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部编版)九年级下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第三课 与世界紧相连3.2 与世界深度互动新知导入每年的全国两会都会吸引众多外国媒体的关注。外国记者聚焦中国,从不 同角度对中国发展进行采访报道。纵观近年来两会新闻采访的变化,我们可以 用几个“多”概括:关注两会的外国媒体、外国记者数量越来越多;用汉语提 问的外国记者越来越多;从新闻发布会到团组审议、分组讨论再到“部长通道” ,外国记者可以采访的对象越来越多。两会平台让“中国声音”通过全球 媒体的镜头和话筒传遍世界,也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开放和自信的中国。中国国际地位不断增强,对世界的影响越 来越大,更多的国家想了解中国迅速发展的秘 诀,感受中国发展进步强劲脉搏,分享中国智 慧、中国方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外国记者来中国报道两会 (2)你怎么看待两会上的这些“多”?(2)我国的两会越来越吸引众多外国媒体和记者的关注,是因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更多的国家想了解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秘诀,感受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劲脉搏,让世界分享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机遇。1.政治认同 : 认识到我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树立全球意识,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2.道德修养: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的影响,了解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3.健全人格:在生活中积极表达代表本国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对国际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形成积极的态度。4.责任意识:主动查阅资料了解中国行动和中国救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中国风貌。教学重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教学难点:兼收并蓄、交流互鉴的意义和要求。核心素养目标学习目标1.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2.文明为什么要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3.我们应如何做到文明兼收并蓄、交流互鉴?探究新知活动一:一、中国的影响探究新知2022年11月,二十大期间,二十大新闻中心为境内外记者举行了多场记者招待会和集体采访等活动。约750名外国记者参加了本次大会报道,报道二十大也是他们深入了解中国的窗口。“中国好,世界会更好”是外媒关注二十大的内在逻辑。思考:外国记者为什么如此关注二十大?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更多的国家想了解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秘诀, 感受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劲脉搏,让世界分享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机遇。探究新知1.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P34-36①文化方面: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外国人有更多的机会、更强烈的意愿,接触、体验和认识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外国人过中国年中国的饮食外国人学汉语外国人学中国功夫探究分享(P35·探究与分享)3.(1)中国高铁走出国门,对中国与世界分别意味着什么?(1)对中国:中国高铁走出国门,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把中国的商品、产业、装备、文化、思想传播出去,奏响“中国制造”的最强音,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新的舞台,助推中国经济发展。“高铁外交”作为国家的一张新名片,标志着中国外交开始走上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发展道路。(2)走出国门的“中国名片”还有哪些?(2)走出国门的“中国名片”还有中国航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核电等。探究分享中国高铁走出国门,对中国与世界分别意味着什么?(2)对世界:与世界分享先进技术和经验,造福全世界的人民,促进世界经济的腾飞和发展。走出国门的“中国名片”还有哪些?中国航天中国高铁中国支付、电商中国核电(2)走出国门的“中国名片”还有哪些?(2)走出国门的“中国名片”还有中国航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核电等。探究新知1.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P34-36②经济方面: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名片一:中国航天名片二:中国桥梁名片三:中国路名片四:中国核电探究新知2020年11月5日至1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办。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共 商共 建共 享思考:中国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发展理念是什么?中国秉持“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使世界向着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的格局发展。探究新知中国在各个领域对世界的影响(政治方面)习近平主席在国际领导人会议上站“C”位,说明了什么?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探究新知③世界格局: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秉承“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世界向公平正义、多元共治、包容有序的格局发展。探究新知对于中国行动,世界各国的态度?全球参展企业中,日本企业数量最多,美国企业展览总面积最大,对中美经贸“脱钩论”的又一次有力回应。从类别看,有4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500多家企业参展,G20国家参展企业超过1400家,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等有近200家企业参展。共有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参展,参展国家和地区以及企业数量均创新高。有30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参加第三届进博会, “一带一路”沿线也有数十个国家的企业参展。④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的路径,得到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共同行动,这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P36探究新知中国在各个领域对世界的影响(全球治理)探究新知1.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P34-36(重点)①文化: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②经济: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③世界格局(政治):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④全球治理: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和实践,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探究新知活动二:二、兼收并蓄 交流互鉴探究新知法国埃菲尔铁塔思考(1)以上文明成果分别属于哪个国家?(2)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创造了各种文明。文明的内涵是?探究新知1.文明的内涵是什么?什么是中华文明?(1)文明的内涵:文明包含着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对人类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2)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P37探究新知说一说:你了解到的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事例1.西汉张骞两次从陆路出使西域2.明代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3.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4.中国学习欧美汽车文明5.中国的榫卯结构被日韩等一些国家的建筑行业所借鉴6.近年来,我国借鉴德国、加拿大等国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经验探究新知2.文明为什么要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①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不仅可以促进自身文明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问题;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通过精神的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③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补)探究新知3.我们应如何做到文明兼收并蓄、交流互鉴?“当一个中国人西化成一个洋人的时候,恰恰会引起他们的蔑视,只有让他们看到,我们中国人有着他们与众不同文明与精神,他们才会在心里对我们有真正的尊重。”——辜鸿铭①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探究新知3.怎样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 (重点)②中国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探究分享汽车来自西方,汽车文明也起源于欧美。汽车文明不仅表现为拥有众多大名鼎鼎的汽车品牌、良好的道路设施、完善的交通法规,而且表现为对“人与汽车”关系的独到认识与理解。③对其他文明的学习,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行人优先是驾车人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驾车人要提前减速,让行人先行;不与行人抢行,不按喇叭催促行人;汽车文明体现在人和“车”相互尊重,“车”对人的绝对尊重。 汽车文明体现了怎样的道理 探究新知3.我们应如何做到文明兼收并蓄、交流互鉴?