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一政治答案
1、D 2、C 3、A 4、C 5、D 6、B 7、C 8、B 9、C 10、B
11、B 12、D 13、D 14、C 15、B 16、A 17、B 18、B 19、C 20、A
21.①新中国的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这是中国平视世界的基础。②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是中国平视世界的支撑。③中国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中国平视世界的保证。
22.【答案】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②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③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核心技术突破、社区治理水平提高,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23.【答案】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②立足基本国情,坚持理论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答案】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范天兰勤学苦练,增强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启示新时代青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脚踏实地,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范天兰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启示新时代青年要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主动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25.①“爱国”:要热爱伟大祖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替代语言:要锤炼品德修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励志”: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自觉担当时代责任。
③“求真”:要练就过硬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
④“力行”抓住历史机遇期,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善于创新。(替代语言:勇于砥砺奋斗,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见证者。)2024-2025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4 年 4 月 29 日,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主办的“龙·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八千年龙文化精品文物展”在中国考古博物馆开展。展览向公众讲述中国八千年龙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还为观众提供了文物的考古背景。“观众不仅能亲眼欣赏文物,还能了解到文 物的发掘地点、出土位置等信息。”通过展览,人们可以认识到( )
①旧石器时代的生产生活状况
②原始畜牧业和农业产生的过程
③中国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进入文明时代
④中国私有制的产生及社会成员贫富分化的状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海外网报道,2024 年美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速远低于预期,年增长仅 1.6%,而通胀率却再次升至 5.4%。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一场破坏性超过大萧条的经济崩盘可能即将在 2024 年降临美国。如果美国经济崩盘,其直接原因是( )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无法调和的阶级对立和阶级矛盾
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有组织性之间的矛盾
3.2024 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 176 周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共产党宣言》( )
①第一次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③第一次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合理诉求
④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人类社会的发展表明,历史的大车轮总会按它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任何困难和挫折都无法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遵循历史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的是( )
①结束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②带领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③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④实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全局工作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论。1956 年党的八大、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2017 年党的十九大都准确分析和把握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下列对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①表明供给不足已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②说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日益提高、日益强烈
③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发生变化,进入了新时代
④不同时期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基于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1956 年 2 月苏共“二十大”之后,毛泽东指出:“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从此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
①立足中国国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②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③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④提出了尽可能根据本国国情来走自己的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1978—2023 年,滚滚向前的改革春潮,造就了蓬勃发展的今日中国;2012—2023 年, 更高举起的改革大旗,推动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最新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这都表明改革开放(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③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④是我国适应当今世界开放性做出的必然选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红船精神基地
延安精神基地
西柏坡
精神
基地
红旗渠
精神
基地
)8.2024 年暑期,高一学生李某报名参加研学专列,前往以下四个红色教育基地参与“行走式研学”,获得了难忘的旅行体验。在本次研学中,李某可以感悟到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奋斗历程
②中国进行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历程
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党和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
④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历史,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百年。以下对百年来重要事件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②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④改革开放推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 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我们一直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又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提出表明( )
①党重新塑造和发展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
②党对中国道路、理论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③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④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最高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1978 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13 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
革的新征程;2024 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谱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由此可知( )
①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的动力
②中国式现代化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③中国式现代化为不同时期的社会主义发展提供道路选择
④改革开放以来,党工作的重点始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24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这是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
①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②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力的集中体现
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04 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嵊州调研考察.提出“让‘民情日记’更有生命力,取得更好的实效”。时下,在浙江省嵊州市,供电和气象部门正在延续书写 20 多年的“民情日记”,他们扑下身子分析茶农需求,利用大数据云平台实时监测,通过无人机巡检等方式逐项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使茶企增效、茶农增收。在传承中丰富、在发展中完善,这一诞生于田间地头的“民情日记”( )
①是党员干部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全部展现
②彰显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③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治本之策
④有利于不断满足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24 年 7 月 27 日至 8 月 12 日,在历时 16 日的第 33 届奥运会中,我国运动健儿顽
强拼搏,奋勇争先,取得了金牌总数第一名的好成绩。从九十多年前刘长春只身一人出征,到近年来的硕果满满。征战奥运赛场的历程,是我国人民百年践行体育强国梦想的历程,也是不断追求实现中国梦的缩影。百年的逐梦征程进一步证明了( )
