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五年级科学答案
一、选择题
1.C2.B
3.C4.A5.B
二、判断题
6.F7.F8.F9.T
10.T
三、实践探究
11.(1)(1分)C
(2)(1分)A
(3)(2分)
(4)(1分)直线
12.(1)(1分)C
(2)(1分)山脉裂谷
(3)(1分)A
(4)(1分)D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五年级科学
(满分:20分,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猴子捞月这个预言故事说的是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里了,
于是设法把它捞上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的月亮是光源
B.天上的月亮是光源
C.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2.小科与同学研究雨量大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方案比较科学合理
的是()。
A在一块有草皮覆盖的土地上,先下“小雨”,然后再下“大雨”进行比较
B在两块都无植被覆盖,且坡度相同的土地上,一块下“小雨”,一块下“大雨”
进行现象比较
C,在坡度相同的土地上,无植被覆盖的土地下“小雨”,有植被覆盖的土地下“大
雨”进行现象比较
3.下列对于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土豆泥代表地壳
B.番茄酱代表岩浆
C模拟实验中听不到任何声音
4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
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
原因是(
)。
A.光的色散
B.小孔成像
C.直线传播
5,下列关于引起地形地貌变化的因素的说法最合理的是(
)。
A火山喷发、地震、风化、水流侵蚀等都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地形地貌
B我国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主要是水的作用造成的
C地震期间形成的堰塞湖改变了地形地貌,造成水土流失,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好处
二、判断题。(对的涂“T”,错误的涂“F”。每题1分,共5分)
6光在传播中遇到物体,一定可以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7在黑暗的房间待一段时间后,眼睛适应了黑暗环境,就能看到苹果。
8地壳是地球内部结构中的最内层,由岩石组成。
9,大风把沙、土壤运到远方并沉积下来,会形成沙漠。
10.制作潜望镜时(如右图),两块镜片的反射面应相背且平行放置
八长
五年级科学第1页(共2页)
0000000
三、实践探究。(共10分)
11.五年级科学兴趣小组将卡纸剪成比手电筒直径略大一定的圆:在剪好的卡纸中
间划开一道缝隙,并用透明胶将卡纸固定在手电筒光圈上;打开手电筒,会有
道狭窄的光束射出来。然后他们关闭教师中所有的灯并拉上窗帘,开始进行光的
反射实验。
(1)实验中,他们用的卡纸是(
)。
A.透明材料
B.半透明材料
C.不透明材料
(2)如图甲,小科用手电筒照射纸屏,调整手电筒距纸屏的距
离后,能看清楚一道光斑,这个过程中利用了(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3)如图乙,小科调试平面镜,使光反射到标记的位置,请在图
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光的传播路线。
(4)通过第(3)题光的传播路线,我们发现反射光是沿
传播的。
12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部力量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的现象。五年级科
学小组的同学们想研究地震是如何发生的。他们用多层橡皮泥模拟岩层,然后挤
压和拉伸多层橡皮泥后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现象。
甲
(1)用多层橡皮泥模拟地震发生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做出实验猜想或假说
C,观察、实验、获得证据
D.交流合作、评价证据
(2)如上图所示,甲表示岩层相互挤压,这里可能形成
(山脉裂谷)
乙表示岩层相互拉伸,你推测如果继续拉伸,这里可能会形成
(山脉
裂谷)。
(3)同学们又做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的实验,“降雨”后能看到的现
象是(
)
A.“山丘”上被冲出了许多细沟
B.“山丘”的形状没有任何变化
C从“山丘”顶部流下的水依然清澈
D泥沙的位置没有明显变化
(4)同学们发现生活中造成土壤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下列土壤变化仅仅是自然
因素造成的是(
)。
A种植农作物导致土壤流失
B砍伐树木导致沙漠形成
C建造堤坝引发洪水
D.大雨导致土壤被冲走
五年级科学第2页(共2页)
可
0000000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