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助你轻松驾驭每一堂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引申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3、正确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与现实意义。【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积累文言词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与现实意义。【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报道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国名党自认为西部据点防守是最强、坚不可摧的,但我西路军顺利攻破了敌人的封锁,取得了胜利,请问原因是什么?我们将通过本课的学习,找到其答案!任务一:走进经典教师介绍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他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说,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阐述了儒家重民思想。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其学说对后世儒者影响很大。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作品简介:《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有影响的著作。《孟子》一书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为研究孟子及思孟学派的主要材料。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宋朝朱熹把《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很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任务二:解读经典教师讲解重点字词,翻译句子,疏通文意。任务三:解读经典1.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 作者又是怎样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本文列举了两个有关战争的事例。其一:攻城失利一事其二:守城失利一事3. 孟子认为治理国家主要依靠什么?封疆之界不足以域民,山溪之险不足以固国,兵革之利不足以威天下,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不能凭借这些客观条件上的优势,最关键的是需要“人和”。4. 一个国家怎样才能获得“人和”?一个国家若能做到“得道”,即“实施仁政”,便能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如果帮助它的人多到极点,天下人就都归顺于它,这就是“人和”的最佳状态。反之,若是“失道”,不实施仁政,最终会导致众叛亲离。5. 一个拥有“人和”的国家会有怎样的优势呢?文中是如何阐述的?“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也就是战无不胜。由此可见,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其他的客观条件,而是“人和”。实施仁政,就可以得到人和,就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战无不胜。6. 作者从两方面阐述了文章的观点后,为什么还要写后面的内容?首先,这是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这一观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小结提升:为了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作者是如何论证的?本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进攻的一方举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的论点,再从防守的一方举例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最后得出治国的道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拓展延伸:“人和”对一个国家至关重要,同样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那么,作为个体的我们,能怎样获得“人和”呢?一个人拥有“人和”无疑会给自己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利益,但并非每个人都拥有“人和”。只要你有一颗宽容、仁爱、善良的心,就能获得“人和”,就可以获得无穷的正能量,成为一个强大的人。课堂总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引申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秦二世凶残暴戾,使得人民苦不堪言,这时,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农民起义,顺应民意,极大地动摇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这就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子所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共28张PPT)《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习目标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积累文言词语。贰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叁正确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与现实意义。重点重点难点情境导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报道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国名党自认为西部据点防守是最强、坚不可摧的,但我西路军顺利攻破了敌人的封锁,取得了胜利,请问原因是什么?我们将通过本课的学习,找到其答案!走进经典作者简介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他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说,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阐述了儒家重民思想。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其学说对后世儒者影响很大。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孟子(约前372—前289)作品简介《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有影响的著作。《孟子》一书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为研究孟子及思孟学派的主要材料。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宋朝朱熹把《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很大。《孟子》走进经典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解读经典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解读经典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等。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内城。外城。围。表转折,却。句首发语词。这。这样却。解读经典【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包围(的方式)攻打它,一定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虽然)这样却不能取胜,是因为有利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的地理形势。