①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②中国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③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女士优先尊重隐私探究新知世界格局中的中国力量课堂小结与世界深度互动中国的影响兼收并蓄交流互鉴文化上:影响越来越大经济上:注入新的活力政治上:重要力量全球治理:新路径世界不同文明需要交流互鉴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的意义正确对待其他文明课堂练习1.俄乌冲突伊始,我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希望当事方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问题。中国这一立场是基于( )A.对国际事务的主导地位B.对国际规则的决定权力C.对国际局势的完全掌控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课堂练习2.(2023年福建省)下列时事新闻解读正确的是( )【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中国担当、科技创新的相关知识。①②:“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向全世界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体现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经中国斡旋,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体现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难点问题,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故①②符合题意;③:“我国首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试验系统完成首次运行”表明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新成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③说法错误;④:“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26条措施,规范App应用”表明我国不断制定规则,完善App管理制度,不能提高App的智能化水平,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序号 时事新闻 新闻解读① 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向全世界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表明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智慧和方案② 经中国斡旋,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 说明中国积极维护世界和平稳定③ 我国首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试验系统完成首次运行 表明我国坚持以科技发展为中心④ 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26条措施,规范App应用 说明我国提高了App的智能化水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课堂练习3.(2023年河南省)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首次面向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年间,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又相继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这表明,中国十年来( )①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②积极发挥了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③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了中国方案④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全世界已经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世界舞台上的中国。①②③:习近平主席首次面向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年间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说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①②③说法正确;④:我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世界上有更多的话语权,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课堂练习4.(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中华文明的发展是一个开放包容的进程。从公元前5000年农作物大交流,到10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后与世界各国更深入的文明往来,无论是物种、技术,还是理论、思想,中国从不同文明中不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这一进程说明( )A.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B.要学习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C.应以文明隔阂超越文明交流D.应以文明冲突超越文明互鉴【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文明交流互鉴。A:分析题文,中华文明的发展是一个开放包容的进程,中国从不同文明中不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这说明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A正确;B:要学习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B错误;C:应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C错误;D:应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D错误;课堂练习5.(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对于欧美礼让行人的汽车文明﹔德国、加拿大等国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经验,我们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漠视排斥,不与采用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兼收并蓄,交流互鉴【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D:对于欧美礼让行人的汽车文明﹔德国、加拿大等国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经验,我们应该兼收并蓄,交流互鉴,故D说法正确;AC:不是文化多样性的要求,故AC不符合题意;B:要学习外国的优秀文化,故B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课堂练习6.(2023年四川省德阳市)2023年5月18日,习近平和彭丽媛夫妇在西安为出席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的贵宾举行了唐朝传统迎宾仪式,共同观看了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文化艺术年暨中国—中亚青年艺术节开幕式演出。演出呈现了十三朝古都风华和丝路共鸣,来自中国和中亚五国歌手联袂演唱的主题曲《美美与共》赢得各国贵宾和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传统的迎宾仪式和开幕式的演出体现了( )①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②不同文化的同步发展③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④中华文化的整体水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文明互鉴。①③:题干中,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传统的迎宾仪式和中国—中亚青年艺术节开幕式的演出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①③说法符合题意;②:不同文化保持差异,“同步发展”说法错误,②说法错误;④:题干信息不能体现中华文化的整体水平,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课堂练习7.(2023年吉林省)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已有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一带一路”大家庭,在全球发展图卷上共绘“发展带”“幸福路”。这表明中国( )①长期坚持合作共赢理念②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③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形成④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世界舞台上的中国。①②④: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已有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一带一路”大家庭,这表明中国长期坚持合作共赢理念,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①②④正确;③:题干未涉及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形成,③错误;故本题选B。课堂练习8.(2024·湖北·中考真题)法国的美妆、爱尔兰的美食、中国的智能家居……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超4000个品牌参展,呈现了一场全球消费盛宴。中国举办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①目的是为了参与全球规则的制定 ②有利于促进各国文化的高度统一③可以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各国 ④能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①:中国举办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并非是为了参与全球规则的制定,故①说法错误;②:举办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有利于促进各国文化的交流,但不是追求各国文化的高度统一,文化应保持多样性,故②说法错误;③④:结合教材知识可知,中国举办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得到了众多国家的参与,这可以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各国,能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故③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课堂练习9.(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下列图示为三份特殊礼物,它们见证了中法的“双向奔赴”。