①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体育强国实现
②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伟大梦想之中
③中国梦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梦,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梦
④中国人民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5.“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 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对上述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
①涵盖了科学社会主义最新的理论实践成果
②中国进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④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从深度看,国有企业、 农村等关键领域,改革向更深层次推进;从广度看,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 相结合;从温度看,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这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创新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价值取向
③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④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何为中国梦?叶圣陶说,个个人有饭吃,个个人有工作做。孙中山说,在 10 年内为中国修建 16 万千米的铁路,160 万千米的公路。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 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据此,对中国梦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中国梦本质上体现了国家、民族、人民的有机统一
②中国梦是贯穿伟大事业始终的基础性、决定性工程
③社会发展的多样性要求中国梦立足中国人民的幸福追求
④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每个中华儿女都要做中国梦的奋斗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理论武装,每逢重大历史关头,都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全党思 想。今天,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迈上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要更好肩负 起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迫切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一思想的价值在于( )
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打破了惯常的视野局限
②是回答时代之问的产物,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③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形态,是坚持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典范
④形成一系列重大原创性理论观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发展中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和独特思想魅力。这一思想包括“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三者彼此呼应、相互贯通,构成了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下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正确的有( )
①“十个明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路线图”和“方法论”
②“十三个方面成就”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③“十四个坚持”集中反映了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理论思考和贡献
④ 能统一全党思想、行动,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24 年 2 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紧扣总要求,突出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并强调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抓好意见落实,形成长效机制。这是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是实践探索与理论指导相统一的科学理论
②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③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具体方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简答题:本题共 4 题,共 40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1.平视世界,是一种力量和底气,是需要资格和实力的。“站起来”是平视世界的基础, “富起来”是平视世界的支撑,“强起来”是平视世界的保证。一百多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奋力拼搏,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精彩转型, 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从改天换地到翻天覆地、再到惊天动地的变化,使得中国有实力、有底气和有资格“平视世界”。
依据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中国能够“平视世界”的底气何在。
(10分)
22.2023 年 4 月 10 日,习近平主席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春满南粤,鹏城回响,我们一起来观听:
前海:核心引擎动能澎湃,企业纷至沓来。原来还是一片滩涂的前海,现在已经崛起一 座现代化新城。
渔民村:“物质小康”快步迈向“精神小康”。新增的 8 幅浮雕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新时代渔村人勇担先行示范使命的喜人变化。
北站社区:小社区大舞台,多元共治有力量。从原来的偏远社区到如今高楼林立、人
口稠密的都市核心片区,北站社区是深圳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光启(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在突破核心技术上取得更大进展,长期扎根于基础研究创新,率先完成了从 0 到 1 的超材料工业体系构建,开创了超材料的全产业链体系。普通人身边具体而微的变化,彰显着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印证着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为什么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8 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
看深度,财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农村改革等关键领域改革向更深层次推进, 我们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看广度,避免“碎片化”,善打“组合拳”,注重理清重大改革的逻辑关系,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明显提升。看民生温度,医疗保障、教育均衡、食品安全……一桩桩“百姓事”,融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成为改革的关注点、发力点。
实践深刻表明,这不仅是一场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 刻变革,也是一场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
展望中国改革发展前景,我们仍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党对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全面领导,让党的领导更加适应实践、时代、人民的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加强理论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以改革为先导、向改革要动力,推动改革在新发展阶段打开新局面,我们就一定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围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谈谈你的认识。(8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炉房村“山坡找 网女孩”范天兰的故事便是对这句话的生动诠释。
四年前为了备战高考,范天兰和姐姐一起到家背后的小山坡,寻找更好的信号上网 课。一次偶然,范天兰埋头学习的样子被上传网络,感动了许多人。
“我是师范生,大学毕业后想当一名老师。”这是范天兰入学时就立下的志向。大学四年,为增强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她主动加入研学项目。且学且行,范天兰的“教师梦”一天天变得更加清晰,她说:“高考以来,作为平凡的大山女孩,被那么多的人看见、关注,从最初的兴奋、忐忑,再到现在的自信、笃定,我渐渐明白了逐梦的意义。” 今年毕业的范天兰,已确定要回到家乡云南,登上三尺讲台,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成为那一束微小却坚定的光,照亮学生前行的路”。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范天兰的成长故事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启示。(8 分)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
中国梦的提出,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在中国梦的雄壮交响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是最催人奋进的主旋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 从实现总体小康水平,到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到构建覆盖近14 亿人的保障体系…… 国泰则民安,民富则国强,伟大的中国梦,为个人梦想提供了广阔空间。
逐梦征程上,从“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国之重器跃然于世,到杂交水稻、青蒿素 等重大突破造福世人;从防沙治沙、脱贫攻坚,到巡边护边、为国戍海,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心中洋溢着对祖国的深沉大爱,生命里盛装着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这些“最闪亮的坐标”,已经成为伟大民族精神的代表性符号和重要象征,必将激发和汇聚万众一心奋 斗新时代、众志成城共襄伟业的使命和力量!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请从“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中任选一个角 度,谈谈青年学生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6 分)
高一政治 第 10 页 共 10 页2024-2025 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
政治试题答题卡
考号(班号)填涂区
班级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考号: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6 11 16
2 7 12 17
3 8 13 18
4 9 14 19
5 10 15 20
二、非选择题
21.(10 分)
高一政治答题卡 第 1 页 共 2 页
{#{QQABJYSQogigAgAAAQhCEQVgCACQkhCACagGxBAEMAIBSRFABAA=}#}
22. (8 分)
23. (8 分)
24. (8 分)
25.(6 分)
高一政治答题卡 第 2 页 共 2 页
{#{QQABJYSQogigAgAAAQhCEQVgCACQkhCACagGxBAEMAIBSR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