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2.5《这些事我来做》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2.5《这些事我来做》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这些事我来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这些事我来做》是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以“为父母分担”为主题,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生活自理能力。而《这些事我来做》这一课在本单元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学会承担家务责任,提高生活技能,培养勤劳、自立的品质。
(二)教材内容结构
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家务擂台赛”“愿做哪种人”和“不让做怎么办”。
“家务擂台赛”通过交流做家务的经验和举办家务比赛,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家务种类和做家务的技巧,体会做家务的乐趣和成就感。
“愿做哪种人”引导学生思考做家务的意义,对比不同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主动承担家务的意愿。
“不让做怎么办”则针对学生在做家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如家长不让做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法和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参与家务劳动。
(三)教材特点
1.贴近生活实际:教材内容选取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务劳动场景,如扫地、洗碗、整理房间等,使学生感到亲切、熟悉,容易产生共鸣。
2.注重实践体验:通过家务擂台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做家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引导价值观念:教材不仅关注学生的家务技能培养,更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责任感和劳动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常见的家务种类,掌握一些基本的家务劳动方法和技巧。
2.认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明白做家务是为家庭分担责任的表现。
3.学会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积极参与家务劳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调查、交流、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体会父母的辛劳,懂得感恩。
2.激发学生对家务劳动的兴趣和热情,养成勤劳、自立的良好品质。
3.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三、教学重点
1.认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家务劳动方法和技巧。
2.学会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积极参与家务劳动。
四、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落实家务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如何解决学生在做家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家务劳动调查表、奖品等。
2.学生准备:完成家务劳动调查表,准备参加家务擂台赛的物品。
六、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家务劳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家务劳动的乐趣和意义。
2.活动教学法:通过组织家务擂台赛、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成长。
3.案例分析法:选取学生身边的家务劳动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4.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家务劳动的视频,如孩子们帮忙做家务的场景,或者展示整洁的家庭环境是通过家务劳动创造的。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直观地展示家务劳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家务劳动的关注。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家里做过家务吗?都做过哪些家务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家务劳动经历,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二)家务擂台赛
1.小组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做过的家务,分享做家务的经验和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家务种类和做家务的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家务大比拼:组织学生进行家务擂台赛,比赛项目可以包括叠衣服、扫地、擦桌子等。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比赛,其他同学作为评委进行打分。
设计意图:通过家务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热情,同时也让学生在比赛中掌握一些基本的家务劳动方法和技巧。
3.颁发奖品:对在比赛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颁发奖品。
设计意图:通过奖励,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家务劳动的兴趣和热情。
(三)愿做哪种人
1.故事导入: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勤劳和懒惰的故事,如《寒号鸟》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勤劳和懒惰的不同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明白勤劳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1)你愿意做一个勤劳的人还是懒惰的人?为什么?(2)做家务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思考做家务的意义,激发他们主动承担家务的意愿。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全班交流,让学生听取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
(四)不让做怎么办
1.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些学生在做家务过程中遇到家长不让做的案例,如“妈妈说我还小,不让我洗碗”“爸爸觉得我学习更重要,不让我扫地”等。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这些案例中家长的做法是否正确,以及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在做家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碍,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学生与家长沟通的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会如何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3.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角色扮演进行总结,强调做家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明确学习重点。
(五)总结拓展
1.教师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务劳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家务劳动,为家庭分担责任。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明确学习目标。
2.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主动承担一项家务劳动,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同时,鼓励学生在班级中分享自己的家务劳动经历,互相学习和进步。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八、板书设计
《这些事我来做》
(一)家务擂台赛
(二)愿做哪种人
(三)不让做怎么办
(四)总结拓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