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登快阁》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练习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自称“痴儿”,颇具谐趣,“了却公家事”含义丰富,有不愿粘滞于公事上的自醒,也有了却公事而登快阁的自快。
B.颔联“落木”意象,与杜甫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相比,有着一样的雄浑壮阔,但少了悲凉,多了洒脱。
C.颈联运用两个典故,表现出诗人因知音不在,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清樽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D.尾联意蕴深远,其中“笛”这一意象与刘禹锡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笛”所蕴含的情感相同。
2.有人说该诗的意旨落脚在“归”字上,结合全诗,分析哪些地方体现了“归”的意旨。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注]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注]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本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秋,诗人时任太和县令。“痴儿”:出自《傅咸传》,“(杨)骏弟济与咸善,与成书曰: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青眼”:出自《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贵酒换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3.杜甫的《登岳阳楼》应该写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之 。《登岳阳楼》中“戎马”“涕泗流”表达出诗人 。
4.《登快阁》大量用典,下列选项对典故运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活用晋人杨济致书傅咸“生子痴,了官事”句,诗人以痴儿自比,了却官事,故得闲快阁一游,表现了诗人的孤傲不羁。
B.颔联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谢朓的“澄江静如练”及柳宗元的“木落寒山静,江空秋月高”,巧妙自然,不露斧凿痕迹。
C.第五句用到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朱弦”指琴,“佳人”引申为知音,这句诗是说知音远离,自己早已没有弹琴的兴致。
D.第六句巧用阮籍善用青白眼的典故,意思是说即使见到美酒,眼中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横”字在此理解为“横亘”。
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诗首联都以叙事开篇,黄诗“倚晚晴”为绘景做了铺陈染。
B.两诗颔联都写了登高所望之景,黄诗空明澄澈,杜诗气势磅礴。
C.两诗颈联或用典或叙事,都表达因怀才不遇引发的对现实不满。
D.两诗在创作上都将景、事、情融于一体,景中含情,事中寓志。
6.在学习黄庭坚《登快阁》时,有同学指出:这首诗的意旨落在“归”字上。但一时又讲不清楚,这时老师让诗歌学养比较深厚的你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归意”是如何体现的。请将你的分析有条理的写下来。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山
唐·李涉①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②逢僧话,又得浮生③半日闲。
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李涉,中唐诗人,此诗为作者被贬往硖州任司仓参军遇赦后,访吴楚时所作。②竹院:指寺庙。③浮生:源于《庄子·刻意》篇“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指人生在世就像水面上的漂浮物,飘忽不定。
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诗颔联中“忽”字表明诗人是无意听闻,表现了他对外界情况的漠不关心;“强”字表明他并不想去登山,带有勉强和不情愿的意味。
B.李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全诗语言隽秀别致,含思悠然,清淡自然,极具禅意,颇有豁然开朗的艺术效果。
C.黄诗首联以“了却”两字表明诗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心情,透露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倚”字则写出诗人对登快阁赏景的喜爱。
D.黄诗尾联借眼前“归船”“白鸥”抒情,既照应登快阁所见的澄江美景,又表达了心中冀望,首尾呼应,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
8.同为登高所作,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快阁①
黄庭坚
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③,青眼聊因美酒横④。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快阁:地名,在今江西太和。②痴儿:诗人自指。③《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④《晋书·阮籍传》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中,诗人自称为“痴儿”,透露了诗人曾经的迷恋。
B.颔联“千山”与“澄江”,精准捕捉自然之美,营造出开阔辽远的意境。
C.颈联以“朱弦”比喻琴瑟,以“青眼”比喻知己,巧妙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D.全诗描绘了北宋诗人黄庭坚登快阁时的所见所感,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10.本诗情感丰富,试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快阁
宋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①,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①《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了却”二字,表现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倚晚晴”搭配绝妙,为下联景物描写做了铺垫。