对这三份特殊礼物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②学会欣赏不同的文明,包容文化差异③各国都认同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④说明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文明交流互鉴。①②④:分析题文,中法国家领导人之间相互赠送代表各自文化的礼物文明因交流而多彩,体现了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说明了我们要学会欣赏不同的文明,包容文化差异;这些礼物代表着中法各自独特的文化,也在交流中展现其世界性,说明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各国都认同中华文化”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情况,故③错误;故本题选B。课堂练习10.(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春节(农历新年)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许多国家和地区把它作为法定节假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于2023年12月22日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这一节日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 )①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②有助于推动世界文明的共同繁荣与发展③充分证明了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④体现联合国倡导的多元、包容文化价值理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①②④:分析题文,春节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这也有利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有助于推动世界文明的共同繁荣与发展;同时也体现了联合国倡导的多元、包容文化价值理念,故①②④正确;③: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这种说法太绝对,各民族文化都有其独特价值,文化不分优劣,故③错误;故本题选B。课堂练习11.(2024·云南·中考真题)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说明( )①世界各国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②联合国倡导尊重文化多样性③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④世界各国文化逐渐走向趋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文明交流互鉴、文化多样性、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①:世界各国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该决议体现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故①正确;②:联合国将春节确定为假日,体现了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倡导文化多样性,故②正确;③:春节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反映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故③正确;④:“世界各国文化逐渐走向趋同”说法错误,文化应该是多元发展且相互尊重的,而不是趋同,故④错误;故本题选A。课堂练习12.(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下列时事新闻能体现中国影响力增强的是( )A.日本名义GDP被德国超越 B.沙特将主办2030年世博会C.春节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D.普京当选连任俄罗斯总统【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国际影响力。A:日本名义GDP被德国超越,与中国影响力增强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沙特将主办2030年世博会,体现了沙特的经济和国际影响力,但与中国影响力增强没有直接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C:春节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表明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中国的传统节日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重视,体现了中国影响力的增强;故C符合题意;D:普京当选连任俄罗斯总统,是俄罗斯的内部事务,与中国影响力增强没有直接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课堂练习13.(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作为中华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万家团圆、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和睦、和谐、和平的精神内核。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中国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一决议( )①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魅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②展现了中华文明不断扩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③体现了联合国倡导的多元、包容文化价值理念④有利于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流互鉴中走向统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①②③:分析题文,将中国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魅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这一举措展现了中华文明不断扩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这也体现了联合国倡导的多元、包容文化价值理念,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走向统一”表述错误,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应是共同发展而不是走向统一;故④错误;故本题选A。课堂练习14.(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春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民俗与文化,凝聚着人们的美好追求与向往,这场文化盛宴全球共享。2023年12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说明( )A.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B.文化交流就是要推崇自己的节日C.中华文化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D.文化交流就要相互借鉴融为一体【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A:分析题文可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表明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故A符合题意;B:“文化交流就是要推崇自己的节日”说法过于片面,文化交流是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多元共存;故B错误;C:“中华文化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不存在优越性之分;故C错误;D:“文化交流就要相互借鉴融为一体”说法错误,文化交流是相互借鉴,保持各自特色,而不是融为一体;故D错误;故本题选A。课堂练习15.(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当前,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春节民俗活动已经走进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约有1/5的人口以不同的形式庆祝农历新年。可见( )①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③文化的交流传播能推动世界文化发展④中华文化已经得到各国民众一致认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交流互鉴兼收并蓄。①②③: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今,“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说明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全球约有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有利于世界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发展。故①②③说法正确;④:该观点夸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题文说明春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认可,而不是“中华文化已经得到各国民众的一致认可”,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课堂练习16.(2024·河北·中考真题)凭借亲切的形象和丰富的内涵,十二生肖备受全世界人民青睐。如今,每年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生肖邮票。生肖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得到多元化的呈现,衍生出无数中外合璧的艺术佳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生肖呈吉祥,改革促富强 ②生肖显魅力,文化传四方③文明有不同,交流互鉴美 ④经济全球化,携手促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交流互鉴兼收并蓄。②③: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题文中我国的十二生肖“备受全世界人民青睐”、“每年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生肖邮票”、“得到多元化呈现,衍生出无数中外合璧的艺术佳品。”说明十二生肖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传播到全世界,显示出中华文化的魅力,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中华文明也在交流中得到发展,故②③符合题意;①④:题文中强调的是文化交流,未体现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等经济建设的观点,故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2九下道法与世界深度互动课件2024 、.pptx 维护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