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 (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 (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查 6.小鼠在摄入受肠毒素污染的食物后,会引发包括恶心、呕吐在内的一系列防御反应。某研究小组
给小鼠饲喂糖精溶液后,随即在肠道内注射肠毒素;多次重复后,小鼠出现味觉回避反应,即饮用
高二生物试题 糖精溶液的次数和用量显著减少,表现出“恶心”样行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鼠摄入糖精溶液后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
审题教师: B.小鼠对糖精溶液产生的味觉回避反应属于条件反射
一、单选题(本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C.小鼠在建立回避反应过程中,糖精溶液由条件刺激转化为无关刺激
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D.小鼠形成味觉回避反应增强了其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
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7.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
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由“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组成 确的是( )

B.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A.ab段主要是 Na 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C B.bc段主要是 Na

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C +D .cd段主要是 K 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
D.de +段主要是 K 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2.设某种群中只存在基因型为 Aa的个体,由于外界因素的改变,该种群被分割成两个种群甲和
8.如图为人体不同类型的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乙,如图表示分割后的两个种群 A基因频率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3种神经元的树突通常短而粗,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直接传向
A.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的基因频率为 0.5
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B.T时刻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可能相同
B.3种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样,基本结构都包括细胞膜、细
C.甲、乙种群从 T时刻开始出现生殖隔离
胞质和细胞核,功能也相同
D.环境直接通过对基因型的选择影响基因频率 C.3种神经元都由细胞体、轴突、树突等组成,并且神经末梢只
3.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 位于轴突末端
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D.3种神经元尽管突起数量不同,但末端形成的神经末梢分布于
A.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液的胶体渗透压 全身各处
B.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90%以上来源于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 9.心率为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心肌 P 细胞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动作电位以控制心脏搏动。同时,
C.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P细胞也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受体阻断剂 A 和 B 能与各自受体结合,并分
D.大量喝清水后,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加,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别阻断两类自主神经的作用,以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为对照,检测了两种受体阻断剂对心
4.如图是小鼠肝脏组织切片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相应部位的液体,甲、乙、丙表示三种细胞,“→ ” 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自主神经被完全阻断时的心率为固有心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表示液体流动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受体阻断剂 A 可以阻断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A.小鼠的细胞外液中②占比最多 B.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小于固有心率
B.①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其所需各种营养物质直接从④获取 C.兴奋经突触结构在交感神经与 P 细胞之间传递
C.饥饿时,A 处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低于 B处 D.若受试者心率为 90 次/分,则交感神经作用更强
D.由于大量的血红蛋白存在,②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③ 10.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5.2024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不负使 A.神经中枢仅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中
命,勇夺 40金 27银 24铜,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当 B.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呼吸急促、走路不稳、语无伦次,与之有关的中枢分别位于脑干、小脑
体育健儿在剧烈运动时,内环境中可能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和大脑皮层
A.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 B.血浆的 pH显著降低 C.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四肢,数量多于脑神经
C.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D.ATP与 ADP相互转化的速率加快 D.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包含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高二生物试题 第 1页共 8页 高二生物试题 第 2页共 8页