B.颔联“落木”意象,与杜甫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中“落木”相比,有着一样的雄浑壮阔和苍茫悲凉。
C.颈联用“朱弦”“青眼”两个典故,指知音不在,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露喜色,表达了孤独无聊之情。
D.尾联以景结情,流露出辞官还乡、回归自然的愿望,呼应开篇又顺势作结,有宠辱偕忘,忧烦俱散之感。
12.有人评黄庭坚诗为东坡之外“又出此一种绝大之境界”,结合颔联分析诗歌是怎样表现“绝大之境界”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1】此诗为作者在吉州太和任知县时所作。【2】此联中,“朱弦”,指琴;“佳人”,指知己;“青眼”,《晋书·阮籍传》载,阮籍善为青白眼,用白眼看世俗礼法之士,用青眼看他喜欢的人;“横”,睨视、斜着眼看。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诗人痴迷公务,直至傍晚才登阁赏景,写出了山雨欲来时倚楼远眺的独特心境。
B.颔联写景,描写了落木、千山、澄江、天和月等景物,勾画出一个清朗、阔大而幽远的境界。
C.颈联用典,借“朱弦”“青眼”这样形象的典故,来表现诗人的情境与态度,意蕴丰富隽永。
D.全诗恪守格律,而诗歌的意脉一气而下,层层关联,有人称赞它“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
14.结合诗句,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①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②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痴儿:作者自指。②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籍大悦,乃见青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了却”二字,说明诗人痴迷于公务,在完成工作之后才登阁赏景。自称“痴儿”则让诗作有了一些自嘲、兀傲之气。
B.诗人登上快阁,倚栏远眺,“倚晚晴”三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的描写做了铺垫。
C.“朱弦”指琴,“佳人”指知音,诗人运用典故,知音难觅,唯幸有美酒聊以遣怀。
D.“归船”“与白鸥盟”表明了诗人决意归隐江湖,追求不存世俗机心、自由洒脱的生活。
(2)本诗颔联与杜甫《登高》颔联都写登高所见秋景,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本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秋,诗人时任太和县令。
1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开篇自称痴儿,自嘲能力不济,以致很晚才完成公务,“了却”二字暗含着如释重负的欢快之情。
B.诗人“倚”字用得新奇,倚的是晚晴,虽然晚晴是实景,但却无法真的依靠,“倚”字可谓虚实相兼。
C.诗人巧用典故,以伯牙断琴、阮籍青白眼之事,倾述着自己抱负无法实现、自己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
D.诗人尾联借“归船”“白鸥”等意象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呼应起首,意味隽永。
17.林庚说:“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在黄庭坚之前,杜甫也曾在《登高》中使用过“落木”这一意象,而这一意象的使用最早可追溯到屈原的《九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结合杜、黄的诗句,谈谈你对林庚这句话的理解。
二、小阅读
18.《登快阁》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19.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登快阁》的颔联。
20.《登快阁》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登快阁
黄庭坚〔宋代〕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鉴赏诗词可以从语言、构思、意象、情感等角度入手。请选择上述任意一个角度,为黄庭坚《登快阁》一诗撰写文学短评,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1)自称“痴儿”,称处理管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物,急于从俗务抽身。
(2)“倚晚晴”字表明自己更喜欢自然风物。
(3)“已”“聊”表明官场难觅知音,自己无意仕途;
(4)“归船弄长笛”,“心与白鸥盟”指诗人愿意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的生活。
或:①“了却公家事”,从俗务抽身,欣赏“落木千山”等美景,归于自然;②“朱弦”已绝,少有知音,故生归隐之心,归于美酒;③“弄长笛”“与白鸥盟”,其典故意象自带归隐之意,归于闲适,归于田园,归于本心。
3.后 因为敌人入侵、人民遭难而产生的深切同情;自己尽管流离失所,但仍然心忧天下的情怀
4.D 5.C
6.①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务;
②“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
③“已”“聊”表明世无知音,自己已无意仕途;
④“弄长笛”“与白鸥盟”指诗人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的生活。
7.D
8.①李诗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开篇写自己消沉浑噩,昏醉度日,带着勉强情绪登山是抑;后句写自己与僧谈话得半日闲暇是扬。
②黄诗巧用典故,用伯牙捧琴谢知音和阮籍青白眼之故事抒发了知音难觅的孤独惆怅。
9.C 10.①厌倦与解脱之情:首联诗人自诩“痴儿”,终了公事,倚阁远望,透露出对官场事务的厌倦,以及解脱后的轻松与自在。
②超脱与宁静之情:颔联通过描绘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景色,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情怀,以及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澄明。
③孤独与苦闷之情:颈联借用伯牙绝弦、阮籍青眼的典故,抒发了知音难觅的孤独与苦闷,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知音的渴望。
④向往与追求之情:尾联“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
11.B
