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淋巴结沿血管遍布全身,与扁桃体同属于免疫器官B.B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需迁移到胸腺中成熟C.脾是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和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的一种免疫器官D.所有的免疫器官都可以产生免疫细胞并让其成熟或集中分布2.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可溶性糖蛋白。如图为某免疫细胞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2是遗传物质储存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中心B.直接参与细胞因子合成、分泌过程的细胞器有1、3、4、6C.结构3与核膜、细胞膜连接,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起着交通枢纽的作用D.溶酶体是由结构6断裂生成的,免疫细胞分裂时,结构5会加倍3.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离不开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等信息分子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立即失活B.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并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发挥作用后被降解C.白细胞介素、干扰素、抗生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都属于细胞因子D.肾上腺素既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调节,又可作为激素参与体液调节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都是由特异性免疫负责实现的B.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酶体等C.清除衰老和损失细胞属于免疫的自稳功能D.骨髓和胸腺是特异性免疫发挥作用的部位5.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B.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C.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D.溶菌酶是由免疫细胞产生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6.免疫活性物质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免疫功能,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常见的有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C.青霉素可杀死一些致病微生物,因此青霉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溶菌酶只能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7.免疫调节作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人体的三道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B.发生免疫反应时,人体三道防线要同时发挥作用C.“病从口入”是因为消化道无第一道防线,病原体直接侵入人体D.胃液和唾液中的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8.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和排便习惯改变等。皮质酮和促炎细胞因子增多可能是IBS发病的主要原因,其机制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CRH表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表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ORT表示皮质酮。A.长期应激导致CRH分泌增加是神经调节的结果B.神经中枢调节巨噬细胞的过程中体现了负反馈调节的机制C.该病的发生仅涉及到神经—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无关D.肠道活动还会受到神经的调节作用,交感神经兴奋会引起肠蠕动增强9.自然杀伤细胞(NK)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淋巴细胞,被认为是先天免疫的一部分,不需要特异性抗原刺激即可杀伤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除此之外,其还可通过产生干扰素、穿孔素等活性因子发挥免疫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NK细胞具有特异性,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B.NK细胞可发挥免疫监视和免疫防御作用C.干扰素、穿孔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不只由免疫细胞产生D.NK细胞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表面的受体可与抗原结合引发免疫反应二、非选择题10.炎症是一种正常的保护性生理防御过程,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会造成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炎症反应时,炎症信号通过传入迷走神经传至神经中枢,再经传出迷走神经,引起脾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E)。NE激活脾脏中特殊的T细胞,使其释放乙酰胆碱(ACh)作用于巨噬细胞表面的受体α7nAChR,激活免疫细胞内的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发挥抗炎作用,部分作用机理如图。(1)巨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中的 ,其能在机体免疫的 中发挥重要作用。(编号选填)①淋巴细胞②吞噬细胞③第一道防线④第二道防线⑤第三道防线(2)下列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有 。(编号选填)①NE②ACh③α7nAChR④NE受体⑤炎症因子(3)传出迷走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脾神经上的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发生 (阳离子/阴离子)内流,此时膜内电位的变化是 。(4)在炎症反应中,炎症信号促进NE释放的过程为 ;炎症物质通过一系列过程激活免疫细胞发挥抗炎作用的过程为 。(编号选填)①神经调节②体液调节③神经-体液调节④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某研究团队发现,尼古丁(Nic.)也能激活α7nAChR受体,显著影响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如下图所示。(5)结合上图信息,分析尼古丁(Nic.)对炎症因子IL-6和TNF-α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C【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溶菌酶等。【详解】A、淋巴结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A错误;B、T细胞起源于骨髓,成熟于胸腺,B错误;C、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脾是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和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的一种免疫器官,C正确;D、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场所,脾和淋巴结只分布有免疫细胞,不能产生免疫细胞,D错误。故选C。2.D【分析】内质网是由一层单位膜所形成的囊状、泡状和管状结构,并形成一个连续的网膜系统。由于它靠近细胞质的内侧,故称为内质网。【详解】A、结构2是遗传物质储存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中心,而细胞代谢中心是细胞溶胶,A错误;B、细胞因子是可溶性糖蛋白,直接参与细胞因子合成、分泌过程的细胞器有、3(内质网)、4(核糖体)、6(高尔基体),1(线粒体)是提供能量,没有直接参与,B错误;C、结构3是内质网,与核膜、细胞膜连接,在分泌蛋白的加工过程中起着交通枢纽的作用,而蛋白质的合成在4核糖体,C正确;D、溶酶体是由结构6高尔基体断裂生成的,免疫细胞分裂时,结构5中心体会加倍,D正确。