{#{QQABBYCEogAAAhBAAQhCUQEwCEMQkgEACQgOxBAMMAIBiANABAA=}#}
1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17.某人脚不小心踩到钉子时,马上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
A.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加快,大部分血管收缩,膀胱缩小 展,以避开损伤性刺激,又不会跌倒。该过程的反射弧结构示
B.有效刺激强度越大,神经纤维产生的动作电位越大 意图如下,其中①~④为突触,“+”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
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大脑皮层的代表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2.清凉油有清凉散热、止痒止痛的功效。清凉油中因含薄荷醇而使皮肤表面有清凉刺激感,若接 A.①~④处突触前膜的信号对突触后膜的作用依次为:
触过清凉油的手不小心触碰到眼睛时会有灼烧感且会流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薄荷醇刺激皮肤后,兴奋在传入神经上单向传导 B.刺激⑤引起肌屈曲,属于非条件反射
B.涂抹清凉油后感觉到神清气爽属于非条件反射 C.屈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完成屈腿反射的过程中共需要 6个神经元参与
C.眼睛触碰清凉油后引起的流泪属于条件反射 D.非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D.眼睛触碰清凉油后引起流泪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18.手机和电脑发出的蓝光会使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递至棕色脂肪细胞
13.如图表示人在提起重物时所发生的反射通路,首先大脑 (BAT)后,引起 BAT 兴奋性下降,使 BAT 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减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皮层发出冲动,引起α神经元、γ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 A.感光细胞是感受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棕色脂肪细胞是效应器
骨骼肌中的梭外肌纤维(肌纤维即肌细胞)收缩,从而 B.兴奋传至 BAT 时,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
提起重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兴奋传至 BAT 时,BAT 对 Na 的通透性增强
A.人提起重物后需要维持身体平衡,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 D.夜间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可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中枢在小脑 19.为探究从传统中药厚朴中提取出的厚朴酚对小鼠神经元兴奋性修复的作用,
B.如果刺激图中的α神经元,则产生的兴奋可以传至γ神经元 科研员用厚朴酚对认知障碍模型鼠进行治疗,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
C.肌梭可接受来自γ神经元的兴奋刺激,并将产生的兴奋传递到 A神经元 错误的是( )
D.α神经元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支配的梭外肌纤维构成效应器 A.图中空白组(正常鼠)的静息电位是指细胞膜内外侧电位差为 65 mV左右
14.已知药物 X能阻断蟾蜍的屈肌反射活动,使肌肉不能收缩,但不知 B.与正常鼠相比,模型小鼠神经元细胞内外 Na
+浓度差较低
药物 X是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还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 C.厚朴酚处理模型鼠可加快神经元中 Na
+通道的开放速度
D.厚朴酚可通过降低静息电位绝对值提高神经元的敏感性
传递,或是两者都能阻断。现有一个如图所示的屈肌反射实验装置,
图中的 A~E代表实验位点(进行药物处理或电刺激的位点)。下列 20.科学家们将人类的神经胶质瘤细胞注射到了小鼠的脑子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这些胶质瘤
分析正确的是( ) 细胞与真正的神经细胞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突触结构,结构模式图如图所示。进一步研究发现这
A.将 X放于 D点后刺激 C点,若肌肉收缩,则说明 X不可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些胶质瘤细胞中与突触形成有关的基因会被激活,使其伪装成神经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将 X放于 D点后刺激 E点,若肌肉收缩,则说明 X不可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A.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的释放和在突触间隙的扩散均需消 ATP
C.将 X放于 B点后刺激 C点,若肌肉不收缩,则说明 X可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B.图示中的神经胶质瘤细胞与突触前神经元形成突触后,会导
D.将 X放于 B点后刺激 A点,若肌肉收缩,则说明 X不可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致突触后神经元 NMDA受体结合的神经递质增多
15.每年 6月 26日为“国际禁毒日”,厉行禁毒是我国一贯的立场和主张,青少年要掌握毒品致病 C.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的 NMDA受体的活性,可以抑制神经胶
机理的相关知识并做好禁毒宣传。图中①②③为神经元或突触
质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上的某些结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可卡因能干扰交感神经的作用,会导致心脏功能异常 D.突触后膜上的每种受体均可以和多种神经递质结合
B.吸食可卡因会使多巴胺转运载体失去回收功能,导致突触后 21.摄食和胃肠道活动受到神经系统的调控。下丘脑不同区域分别有摄食中枢和饱中枢,摄食中枢
膜上多巴胺受体减少 兴奋促进进食,饱中枢兴奋使食欲下降,部分调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图中①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③可识别多巴胺,并将多巴胺回收进入神经元 A.a和 b过程是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属于非
D.吸食可卡因可产生心理依赖性,长期吸食易产生触幻觉和嗅幻觉 条件发射
16.腺苷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抑制神经元兴奋,引起困倦。咖啡中含有与腺苷结构类似的咖 B.摄食中枢兴奋后产生饥饿感,促进进食,引起交
啡因。咖啡提神最可能的原因是( ) 感神经兴奋促进胃肠道活动
A.咖啡因可能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腺苷 B.咖啡因使腺苷的结构被降解而失效 C.进食后胃肠道压力感受器兴奋,刺激饱中枢,抑
C.咖啡因与腺苷竞争突触后膜的受体 D.咖啡因促使新生神经元数量增加 制饥饿感的产生
D.支配胃肠道的传出神经,其活动不受意识支配,因此不受大脑皮层调控
