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4-2025学年度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政治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4年3月22日,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跋山遗址群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旷野遗址,目前出土文化遗物4万余件,包括石制品3万件以及少量竹、木质等有机物标本。其中1件象牙质铲形器形体硕大、人工打制痕迹明显,为国内首次发现。下列情景中,可能会出现在当时所处时代的是( )
①石器工具已广泛用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
②人们主要是以采集天然的食物为生
③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④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6周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共产党宣言》(  )
①第一次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③第一次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合理诉求
④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海外网报道,2024年美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速远低于预期,年增长仅1.6%,而通胀率却再次升至5.4%。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一场破坏性超过大萧条的经济崩盘可能即将在2024年降临美国。如果美国经济崩盘,其直接原因是( )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无法调和的阶级对立和阶级矛盾
C.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有组织性之间的矛盾
4.2024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1919),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1949),是第一次全国人大召开70周年(1954),是中美建交45周年(1979),下列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认识准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②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第一次全国人大最重要的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外矛盾的变化
④中美建交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昆明市五华区某中学组织学生参加“走进西南联大和陆军讲武堂,赓续红色血脉”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走进陆军讲武堂,了解“重九起义”和护国运动,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拼搏奋斗史;他们参观了西南联大旧址,感受到抗战年代,中华儿女不畏艰辛、奋发进取的卓绝精神。参加此次活动最有可能认识到( )
①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不懈努力
③资产阶级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④云南为中国革命和积蓄红色血脉作出重大贡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1933年7月,《申报月刊》出版创刊周年纪念特大号,刊载“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核心论题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条件和方式。在讨论中,许多知识分子认识到,实现现代化需要坚强的政治基础,必须以社会主义发展实业。这次讨论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浓缩着近代以来知识分子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努力和尝试,饱含着对于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呐喊和期盼。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大历史任务是认清近代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中国现代化的必要准备
④走社会主义道路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某同学经过学习,不仅对改革开放的历程有了深刻认识,而且对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作了简短概括。请你根据时间节点进行排序( )
①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 ②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共发展
③治理整顿,南方谈话春风再出发 ④民心思变,顺应时势开国门
A.③-①-②-④ B.④-①-③-② C.①-④-③-② D.②-①-④-③
8.中国共产党为使命而生、循初心而行,走过百余年“赶考”征程,引领中华民族走出一条迈向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河北某中学举办“光影追溯·圆梦之旅”摄影展,同学们的认识与图片反映的主旨相符合的是( )
①小红: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从此有了主心骨
②小明: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③小林:三大改造完成意味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
④小磊: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实现了“制”向“治”的转变。“中国之治”把国家制度体系的优势转化为我国的治理优势,把国家和社会治理的要求和制度改革发展的要求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转变( )
①表明“中国之制”成就了“中国之治”的历史伟业
②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提高“中国之治”的效能
③体现“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④彰显了“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制度根基和制度自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从邓小平同志强调中国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坚定改革的决心,创造了深刻把握改革开放发展规律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由此可见( )
①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方针
③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
④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坚持自信自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百余年党史就是一部自信自立、探索和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恢宏史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完全有理由自信自立。这是因为( )
①改革开放伟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政治保证
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遵循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道路
④中国式现代化为全人类实现现代化确定了新的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启程“进京赶考”,接受人民的考验。75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赶考之路上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了优异的答卷。下列对优异答卷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社会条件
②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复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李大钊曾说:“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之振兴,而且我坚信,一百年后的中国,必会证明我今天的观点,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以下能体现“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的是( )
①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实行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面貌
④迈进新时代,使中国伫立于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我国从太空深海探测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科技自立自强雄心激扬到“一带一路”走过10年,步履愈发稳健;物联网大会、服贸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放眼神州大地,尽显中国的澎湃活力。这主要得益于( )
①中国共产党是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的主心骨
②我国已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③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不断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24年5月3日,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作为青年学生应当( )
①深钻精研,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实现理论创新
②坚定信念,把个人成长融入民族复兴的伟业
③崇尚科学,从眼前做起用真才实学服务人民
④不忘初心,发挥强国建设、人民幸福先锋队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闪耀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光芒,尤其是所引用的古典名句,寓意深邃,生动传神,极具启迪意义。下列用典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对应一致的有( )
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③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④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坚持创新发展理念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①赓续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因和血脉
②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
④是富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在于其(  )
①理论的科学性,能够回答时代命题,引领时代发展 
②道路的成功性,能够适合各国国情,增进民生福祉 
③制度的优越性,能够凝聚奋斗伟力,应对风险挑战 
④文化的先进性,能够借鉴有益成果,实现多元指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当盛世的钟声敲醒未来,春风入怀百花盛开,辉煌地走向世界中心的舞台,新时代大幕在中国拉开。当幸福的生活如约到来,万家灯火欢乐开怀,温暖的旋律融化所有的冰雪,听新时代的歌声为中国喝彩!”歌曲《我们的新时代》反映了新时代(  )
①“变”的是社会主要矛盾,“不变”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我国创造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最好模式 
④我国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坐上那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去看看那外婆澎湖湾,还有那脚印两对半……”歌曲《2035去台湾》在海峡两岸广为传唱,反映了两岸民众对实现京台高铁从福建到台北远景规划的美好愿望。这个美好愿望(  )
①反映了个人梦与国家梦、民族梦的有机统一
②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③需要两岸青年接续奋斗,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列 
④要求我们一以贯之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创造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奇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一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书写了世界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40多年来,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世界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作出了中国贡献,深刻印证了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习近平指出:“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材料二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40年的跨越发展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缩影。4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深圳人积极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闯出了一条新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奇迹”:敲响了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建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出口工业区等约一千个“国内第一”。一次次“深圳突破”,变成一次次“中国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深圳传遍神州。无数普通人的“深圳梦”正汇聚成为更加宏伟壮丽的“中国梦”。如今深圳改革再出发,奇迹在延续扩展。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深圳必将迎来新的飞跃。
(1)“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结合材料一,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0分)
(2)讶异于“深圳奇迹”,许多人不禁问“深圳为什么能”。结合材料二,综合运用所学,分析创造深圳奇迹的根本原因。(10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炉房村“山坡找网女孩”范天兰的故事便是对这句话的生动诠释。
四年前为了备战高考,范天兰和姐姐一起到家背后的小山坡,寻找更好的信号上网课。一次偶然,范天兰埋头学习的样子被上传网络,感动了许多人。
“我是师范生,大学毕业后想当一名老师。”这是范天兰入学时就立下的志向。大学四年,为增强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她主动加入研学项目。且学且行,范天兰的“教师梦”一天天变得更加清晰,她说:“高考以来,作为平凡的大山女孩,被那么多的人看见、关注,从最初的兴奋、忐忑,再到现在的自信、笃定,我渐渐明白了逐梦的意义。”今年毕业的范天兰,已确定要回到家乡云南,登上三尺讲台,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成为那一束微小却坚定的光,照亮学生前行的路”。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范天兰的成长故事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启示。(10分)
23.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
新时代新征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要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3年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