故选D。3.D【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立即失活,A错误;B、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不会进入突触后神经元,B错误;C、抗生素不属于细胞因子,C错误;D、肾上腺素既可作为神经递质(神经元释放)参与神经调节,又可作为激素(内分泌细胞释放)参与体液调节,D正确。故选D。4.C【分析】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免疫的三大基本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详解】A、第一、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它们共同实现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A错误;B、免疫活性物质包括细胞因子、抗体、溶菌酶等,溶酶体属于细胞器,B错误;C、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C正确;D、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不是特异性免疫发挥作用的部位,D错误。故选C。5.C【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溶酶体等。【详解】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A错误;B、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其中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B错误;C、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正确;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分泌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溶菌酶不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如唾液腺可产生溶菌酶,D错误。故选C。6.B【分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有B细胞和T细胞,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详解】A、免疫活性物质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常见的有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其中溶菌酶可以由唾液腺细胞产生,A错误;B、抗体是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由四条肽链构成,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具有特异性,B正确;C、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青霉素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错误;D、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溶菌酶等)有杀菌的作用,因此溶菌酶在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中均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B。7.A【分析】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由三道防线构成,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物和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是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构成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构成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构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详解】A、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属于特异性免疫,A正确;B、发生免疫反应时,三道防线不会同时起作用,第一道防线阻止病原体进入机体,第二道防线在体液中发挥作用,B错误;C、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物和分泌物,消化道中的黏膜和杀菌物质属于第一道防线,C错误;D、胃液和唾液中的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错误。故选A。8.A【分析】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比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再由垂体控制相关腺体。反馈调节是一种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指的是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两种方式。【详解】A、长期应激导致CRH分泌增加是神经调节的结果,此过程中下丘脑既是调节中枢,又是效应器,A正确;B、该路径中存在两个抑制,但这并非负反馈调节,B错误;C、该病发病机制中涉及到细胞因子的作用,属于免疫调节范畴,C错误;D、交感神经兴奋时,肠蠕动会减弱,D错误。故选A。9.A【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详解】A、分析题意,NK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淋巴细胞,被认为是先天免疫的一部分,则其识别无特异性,属于第二道防线,又因为其通过产生干扰素、穿孔素等活性因子发挥免疫作用,参与的是第三道防线,A错误;B、NK细胞可杀伤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体现了免疫监视和免疫防御作用,B正确;C、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的穿孔素参与裂解肿瘤细胞,与免疫有关,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干扰素也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C正确;D、NK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析题意可知,自然杀伤细胞(NK)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淋巴细胞,其表面的受体可与抗原结合引发免疫反应,D正确。故选A。10.(1) ② ④⑤(2)①②⑤(3) 阳离子 负电位变成正电位(4) ① ④(5)根据图(a)(b)可知,在LPS诱导条件下,尼古丁处理组的IL-6和TNF-α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未添加尼古丁组。故尼古丁(Nic.)抑制了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据图(c),在LPS诱导条件下,尼古丁处理组的IL-6蛋白相关的mRNA相对水平显著低于未添加尼古丁组,说明尼古丁抑制了IL-6相应基因的转录过程。而尼古丁处理组的TNF-α蛋白相关的mRNA相对水平与未添加尼古丁组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尼古丁处理不能抑制TNF-α相应基因的转录过程,因此可能是抑制了翻译过程。【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分别为: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第三道防线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详解】(1)巨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中的②吞噬细胞,吞噬细胞还包括树突状细胞,其能在机体免疫的④第二道防线⑤第三道防线中发挥重要作用。(2)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包括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特殊功能的物质,①NE(神经递质)、②ACh(细胞因子)和⑤炎症因子均属于内环境成分,而③α7nAChR、④NE受体均属于膜的组成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3)传出迷走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脾神经上的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发生阳离子,即钠离子内流,进而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即此时膜内电位的变化是由负变正电位。