高二生物试题 第 3页共 8页 高二生物试题 第 4页共 8页
{#{QQABBYCEogAAAhBAAQhCUQEwCEMQkgEACQgOxBAMMAIBiANABAA=}#}
22.下列是促胰液素发现过程中的一些实验操作。下列关于促胰液素及其发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 26.如图为正常人在进食后,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其中 GIP是进食刺激小肠 K细胞分
是( ) 泌的一种多肽。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A.图中的M是下丘脑,为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B.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至少受四种物质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的影响
A.促胰液素是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C.胰岛素会促进脂肪细胞中葡萄糖加速转变为糖
B.①与③之间两组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受神经调节 原和甘油三酯
C.与沃泰默实验相比,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设计彻底排除了神经调节的干扰 D.图中所示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
D.斯他林和贝利斯在验证其假设时,设计了“小肠黏膜+稀 HCl+砂子→研磨→制成提取液→小 调节和体液调节
肠肠腔”的方案 27.下图是正常人处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皮肤血管血流量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
23.图甲、乙分别是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信号分子 A、B、C均为某种
是( )
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 0-5分钟内相比,因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
所以 10-15分钟内人体散热量更小
B.ab段引起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的神经中枢在下
丘脑
C.ab段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内分
泌系统
D.d点以后机体大量出汗,只需及时补充大量水
A.由图甲可知,对图甲中细胞具有调节作用的是信号分子 A,信号分子 B对该细胞无调节作用 分即可
B.三种信号分子在合成后均被定向运送到特定靶细胞处而发挥调节作用 28.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位于下丘脑的 PO/AH区的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相等时存在
C.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与图乙所示机制不同,与图甲所示机制相似
一个调点(如 37℃),体温整合中枢就是按照这个调定
D.雄性激素通过影响基因选择性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
点来调节体温的。如图所示,A、B两条线相交于 S点,
24.现有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通过给两 TSH浓度(mU/L)
此点温度为正常体温;某生理状态下 A′、B′两条线相交
人注射适量的 TRH,分别测定每个人注射前 30min和注射 组别
于 S′点。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后 30min的 TSH浓度来鉴别病变的部位是垂体还是下丘脑, 注射前 注射后 A.某人体温 24小时处在 S′点,则该时间段机体产热量
测定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健康人 9 30 大于散热量
A.TRH和 TSH分别是由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 B.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高于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
B.下丘脑和垂体发生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 2 29
时,体温高于正常值
C.由上述结果可以推测甲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垂体
乙 1 2 C.若体温低于调定点,人体会伴有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D.由上述结果可以推测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垂体
汗腺分泌增加,散热速度加快的现象
25.两种异常肥硕的小鼠“肥鼠”和“糖鼠”,科学家对其肥胖原因提出了假说:两种小鼠“血液 D.人体在发热初期,未达到调定点时,热敏神经元的放
中缺乏抑制肥胖(或食欲)的物质”。将“肥鼠”和“糖鼠”分别与正常小鼠形成“连体小鼠”,
电频率高于冷敏神经元,从而导致体温升高
使两者的血液循环联通(如图),在相同的条件下喂养。结果:“肥鼠—正常鼠”连体组,“肥
鼠”食欲恢复正常,肥胖症消失,正常鼠仍正常;“糖鼠—正常鼠”连体组,“糖鼠”仍然不 29.如图为下丘脑参与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有关器官或细胞,数字代
停进食,维持肥胖,正常鼠精神不振,食欲差,最后饿死。 表有关激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既参与了神经调节,又参与了激素调节
A.“肥鼠”和“糖鼠”肥胖的原因不相同 B.激素②④之间和激素④⑦之间均具有协同作用
B.“糖鼠”的细胞表面可能缺少识别该物质的受体 C.c表示胰岛 A细胞,d、e分别表示垂体和肾脏
C.“糖鼠”血液中抑制肥胖(或食欲)的物质低于正常水平 D.寒冷条件下,激素④⑦分泌增多,激素①⑤⑥
D.若将“肥鼠”和“糖鼠”进行连体,“肥鼠”的食欲减退,体重减轻 分泌减少
高二生物试题 第 5页共 8页 高二生物试题 第 6页共 8页
{#{QQABBYCEogAAAhBAAQhCUQEwCEMQkgEACQgOxBAMMAIBiANABAA=}#}
30.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机体水盐平衡。下列有关神经—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对照实验类型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等,该实验方案体现了 对照。根据
A.下丘脑调节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① ;② 。
B.肾上腺素在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中均能发挥作用
C CO 33.“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熟悉的歌声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哼唱。听歌和唱歌都.体液中 2浓度变化刺激相关感受器属于体液调节
D.相比于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反应更迅速、作用范围更准确 涉及到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回答下列问题。
(1)听歌跟唱时,声波传入内耳使听觉感受细胞产生 ,经听神经传入神经中枢,再通
二、非选择题(40分)
