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年秋学期八年级地理期中试卷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个0.5分,共15分)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面1-3题。
1. 区域①④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A.位置 B.气候 C.面积 D.人口
2. 人口密度最小的区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 下列地理事项对应正确的是
A.①区域一划龙舟,唱信天游
B.②区域一住窑洞,过泼水节
C.③区域一喝酥油茶,吃楷粑
D.④区域一骑骆驼,看大漠风光
梅河口市地处吉林省长白山西麓,当地采松子、食松子的传统源远流长,有着“十斤汗水一颗塔,十斤松塔一斤子”的顺口溜。来自全世界的松子,在梅河口加工,并被开发出新产品,然后再销往世界各地,成为称雄世界的“松子贸易帝国”。结合材料完成下列4-5题。
4. “十斤汗水一颗塔,十斤松塔一斤子”,说明当时的松子加工需要
A.大量的劳动力 B.充足的资金 C.先进的技术 D.丰富的能源
5. 梅河口市发展松子特色产业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借鉴意义,不包括
A.开发新产品 B.采用新技术 C.加强内外联系 D.开采矿产资源
读下图回答6-8题。
6.图中所示区域,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晏子使楚》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
淮北则为枳“的“淮”大致位于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8.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北方地区,以平原、高原为主,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
B.乙是南方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C.丙是西北地区,“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其显著特征,牧区多见蒙古包
D.丁是青藏地区,地势高耸,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城镇多见平顶碉房
观察下图回答9-11题。
9.照片中的特色民居是
A.窑洞 B.土楼 C.吊脚楼 D.骑楼
10.这种特色民居在以下哪个地形区有所分布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11.该区域的地表形态特点可以概括为
A.千沟万壑 B.平坦宽阔 C.峰岭众多 D.一望无际
12.下列语句中描写北方地区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吴冠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绘画大师,其早期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图《江南民居》为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中所示地区民居的屋顶坡度大,便于
A.晾晒衣服 B.排放雨水
C.防寒保暖 D.通风散热
14.形成图示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提升都市圈一体化水平,优化公共交通出行,尤其是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在“同城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读图完成15-19题。
15.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
A.长江上游地区 B.东临渤海和黄海 C.江海交汇之地 D.鲁南和苏北
16.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核心城市是
A.杭州 B.上海 C.苏州 D.南京
17.实现“同城效应”主要依赖于
A.长江水运 B.航空运输 C.海洋运输 D.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18.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由长江及淮河泥沙淤积形成滨海平原 B.有“鱼米之乡”的称号
C.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中国综合实力最强区域 D.濒临黄海和东海,有利于对外交流
19.近年来,上海有不少企业向周边城市转移,企业管理者也随之迁入到周边城市。这说明上海在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
A.辐射带动的作用 B.提供大量自然资源 C.提供廉价劳动力 D.阻碍周边地区发展
松花江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年径流量居全国第五位,是黑龙江在中国境内最大的支流。结合松花江流域图和松花江哈尔滨水文站径流量逐月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20-21题。
20. 据图分析,松花江流域春旱灾害较轻,主要原因是
A.春季降水多 B.春季用水少
C.春季积雪融水多 D.春季蒸发量小
21. 松花江和乌苏里江、黑龙江交汇形成的三江平原(图中
甲处)停止开荒,建设湿地保护区。湿地的生态效益有
①蓄洪防旱②发展旅游业③调节气候④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台湾省简图”,完成22-23题。
22.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重点发展了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出口产品有
A.水果、樟脑 B.服饰、玩具
C.铁矿、机械 D.软件、集成电路板
23.台湾岛东侧降水量多于西侧,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经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海陆因素
24. 下列景点不在北京的是
A.十三陵 B.天坛 C.中山陵 D.故宫
25.在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过程中,合理的是
A. 河套平原利用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成为塞上江南
B. 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进行治理
C. 下游地上河易发生洪水灾害,应开挖新河
D. 黄河水运价值巨大,应成为北方地区东西运输的大动脉
26.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是我国
A.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 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C. 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D. 人口稀疏区与人口稠密区的分界线
27. 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耕地利用上,北方以水田为主,南方以旱地为主
B. 草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C. 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
D. 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南部山区
28. 下列日常行为能起到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作用的是
A. 洗碗时尽量使用洗涤剂 B. 垃圾分类放置、分类回收
C. 经常使用一次性消费品 D. 追求计算机的更新换代
29. 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开发实验区建立并飞速发展的基础是因为中关村地区是
A. 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B. 自然环境最优美的地区
C. 优越的地理位置 D. 科技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
30. 图中示意京广线的是
A. ①线 B. ②线 C. ③线 D. ④线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31. 台湾省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读“认识台湾”并回答下列问题。
(1)“重要的位置”:图中A海峡是____________,是我国东部航海线的必经之地。台湾岛扼守着祖国大陆通向大洋的大门。
(2)“不老的乡音”:B省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台湾省早期的很多居民来自该省,说着一样的方言,具有相同的风俗习惯。
(3)“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岛物产丰富,属于台湾的美称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东方明珠”、“亚洲天然植物园”或“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4)“具有特色的布局”:图中台湾岛上铁路线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填“气候”、“地形”或“河流”)。
32.读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大致以 _________ mm 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东部地区以种植业、渔业、林业为主, 西部地区以 ___________ 业为主。
(2)图中 A 为东北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B 为横断山区,适宜发展 __________ 业。
(3)A 地的作物熟制是 ___________ 。C 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_____________ 。
33. 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母亲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黄河发源地说在的 A 地形区是 __________ 高原.长江、黄河的流向大致为自东向西流,从河流流向可以看出我国地势总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 。
(2)图中两条河流,水能丰富、航运价值大,有“水能宝库”“黄金水道”之称的是 ___________ 。
(3)图中 B 地形区是 _________ 高原,该地区地表千沟万壑,主要是由于严重的 __________ 造成的。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个0.5分,共15分)
1-5 B C C A D
6-10 B D D A D
11-15 A A B B C
16-20 B D A A C
21-25 C D C C B
26-30 C C B D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31.(1)台湾海峡
(2)福建省
(3)亚洲天然植物园
(4)环岛分布或呈环状; 地形
32.(1)400; 畜牧业
(2)林
(3)一年一熟; 水稻
33.(1)青藏;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长江
(3)黄土; 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