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必须要重启PPT,字体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少的情况) 才能显示出来。
找到压缩包中 鼠标左键双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的字体文件夹 字体文件
【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也必须重启PPT。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多的情况)
找到压缩包中 打开后有较多字体安装包,Ctrl+A全选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的字体文件夹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Mac系统的安装与windows系统类似,仅提供路径)
找到压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应用窗口中打开“字体册”
鼠标左键双击字体文件 界面左上方点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选中要安装的字体,点击“打开”
【注意】Mac系统与Windows系统一样,都需要重启PPT,字体才能显示出来。
“明明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播放也正常的,但拿去教室
电脑上播放,字体又变得乱七八糟!”
老师们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代表安装在自己电脑上的C盘
(一般情况下),但如果教室电脑上没有安装过PPT内所用的
特殊字体,在打开PPT时,会出现字体不一或缺失的情况。
把字体文件复制粘贴到教室电脑上的 C盘> windows > fonts文件夹里即可。
在教室电脑上找到压 打开后框选中字体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包,Ctrl+C复制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注意】转图片后,图
片会自动对齐页面正中
在自己的电脑上将有特殊字体的可编辑文字转化成图片即可。 心,需自己移动到原位
选中含有特殊字体的可编 Ctrl+V粘贴,点击右下角 点击“粘贴选项” 下右边
辑文字框,Ctrl+X剪切 图标 的图标,选择粘贴为图片
“下载了字体,安装也成功了,电脑也重启了,但PPT内却
找不到这款字体了?!”
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有多种字重的情况(例:阿里巴巴普惠
体),部分字体隐藏了。字重:可以理解为改款字体的不同粗细呈现
最直接的方法是 完毕后,
打开PPT,直接搜索字体+字重。
前提是确保完成一下操作:①字体安装后重启PPT; ②把这款字体整个系列(全部字重)都已下载(共31张PPT)
网站原创
生命家园
Harmonious
symbiosis
共筑
共筑
绿色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P81-82
01
知识导航
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P83-84
02
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P87
04
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P85-87
03
01
党把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网站原创
新课讲授
XIN KE JIANG SHOU
视频《转折点》反映出了当下哪些生态问题?
海洋污染
冰川融化
乱砍滥伐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地污染
2
自然对人类有什么重要意义?
人类。
自然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3
如果人类拒绝改变,将会走向怎样的结局?
4
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人类和自然是什么关系?
人类将走向灭亡,最终成为历史。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新课讲授
XIN KE JIANG SHOU
1
谁是生态问题的“幕后黑手”?谁该为其买单?
网站原创
笔记整理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P81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P81
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P81
1
2
3
4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P81
网站原创
历史上的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后来,由于过度开垦伐木,塞罕坝在百年间由“美丽高岭”退化为茫茫荒原,黄沙漫漫。20世纪50年代,塞罕坝已是“飞鸟无栖树,黄沙蔽天日”的荒凉景象。
新课讲授
XIN KE JIANG SHOU
塞罕坝的“前世今生”
网站原创
网站原创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
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为什么塞罕坝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
为什么它又从“沙地荒原”变回“林海绿洲”?
你从中得到哪些启发?
新课讲授
XIN KE JIANG SHOU
思考
网站原创
塞罕坝精神是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她既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
“塞罕坝”精神
由于过度开垦伐木,对环境肆意破坏,塞罕坝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
塞罕坝三代林场人植树造林,大力保护环境,注重生态建设,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使塞罕坝从“荒原沙地”变回了“林海绿洲”。
新课讲授
XIN KE JIANG SHOU
塞罕坝变化原因分析
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P83
笔记整理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
基础·准则·目标
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P84
基本国策
新发展理念
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P84
关系
提出
网站原创
新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知识拓展
ZHI SHI TUO ZHAN
创新是发展的动能,协调是发展的基调,绿色是发展的底色,开放是发展的大势,共享是发展的目标。
02
党把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网站原创
地处浙江省安吉县的余村,群山环抱,秀竹连绵,四季常青。20世纪70-80年代,余村为解决温饱问题,开矿、建水泥厂。后来,余村成为全县有名的”首富村“,但很快尝到了苦头:水泥厂污染空气,到处是灰;山林被破坏,水土流失;炸山开矿导致伤亡事故不断。余村陆续关停矿山和水泥厂,村民收入大幅度下降,发展前景一度陷入迷茫。
新课讲授
XIN KE JIANG SHOU
余村的“前世”
网站原创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到余村考察,称赞余村关停矿山、水泥厂是”高明之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长三角游客多,这坚定了余村发展生态旅游的信心。自此,余村封山护林,重新制定发展规划,把全村化为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区、田园观光区三个区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围绕”文创小镇“、”智慧小镇“建设,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增强发展后劲。余村建成了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生动地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新课讲授
XIN KE JIANG SHOU
余村的“今生”
网站原创
网站原创
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
请你比较一下,两条路有什么不同?
问题1
余村是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的?
对我们走绿色发展道路有什么启示?
问题2
余村的思考
新课讲授
XIN KE JIANG SHOU
网站原创
余村的启示
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的经济增长。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走绿色发展之路。
既获得了经济效益,又获得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鼓了“钱袋子”
伤了“居住环境”
新课讲授
XIN KE JIANG SHOU
>>> 道路1
>>> 道路2
网站原创
绿色
发展
笔记整理3: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要求
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P85
2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P85
1
网站原创
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从绿色发展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动力。
—— 习近平


你知道哪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呢?