(4)在炎症反应中,炎症信号炎症反应时,炎症信号通过传入迷走神经传至神经中枢,再经传出迷走神经,引起脾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E),该过程属于①神经调节;炎症物质通过一系列过程激活免疫细胞发挥抗炎作用(图示过程)的过程为④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5) 图示结果显示,在LPS诱导条件下,尼古丁处理组的IL-6和TNF-α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未添加尼古丁组。故尼古丁(Nic.)抑制了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图(c)中在LPS诱导条件下,尼古丁处理组的IL-6蛋白相关的mRNA相对水平显著低于未添加尼古丁组,说明尼古丁抑制了IL-6相应基因的转录过程。而尼古丁处理组的TNF-α蛋白相关的mRNA相对水平与未添加尼古丁组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尼古丁处理不能抑制TNF-α相应基因的转录过程,因此可能是抑制了翻译过程,进而导致相应的蛋白质TNF-α含量下降。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共56张PPT)选择性必修一 第四章 免疫调节 第一节授课人一起做生物课件的组成和功能免疫系统学习目标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通过学习和认识免疫系统的组成,理解免疫系统各组成成分间的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关系,树立结构与功能观。关注免疫异常相关疾病,能指导自己和他人健康地生活。通过分析人体三道防线包含的内容,培养分析、判断和概括的核心素养。问题探讨视频源自网络问题探讨大家应该也有过这个情形,感冒去医院的时候,医生为什么要检查患者的扁桃体?扁桃体肿大意味着什么?Image by Freepik一克指甲垢里藏有38亿个细菌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最多有80万个细菌将手洗干净还有182种细菌细菌大小肉眼可见大小0.1-0.2mm0.5-5μm问题探讨扁桃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主要作用是抵御经空气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医生通过检查扁桃体能够初步判断患者的患病情况。扁桃体肿大意味着扁桃体有炎症,患者可能被病菌感染了。肿大扁桃体正常扁桃体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扁桃体发炎肿大的现象,这往往是由链球菌或者葡萄球菌等细菌分泌物积存于扁桃体导致的。图源网络问题探讨扁桃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主要作用是抵御经空气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医生通过检查扁桃体能够初步判断患者的患病情况。扁桃体肿大意味着扁桃体有炎症,患者可能被病菌感染了。肿大扁桃体正常扁桃体只依赖反射和激素能够消灭这些入侵的病菌吗?很显然不能,但是我们人体有自己的护卫队,让我们一起进入第四章免疫调节的学习!图源网络问题探讨免疫是什么?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并清除“非己”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非己”来自两个方面1外来的入侵者2“变坏的”自身细胞侵入身体的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自身衰老、死亡、损伤、癌变的细胞问题探讨如何识别“自己”和“非己” ?实现免疫调节的系统包括哪些呢?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一种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分子标识。人类的MHC通常被称为人类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简称HLA)。本质-糖蛋白;特点-特异性。除了同卵双胞胎以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MHC,没有两个人有相同的MHC分子,这就如同人的指纹各不相同一样。这个标识是每一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外来器官细胞表面的MHC会成为免疫细胞攻击的抗原。实际上,抗原就是“非己”信号。【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迁移到胸腺成熟在骨髓中成熟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军事基地战士武器免疫系统护卫队【1】免疫系统的组成1. 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脾胸腺骨髓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大本营和训练基地战场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1】免疫系统的组成骨髓By smart.分布位于骨髓腔或骨松质内人体长骨骨松质骨髓腔功能1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2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3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从根本上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骨棒在CC BY 4.0下添加标注【1】免疫系统的组成人体长骨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其他白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骨髓免疫细胞生成的场所By smart.在CC BY 4.0下添加标注【1】免疫系统的组成胸腺形态呈扁平的椭圆形,分左、右两叶。胸腺随龄而增长,在青春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分布位于胸骨的后面功能是免疫器官也是内分泌腺作为内分泌腺,它能产生胸腺激素,以促进T细胞的发育和成熟。1作为免疫器官,它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2胸腺胸腺外观By smart.CC BY 4.0【1】免疫系统的组成淋巴结形态呈圆形或豆状,是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淋巴结分布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功能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淋巴管动脉静脉淋巴管By smart.在CC BY 4.0下添加箭头及标注【1】免疫系统的组成扁桃体形态形状像扁桃分布通常指咽腭部的扁桃体,左右各一个。功能内部有很多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肿大扁桃体正常扁桃体扁桃体图源网络【1】免疫系统的组成脾Image by macrovector on Freepik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形态呈椭圆形分布在胃的左侧,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功能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清除衰老的血细胞。脾肝胃脾静脉动脉【1】免疫系统的组成2. 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免疫细胞概念执行 的细胞。起源免疫细胞来自 的 。类型包括各种类型的 ,如 、 和 等。免疫功能骨髓造血干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简称T细胞简称B细胞【1】免疫系统的组成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各种免疫细胞来源相同,但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却不同,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分析,原因分别是什么?从细胞水平分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从分子水平分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1】免疫系统的组成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在 中成熟12骨髓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迁移到 成熟胸腺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有Y型结构细胞表面受体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1】免疫系统的组成树突状细胞因其成熟时在形态上像神经元上的树突而得名,由斯坦曼(R.M.Steinman,1943-2011) 于1973年发现。