12.①从意象选择看:以落木、千山、高天、澄江、明月等具有辽远阔大特点的意象,营造出开阔意境;②从空间组合看:落木千山与澄江一道形成空间上纵横开合,明月与大江形成天地间上下呼应,显得旷远(答意象的布局或者视角变化亦可);③从遣词造句看:使用了“千山”“远大”“分明”等富有力度的词,意境雄阔。
13.A 14.①从首联来看,有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从颔联来看,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从颈联来看,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或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从尾联来看,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自由自在隐居生活的愿望的流露。
15.(1)A
(2)黄诗:落木凋零,远山无数,江水澄澈,月影格外分明、明净的深秋晚景。表达诗人办完公事后的喜悦心情。
杜诗:落木茫无边际、萧萧而下、滚滚而来、寥廓的深秋景象,表达壮志未酬的感怆之情。
16.A 17.①杜诗中的“落木”是从屈原的“木叶”发展来的,杜甫省去“叶”而保留“木”,暗示出“落木”枯黄的色彩和干燥的触觉。
②杜诗中“无边落木”透露着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沉郁悲凉,与“悲秋”基调一致;黄诗将“落木”置于“千山天远大”的背景之下,少了“悲秋”之色,多了空旷宏阔之感。
18.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
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显得特别高远广阔;朗朗明月笼罩着清澈的江水,江水映着月光,如同一道白练,皎洁明净。
19.①本联写了登高所见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明,夜月清明(或: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②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或:营造了一种空明阔大的意境);③表现了诗人轻松明快的心情(或: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
20.本诗蕴含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①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颔联描写了深秋空阔辽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皎洁的月,无不蕴含喜爱之情;②对知音难觅的苦闷惆怅之情。颈联巧用俞伯牙为知音摔琴绝弦的典故表达知音难觅的惆怅;③归隐情怀。尾联“归船”“吾与白鸥盟”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
21.示例:《〈登快阁〉:心灵的解脱与自由之音》
黄庭坚的《登快阁》一诗,宛如一首心灵的交响曲,在诗歌的长河中奏响了独特的旋律。从情感角度鉴赏,此诗深刻地展现了诗人在官场与自我追求之间挣扎后的解脱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的首联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开篇便以一种自嘲的口吻,称自己为 “痴儿”,暗示出对官场琐事的厌倦。“了却公家事” 之后,诗人登上快阁,在傍晚晴好的天气里倚栏远眺。一个 “倚” 字,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在忙碌后的放松姿态,此时他暂时从官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开始享受这难得的宁静时刻,情感也从压抑向舒缓过渡。
颔联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诗人的视野开阔起来,情感也随之升华。眼前是千山落叶纷飞,天空显得更加高远辽阔,澄澈的江水在月光下如同一道白练,清晰分明。这两句诗所营造的意境宏大而壮美,落木、千山、天空、澄江、明月,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不仅是一幅自然美景的画卷,更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变化。在这广袤的天地之间,诗人感受到了自身的渺小,官场的纷争在这大自然的雄浑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此时,诗人的情感从对官场的厌烦中挣脱出来,向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由的向往延伸。他仿佛在这辽阔的天地间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远离了世俗的羁绊。
颈联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诗人进一步抒发内心的情感。“朱弦已为佳人绝” 化用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暗示自己怀才不遇,缺少知音。而 “青眼聊因美酒横” 则表现出诗人只能通过美酒来排解心中的郁闷。这里既有对知音难觅的惆怅,又有一种自我排遣的豁达。诗人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借酒消愁,在美酒中寻找一丝慰藉,情感复杂而深沉。
尾联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是全诗情感的高潮与升华。诗人想象自己驾着万里归船,吹着长笛,与白鸥结盟,远离尘世。这是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强烈向往,是对官场的彻底告别。“白鸥盟” 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融合,与自由的相拥。此时,诗人的情感已经完全超脱了官场的束缚,在自由的幻想中得到了彻底的解脱。他不再为官场的琐事烦恼,而是向往着那无拘无束的江湖生活,与自然为伴,与心灵对话。
整首诗情感跌宕起伏,从对官场的厌倦,到在自然中寻求慰藉,再到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以细腻而深沉的笔触,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登快阁》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黄庭坚在复杂的人生境遇中,对心灵自由的不懈追求。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诗人的情感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去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