新课讲授
XIN KE JIANG SHOU
网站原创
关灯一小时
光盘行动
乘坐公共交通
太阳能光伏发电
建设海绵城市
城市森林公园
新课讲授
XIN KE JIANG SHOU
网站原创
笔记整理3: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要求
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P87
4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P86
3
绿色
发展
笔记整理3: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要求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P85
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P85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P86
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P87
知识拓展
ZHI SHI TUO ZHAN
建设美丽中国
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提示:可从意识、行动、宣传等角度思考。)
①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
②积极宣传生态环境知识,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
③依法保护环境,善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④正确行使公民的监督权,为保护环境建言献策。
⑤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网站原创
笔记整理4: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P87
网站原创
课堂小结
KE TANG XIAO JIE
共筑
生命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原因 P76
要求 P76-77
要求 P78
青少年怎样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补充)
美丽中国
随堂演练
网站原创
【2024·河南南阳期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下列举措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
聚木成林,吸收碳排放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市民踊跃参与植树活动
A. 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解析】题干中市民踊跃参与植树活动,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能够聚木成林,吸收碳排放,从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C说法正确。
B
网站原创
随堂演练
【2024·龙岗区模拟】春光明媚,绿意盎然。在第46个中国植树节,深圳市民纷纷加入社区、公园、自然保护地的公民义务植树队伍,添“绿”鹏城。植树对环境保护发挥作用路径正确的是( )
①植树造林、种草治沙 ②禁止开发和利用资源
③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发展 ④保护耕地,维护粮食安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要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就必须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我们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②中“禁止”一词说法过于绝对;④中粮食安全问题与题干内容无直接关系,故排除。
C
网站原创
随堂演练
【解析】结合题文可知,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是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③不是制定此法的目的,不合题意。
天然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其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各方面的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2022年6月1日,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湿地保护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该法的制定实施,旨在(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制裁破坏湿地资源的犯罪行为
更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B
版权声明
课件版权归属“一起课件”,仅可自用,不可传播,不得用作商业性使用,不得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盈利网站。任何侵权行为将被视为版权侵害,侵权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
教材解析 本框为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框的内容,是第六课的落脚点,是建设美丽中国、共建生态文明的共识与行为追求的体现。本框包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两目内容,主要讲述“怎么办”的问题,回应我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与资源、环境挑战。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但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合理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并不陌生,通过课内外多种形式或多或少对生态文明建设都有所理解,生态文明意识也在内心逐渐形成。这就为学习“共筑生命家园”做好了铺垫,为如何坚持绿色发展提供了知识的准备。从个人层面来说,学生愿意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但缺乏从企业、社会和国家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格局和高度。中学生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处于生态文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认知水平和行为选择能力,需要正确引领并促使其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积极力量。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 2.道德修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 3.法治观念:正确理解并遵守党和政府制定的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各项政策,与违反政策的各种行为作斗争。 4.责任意识:在生活中以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教学难点: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网络音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设置活动:课堂引入 播放视频《转折点》 提问:结合视频以及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1.认真观看视频。 2.思考教师问题,并积极举手发言
第一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教学内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生态问题 提问:谁是生态问题的“幕后黑手”?谁该为其买单?自然对人类有什么重要意义?如果人类拒绝改变,将会走向怎样的结局?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人类和自然是什么关系?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 塞罕坝的“前世今生” 简单介绍塞罕坝过去与现在的变化。 播放关于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的付出的视频 提问:为什么塞罕坝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为什么它又从“沙地荒原”变回“林海绿洲”?你从中得到哪些启发? 介绍“塞罕坝”精神,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分析塞罕坝变化原因。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 知识拓展:介绍五大新发展理念。 结合生活实际,认真思考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跟随教师引导,结合自身理解,初步理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问题并举手回答问题。 在老师的点拨下,了解“塞罕坝”精神以及塞罕坝变化原因。 在老师的点拨下,理解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跟随教师引导,了解我国相关政策,知道五大新发展理念。
第二目: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教学内容: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要求;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相关材料,介绍余村的“前世今生” 播放视频 提问: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你比较一下,两条路有什么不同?余村是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的?对我们走绿色发展道路有什么启示?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总结余村变化发展带来的启示,解释所体现的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要求。 引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的语录 提问:你知道哪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呢? 展示同学们生活中常见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并引出所体现的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要求。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要求。 知识拓展 提问:建设美丽中国,青少年应该怎样做?(提示:可从意识、行动、宣传等角度思考。) 言语引导,总结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梳理本课逻辑,总结知识提纲。 仔细阅读相关材料,认真观看视频,结合自身感受,积极思考问题,主动举手发言。 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认真思考问题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在老师的点拨下,理解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要求,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结合所学知识和自身实际,跟随老师引导,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举手发言。 在老师的点拨下,了解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跟随教师引导,梳理本课逻辑,做好知识提纲总结。
七、板书设计
八、作业设计 1.【2024·河南南阳期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下列举措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B ) ①植树造林、种草治沙 ②禁止开发和利用资源 ③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发展 ④保护耕地,维护粮食安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024·龙岗区模拟】春光明媚,绿意盎然。在第46个中国植树节,深圳市民纷纷加入社区、公园、自然保护地的公民义务植树队伍,添“绿”鹏城。植树对环境保护发挥作用路径正确的是( C ) ①聚木成林,吸收碳排放 ②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③市民踊跃参与植树活动 A. 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3.天然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其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各方面的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2022年6月1日,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湿地保护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该法的制定实施,旨在( B ) ①制裁破坏湿地资源的犯罪行为 ②更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③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④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