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答案1C 2A 3B 4C 5C 6B 7A 8C 9B 10D 11B 12C 13C 14D 15B16.16. 小李的观点是错误的①自由与规则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③作为共享单车使用者,我们有享受共享单车所带来的便利的自由,但同时也应遵守社会规则,为其他人继续享受这一自由提供方便和支持。17.(1)①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民事违法行为。(2)严重社会危害性(1分)、刑事违法性(1分)、应受刑罚处罚性(1分)。(3)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等(写任意三点言之有理)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世界是一棵树,我们是它的果实。”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②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③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④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而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更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选项不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A.小明在地铁里吃零食B.市民张先生爱看新闻,关心国家社会大事C.某大学生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D.学校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帮助留守儿童3.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是推进国土绿化的有效途径,是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要坚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全社会人人动手,鼓励和引导大家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一起来为祖国大地绿起来、美起来尽一分力量。对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认识正确的是( )A.不务正业,浪费学习的时间 B.服务社会,亲社会行为的表现C.履行了奉献社会的法定义务 D.为了获得他人的肯定和赞赏4.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这启示我们要( )①理性利用互联网,做网络生活的主人 ②在网络生活中恪守道德,遵守法律③自觉远离网络,重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④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因此,万事离不开方法,世界离不开秩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③有了秩序,就能消除混乱 ④社会秩序是一种理想化状态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6.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下列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处罚的手段理解正确的是( )A.只有法律能够处罚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B.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C.只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D.只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7.某动物园发生老虎伤人事件,致游客死亡。3米高的外围墙,细密的铁丝网,3米高的内围墙,3道就在眼前的防护墙和安全警示标识,始终没有挡住该游客的脚步,最终没能护住鲜活的生命。这一悲剧的发生警示我们要( )A.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B.依靠他人监督,遵守社会规则C.依靠他人提醒,遵守社会规则 D.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8.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可以在网上预约景区门票、进行网络问诊、购买商品等。这表明网络 ( )A.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B.对人们只有利而没有弊C.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D.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9.《荀子》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由此可见(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③只要有礼,任何事业都能成功 ④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与最高人民法院等八家机构签订信息采集合作备忘录,对法院判决后有钱不还的被执行人实施出入境、银行贷款限制等信用惩戒。这告诉我们( )A.不讲诚信的人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B.诚信是获得成功的唯一条件C.诚信的核心是尊重客观事实 D.不讲诚信的人将难以在社会上立足11.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我们必须提高警惕。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 )①严重违法行为 ②民事违法行为 ③行政违法行为 ④刑事违法行为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12.八年级学生梁某,为了试探“有困难,找警察;有案件,请拨110”是否真实,多次用不同的公用电话拨打“110”电话,结果“110”次次紧急出动,次次扑空。梁某的行为 ( )①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②是谎报险情制造混乱的行为③损害了公安机关重承诺守信用的形象④扰乱了社会秩序,破坏了社会稳定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3.小明收集了一些违法案例并作出了自己的简单分析,其中正确的有 ( )①李某用油漆在人行道上私自划设停车位民事违法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②吴某违反禁停标志在路边随意停车-行政违法行为,向交警部门举报③照相馆擅自用小美的照片用作宣传--民事违法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④刘某因为走私、贩卖毒品被判死刑一般违法行为,由人民法院宣判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成年人一旦沾染不良行为,必定会走向违法犯罪B.如果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C.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应受刑罚处罚D.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15.看似和谐安全的校园背后,很可能隐藏着一种黑暗势力一校园欺凌。作为中学生,当我们遇到校园暴力、校园欺凌事件时,应该( )A.忍气吞声,自认倒霉B.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C.寻找机会报复D.采取措施对付欺负自己的人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计20分)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共享单车的出现,让人们随用随骑,出行有了便捷的新选择,有效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使用共享单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乱象,比如单车被随意停放,甚至阻塞交通。对此,同学小李认为:“用共享单车就是图个方便,把车停在哪里是我的自由,凭什么设定指定停车区域来限制我呢?”(1)请用所学知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评析材料中同学小李所称的“自由”。(6分)17.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案例 违法行为类别张某因非法狩猎野猪被判拘役6个月 ①小李因饲养的宠物狗经常扰民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 ②某照相馆因擅自使用中学生小丽的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1000元 ③(1)请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写出案例对应的违法行为。(3分)(2)请写出违法行为①的三个特征。(3分)(3)请你谈谈如何避免上述①行为的发生?(8分)(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答案.docx 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