2011年,斯坦曼因发现树突状细胞及其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也是第一位去世后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当年是10月3日颁奖,他于9月30日去世)。最遗憾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斯坦曼R.M.Steinman【1】免疫系统的组成最遗憾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斯坦曼斯坦曼利用自己发现的树突状细胞治疗自己的胰腺癌,使自己多活了4年多。可是他靠着自己的这一套免疫疗法,撑到了获得诺贝尔奖的前三天。只是这一份终身与荣耀还是来得太晚了,2011年9月30日,当诺奖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给他打电话发邮件的时候,却怎么也吵不醒这位早已经长眠于地下的免疫学家。树突状细胞【1】免疫系统的组成树突状细胞分布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特征成熟时具有分支功能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树突状细胞图源网络【1】免疫系统的组成巨噬细胞分布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功能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巨噬细胞图源网络【1】免疫系统的组成1.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抗原的方式是什么?胞吞,需要消耗能量。2.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有吞噬的功能,“吞”和“噬”的结构基础分别是什么?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器:发达的溶酶体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吞噬、处理和呈递抗原,那什么是抗原?吞噬【1】免疫系统的组成抗原概念化学本质可以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的物质 。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还有多糖、脂类、纤维素等) 。分布既可以游离,也可以存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以及细胞上。分类1侵入体内的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真菌、细菌23自身产生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移植的器官等【1】免疫系统的组成抗原生理作用与免疫细胞的表面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特点1异物性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非正常组织。(细菌、病毒、花粉等)自身破损、衰老、死亡或病变的组织细胞、移植的器官,既可来自体外,也可来自体内。【1】免疫系统的组成2大分子性通常都是相对分子量大于10000的物质,主要为蛋白质(大分子多糖、黏多糖)。3特异性只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抗原与受体结合位点互补)。特异性的基础:抗原决定簇(抗原表面具有的特定的化学基团)。【1】免疫系统的组成3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大多存在于抗原的表面,但也有的隐藏在抗原内部,隐藏在抗原分子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以后,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抗原决定簇特异性的基础:抗原决定簇(抗原表面具有的特定的化学基团)。【1】免疫系统的组成抗原呈递细胞(APC)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靶细胞)也具有呈递抗原能力。病原体树突状细胞T细胞表面受体B细胞表面受体巨噬细胞【1】免疫系统的组成1231吞噬泡溶酶体23摄取抗原加工处理抗原呈递抗原抗原抗原呈 递细胞(APC)其他免疫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摄取加工处理、呈递【1】免疫系统的组成3. 免疫活性物质概念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来源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分类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1】免疫系统的组成抗体轻链重链抗原抗原结合点抗体概念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注意!抗体的化学本质一定是蛋白质!【1】免疫系统的组成抗体特性特异性表现为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作用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分布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达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血清(主要)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如乳汁中,为新生儿提供抗体)抗原抗体抗体抗原【1】免疫系统的组成细胞因子小分子蛋白质: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细胞因子一般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疫应答。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刺激B细胞作用靶细胞【1】免疫系统的组成比较项目 抗原 抗体 细胞因子概念特点化学本质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由多种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所产 生的小分子蛋白质,在免疫细胞分化发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及特异性特异性特异性蛋白质、多糖等蛋白质蛋白质【1】免疫系统的组成比较项目 抗原 抗体 细胞因子分布举例既可以游离,也可存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以及细胞上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分布于组织间隙和体液(多数)、细胞的表面(少数)天花病毒,痢疾杆菌,自身破损、衰老、死亡的细胞,花粉,癌细胞,外毒素,凝集原等抗毒素、凝集素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1】免疫系统的组成溶菌酶分布血浆、唾液、泪液、乳汁等。分泌细胞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等。溶菌酶是一种能水解细菌细胞壁的酶,导致细菌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使细菌溶解。概念注意!这里是溶菌酶,不是溶酶体酶!【1】免疫系统的组成溶菌酶生活中很多动物都有舔舐伤口的习惯,研究表明,舔舐伤口可加速伤口愈合。结合所学知识,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原因是什么?动物唾液中含有溶菌酶,溶菌酶能杀死细菌,促进伤口愈合。溶酶体酶细胞溶酶体内一系列酸性水解酶。如脂肪酶、蛋白酶、磷脂酶等。【1】免疫系统的组成一个正常的健康个体在其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会接触大量的微生物,但偶尔才会出现有症状的疾病。这是因为我们人体有三道防线在保卫我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 ,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以及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细胞因子等 ,共同构成了人体的 。这是免疫调节的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系统结构和物质基础【2】免疫系统的功能1.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皮肤表面有一层死细胞(角质细胞),病原体不易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皮肤皮脂腺分泌的油脂也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角质细胞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胃黏膜分泌胃酸杀菌【2】免疫系统的功能2.