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法不可违》课件(共23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法不可违》课件(共23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1 法不可违
新课导入
热点材料:路虎女司机逆行还狂扇对向司机耳光后逃离
8月28日,在青岛崂山风景区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名驾驶白色路虎越野车的女司机试图逆行插队,未能成功后追尾了前方的大巴车。
这名女司机下车后,对正常行驶的男司机进行了激烈的辱骂,并猛击男司机的面部,导致男司机口鼻流血,但男司机并未还手。
经调查,王某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对王某并处行政拘留10日,罚款1000元。
如何评价王某的行为?违反了法律会受到什么处罚?本节课一起学习5.1《法不可违》。
目录
01
02
03
本课小结
课堂小测
04
违法无小事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重点问题
3.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
1.为什么法不可违?
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PART ONE
违法无小事
探究一 为什么法不可违
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品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派出所。
运用你的经验:
拓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拘留并处罚款。
提示:小勤虽然出于勤工俭学的目的,但是触犯了法律,因此被送到了派出所。
思考:(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法律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
探究一 为什么法不可违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
思考:(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为什么?
提示:可以避免。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提高遵守法律的意识,从而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思考:(3)如果你是民警,在了解小勤的情况后,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提示:要尊法守法,不要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了。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强制作用)
笔记 为什么法不可违
指引
评价
强制
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探究二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李某捡到钱包后占为己有,拒不归还。
《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
下列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并从表格中的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
民事责任
民事法律(民法典)
较轻
民事违法行为
探究二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下列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并从表格中的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王某聚众扰乱比赛秩序,致使赛场混乱。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扰乱车站、港口……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处警告或200元罚款。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
行政责任
行政法律
(治安管理处罚法)
较轻
行政违法行为
探究二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下列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并从表格中的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张某捕获野生动物拿到农贸市场去售卖。
《刑法》规定,非法猎捕、杀害濒危野生动物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
刑罚处罚
刑事法律
(刑法)
严重
刑事违法行为
(犯罪)
笔记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①民事违法行为
②行政违法行为
③刑事违法行为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类: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
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含义:违法行为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笔记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违法行为的分类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 较轻 民法 民事责任
行政违法行为 较轻 行政法 行政处分、处罚
刑事违法行为 (犯罪) 严重 刑法 刑罚处罚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2)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类:
讨论一下:违法就是犯罪,这种说法对吗?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违法
犯罪
结论: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
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
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1)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
(2)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
(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
补充: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PART TWO
探究三 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谎报险情
破坏铁路封闭网
故意损坏文物或名胜
网上散布谣言
提示: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思考:在生活中,我们要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
探究三 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违反的法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等;
承担责任:行政责任,如警告、罚款、拘留
案例: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打架斗殴、噪音扰民等






探究三 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欠债不还
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未经同意发表他人作品
未经同意使用他人图片进行宣传
常见的民事违法行为:
思考二:民事违法行为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
探究三 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思考三:启示我们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该怎么做?
提示: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维护自己权益,又尊重他人权益。
违反的法律:《民法典》等;
承担责任:民事责任,如: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案例:合同违约,欠债不还,拾到他人财物不归还、侵犯著作权等民事权利






3.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4盏,被公安机关处以200元罚款。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2.王某在网上公开谩骂侮辱他人,被人民法院判决向当事人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
民事违法行为
1.王某在家无聊,打电话到119,谎称邻居家着火了。
4.小李醉驾开车导致五车连环相撞,被判处拘役两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
5.小王因酒驾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15日拘留。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判断违法行为的类型:
笔记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结合以上案例总结: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本课小结
违法无小事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为什么法不可违
法不可违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认识身边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自觉做到遵章守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