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解读经典凭,靠。使……巩固。武器的锐利。震摄。城墙。护城河。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坚韧,锋利。粮食。充足。放弃。离开。解读经典【译文】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供给和储备)不是不充足,(但守城的一方)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地理上的有利条件比不上内部人民团结一致。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精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解读经典动词,到。通“叛”,背叛。归顺,顺从。背叛。极点。解读经典【译文】能行仁政的君王,就能得到很多人的帮助,不施行仁政的君王,就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要战就一定会取得胜利。品读经典品读经典1.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2. 作者又是怎样来说明这一观点的?其一:攻城失利一事其二:守城失利一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本文列举了两个有关战争的事例。品读经典其一:攻城失利一事而环攻之天时不如地利守方不如天时地利胜败品读经典其二:守城失利一事城高池深兵革利粮多守方地利攻方委而去之人和地利不如人和胜败不如品读经典3. 孟子认为治理国家主要依靠什么?封疆之界不足以域民,山溪之险不足以固国,兵革之利不足以威天下,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不能凭借这些客观条件上的优势,最关键的是需要“人和”。品读经典4. 一个国家怎样才能获得“人和”?一个国家若能做到“得道”,即“实施仁政”,便能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如果帮助它的人多到极点,天下人就都归顺于它,这就是“人和”的最佳状态。反之,若是“失道”,不实施仁政,最终会导致众叛亲离。品读经典5. 一个拥有“人和”的国家会有怎样的优势呢?文中是如何阐述的?“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也就是战无不胜。由此可见,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其他的客观条件,而是“人和”。实施仁政,就可以得到人和,就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战无不胜。品读经典6. 作者从两方面阐述了文章的观点后,为什么还要写后面的内容?首先,这是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这一观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小结提升为了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作者主要是如何论证的?本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进攻的一方举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的论点,再从防守的一方举例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最后得出治国的道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拓展延伸“人和”对一个国家至关重要,同样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那么,作为个体的我们,能怎样获得“人和”呢?一个人拥有“人和”无疑会给自己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利益,但并非每个人都拥有“人和”。只要你有一颗宽容、仁爱、善良的心,就能获得“人和”,就可以获得无穷的正能量,成为一个强大的人。课堂总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引申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板书设计提出观点举例说明得出结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战争事例治国道理得道多助,类 推失道寡助作业设计秦二世凶残暴戾,使得人民苦不堪言,这时,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农民起义,顺应民意,极大地动摇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这就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子所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版权声明课件版权归属“松鼠课堂”,仅可自用,不可传播,不得用作商业性使用,不得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盈利网站。任何侵权行为将被视为版权侵害,侵权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注意】字体安装之后必须要重启PPT,字体(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少的情况) 才能显示出来。找到压缩包中 鼠标左键双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的字体文件夹 字体文件【注意】字体安装之后也必须重启PPT。(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多的情况)找到压缩包中 打开后有较多字体安装包,Ctrl+A全选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的字体文件夹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Mac系统的安装与windows系统类似,仅提供路径)找到压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应用窗口中打开“字体册”鼠标左键双击字体文件 界面左上方点击“+”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选中要安装的字体,点击“打开”【注意】Mac系统与Windows系统一样,都需要重启PPT,字体才能显示出来。“明明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播放也正常的,但拿去教室电脑上播放,字体又变得乱七八糟!”老师们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代表安装在自己电脑上的C盘(一般情况下),但如果教室电脑上没有安装过PPT内所用的特殊字体,在打开PPT时,会出现字体不一或缺失的情况。把字体文件复制粘贴到教室电脑上的 C盘> windows > fonts文件夹里即可。在教室电脑上找到压 打开后框选中字体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包,Ctrl+C复制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注意】转图片后,图片会自动对齐页面正中在自己的电脑上将有特殊字体的可编辑文字转化成图片即可。 心,需自己移动到原位选中含有特殊字体的可编 Ctrl+V粘贴,点击右下角 点击“粘贴选项” 下右边辑文字框,Ctrl+X剪切 图标 的图标,选择粘贴为图片“下载了字体,安装也成功了,电脑也重启了,但PPT内却找不到这款字体了?!”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有多种字重的情况(例:阿里巴巴普惠体),部分字体隐藏了。字重:可以理解为改款字体的不同粗细呈现最直接的方法是 完毕后,打开PPT,直接搜索字体+字重。前提是确保完成一下操作:①字体安装后重启PPT; ②把这款字体整个系列(全部字重)都已下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课件版权归属“松鼠课堂”,只供个人使用,请勿私自传播,违者必究).docx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版权归属“松鼠课堂”,只供个人使用,请勿私自传播,违者必究).pptx 【松鼠课堂】字体安装说明书.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