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1)体液中的细菌物质(2)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如溶菌酶。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2】免疫系统的功能2.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都有溶菌酶,两者有何不同?溶菌酶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1)体液中的细菌物质(2)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如溶菌酶。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溶菌酶若在体液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2】免疫系统的功能3.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产生 等消灭病原体。功能特点。抗体主要针对特定抗原注意!1吞噬细胞既可以在第二道防线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非特异与特异免疫都参与)。2人生病时服用药物(抗生素杀死细菌),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杀死病菌的过程不属于人体免疫过程。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2】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黏膜上的纤毛皮肤分泌物体液中溶菌酶溶解细菌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白细胞消灭病原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骨髓、胸腺、脾脏T细胞、B细胞等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具有特异性。【2】免疫系统的功能项目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来源组成功能特点类型生来就有后天获得皮肤、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阻挡病原体入侵溶解、吞噬病原体产生抗体等消灭病原体作用范围广,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2】免疫系统的功能训练:人体感染白喉杆菌(白喉杆菌侵入易感者上呼吸道,通过常在咽部黏膜生长繁殖)后,将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反应,说出下列情况属于哪道防线?1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的繁殖2体液中的溶菌酶消灭白喉杆菌3唾液中的溶菌酶消灭白喉杆菌4体液中的抗体与白喉杆菌反应5吞噬细胞将白喉杆菌吞噬消化6胃液中的盐酸可以破坏细菌的结构7被白喉杆菌入侵的细胞被清除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第三道防线【2】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功能正常机体能抵御病原体的入侵。异常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4. 三大基本功能【2】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自稳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稳态的功能。功能正常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异常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4. 三大基本功能【2】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功能正常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异常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4. 三大基本功能课堂小结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系统的形成免疫系统的功能实现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课堂检测A课堂检测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如肝、脾、淋巴结等。B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但均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选项C、D见下一页课堂检测C课堂检测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如溶酶体等。B免疫细胞清除进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时可导致脾、扁桃体和淋巴结肿大。选项A、B见上一页D课堂检测A课堂检测2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抗体能随着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全身各个部位,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B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合成的。D唾液、泪液和体液中的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课堂检测课堂检测3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和识别清除体内的癌细胞,分别属于免疫系统的哪项基本功能( )。BA免疫防御,免疫自稳B免疫自稳,免疫监视C免疫监视,免疫自稳D免疫自稳,免疫防御课堂检测课堂检测4免疫系统具有三道防线,其功能依赖这三道防线相互协作来完成。下列有关免疫系统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DA某些杀菌物质可能在不同的防线中都起作用B机体抵抗病毒的入侵体现了免疫防御的功能C免疫自稳功能的实现可能出现细胞程序性死亡D免疫监视功能正常时人体不会出现肿瘤细胞版权声明版权声明COPYRIGHT STATEMENT 课件版权归属“一起课件”,仅可自用,不可传播,不得用作商业性使用,不得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盈利网站。任何侵权行为将被视为版权侵害,侵权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注意】字体安装之后必须要重启PPT,字体(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少的情况) 才能显示出来。找到压缩包中 鼠标左键双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的字体文件夹 字体文件【注意】字体安装之后也必须重启PPT。(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多的情况)找到压缩包中 打开后有较多字体安装包,Ctrl+A全选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的字体文件夹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Mac系统的安装与windows系统类似,仅提供路径)找到压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应用窗口中打开“字体册”鼠标左键双击字体文件 界面左上方点击“+”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选中要安装的字体,点击“打开”【注意】Mac系统与Windows系统一样,都需要重启PPT,字体才能显示出来。“明明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播放也正常的,但拿去教室电脑上播放,字体又变得乱七八糟!”老师们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代表安装在自己电脑上的C盘(一般情况下),但如果教室电脑上没有安装过PPT内所用的特殊字体,在打开PPT时,会出现字体不一或缺失的情况。把字体文件复制粘贴到教室电脑上的 C盘> windows > fonts文件夹里即可。“下载了字体,安装也成功了,电脑也重启了,但PPT内却找不到这款字体了?!”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有多种字重的情况(例:阿里巴巴普惠体),部分字体隐藏了。字重:可以理解为改款字体的不同粗细呈现最直接的方法是 完毕后,打开PPT,直接搜索字体+字重。前提是确保完成一下操作:①字体安装后重启PPT; ②把这款字体整个系列(全部字重)都已下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课件).pptx 4.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练习.docx 视频素材1.mp4 字体安装说明书.pdf