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教学目标通过导学案,目标教学,引导学生结合课本、课件中的图表、数据资料以及联系身边的实际,自主合作讨论,认识珠江的源头、所注入的海洋、沿途流经的省区、主要支流以及主要入海口;掌握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形成及主要城市,掌握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掌握珠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特色和有利条件;掌握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发的前沿阵地,经济发达,其中,海外华人华侨为家乡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怀。2学情分析我校学生生源参差不齐,有来自城镇的,也有来自偏远山村的。所以,即使经过一年半的初中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也各不相同。这些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较浓,在学习与个性中虽然存在差异,但是他们乐于通过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所以,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利用导学案、课堂上按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分配任务进行分组讨论的形式来促成学生达到学习目标。3重点难点运用地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明确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的亲戚、朋友、甚至父母,有相当部分人都外出工作,在座的部分同学也因此成为了留守儿童。你知道他们大多数都在哪工作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深圳/珠海/中山/东莞/顺德等)同学们所说的这些城市大部分都属珠江三角洲地区。他们为什么不在本地找工作,而背井离乡去那里工作?(学生:经济发达/工资高/好找工作)为什么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它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本章内容的学习。(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例引入,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多媒体/导学案中呈现)1、珠江的基本概况及最大特点。2、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理解其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的意义,了解其范围,知道“黄金三角”。3、珠江三角洲的范围。4、珠江三角洲的独具特色的农业。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并成为现代“三高”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典范。(设计意图: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三)、新课教学1、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读图、讨论、合作学习贯穿其中。2、根据各组学生已有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安排讨论内容。3、教师巡回指导,适时评价(包括学习过程、学习情感态度与学习结果)并统计。活动一:岭南母亲河——珠江概况(第一大组)1、出示珠江概况表格,让学生通过读图、文完成。项 目内 容①发源地②流经省区③全长④主要干、支流⑤流域面积⑥主要入海口⑦注入海洋⑧最大特点2、提问并让学生在黑板写出答案。(主要入海口说出即可)3、教师点拨或强调,全班核对答案。4、读图、指图。让学生在图中指出:乌蒙山地、南海、珠江、西江、东江、北江。活动二: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第二大组)1、让学生读图、文,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① 珠江三角洲在广东省的位置?② 珠江三角洲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及其对其经济发展的意义?2、提问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3、教师点拨或强调或补充。活动三、珠江三角洲的范围(第三大组)1、让学生读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范围(强调经济特区深圳、珠海)2、让学生在图中指出广州、深圳、珠海、香港和澳门的位置。活动四:独具特色的农业(第四大组)1、小组讨论:1)珠江三角洲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教师提示适当提示:根据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优势分析方法进行。)2)、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3)、珠江三角洲的特色农业景观是:_________________。2、学生回答(多媒体呈现相关内容及图片,教师点拨或强调或补充)。(四大活动设计意图:1、根据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分配学习任务,让后进生能参与学习,优秀生探索知识与学法,通过分层教学达到关注全体学生的目标。2、教师在巡回指导中发现问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尤其是指导后进生完成任务、实现学习目标。3、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整个课堂教师做到既关注学习结果,也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四)、课堂小结(让学生自我总结):教师提示、引导:1、我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没弄懂的或未掌握的我会通过哪些途径去解决?2、这节课我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问题?这些方法对我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帮助?3、我在与同学交流中获得了哪些快乐?(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总结的过程也是对自己学习的反思;学生对于这些问题能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自我教育的培养,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既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他们分析、理解、综合问题的能力。)(五)、课堂检测(抢答)堂上练习(多媒体呈现)(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掌握情况,活跃课堂气氛。)(六)作业布置:1、在课本图中找出乌蒙山地、南海、珠江(西江、东江、北江)、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学生读图、指图能力的巩固与延伸。)2、假如你是县长,针对本县地理位置,你会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以此减少留守儿童(可小组讨论、交流),把讨论结果加以整理、归纳并记录下来。(设计意图:1、呼应新课导入 2、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爱家乡、报效家乡的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