过中枢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后,由 支配发声器官唱出歌声,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31.一万多年前,某地区有四个湖泊(A、B、C、D),湖泊之间通过纵横交错的溪流连结起来,
4 1 的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活动。湖中有不少鳉鱼。后来,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 个独立的湖泊(如图 ),
湖中的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唱歌时,呼吸是影响发声的重要因素,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与“吸”。换气的随意控制由
和低级中枢对呼吸肌的分级调节实现。体液中 CO2浓度变化会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切断动物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
入神经前后,让动物短时吸入 CO2(5%CO2和 95%O2),检测肺通气量的变化,结果如图 1。
据图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1)溪流消失后,各个湖泊中的鱼不再发生基因交流,原因是存在 ,各个种群通过突
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方向由 决定。
(2)C湖泊中鳉鱼种群的基因库是指 。鳉鱼某对染色体上
有一对等位基因 A和 a,该种群内的个体自由交配。在 Y3-Y4时间段内该种群中 Aa的基
因型频率为 。如果 C湖泊中鳉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若黑色
基因 B的基因频率为 50%,而环境变化导致鳉鱼种群中基因型为 BB、Bb的个体数量在一年
后各增加 10%,基因型为 bb的个体数量减少 10%,则一年后 B的基因频率为 (保
留一位小数),该种群 (填“有”或“没有”)发生进化。 (3)失歌症者先天唱歌跑调却不自知,为检测其对音乐的感知和学习能力,对正常组和失歌症组
(3)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 A、B两湖的鱼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 进行“前测一训练一后测”的实验研究,结果如图 2。从不同角度分析可知,与正常组相比,
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A、B两湖内鱼的差异体现了 多样性。 失歌症组 (答出 2点)
32.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是 34.正常人感染病原体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
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请回答下列问题: 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
(1)脑脊液 (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 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 37℃。请回答下列问题:
(填“双向”或“单向”)的。 (1)图中激素 a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激素 b
(2)脑脊液不仅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 。 作用于甲状腺,这种调节方式的意义是可
(3)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脑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 以 。当激素
增高,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渗透压 ,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 c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这体
(4)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其副作用是 现了激素的 调节。
停药后会出现反弹。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促皮质激素(ACTH)也能用于治疗脑水肿。为了研 (2)据图分析,体温调定点上调后,人体同时
究 ACTH的治疗效果,有关医疗专家做了临床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对甲、乙细胞进行调控,使温度上升,下
丘脑对甲细胞的调控比对乙细胞
治疗前水肿 治疗后水肿 停药两周后水肿
编号 使用药物 治疗时间 (填“快”或“慢”)。
指数 指数 指数
(3)高温持续期,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大量丢失水和钠盐等,会引起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
A组 ACTH(79例) 3个月 4.1~9.6 1.1~2.9 1.1~2.9 下降,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分别使 和 的分泌量增加,继而促进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Na+的重吸收,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B组 地塞米松(79例) 3个月 5.1~7.1 3.3~4.9 5.1~9.8 (4)体温下降期,体温调定点下降到正常,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 释放热能,机体增
注:水肿指数是指水肿的程度。 加散热的途径有汗液分泌增多和皮肤 。
高二生物试题 第 7页共 8页 高二生物试题 第 8页共 8页
{#{QQABBYCEogAAAhBAAQhCUQEwCEMQkgEACQgOxBAMMAIBiANABAA=}#}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查
高二生物试题答案
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5 CBBBC
6-10 CCDDD
11-15 BABCC
16-20 CACCC
21-25 CCBCC
26-30 CBBAA
非选择题(共40分)
31.(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8分)
【答案】(1) 地理隔离 自然选择
(2)全部鳉鱼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18% 52.4% (2分) 有
(3) 物种
32.(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答案】(1) 属于 双向
(2)脑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升高
(4) 相互对照和自身对照(2分) ACTH的治疗效果强于地塞米松(2分) (ACTH的治疗)停药后不反弹(2分)
33.(每空1分,共10分)
(1) 神经冲动(兴奋) 传出神经 条件
(2) 大脑皮层 (高级中枢) 肺通气量主要受中枢化学感受器控制(2分)
(3) 失歌症组前测和训练后测对音乐感知准确率均较低(2分)
失歌症组训练后对音乐感知准确率的提升更大 (2分)
34.(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2分)
【答案】(1) 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反馈调节(负反馈)
(2)快
(3)抗利尿激素(1分) 醛固酮(1分)(顺序不可以颠倒)
(4) 细胞代谢或有机物氧化分解(合理即可,如糖类的氧化分解等)
毛细血管舒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