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秋季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测试范围:第五单元一~三章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二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量60分钟。
2.本学科试卷的答案一律按要求填写到答题卷相应处。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动物中,背腹扁平,消化道有口无肛门的是( )
A.腔肠动物 B.扁形动物 C.软体动物 D.环节动物
2.外骨骼不仅是某些动物保护自己的“盔甲”,还能起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下列动物中,具有外骨骼的是( )
A.水螅 B.蜗牛 C.蚯蚓 D.蝗虫
3.下列各组动物中,都用鳃呼吸的是( )
A.鳄鱼、石鳖、娃娃鱼 B.鲨鱼、鲸鱼、鲍鱼
C.河蚌、乌龟、蝗虫 D.海马、青鱼、缢蛏
4.下列有关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蜈蚣、蝉蜕、蝎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
B.乌龟属于两栖动物,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
C.秀丽隐杆线虫属于线形动物,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D.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5.下列各项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A.珊蝴虫、蚯蚓 B.缢蛏、河蟹 C.青蛙、蛇 D.蜈蚣、蜥蜴
6.下列体温恒定的一组动物是( )
A.鲨鱼和鲸鱼 B.麻雀和家兔 C.乌龟和大象 D.青蛙和大鲵
7.鱼在水中前进的动力主要来自( )
A.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B.尾部和尾鳍的摆动
C.躯干部和尾鳍的摆动 D.胸鳍、腹鳍和尾鳍的摆动
8.下列分别属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一组是( )
A.乌龟和螃蟹 B.大鲵和蜈蚣 C.娃娃鱼和鳖 D.蛇和鳄鱼
9.鸟类排便频繁的原因是( )
A.直肠短,不储存粪便 B.小肠短,不储存粪便
C.消化不完全 D.小肠、直肠都很发达,消化快
10.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表被毛,有利于吸引异性和求偶 B.胎生可以提育产仔数量
C.胎生哺乳有利于提高后代成活率 D.哺乳动物的体温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11.下列关于骨骼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块骨骼肌能完成一个动作 B.一块骨骼肌附着在一块骨上
C.一块骨骼肌的特征是能收缩 D.一块骨骼肌属于一种肌肉组织
12.人体的各种运动都是以一定的结构为基础。以下有关人体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所有的关节都是能够活动的
B.关节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
C.关节包括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和关节腔
D.肱二头肌属于肌肉组织
13.当我们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分别处于收缩和舒张状态时,表现出来的动作是( )
A.屈膝 B.伸膝 C.屈肘 D.伸肘
14.下列动物行为中,均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蜘蛛织网、黄牛耕地 B.狗辨主客、尺蠖拟态
C.大雁南飞、惊弓之鸟 D.婴儿吮吸、喜鹊筑巢
15.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老鼠生来会打洞 B.蜘蛛结网
C.小狗“学算数” D.小孩吃奶
16.下列不是动物群体之间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
A.动作 B.声音 C.生长激素 D.气味
17.下面有关探究动物行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要从它的幼虫开始进行隔离饲养
B.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时发现学习行为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C.蜜蜂主要通过嗅觉识别气味来实现个体间的相互沟通
D.昆虫的性外激素是雌雄虫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物质
18.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同种个体之间能起到交流信息作用的是( )
①雌蛾释放性外激素 ②蜜蜂跳圆形舞 ③蚂蚁相互碰触角 ④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⑤蚊子叮咬人 ⑥狗一路走一路撒尿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③⑥
19.下面哪种动物的行为对植物有利( )
A.蝗虫吃庄稼 B.蜜蜂采蜜 C.蚜虫吸植物汁液 D.羊啃树皮
20.下列现象中,哪一项不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A.大山雀啄食林木害虫
B.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叶
C.蚂蚁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D.小鸟以植物的浆果为食,植物的种子随粪便排出
21.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实验区的草叶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的天然草区,牧草却生长良好。人工草场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污染 B.缺水干旱
C.植被种类不够丰富 D.食物链被破坏
22.鸟喜欢吃枸杞,枸杞种子不能被消化,随粪便排出体外,遇条件适宜会萌发,这体现了动物能( )
A.帮助植物传粉 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维持生态平衡 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23.如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某个概念或器官,下列不能构成图中关系的是( )
A.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软体动物
B.变温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C.狼的牙齿、门齿、犬齿
D.动物运动器官、足、翅
24.导盲犬懂得很多口令,可以带领盲人安全出行。当盲人遇到障碍和需要拐弯时,它会引导主人停下以免发生危险。下列有关导盲犬主要特征和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体温恒定 ②变温动物 ③胎生、哺乳 ④体表被毛
⑤具有社会行为 ⑥靠四肢行走 ⑦导盲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⑧导盲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A.②③⑤⑦ B.①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⑥⑦ D.①③④⑥⑧
25.关于动物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没有动物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无法进行
B.通过对动物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制成了雷达等仪器装备
C.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D.如果随意引入某种动物,可能会导致原生态系统的崩溃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共50分。
26.(9分)某生物兴趣小组收集了下列几种常见的动物,欲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请你结合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动物A适于飞行的特点: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动物B蚯蚓和E共同的特征是身体______,这一特点使它们的运动更加灵活。
