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统编版(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是在学生初步了解家庭结构、家庭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贡献与责任。本单元对于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二)教材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少让父母为我操心》: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学会从自己做起,少给父母添麻烦。2.《这些事我来做》:鼓励学生主动承担家务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3.《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有责任为家庭做出贡献。(三)教材特点1.贴近生活实际: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家庭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2.注重情感体验:通过各种活动和案例,让学生在情感上体会家庭的温暖和自己的责任。3.强调实践行动: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为家庭做贡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责任和贡献。2.学会一些家务劳动的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3.掌握与家人沟通、合作的方法,共同为家庭做贡献。(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体验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贡献。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家务劳动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3.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解决家庭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感恩意识,让学生懂得关心家人、为家庭付出。2.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珍惜家庭的温暖。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贡献。2.培养学生的家务劳动技能和生活自理能力。3.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合作,共同为家庭做贡献。四、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家庭责任的内涵,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2.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在承担家庭责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3.如何引导学生将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感相联系。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家务劳动工具等。2.学生准备:收集自己为家庭做贡献的事例、家务劳动照片等。六、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家庭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家庭责任的重要性。2.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家务劳动任务和讨论家庭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3.案例分析法:运用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家庭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的家庭角色,增强对家庭责任的理解。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温馨的家庭视频,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感上体会家庭的美好,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的家庭是什么样的?你在家庭中扮演着什么角色?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家庭和家庭角色,为引出课题做准备。(二)认识家庭责任1.教师展示一些家庭生活的图片,如父母做饭、打扫卫生、照顾孩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的人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家庭中不同成员的责任和贡献,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责任的重要性。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如“小明主动帮妈妈洗碗”“小红帮爸爸整理书房”等,让学生讨论:这些同学的做法对吗?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设计意图:通过教材案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家庭责任的内涵,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也有责任为家庭做贡献。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你认为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哪些责任和贡献?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加深对家庭责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4.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家庭中不同成员的责任和贡献,如父母的责任是照顾家人、挣钱养家等,孩子的责任是好好学习、分担家务等。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代表发言,让学生了解家庭中不同成员的责任和贡献,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三)我的家庭贡献1.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为家庭做贡献的事例和家务劳动照片,并讲述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展示和讲述,让学生在分享中体会为家庭做贡献的快乐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你还能为家庭做哪些贡献?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自己还能为家庭做哪些事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3.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如帮父母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代表发言,让学生了解更多为家庭做贡献的方式,拓宽学生的思路。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我也有责任”板块,让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为家庭做贡献?设计意图:通过教材阅读,让学生明确为家庭做贡献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行动力。(四)家务劳动我能行1.教师展示一些家务劳动工具,如扫帚、拖把、抹布等,让学生认识这些工具的用途。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家务劳动工具,让学生了解家务劳动的基本工具,为后续的家务劳动实践做好准备。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你会使用哪些家务劳动工具?你会做哪些家务劳动?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务劳动经验,提高学生的家务劳动技能。3.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如会使用扫帚扫地、会用拖把拖地等。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代表发言,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家务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家务劳动实践活动,如打扫教室卫生、整理图书角等。设计意图:通过家务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家务劳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五)与家人沟通合作1.教师展示一些家庭矛盾的案例,如父母与孩子因为家务劳动分配问题发生争吵等,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家庭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解决问题。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当你与家人发生矛盾时,你会怎么做?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与家人沟通、解决矛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如主动与家人沟通、倾听家人的意见、尊重家人的决定等。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代表发言,让学生了解更多与家人沟通、合作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团队精神。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不让家人为我操心”板块,让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与家人沟通、合作,共同为家庭做贡献?设计意图:通过教材阅读,让学生明确与家人沟通、合作的重要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六)总结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贡献,以及与家人沟通、合作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2.教师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为家庭做贡献,与家人沟通、合作,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设计意图:通过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八、板书设计《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一)认识家庭责任(二)我的家庭贡献(三)家务劳动我能行(四)与家人沟通合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