时事,了解国家法律、规则的变化,深入认识改进规则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八、作业设计 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同学说,规则像道路上的斑马线,像悬崖边上的护栏,像过山车上的安全带。这一说法启示我们( B ) ①规则划定自由的边界,是自由的保障 ②违反规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③规则是在人们达成共识基础上形成的 ④每个人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兰兰从交警部门了解到,在电动车、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的伤亡人员中,绝大部分是由于未佩戴安全头盔造成颅脑损伤的。针对不佩戴安全头盔的行为,下列劝告语可取的是( D ) ①遵守规则需他律,自由被限真无趣 ②戴好头盔保安全,平安规则记心间 ③不戴头盔受刑罚,惩恶扬善全靠法 ④交通规则伴我行,遵法守法保太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2024年2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举办新闻发布会指出:依法支持行政机关对不合法、不文明养犬行为作出的行政处罚等行政管理行为。尤其是要立足预防违法,防止危害后果发生,促进动物管理规范的落地落实,与行政机关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这是因为( B ) ①规则划定自由边界,是自由的保障②遵守规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③每个人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④他律能促进人们维护社会规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近年来,“开门立法”已经成为全国人大的一种常态。普通公众如何参与立法工作,民意如何走进全国人大?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过程中,上海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对二次审议稿提出建议,其中一条被采纳。这说明( C ) ①全体中学生必须积极履行参与立法的义务 ②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变迁,规则需要改进 ③保护未成年人只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责 ④要参与规则的改进与完善,积极建言献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