(3)动物F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和运动器官分别是______、______。
(4)各种动物的形态结构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E的体表有会限制发育和生长的结构,所以需要定期______。
(5)各种生物依赖各自的结构,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C的幼体在水中生活,用______呼吸,成体用______呼吸,并依靠______辅助呼吸。
(6)若将图中动物分为BE和ACDF两类,则分类依据是______。
27.(6分)回答蚯蚓的相关问题:
(1)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的目的是______。观察发现蚯蚓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其身体分节的意义是______。
(2)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地面上的原因是______。
(3)根据环带可以区分蚯蚓的前后端,靠近环带的一端是蚯蚓的______。
(4)将蚯蚓分别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和粗糙的纸板上,发现蚯蚓在______运动较快,其运动较快的原因是______。
28.(10分)为了更好地生存和繁衍,动物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下列是与动物运动有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蚯蚓靠肌肉与______协调配合完成运动;图乙中,Ⅰ、Ⅱ、Ⅲ表示蝗虫身体的各部,①、②、③表示蝗虫的某些器官,蝗灾时,成群蝗虫所经之处庄稼大量减产甚至颗粒无收。成群的蝗虫是否具有社会行为 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
(2)图丙是人的关节及屈肘动作模式图,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的结构是[ ] ______。在屈肘动作中由[ ] ______提供动力,使骨绕关节运动。高等动物的运动不仅依靠运动系统,还需要______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3)图丁是某同学在学习运动系统时做的笔记,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理由是______。
29.(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江西九岭山保护区在2021年2月5日被中国林学会命名为第五批全国林草科普基地。据悉,近日九岭山保护区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林狸(又名刁猫、斑灵猫、点斑灵狸,是食肉目林狸科林狸属哺乳动物)。这尚属首次,此前曾先后发现中华秋沙鸭、白颈长尾雉、白鹇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材料二 甘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糖料作物,农民在甘蔗田中放养鸭子,鸭子可啄食害虫,牛粪经过堆肥后,可作为甘蔗的肥料。
(1)阅读材料一,完成填空:
①斑林狸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______、______,其意义是____________。
②斑林狸的牙齿具有______的分化,与其肉食性生活相适应;牙齿分化提高了斑林狸的______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2)阅读材料二,完成填空:
①鸭子可啄食害虫,从而控制害虫的数量,体现了动物可以维持______的重要作用。
②甘蔗叶可喂牛,牛粪经过分解者分解后的产物,可以作为甘蔗的肥料,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着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此过程中,如果没有牛的参与,该循环能不能进行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30.(6分)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泰国一家动物园发布了一段令人膛目结舌的录像。视频中的猩猩灵活地爬上铁笼壁,将手中毯子一端系在天花板的横杆上,另一端绑到竖杆上,再手脚并用将绳结拉紧,稍作整理后一张吊床就成型了,分析回答:
(1)猩猩在制作吊床的过程中产生的运动,主要是骨骼肌牵动骨绕着______为支点产生的,骨骼肌具有______的特性。
(2)大猩猩智商比较高,具有很强的运动能力,它能熟练地做吊床是一种______行为,与其它一些比较低等的动物相比,它的这种学习能力要强,这种运动与学习能力可以使它______。
(3)野生环境下的大猩猩营群体生活,具有非常复杂的______,用声音来进行______。
31.(6分)为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
步骤一: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A、B岛和A、C岛间用等长的木条连接起来。(如图1所示)
步骤二:将20只蚂蚁放在A岛上,B岛放食物,C岛不放食物,让蚂蚁自由通过桥①和桥②。大多数蚂蚁爬向B岛。
步骤三:一段时间后将桥①和桥②对换,大多数蚂蚁爬向了C岛。
请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捕获的蚂蚁应来自______(填“一个”或“多个”)蚁穴。实验前的蚂蚁最好处于______(填“饥饿”或“吃饱”)状态。
(2)完成步骤三后可以推测,蚂蚁是靠______进行通讯的。
(3)步骤三中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手直接移动“桥”。
(4)蚂蚁群体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一种典型的具有______行为的动物。
(5)实验完毕后,应该如何处理蚂蚁______。(填字母)
A.扔进垃圾桶 B.用脚踩死 C.放回大自然
32.(5分)下图是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请回答:
(1)④过程表示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______为食,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同时又通过图中的①______过程产生二氧化碳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进行②______。
(2)干草堆放很久了,会逐渐被分解,但如果被牛羊吃了,便会很快被分解,可见,动物能______(“促进”或“抑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过去为了保护人畜安全,牧民曾大规模猎杀狼,随后野兔、草原鼠数量大增,与牛、羊争草,加速草场退化。事实说明动物在维持______中起到重要作用。
2024年秋季期中考试试题
八年级生物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D D B C B A C A C C C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C D D B C D D A D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共50分。
26.(1)前肢变成翼(答案合理即可)
(2)分节
(3)鳃 鳍
(4)蜕皮
(5)鳃 肺 皮肤
(6)体内是否有脊柱
27.(1)使蚯蚓能正常呼吸 使身体运动灵活自如
(2)土壤中水分较多,氧气少
(3)前端
(4)粗糙的纸板上蚯蚓的刚毛在粗糙的纸板上能辅助运动
28.(1)刚毛否没有明确的分工
(2)[2] 关节囊 [6] 肱二头肌 神经
(3)A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29.(1)①胎生 哺乳(或哺乳胎生)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②门齿、臼齿、犬齿摄取食物
(2)①生态平衡②物质循环能
30.(1)关节 受到刺激而收缩
(2)学习 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3)社会行为 信息交流
31.(1)一个 饥饿
(2)气味
(3)不可以
(4)社会
(5)C
32.(1)绿色植物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2)促进
(3)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