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读图确定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和归纳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特征 (2) 通过图片及分析,理解“高寒”的自然特征对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地貌)的影响及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3) 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及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 理解青藏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方向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地形图认识到本区地势高的只要特征,继而分析地势高对气候、河流、地貌、植被及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青藏地区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读图、看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观和可持续发展观2学情分析青藏地区的相关信息对于南方的农村初中学生来讲新奇而陌生,正是基于此,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传递更丰富形象直观的信息让学生从中获取更多青藏地区的认识,同时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高”、“寒”自然地理特征对本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 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青藏地区多媒体展示:牦牛回家图和中国四大地理单元分区图教师:之前我们学过中国的四大地理单元,图上的动物来我们南方地区迷路了。请你告诉它该回哪个地区?该往哪个方向走?学生:青藏地区,在我国的西南部教师:今天我们就跟着它回家乡领略青藏风光,好不好?活动2【讲授】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通过导入可知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部和西南部教师:青藏地区范围有多大呢?哪些省份就算是青藏地区?多媒体展示:青藏地区分界图和政区图让学生读图,从图中可知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展出文字归纳图片(包括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宗教、民族)活动3【讲授】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通过上一图片问: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为什么这里却地广人稀?学生:因为这里地势高、缺氧多媒体展示:为什么这么高?青藏地区与青藏高原可以画等号吗?学生:多媒体展示:青藏地形从该图片学生可以看出青藏地区包括青藏高原,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媒体展示:板块运动图从图中让学生知道青藏地区“高”的原因---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隆起形成多媒体展示:青藏地区的“世界屋脊”和冰川广布地貌图、日光城--拉萨图、气候图、植被变化图和河流分布图从地貌、太阳辐射、气候、植被和河流等图片中,学生了解“高”、“寒”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在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的第一级阶梯上,气温远远低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形成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地貌2、海拔高,空气稀薄,因此太阳光照强,拉萨有“日光城”之称,使得当地人们皮肤黝黑(强调气温并不高)3、在高海拔下形成了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4、在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的高原山地气候下去,植被矮小、耐寒且垂直变化明显5、高山冰雪成了为我国众多河湖的的发源地(让学生找河流),如青海湖、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多媒体展示:三江源保护区图片两张教师:作为我国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如果这个地区被污染了,将会发生什么事呢?通过三江源保护区的介绍和提问,让学生意识到保护三江源的重要性。多媒体展示:高寒土地自然环境归纳图活动4【活动】高寒农牧业教师:假如我们学校要搬迁到高寒的青藏地区,从衣、食、住、行跟你同桌间讨论一下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3分钟)学生:活动5【讲授】高寒牧业多媒体展示:藏袍衣着:藏袍,御寒且以动物皮毛为主多媒体展示:烤肉图与高原牧业及四大牧区对比图食:以肉食为主,发展高寒牧业,牦牛是特有畜种多媒体展示:糍粑图、小麦和青稞图、河谷农业景观图及分布图食:种植小麦、青稞、油菜、马铃薯,发展河谷农业教师:为什么要在河谷地区种植农作物?学生:多媒体展示:发展农牧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教师:高寒的青藏地区,住的人多吗?他们都住哪呢?出门交通便利吗?多媒体展示:住与行的特点、青藏铁路教师:青藏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使得当地交通极为不便,在以前主要以牦牛作为畜力穿行在高山间,被称为“高原之舟”。新中国成立后,建成了青藏、滇藏、新藏等多条公路,公路成为了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在八九十年代更是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极大促进了青藏地区的对外交流,使得青藏地区的资源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多媒体展示:资源、能源图片教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有什么资源可以供给他们开发利用呢?学生:教师:青藏地区资源丰富、生态脆弱,要如何发展当地的经济呢?学生:教师从改善交通和基础设施、保护环境,因地制宜方面引导和简要概括。同时注意渗透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教育和正确的民族观念教育。活动6【练习】课堂测试1.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区是( )A.河西走廊 B.河套平原C.雅鲁藏布江谷地 D.湟水谷地2、下列河流中,不是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是( )A.黄河 B.珠江 C.长江 D.澜沧江3、青藏高原单位面积小麦产量高,原因是( )A.水源充足 B.光照强 C.热量丰富 D.土壤肥沃4、下列地理事物中,与青藏高原“高”、“寒”特征无关的是( )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C、地热资源丰富 D、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5、有“日光城”之称的是________,有“聚宝盆”之称的是________盆地,“聚宝盆”里的“宝”主要是指________。青藏高原内的三条大江(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6、1951年,中国政府和平解放西藏。1984年5月,高原上第一条铁路从 ________到________的青藏铁路(北段)通车。7、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同处北纬30°附近,为何气候不同?8、我国青藏地区图”,回答(1)~(2)题(1)图中青藏铁路修建的突出困难是( )A.高寒缺氧 B.干旱缺水C.草原广布 D.光照强烈(2)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 )A.肥沃的冲积平原B.山间盆地C.水源较好的绿洲地区D.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9、下列关于图中区域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区域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青稞小麦等农作物单产高B.因图中铁路的开通,铁路运输成了当地最主要的运输方式C.甲省区的农业区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D.乙省区有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10、下列动物不属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是( )A.藏羚羊 B.藏野驴C.雪豹 D.大熊猫活动7【作业】课后巩固课本29-30活动题及地理填充图册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